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范文如何写产品质量问题整改报告_第1页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范文如何写产品质量问题整改报告_第2页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范文如何写产品质量问题整改报告_第3页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范文如何写产品质量问题整改报告_第4页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范文如何写产品质量问题整改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范文如何写产品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目的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 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范围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 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职责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工作程序纠正措施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 合格再发生。识别不合格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2、;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 况。发现不合格原因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 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 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 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

3、任部门 处理、改进。预防措施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 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识别潜在不合格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 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 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 合格。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 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

4、确责任人和 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 实施的过程。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 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 改,应经审批后纳入质量体系文件。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 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 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 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相关文件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记录不合格原因分析

5、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你说的应该是“质量检验报告”吧,上面有委托检验的机构,材 料检验各方面的数据,有耐火时间、温度很多很多还有各种章呢你找你们附近的卖那个的应该都有,借过来复印一份不就行 啦。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产品质量的定义?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企业为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研究市场需要什么产 品,生产什么产品易于获得较大的利润,从而根据市场的需要组织 生产,以便产品适销对路,即企业要把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产品进入市场就面临着竞争,影响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因素固然很 多,但产品质量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竞争要取胜,质量要 过硬”,优质才能取性,产品竞争能力与产

6、品质量成正比。一个企 业如果产品质量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便失去了竞争的物质基础, 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的发展无一不是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美 国的麦克唐纳公司就是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占领市场的。海尔冰箱虽 然价格较高,但由于质量过硬,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位居第 一,并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因此, 企业的各级领导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产品质量切 实放在生产经营的首位,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用户意识,法 制意识,主动接受用户和政府的监督,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 思想贯彻到生产经

7、营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开展“质量兴厂”活动。 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一个人,一个车间,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 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需要全员联合起来行动,企业的质量责任制 要落实到每个人,从而使每个员工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都能严格地按工艺规程操作,遵循质量管理标准,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熟练程 度,将产品的质量事故降到零。.加大质量投入、加速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精良的技术装备是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可靠 保证。要使企业的产品质量上水平、上档次,就必须加大科技质量 方面的投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逐步实现品种结构、工艺 结构和装备结构的优化。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以品种为

8、龙头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生产线,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国内外 许多企业的发展都是把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武 汉钢铁(集团)公司,在70年代初,其产品质量在全国十大钢中名 列倒数第三位,然而,进入80年代后却跃居全国十大钢的前列。其 主要原因就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新投产了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 平的三厂一车间,使武钢的水平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为产品质量 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贯彻ISO9000标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和一体化决定了企业不仅要以高质量的 产品占领市场,同时企业的质量管理也要同国际贯例接轨,因此, 各企业要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符合本企业

9、特点的质量 管理和质量体系模式,使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有章可 循、有据可依,实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 标。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融通和一体化,“自由贸易”的发展, 大力贯彻和实施ISO9000标准和质量体系的认证,不仅是同国际贯 例接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的内部动力。ISO9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质量体系提 出明确的要求,对产品从合同评审、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过 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的控制、预防措施、包装、搬 运、储存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以及服务等二十 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且明确的规定。

10、按ISO9000系列标准 规定的质量保证模式所建立的质量体系,主要目的在于使产品生产 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目前,有许多企业由 于贯彻和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 物质量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严格按标准生产和检验每个产品都有判断其是否合格的技术标准,在产品的生产制作 过程中,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尽可能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 同时,企业要逐步按照严于一般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组织生产,以 满足用户特殊的质量要求。质量监督部门要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 原材料不入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具体来说,就是从原材料的输入

11、、验收、投入到产品的验收、入库、进入市场等每个环节都要 严格按标准进行,将产品合格地输送到市场中去,让用户放心的使 用。因为只有这样,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赢得广大消费 者的信任并牢固地占领市场,企业才能获得显著的效益。.抓好各生产要素的质量,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证各生产要素要与产品相适应,生产要素与产品不仅要在量上相 适应,而且要在质上相适应。也就是说,要有符合产品量和质两个 方面要求的加工设备、测量设备、检验设备、原材料、原器件、厂 房、库房等,还要有能胜任工作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只 有高质量的人和物的结合,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既是生 产者,又是消费者,它既要向自己的

12、用户提供产品,又需要使用其 它企业提供的产品,企业生产产品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这 些生产要素要靠其它企业提供,它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产 品的质量。可见,提高产品质量,从大的方面看,要求企业要互相 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创造良好的质量环境。从小的方面看,要求 企业在采购各种生产要素时,要货比三家,严把质量关。劳动者是 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要的因素,没有合乎职业要求的高质量的劳 动者,即使有高质量的生产资料,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但 是,高质量的劳动者却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生产资料的不足。所以,应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动后 备军,保证劳动者的质量。.实施名牌战

13、略,启动用户满意工程名牌产品是高质量、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 集中体现。以名牌产品经济实力为后盾,拓展市场,已成为目标竞 争的趋势。各企业要有强烈的名牌意识,制定、实施创名牌产品计 划,用高质量的名牌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实施创名牌产品计划,用 高质量的名牌产品占领国内市场,顶替进口,并努力打入国际市 场。用户满意是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要有新的质量观。过去产品出厂符合标准就行了,现在出去的产品 要让用户满意。用户满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最高标准,也是最终标 准。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对质量的要求,真正按用户要 求的技术条件组织生产;要研究市场的变化,掌握用

14、户的新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或产品开发方案。总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好的质量就没 有好的经济效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生存在于质量,企业 的发展壮大也在于质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产品质 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 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 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建设世界强国的。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 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

15、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 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 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 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 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 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 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

16、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 动纲领。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 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 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 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 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 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 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

17、展迎来重大机遇。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 巨大挑战。国际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 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 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 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 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 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 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8、各 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 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 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 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 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 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 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 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19、(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 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 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 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 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 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 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 存度高,以企业为

20、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 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 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 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 问题。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 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 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 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 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2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 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 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 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 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 史跨越。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 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 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 驱动的发展

22、道路。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 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 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 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 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 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 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

23、发展道路。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 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 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 引领的发展道路。(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 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 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 发展能

24、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 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 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 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 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 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 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 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 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 发展水平。(三)

25、战略目标。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 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 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 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 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 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 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

26、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 位明显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 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 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 化。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 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产品质量情况分析报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与国际产品接轨,给国内的产品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公司产品又是与食品接触的餐饮日用品,产品 质量尤为重要。今年初,我公司比以往更加重视产品质量,通过加 强内部

27、管理和技改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截至11月 底,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产品质量指标。在顾客投诉方面,年初 接到一起不合格产品的信息,通过我们售后服务,及时得到了解 决,用户比较满意。从原辅材料的入厂到成品出厂都严格按内部标准执行,在各工 序间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定了监督人员,对特殊过程的人员及 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检定,对过程加强了信息反馈机制。使各个过程 持续受控进行。自从贯标工作以来,我公司的产品受到顾客的好评,没有发生 过一起涉外质量事故,而且比贯标以前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各项指标比贯标前有很大改观。今年的总体产品质量情况平均如下:1月 到10月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实现结果为:供应部:物

28、资供货及时率:100%;市场销售部:交货准确及时率:100%;顾客满意度:97.5%;质量保证中心:出厂产品合格率:100%;产品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交付合格率有了提高,充分证 明我公司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过程检测合格率仍有待提 高,拟增加一管理人员,加强过程监测。通过对供方的调查,我们对供方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能 力有了较感性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为延续监 控合格供方的供货业绩,我们设计了合格供方年度质量评价报 表,每月统计,各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数量和供货质量,有效监控 了原物料的及时性、合格率。1-10月份的物料供货及时率均为100%。上年在供货能力和产品质量

29、保证能力的方面,通过比较各部 门的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保留了比较好合格供方。以上措施和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本公司所建立的供方控制方法 是适宜的,有效的,有利于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及时 性。车间的操作过程均能按照工艺文件和工艺操作规程的 要求操作,严格按要求做好工艺记录卡、过程监视记录,车间现场 采用区域划分和挂生产标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确保有效传递,有 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生产设备的稳定是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因此我们制定了行之 有效的设备管理规定,明确了保养的要求和完好判定的标准,对退 火工序的生产设备还进行生产能力确认,确认对生产设备的有效控 制和维护,客观上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保

30、障。对所有的操作工的操作技能今年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并及时考 核,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通过对各种因素的控制和积极配合,前三季度的产品质量非常 稳定,控制情况见下表a )原材料检验季度总批次合格批次合格率1 2410 2410 100%2 2478 2476 99.9%3 2190 2190 100%b )工序检验季度总件数不合格件数合格率1 1114 16 98.6%2 1604 14 99.1%3 2970 15 99.5% c )成品检验季度总件数不合格件数合格率459 6 98.6%519 3 99.4%784 4 99.5%由此可以看出我公司所建立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是有效 的,也是适合我公司的过程动作的。总之,通过贯标工作,规范了质量管理,提高了全员质量意 识,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企业经济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