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逻辑运用_第1页
辩论逻辑运用_第2页
辩论逻辑运用_第3页
辩论逻辑运用_第4页
辩论逻辑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辩论中的逻辑应用、立论一般辩论中,论辩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立场进行论证和反驳。首先需要准确地表述自己 的论点或立场,对于遗词、用句十分讲究,来不得半点含糊,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后果不堪设想。(一)对辩题的逻辑分析根据辩论赛的规则,在抽签决定辩题的同时也确定了立场。对指定的立场,应该深入地进行 逻辑上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住辩论立场的要害。1、关键词(组)的定义辩题是一个具体的命题,如“人性本善”、“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知难行易” 等等都用判断陈述句表明辩论一方的立场。这种表明立场的陈述句由连接词将几个关键词联成语句。如在“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否有利于 城市发展”的辩题中,关键词

2、组有“流动人口、“增加”、“有利于”(或“不利于”)和“城 市的发展”四个词组,立论时,对这四个词组都要作相应的定义。“定义”又称“界定”,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具有 的特殊属性,因此,给概念下定义就应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换言之,给概念下 定义与给概念反映的事物下定义是一致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很多属性,如:质、色、味、形、时间、空间、状态、功能、与其他 事物的关系等等。在这些属性中有一事物区分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属性相同 的对象可以被归于同一个类,重要的是在同一类事物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与概念属性(内涵)相关的是概念的“外延”,一般情况

3、下,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就同时确定 了概念的外延。“内涵”反映概念的“性质”,回答“什么是”的问题;“外延”则反映概念 的“量”,回答“哪些是”的问题。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反变关系,”即:外延大、内涵少, 外延小、内涵丰富;或者说:内涵丰富、外延小,内涵少、外延大。生物学根据具有的共同 属性(内涵)由少到多的递进关系有:门、纲、目、科、属、种的外延包含关系。如:人属 于“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辩论赛中 涉及的外延划分基本上用三层包含关系:科、属、种就够了。定义的逻辑方法有内涵定义法和外延定义法两种。“内涵定义”指出被定义词所表述的概念; “外延定义法

4、”则表明被定义词所包含的范围。定义时要适度把握内涵与外延大小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内涵丰富、外延小时易守不易攻。与作战相比,“内涵多,外延小”反映要坚 守的阵地很小、进攻的阵地很大,自然容易守,不容易攻。反之,“内涵少,外延大”时, 易攻不易守。至于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如何处理妥当,应视具体辩题而定。2、立论的逻辑层次辩论的水平高低与实际辩论的逻辑层次直接相关;而辩论的逻辑层次受立论的逻辑层次制 约;立论的逻辑层次又取决于对立论命题中关键词的定义。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东西分大小,有分类,分类有层次。例如:白猫、猫 都是指猫,但猫包括了白猫,猫的外延比白猫大;当我们讲猫科动物的进修,涉及

5、到一个比 猫更大的范畴(外延);然而,动物的概念比猫科动物的概念更加大。从一般意义上说,生 物学上的门、纲、目、科、属、种是一个外延不断缩小,内涵不断增加的递进包含关系;反 过来,是内涵递进减少,外延逐步扩大的被包含关系。立论时必须同时注意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当一方对关键词的定义的外延 包含另一方定义的外延时,该方的逻辑层次高于另一方的逻辑层次。逻辑层次高的一方在进 攻时比较主动,因为,此时对方的逻辑可以被本方的逻辑吸收。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 无限扩大外延的结果将丧失许多本质特性,约束施展辩论技巧的天地。(二)底线设置立场是防卫的基点、进攻的起点,也是辩论的归宿。战争中,

6、每一场战役都有进攻的目标、 守卫的防线,辩论亦然。考虑到对手的进攻,必须根据本方立场建立防线,称为“底线”。 原则上,底线不能只设一条。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术需要,至少要设两条底线。但也 不是底线越多越好。赛前内部需约定,由第一条底线退守第二条底线的原则,以及必须死守 的底线。二、逻辑辩论赛是逻辑之战,能否赢得比赛的胜利和辩论所在逻辑层次的高低、逻辑严谨的程度、推 理演绎是否流畅密切相关。(一)证明、证据与论证的关系辩论中的“论”实际上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证明过程”,“论”具体表现在“陈词” 阶段,也普遍存在于“辩”的中间,因为“辩”本身就是讲道理,用“证明”的方法批驳对 方,否定对

7、方;维护自己,肯定自己。“证明”即“演绎”。根据前提,由一些判断为真的命题,运用“必然推理”的规则(即 MP规则),去确定另一些判断为真的思维过程。在证明中使用的“已经判断为真”的命题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论据”,也是下面“推理演绎”中引进的已经“证明”为真的判断(命 题)。亚里士多德把证明分为“人为证明”和“非人为证明”两种。这种区分思想有助于我们分析 辩论。(1)非人为证明。是指客观已经存在的、无需论辩者“创造”的、证明中可以直接利用的 事实或材料。例如法律、规定、契约以及事实等。(2)人为证明。是指并不存在,要靠论辩者临场发挥,“创造”的证明。其中包括“信誉证 明”、“情感证明”、“逻辑证

8、明”。信誉证明原指性格、气质。就是说论辩者要用个人素质和团队的整体素质说服评委和观众。 情感证明是指论辩者通过自己对辩论立场的情感认同,调动评委和观众的感情,达到说服的 目的。逻辑证明指的是由论证产生的说服力。(二)逻辑推理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一个人都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与人交谈,必要 时还会展开争论,得出结论。在这种思维、争论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逻辑推理 的规则。这些规则帮助我们从条伯或前提出发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日常生活不同,在辩论赛中,辩手应该自觉地、灵活地、严谨地掌握和运用逻辑推理的规 律与模式。人们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和规则,从已有的判断(命题)推论出新的

9、判断(命题),达到认 识真理或论证真理的目的。这种思维的形式就是“推理”、“演绎”。辩论就是这样一个演绎 推理的过程。严格说,辩论的过程就是构造推理、演绎的过程。数理逻辑将这种过程完全符 号化,得到一串有排序的公式,其中每一步或为前提、或为已经证明的有效式,或者是对它 前面的公式应用逻辑规则(MP规则)“推出”的结果。整个公式序构成一个“证明”:要求证明 A |-S证明:假定有A有AB根据“MP规则”有B有BT根据“MP规则”有C根据“MP规则”有W 有WS 根据“MP规则”有SS是我们从A出发要证明的结论。当上述过程的每一步都正确时,整个证明有效,并且有: A-S。习惯上称:A,到W-S,最

10、终得到S的整个过程为“演绎推理(过程)”。 辩论时,每一方都应将本方的立场构成一个“论证形式”,分清前提和结果。该论证本身应 该是不矛盾的。必要时还应引进新的假设前提,目的是构成与辩论立场相关的有效论证。 辩论的过程就是从论证的前提出发,寻找一个“推理证明”的过程;该过程从前提出发,经 过“有效推理”,最终得到结论。也可以说,辩论的推理过程由许许多多的有效论证组成, 一旦其中的某一步形成的是“非有效的论证,必将功亏一匮,导致整个证明出错,辩论失 败。为此,我们在进行推理或证明的时候,必须保证引用的理论和材料是正确无误的;使用的规 则或推理模式是正确的。(三)归纳证明法关于归纳法的理论最早出现在

11、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归纳证明法”是从个别的或特殊的事 实出发概括出一般性原理、原则的证明方法。通常适用于论据是关于特殊事实的判断,辩题 是一般性的原则。整个归纳论证过程体现了 “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特点。根据枚举的前提 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枚举(不完全)归纳法”和“排除归纳法”。“完全归纳法”要求列举全部可能情况,被列举的对象都具有某个相同特性,就能归纳得出 该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特性。“枚举归纳法”是从列举的某些地事物的共性推断出一类事物均具有那些特性。辩论中经常 要用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找出某类事物所共有的共同性质。与 枚举法相关的有“概率

12、归纳法”。有时由某些前提出发归纳出的结果并不唯一而不同结果出 现的可能性大小不一样,有的出现的可能性大一些、有的出现的可能性小一些,在辩论中必 须认真对待,尽量用可能性大的结果;如果,我们需要的是可能性小的结果,必要时增加前 提条件使需要的结果成为概率大的结果,当然,增加的条件必须与原有前提相容。“排除归纳法”是将上述两种归纳法反其道而用之:即从枚举的事物不具有的特性出发,归 纳出一类事物不具有这类特性。相应地有“完全排除归纳法”和“不完全排除归纳法”。(四)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有某些相同的属性,从而推出他们有其他相同的属性。由于类 比法证明的结果是“或然的”,在运用类比法的时候要

13、注意:找出类比对象间尽可能多的相 同属性。因为,共同的属性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尽量选取被类比的对象较本质的属性 作比较。因为,前提中确认的属性越本质,相同属性与类推属性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结论的 可靠性也越大。类比法常常使我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五)例证法属于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也是我们在辩论中经常使用的事实证明法。它必须列举 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事实的共同特点是:(1)有一个或几个丰同的前提,(2)事 实中包含了某些共同的结论。由此提炼出有关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六)反证法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数理逻辑的有效论证:Af B | Bf A这个有效论证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则不必

14、然,无则必不然”的数理逻辑的符号表示。以命题“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们以A表示命题“谈道德”,B表示“有温饱”,命 题的符号表达式是AfB,反映了 B (有温饱)是A (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而BfA 则表示:“没有温饱就不能谈道德”;而BfA却不一定成立,即B成立时A不一定成立, 在本例意为“谈道德”不等于已经“有温饱”。(七)对付诡辩的方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诡辩。诡辩是指那些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要求,为错误论点作辩护的 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证。这是一种为了蒙骗别人而作的虚假的论证。诡辩是反科学、反逻辑的。 但是,诡辩往往有伪装,比较容易蒙骗人。其次,我们要搞清楚诡辩者常用的伎俩。常见的诡辩

15、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含糊其词、 模棱两可、捏造论据、机械类比、以偏盖全、人身攻击等等,不一而足。辩论中,自己不搞诡辩,但却需要针锋相对破诡辩。由于诡辩总带着貌似正确的伪装,容易 使人上当,所以首先应该捍诡辩的伪装。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辩论应该遵循的四项原则,凡 是诡辩一定违反这四条原则中的某一条,甚至几条。所以只要正确使用这四条原则进行分析 就能识别诡辩的伪装。因为诡辩是为谬误进行辩护,经常采用的是似是而非的证明办法,其 中必然存在矛盾。由此,反驳诡辩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捍其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地方。第三,可以从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个方面反驳。证明就是根据论题,提供论据,寻找论 据与论题间的联

16、系(论证)。既是诡辩,必然在这三方面之一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针对 诡辩作具体分析,指出其具体矛盾。三、论的基本技巧这里所说的“论”,包括“论述”和“论证”。论述,在辩论赛中表现为“陈词”;论证,贝0 表现为在陈词和自由辩论中的推理、演绎以及证明。这里着重说一说对“陈词”的基本要求。陈词的目的是亮明观点,为论辩作铺垫。因此,陈词应该做到:第一、立场明确。用简捷明了的语言,条理清晰、明白无误地叙述本方对辩题的理解与认识。 尤其是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的逻辑联系必须交代清楚。第二、证据确凿。为支持立场引用的材料(理论的或事实的)需经反复核对,保证正确无误。 第三、逻辑关系层次分明。各种论据使用得当,推

17、理证明过程的逻辑有层次、无矛盾。第四、叙述简捷明了。言简意赅,条理分明,使评委和观众能从各个角度把握本方论辩的思 路。作为辩论的陈词,还需要注意和辩论赛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反方的每位辩手 在陈词前都应该对正文辩手的陈词发言进行反驳,不要只是背诵准备好的陈词;正方除一辩 手外的各位辩手也需要这样做。四、理论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判断是思维反映现实的基本形式。通常有:理论判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三类。三种判断 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何谓“判断”?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对思维对象的性质、关系等等的肯定或否 定,反映对象情况是真或是假的思想。判断的最基本特征是:对思维对象总是有真或

18、假的判 定;判断本身也有正确(真)或不正确(假)之分,即判断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的,判断本 身不符合客观实际就是假的。判断通常用可以被称作“命题”的语句表达。理论判断是依据有关理论,对命题或立场的合理性、正确性作出判断。事实判断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就是用事实判断命题或立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事实 判断是最主要的判断,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价值判断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一个或一群人的一种文化偏好。通常,当我 们面对某个问题的时候,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道德准则、政治标准,再加上客观实际和常 识作出判断。因此,常因思想观念不同,价值标准不同,选取了不同的理论和事实作判断的

19、依据。所以在判断的思维活动中起主导核心作用的是“价值标准”。以“生态危机可能毁灭人类”为例,分析双方对三种判断的处理:理论判断:以生态学、系统论思想为依托;事实判断:正方:以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及其发展趋势,已经给人类生存造成 的威胁,大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的麻木与无知作为判断依据;反方: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视,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努力,已 经取得的成效为判断依据;价值判断: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对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为保护、改 善生态环境向社会发出强烈的呼吁“我们不是从那里继承了地球,而 是向子孙那里借用了地球。”以求唤起人们的责任感。由此可见,双方在理论判断和价值判断两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20、,辩论的焦点集中于:事实判断 选择的材料,以及这些事实发展的趋势与后果。可见辩论双方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强调同一 事物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最终在价值判断上又回到同一个立场。第四节问答与反驳 问答是日常交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辩论的常见形式:往往在一问一答之中了解对方的意 图和目的,也在一问一答之中民开辩护与反驳。有时一个巧妙的问题或一个机智的回答,直 接影响到辩论的态势变化。针锋相对的问答是构成辩论交锋的必要条件;问答的深度在一定 程度上限定了辩论的深度。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或不提问,辩论双方沿两条平行线前进, 自顾自,“井水不犯河水”,就不成其为“辩论”。所以必须强调“问答”在辩论中的地位和

21、 作用。一、问的技巧辩手通过提问,期望控制辩信纸赛的进程,确立本方的主动进攻地位。因此,问什么?怎么 问?何时问?谁来问?都是很有讲究的。(一)关于问题的逻辑根据“问句理论”的理论,每一个问题都限定了可能回答的范围,依据该范围的特征,可以 把问题划分为:(1)是/否型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回答“是”或“否”;(2)列举型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列举必要的实例或性质;(3)寻求指令型问题,这类问题要求给出完成任务的办法或有关指示。在问句逻辑中问题本身都有真假值,问题的“真假”由回答确定,如果对问题作肯定的回答, 就说该问题的值是“真”。反之,如果对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则该问题的值为“假”问题 的值共有三

22、个:“真、假、不当”,所谓“不当”是指提问不当。(二)问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明确提问目的,有的放矢;然后根据不同的提问目的采取相应的提问方式和方法。大 致说,提问目的可以分为:因未理解对方的思想而提问;因未听清对方的发言而提问;因存 在歧义,为促使对方作进一步论证而提问;有时为强调本方重要观点或对方的某一失误而提 问,这种提问是进一步论证的铺垫。提问时要做到:言简意赅,问题明确,击中要害。一般情况下,提问结束,发言也应终目, 否则,继续发言会掩盖问题本身;更不能犯“预期理由”的错误:提问后,对自己假设的对 方回答进行反驳。(三)两难提问两难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无论作什么回答都出错,陷入二难推理、

23、自己否定自己的尴尬 境地。两难提问时,所提问题应符合要求:前提条件真实,需要对方选择的回答列举完全, 问题的构成符合“条件推理”和“析取推理”的原则。所谓“条件推理”的规则,就是前面 讲过的“MP规则”,“析取推理原则”则可以这样说明:如果A、B两个原因都能导致C的 结果,在C事件已经发生的前提下,确知A事件并未发生,那么可以肯定B事件一定发生 了;反之,B事件没有发生,可以肯定A事件一定发生了。用符号表示为:AVBfC,C,B IAAVBfC,C,A IB(四)陷阱提问法也可称为“引诱提问法”,目的是将对手引入圈套。采用暗含前蝗的复杂问句提问,使对方 在回答问题时落入陷阱。一般来说,使用这种

24、提问法很讲究时机,通常是在对方放松警惕时出其不意地突然提问。(五)反诘提问法反诘提问往往是明知故问。实际是用问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提问者并不期望对方 的回答。目的只是强化本方的论点或强调对方的矛盾。这种对方较多地用于辩护或反驳的场 合,也可以用于陈词论述。二、答的技巧辩论中提出问题。意味着进攻,是主动的表现;而回答问题,是防卫,实际是为本方的论点 作辩护。当然处理得当时,表面上是回答,是防卫,而事实上却是进攻。(一)答问注意问答是辩论中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彩的问答会深化辩论的主题。正因为“问”是主动的, 是“进攻,;“答”是被动的,是“防卫”有许多辩手喜欢“以问代答”、从而达到“以攻代

25、 守”的战略、战术目的。其结果,常常降低了辩论赛的激烈程度,使之失去几分魅力。不回避问题,也不等于个个问题都回答,或者个个问题都直截了当地回答。实际上回答问题 有很多技巧。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回答问题,都必须明确:回答问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 就是维护本方的立场,揭露对方的矛盾。(二)设定条件回答法 有时对方提出的问题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对这样的问题就不能作无条件回答。根据 情况,弄清对方提问的目的,特别注意是否有“陷阱”,然后设定对本方有利的条件作为前 提,再回答相应的问题。有时需要对付某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也以设定条件回答为好。(三)以问代答法辩论赛中常用不回答问题,另外提出完全不相干的

26、新问题的方法,摆脱困境。这里说的“以 问代答”指的不是这种情况。这里所说的“以问代答”并不是回避问题,只是指针对问题本 身的迂回的回答方式,结果常常把问题又还给对方。有时“以问代答”的方法还用来对付某 些棘手的、无法下面论述的问题。(四)模糊回答法对方提问不清楚,或直接回答对本方不利,但又不得不回答时,可以采用模糊回答法。模糊 回答可用含义不清的语言或模糊不清的概念,使得对方不得要领,无法准确地把握含义。这 种回答法有点象外交辞令,在外交场合使用比较多。一般辩论赛中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 宜使用“模糊回答法”。(五)否定问题本身的回答法当问题的前提是错误的、或者虚假的、或者对本方不利时,可以直

27、接否定问题本身,并指出 对方的荒谬之处。(六)破两难提问破两难提问也有几种方法,常用的有:(1)回避回答。(2)直接指出对方前提的错误。(3)当对方在两难提问中列举前提不完全时,应该提出有利于本方的前提,得出相同结论。 从而维护本方论证。(4)构造反两难推理的另一个两难推理。但要注意:前提必须保持不变,而结论变得对本 方有利。(七)回答的巧妙结合:自问自答顾名思义,“自问自答”实际上就是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作出回答,与反诘提问不同之处 在于自问自答,只是为了突出观点或加强论述的震撼力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常用来用陈词、 论述的开场白。例如,在“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立场下,剑桥大学一辩的陈词就

28、是 以一连串的问题与相应的回答组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讲,被评委称赞为“气贯长虹”。(八)对付不回答问题的技巧(八)对付不回答问题的技巧每支辩论队都准备了进攻的“武器”一一一串问题,偏偏对方不予理睬,武器用不上的确是 非常恼火的事。在提问得不到回答的时候,首先应审视自己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很重要, 如果是的,就应反复提出,作用之一:让评委和观众明显感到对方在回避问题;作用之二: 抓住有利战场不入。必要时自己回答,然后自己反驳,强化本方的优势,让评委和观众承认 本方掌握进攻的主动权。有一些辩论赛常常是你问你的,我问我的,“老死不相往来”。许多准备好的炸弹成了“哑弹”, 似乎对方不理睬,就没辙了;

29、对付对方的办法也很单调:或同一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 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不回答你的问题。结果辩论发展成为两条“平行线”。 我们提倡辩论要有问、有答,有论、有辩;真遇上一直回避问题的对手,不必发毛,自问自 答代替对方“辩论”。对方不反驳,等于承认本方正确;对方如果反驳,等于回答本方问题, 两种结果于己皆有利。所以我们可以用“代辩”的技巧对付一再回避回答的技巧。三、反驳的技巧所谓“反驳”即是确定某一论题虚假或其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与论证不同,反驳在于 确定(对方的)立场不能成立,而不是证明(己方的)立场成立;反驳的作用是:揭露错误, 驳斥谬误,而不是阐明真理。然而反驳与论

30、证又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反驳 常常是论证的一种形式,遵守的是与论证一样的规则。(一) 直接反驳1、事实反驳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事实的反驳是最有力的反驳。由于辩题对辩论双方是平等的、相对 合理的。必然存在大量对本方有利的事实材料,当然也存在大量有利于本方的事实材料;对 方亦然。因此,如何使用和解释有关的事实材料,充分利用有利的材料,回避不利的材料, 是辩论的主要技巧之一。对辩论中引用的材料必须反复核实,确信准确无误。切忌道听途说,更不能胡乱编造事实。 对方引用正确的事实,不得给予速写,但是,可以合理地解释,引伸出对本方有利的结果。 所以占有事实材料的多少、材料质量的高低、引用解释

31、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辩论的结果。2、揭露矛盾如果对方论证中存在矛盾,应该直接予以揭露。当命题本身包含着逻辑矛盾时称之谓“悖论”。 例如,有人对爱迪生说,他发明了一种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任何东西。爱迪生问他:“那么, 用什么容器盛这种溶液呢? ”这个人发明的溶液如果真像他所声称的能溶解一切东西,那么, 没有容器能置放这种溶液。爱迪生的发问可谓“一针见血”。3、引伸反驳 顺着对方的思路,把它向本方需要的方向引伸,使之产生较明显的矛盾。然后进行反驳。使 用引伸反驳技巧时要注意,必须顺着对方的思路,引伸要适当,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无限 上纲。(二)间接反驳“间接反驳”的特点是不直接反驳对方,而采取迂回曲折

32、的方式从侧面进行反驳。常用的间接反驳法有:1、归谬法:从命题出发,推出荒谬的结果,从而否定命题本身。2、幽默反驳:用风趣、恢谐的语言,浅显、形象的比喻,含蓄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或反驳论 证本身,如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反驳对方,而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效果论辩知识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8306 更新时间:2007-12-7 了 这一论点的荒谬性和反动性,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在论辩中,反驳论题最能直截了当地达 到反驳的目的,也是最根本的反驳.反驳论据 即设法证明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不能成立的,以此否定由这论据支持着的论 点.如林肯当律师时为小阿姆斯特朗的辩护演说.原告方面证人福尔逊指控小

33、阿姆斯特朗犯 了杀人罪,并发誓说在10月18日晚上的月光下亲眼所见.林肯在事前对该案进行了仔细了 解和思考,在辩护过程中连续反驳了福尔逊的论据,证明他说了谎话.证人第一个证据是: 10月18日晚11点钟在月光下看清了被告的脸.林肯根据事实指出那天晚上11点钟月亮已 经下山,没有月光,所以证人的证言是不真实的,指控不能成立.因此,最好能与反驳论题 结合起来才充分有力.反驳论证方式反驳过程中,指出对方的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从对方的 论据推不出对方的论题.在论辩中,针对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进行反驳,揭露其论据 不能推导出相应的结论,这也是挫败论敌的有效的论辩方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 论证自己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