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历程课件_第1页
中国教育历程课件_第2页
中国教育历程课件_第3页
中国教育历程课件_第4页
中国教育历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后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后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17年的教育历程一.建国初17年的教育历程(一)1949年---1952年

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掌握学校的领导权2.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实行全日制学校、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同时并举的"三轨制",为工农特别是工农干部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有设施都向工农劳动人民开门;3.清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4.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以便更切实际地为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

这一过程大致到1952年底结束。(一)1949年---1952年1.接管和改造旧学校,(二)1953年~1957年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国民教育制度的原则1.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以学习苏联经验为途径、以改进教学内容为中心2.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问题,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重视教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强调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1953年~1957年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国民教育危害在全面彻底地学习苏联的号召下过分强调全国的集中和统一,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需要,难以发挥地方和学校课程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构和科目设置上,完全照搬苏联的中小学课程结构和科目设置危害(三)1958年~1965年1958年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人未来社会理想的教育模式。这个时期,是我国课程和教学大破大立、总结教训、加强管理、重新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曲折时期。1958年9月,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与当时“大跃进”的形势相配合,全国高校、中专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迅猛增长。(三)1958年~1965年1958年开始抛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高时增长1965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947年的1.1倍67.4万人1947年的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949年的14.1倍1432万人1946年的6.9倍小学1681000所1949年的4.9倍11626.9万人1946年的3.9倍《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1965年学校二、知识的厄运

——"文革"十年

二、知识的厄运

——"文革"十主要状况分散在农村学习反对"智育第一"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以科研、生产带动教学的“三结合”体制在社会运动中学习没有明确的入学标准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建立工农教师队伍主要状况危害1.文革初期,全国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正规的学校课程被打乱2.中小学教科书“政治化”、“形式化”,课程实施“政治化”、“实践化”(如“上山下乡”)3.在“革命教育”中,教师作用、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基础知识被极度贬损。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用知识、生产劳动和实地教学被极端地夸大。危害1.文革初期,全国中小学停课闹革命,正规的学校课“文革”时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文革”时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文革期间出于政治斗争需要,以及平均主义思想、狭隘的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高考竞争过于激烈等原因1966年我国废除了高考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文革”中的学生‘文革”中的学生“上山下乡”的知青“上山下乡”的知青三、恢复高考以后三、恢复高考以后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1977年,停止了10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1977年,停止了10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6.72%12.21%15.88%23.5%2001年1997年1990年80年代初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的发展:恢复高考后我国文盲率的变化

2011年

4.08%

6.72%12.21%15.88%23.5%2001年199挫折奠基蓬勃发展总结:趋势1949年1966年1976年年份挫折奠基蓬勃发展总结:趋势1949年1966年1976年年份四、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四、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我国,素质教育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它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在我国,素质教育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它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寻求在考试制度下教育的素质化,也正是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但实际上中国的素质教育根本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中国现行的教育主要还是以高考为代表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应试教育指的是在现实教育中的考试主义和考试中心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考试和应试成了最终目的,一切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考试和应试使教育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试和应试的奴隶。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了题海战术和填鸭试等教学模式,各类学校都加班加点,节假日也大幅缩水,甚至最终取消,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重负在身,苦不堪言。这就导致了教育走向两面性的消极一面。应试教育指的是在现实教育中的考试主义和考试中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一切围绕着分数做文章,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死板,学习缺乏兴趣。学校盲目的追求升学率。整个社会围绕高考产生了大量不公正的现象,严重的破坏了社会道德秩序,也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两极分化。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一切围绕着分数做文章,使得学生学到素质教育不等于取消考试,素质教育则是把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注重全面发挥考试的功能,追求考试的正面导向,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培养全面的人才。要从素质教育中提高全民的素质,关键还是先改变全民的教育观念。中国教育历程课件建国初期,改造整顿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