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_第1页
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_第2页
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_第3页
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_第4页
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病原学2流行病学3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5治疗6护理1病原学2流行病学3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5治疗6护理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概述人类对流脑的首次记载是1805年瑞士日内瓦暴发的一次流行.1887年确定了病原体。流脑是一个比SARS更严重的、更持久的全球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非洲发生大规模流行,25万发病、2.5万死亡。 概述人类对流脑的首次记载是1805年瑞士日内瓦暴发的一次流行概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概述流行性脑脊髓膜

2、炎简称流脑。1病原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2流行病学3发病机制1病原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2流行病学3发病机制病原学脑膜炎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卵圆形或肾形 常成对或四联排列根据菌体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13个血清群以A、B、C群为多见。我国以A为主. B及C群为散发菌株脑膜炎双球菌存在于人体,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干燥、寒冷、热和一般的消毒剂均敏感。在体外低于37或高于50的环境中易死亡.病原学脑膜炎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卵圆形或肾形 常成对或四联1病原学2流行病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3发病机制1病原学2流行病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3发病机制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带菌者和病

3、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流脑隐性感染率高,所以带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带菌者和病人。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 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后可产生持流行特征 从年前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由于间隔一段时间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7-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流行

4、特征 0.5-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5岁以下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者多,带菌者60-70%,典型流脑1%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1病原学2流行病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3发病机制1病原学2流行病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3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病原侵入 鼻咽部繁殖无症状携带 (60-70%) 血液循环上呼吸道炎、瘀点、瘀斑 (30%) 通过血脑屏障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1%)发病原侵入病理生理1.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血栓形成、组织、脏器出血2.脑膜炎期 软脑膜和蛛网膜的化脓性炎症3.爆发型休克型皮肤、内脏血管损害更广泛4.爆发型脑膜炎型 脑实质5.内

5、毒素引起循环障碍病1.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1病原学2流行病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3发病机制1病原学2流行病学6护理4临床表现5治疗3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潜伏期 1-10日,一般2-3日。普通型 败血症休克型爆发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轻 型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潜伏期 1-10日,一般2-3日。普通型临床类型普通型:最常见,占所有病历的90%以上1.前驱期2.败血症期3.脑膜炎期普通型流脑4.恢复期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无症状、部分可有: 低热、咽痛、咳嗽、鼻炎全身不适等,持续1-2天突起寒战、高热、T39-40伴头痛和呕吐,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状。 70%-90%的病人出现皮肤

6、粘膜出血点,其出现速度、范围及颜色与病情有关,严重时有瘀点或瘀斑迅速扩大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大泡形成。持续1-2天脑膜炎期除高热和毒血症症状外,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等持续2-5天恢复期体温下降逐渐降至常神志逐渐清醒出血点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正常1-3周内痊愈普通型:最常见,占所有病历的90%以上1.前驱期2.败血症期暴发型: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多见于儿童.暴发型: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败血症休克型: 突起寒战、高热,迅速出现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或惊厥、短期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

7、环衰竭为突出表现,可见面色苍灰,四肢厥冷,尿量减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不可测出。脑膜炎表现可不明显。 流脑败血症休克型: 突起寒战、高热,迅速出现精神萎靡、意识障流脑脑膜脑炎型: 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要表现,除高热、毒血症瘀斑外,严重颅类内压为突出表现,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反复或持续惊厥、昏迷、血压升高、锥体束征阳性,严重可发生脑疝流脑脑膜脑炎型: 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要流脑混合型: 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常高达80%,兼有二种暴发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 流脑混合型: 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常高达80%,兼有流脑轻型轻型流脑: 多发生于流行后期,仅有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肤仅有

8、少量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婴幼儿:因神经系统未成熟,表现多不典型,惊厥 腹泻和呕吐较成人多见,脑膜刺激征可缺如 流脑轻型轻型流脑: 多发生于流行后期,仅有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老年人流脑(不典型 ): 免疫力低下,爆发性发病率高,上呼吸道症状、皮肤黏膜出血点多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WBC可不高.提示机体反应差、病情重流脑老年人流脑(不典型 ): 免疫力低下,爆发性发病率高,上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检查 2脑脊液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典型改变为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

9、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氯化物明显降低。 2脑脊液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典型改变为脑脊液压力3.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涂片:取皮肤瘀斑除组织涂片染色镜检,阳性率可达80%。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阳性率可达6070%。 细菌培养 :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取血液或脑脊液检测,可提高阳性率3.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血清学检查 用于已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学检查阴性血清学检查 1病原学2流行病学5治疗5治疗6护理4临床表现3发病机制1病原学2流行病学5治疗5治疗6护理4临床表现3发病机制1.病原治疗: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 青霉素G 为首选药物,青霉素不易透过大脑屏障,大剂量

10、注射才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青霉素G剂量儿童为20-40万U/kg/日,成人20万U/Kg疗程5-7日。 1.病原治疗:磺胺 :中、轻型病人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 :病情较重或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磺胺 :中、轻型病人使用2.对症治疗: 高热用酒精擦浴,头痛剧烈者用脱水剂,惊厥时用冬眠灵、安定等镇静剂。水电解质平衡。2.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后3天密切观察接触者7天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场所3.保护易感人群:脑膜炎球菌A群菌苗0.5ml皮下注射密切接触者服磺胺药预防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后3天1病原学2流行病

11、学5治疗6护理4临床表现3发病机制1病原学2流行病学5治疗6护理4临床表现3发病机制 常见的护理诊断 医护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 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有关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脑膜炎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有关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内毒素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有关4.潜在并发症 休克、脑疝、呼吸衰竭 常见的护理诊断(一)一般护理1.呼吸道隔离2.卧床休息3.病室要求安静、温暖、舒适4.饮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不能进食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呼吸、循环衰竭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皮肤情况、瞳孔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高热、头痛、呕吐、皮疹、脑疝、意识障碍

12、等症状的护理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1. 发热2. 头痛3. 呕吐4. 皮疹5. 循环衰竭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护理措施(四)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护理措施(四)用药护理护理措施尽可能的守候在病人身边耐心的为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是病人消除疑虑尽可能的守候在病人身边(六)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2.生活指导3.病情观察指导4.用药指导5.安全指导(六)健康教育流脑患者的护理主题讲座课件(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分为:( )A、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B、类感冒型、类乙脑型、混合型3种类型C、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4种类型D

13、、普通型、暴发型、轻型、重型4种类型2、在流脑的几种临床类型中,普通型占全部病例比例约是:( )A、30%B、50%C、60%D、90%(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3、流脑的特征性表现是:( )A、皮肤淤点或淤斑B、皮肤荨麻疹C、带状疱疹D、皮肤瘙痒4、典型流脑临床特征中的脑膜炎症状体征为:( )A、剧烈头痛、恶心、嗜睡、肌肉僵硬,血压升高B、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意识不清、颈项强直, 脑膜刺激征阳性C、剧烈头痛、发烧、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D、头痛、发烧、口渴、烦躁不安、四肢发软3、流脑的特征性表现是:( )A、皮肤淤点或淤斑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史是

14、指:( )A、与恢复期患者共用餐具,夏季流行B、发病前7天内与潜伏期或传染期患者密切接触C、与头痛发烧病人密切接触D、20天前曾经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6.、典型流脑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A、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健忘失眠、呼吸困难B、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划痕阳性、肌肉痉挛C、突发高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烦躁不安D、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脑膜刺激征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史是指:( )A、与恢复7、关于流脑的病原体正确的描述是:( )A、革兰阴性杆菌,在外环境中生命力特强B、革兰阴性双球菌,在体外生活力低,一般消毒剂敏感C、革兰阴性球菌,在体外生活力强,对一般消毒剂

15、不敏感D、革兰阳性双球菌,在外界生活力低,一般消毒剂敏感8、流脑的流行季节性:( )A、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B、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秋季C、只有夏秋季节发生,其他季节不发生D、只有冬春季节发生,其它季节不发生7、关于流脑的病原体正确的描述是:( )A、革兰阴性杆9、流脑的分布规律是:( )A、只见于发达国家和地区B、只见于贫穷国家和地区C、世界范围流行,局部地区高发D、和乙脑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10.流脑的传染源是:( )A、人是唯一传染源B、人和感染的猪C、哺乳动物D、蚊子和苍蝇9、流脑的分布规律是:( )A、只见于发达国家和地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血液传播D、性传播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高发人群:( )A、6个月以前的婴儿B、6个月至2岁儿童C、成人高发D、老年人高发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2、目前,青霉素是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