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乌鸦喝水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乌鸦喝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到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慢慢”说一句话。3、“明白遇到事情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到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着急找水喝不到水想办法喝水喝到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慢慢”说一句话。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水瓶、水、石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乌鸦
2、喝水,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听完了这首歌,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14乌鸦喝水。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认识的字看字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2、快速读课文,圈出本课的自然段和生字,要求认识的字,多读几遍。3、认读生字(1)(出示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2)(出示课件)去掉拼音再读一读,指名读。(3)识字游戏,摘果子。4、整体感知把字放回课文中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朗读感悟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心情是怎样的?谁能用着急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个
3、自然段。2、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找到了一个瓶子。它喝到水了吗?答案就在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名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没喝到水?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强调:瓶子高、瓶口小、水又少)3、看见水,却喝不水,这时乌鸦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强调:看见、许多小石子、想一想)4、乌鸦有办法了,到底是什么办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说回答。同桌讨论:小石子多放行不行?少放行不行?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操作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慢慢”的含义,用“慢慢”练习说话。(出来课件)乌鸦多聪明呀!遇到问题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生活你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呢?四、拓展练习除了乌鸦的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帮助它
4、喝水?我们就要向乌鸦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能解决困难。板书:14乌鸦喝水瓶子的图片-喝不着水-仔细观察瓶子的图片-喝着水-认真思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乌鸦喝水教案(二)一、导入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乌”,(标上拼音),读,再来一遍。加上一点是什么?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介绍一种鸟 (贴乌鸦图)你们看,它是谁?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去,看,去掉鸟眼就是“乌”乌鸦的鸦是鸭子的鸭吗?那是哪个鸦呢?谁能告诉我他用的是哪种识字方法?(板书:乌鸦)齐读。今天教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关于乌鸦的童话故事,板书喝水,这个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读,连起来读,加上题号,再来一遍。二、新课(一)读文 认
5、字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那就快快拿出课文,认真地听老师读一读吧。1、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想读吗?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听清楚了吗?开始吧!2、课文中的字你都认识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了。(1) 看!如果你认识它就把它大声地读出来吧。(有拼音逐个出现)(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各种形式读,指读,你读,你读,你再读,组个词读,连起来读)重点:翘舌音(翘舌音你都读得这么,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3)真了不起,都读对了,小乌鸦可要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大声地叫三遍它们的名字吧!(领读乌)(4)如果有哪个字你记得还不够清楚,
6、没关系,我们还会遇到它,到时你可以把它再多读几遍。(二)读文感知文意1、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呢?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第三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注意听学生读教师纠错刚才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字(指生读喝)在课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你能把课文中带有喝的词语找出来吗?比一比谁最快?2、找到了吗?读出来学生边说,老师并依次板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了同学们真会读书呀结: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讲述了,乌鸦先(找水喝),可是(喝不着),最后(喝着了)的故事。这个“着”字,还有其它的读音吗?组个词吧!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
7、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教案 长春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中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背诵古诗,帮助学生积累两首描写冬天的诗。4.结合图画烽诗句来感受诗人为朋友送行时的独特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乐观的思想感情。2.注意“送、如、官”的写法。注意“梨、树”的字音。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本文,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和
8、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1出示几张冬景的图片,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冻僵的白草被风折断,阴霾的天空大片的雪花飞舞,茫茫雪雾深处没有人烟。2乘势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幅图景你心里是何感受?假如你在这样的情景中却要与自己的好友分别,你将会是什么心情?那么诗人岑参在塞外送好友回就城就是在茫茫的雪地里,他不希望朋友远去,可他却乐观地写下送别的诗,充满了对明天生活的乐观态度。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看看岑参的这首千古佳句写了什么。二、幻灯片展示出古诗,教学生读古诗。三、在学习诗句时,学习生字。1学习题目和前两句诗。 (1)读诗句:范读、个别自读。(2)画出生字,小组研究学字的方法。 (3)
9、汇报并学习生字。(4)解释这两句诗的大意,并指导朗读。 2学习后两句古诗。四、再读古诗。1想象北方的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齐读此诗。 2体会岑参送别友人的心情,齐读此诗。3想象明年春天来了满树的梨花仿佛是冬天的雪花,齐读此诗。4哪句诗是说诗人当时的心情的?反复诵读一下,再齐读此诗。五、课堂练习。六、课后作业。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诗句。第二课时一、指导书写:二、指导背诵。老师描述诗人和朋友送别的场景,学生背诵。三、做课后练习。1.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读读句子再涂色。四、扩展练习。第二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案主备人:龙贤文 备课组成员:郭仕云【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10、:了解作者岑参及诗歌内容。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学习难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1作者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是( )代的(“ ”)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2释题:3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岑参( ) 散入( ) 狐裘( ) 锦衾
11、薄( )瀚海( ) 阑干( ) 羌笛( ) 风掣红旗( )(二)课内探究:1 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1)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4重点语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5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三)拓展延伸积累其他送别的古诗名句(四)训练检测1、你最喜欢哪两句?写出你喜欢的
12、原因。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雪上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和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3、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用拟人的手法,写云的昏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为饯别渲染了气氛。哪两句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学反思】第三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垣曲初中 郭娜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等常识。2、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诗歌。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诗歌
13、。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三、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课件放映)*“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表明本诗是咏雪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因而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写下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曾两度出塞,在边塞地区前后呆了六年
14、,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其诗气势宏大,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七言歌行体首创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一类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杂以三言、五言句,但是以七言为主。1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曹丕的庾信的高适的燕歌行等。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
15、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羌掣 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二)二读要求: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1、 学生默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自主完成)2、 组内交流存在问题3、 全班交流:(选出优秀的同学,用自己
16、精炼的语言表述文章内容)4、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 前10句为第一层: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2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1-4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中的奇寒;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纷飞的景象;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四、 比一比,赛一赛:(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力争完成背诵任务)五、 作业:试着把此诗改写成散文。(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地加上人
17、物的外貌、神态,对话、动作、心理描写等。第二课时一、 学习目标:1、 学会赏析诗词名句的方法。2、 积累咏雪、送别的诗词名句。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二、 教学重难点:学会赏析诗词名句的方法。三、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四、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同学背诵)3(二)、组内分享改写的散文成果。(三)、推举优秀的同学班内分享。(四)、品味赏析:从关键词、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品析诗句修辞美、意境美、描写美、抒情美、措辞美。品析要点:1、2、3、4、 从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角度、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指出诗词描写的内容或者事物的
18、特点。 联系作者的情感。 联系诗句蕴含的哲理。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我认为诗中一句写得好,原因是 。(五)、教师示范:我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措辞美: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修辞美:以梨花比雪花,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用“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意境美: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六)、组内探讨赏析喜欢的句子:(七)、班内交流赏析成果(八)、教师小结
19、:本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却没有忧郁压抑之感,通过赏析我们感受到的是它的措辞美,修辞美,意境美,气势宏大,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九)、拓展延伸:4积累“咏雪、送别”的诗词名句。5第四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板书设计:(第1-8句) 送
20、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
21、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2 正字音:裘
22、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二)二读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
23、,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我们过去读
24、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
25、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三)三读要求:紧扣词语,体味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 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2 思考、讨论: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
26、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重点赏析名句“忽开”: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明确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
27、样的一种气候?“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 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
28、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愁云凝”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
29、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明确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指导朗读1-4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 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 9-14句,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 15-18句,宜用舒缓
30、的低平语调。 五尝试当堂背诵全诗 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写作特色 扣“奇”写“雪”,以“雪”衬“别”。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31、。 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七比较迁移1 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明确白雪歌主要描绘的是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严寒景象和饯别、送别时令人惆怅的惨淡景象;沁园春描写的则是境界壮阔、生机勃勃的北国雪景和想象中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绚丽景象。白雪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沁园春则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岑参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
32、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2 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明确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沁园春则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表达方式不同:白雪歌在写景和叙事中都隐含着深厚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沁园春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景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八、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九、布置作业:进行写赏析文字的训练:就“风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参考】诗人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气候,极为新颖传神。“掣”,写出了风的劲厉,与诗的首句“北风折”相呼应。“冻不
33、翻”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天气奇寒。所用参考资料: 课后心得:作 业: 课后反馈:第五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
34、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注释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
35、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狐皮袍子。锦衾(q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d)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zhu):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瀚(h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
36、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胡琴琵琶与羌(qi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风掣(ch):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五、板书设计:(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饯别时(
37、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第15-16句)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
38、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1 指名学生朗读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
39、两种。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二)二读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
40、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
41、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
42、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三)三读要求:紧扣词语,体味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 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 2 思考、讨论: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
43、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重点赏析名句“忽开”: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明确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
44、候? 明确“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明确 互文(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明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
45、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愁云凝”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
46、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 明确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 【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指导朗读1-4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 5-8句,情调应哀怨低
47、沉;9-14句,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 15-18句,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五尝试当堂背诵全诗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 写作特色 扣“奇”写“雪”,以“雪”衬“别”。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
48、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七比较迁移要求: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阅读两首诗词,提高鉴赏品评诗歌的能力。1 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明确 白雪歌主要描绘的是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严寒景象和饯别、送别时令人惆怅的惨淡景象;沁园春描写的则是境界壮阔、生机勃勃的北国雪景和想象中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绚丽景象。白雪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沁园春则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岑参
49、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2 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明确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沁园春则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表达方式不同:白雪歌在写景和叙事中都隐含着深厚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沁园春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景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八、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九、布置作业:进行写赏析文字的训练:就“风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50、【参考】诗人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气候,极为新颖传神。“掣”,写出了风的劲厉,与诗的首句“北风折”相呼应。“冻不翻”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天气奇寒。2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节:数据收集整理(一)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
51、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
52、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53、(2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
54、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
55、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菁离婚后子女抚养权争议调解合同样本202篇
- 2024版医疗器械抵押借款合同范文解读3篇
- 2024年度上海体育场馆改造工程合同
- 2024年度充电桩设备安装、运营与维护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商铺场地租赁合同范本:含无人机航拍服务租赁协议3篇
- 2024年度白酒产品售后服务与质量保证合同3篇
- 2024年度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资模板及绩效考核合同3篇
- 2024版个人贷款保险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物流行业碳排放管理合同3篇
- 2024外墙漆购销与施工过程环保监测及治理合同3篇
- 九十项症状自评量表
- 音韵学入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培训课件2024(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Q GDW 10115-2022 110kV~100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MOOC 家具·设计·生活-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健康心理幸福人生
- 2023年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教育研究方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方案特别维护应急处理预案
- 会计学原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学校基建处处长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