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9.2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9.2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9.2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9.2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9.2项脊轩志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脊轩志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乐融融。可是,当这份欢乐、这份热闹一朝离去,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的身影,撕扯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那昔日的欢乐、热闹是如此沁入骨髓,使你的眼睛流泪,使你的心滴血。常人尚且如此,内心情感异常丰富的作家的体会则更深作者名片“今之欧阳修”归有光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以他的成就最高。归有光的散文不

2、是以重大的事件为题材来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见微知著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注魏孺人:归有光前妻,昆山人,南京光禄寺典簿

3、魏庠次女。明清时七品以下职官之母或妻封孺人,通常也用以尊称妇人。媵(yng):陪嫁婢女。爇:烧。奄忽:忽然。译文:婢女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陪嫁的女孩,死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埋葬在荒丘乱坟之中。没能服侍我到底,也许是命里注定的吧!她当初陪嫁到我家时,年仅十岁,头上扎着两个圆圆的髻子,蓬松下垂,穿一件深绿布裙子,一直拖到地上。一天,天气寒冷,燃火煮熟了荸荠,寒花把一个个荸荠削了皮,盛满一小盆。我从外面进来,正要取一个尝尝,这小淘气忽地捧着盆子走开去,不让我取食。妻子见了只是发笑。用餐时,妻子常叫寒花靠在几案旁吃饭,每当吃饭时,她的眼睛便骨碌碌地转动。这时妻子又要向我示意发笑。回想起当时光景,一晃

4、已经十年。唉,实在令人伤心呀!赏析:寒花葬志全文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详略得当。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中选材,详细描写了寒花的动作、性格及神态,自然平实,无雕琢之痕迹,富有感染力。该文语言简洁凝练,抒情真挚,记事生动,体现出归有光散文善用极淡之笔、写极浓之情的特点。背景链接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固然因其狭小,如在项脊之间,但是他也把“项脊”作为自己的别号(自称“项脊生”),追念先祖归道隆曾经居住在太仓县项脊泾的情感也十分明显。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然而,他幼年丧母,少年科场不利,家庭衰败,中年丧妻,隐痛重重。他的一生一波三折,35岁才

5、中得举人。项脊轩牵系着作者和家族的许多事,它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轩是作者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文学常识志“志”,与“记”相似,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知识梳理4.文言句式(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判断句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3)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被动句)(5)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6)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介词结构后置)(7)室西连于中闺(介词结构后置)(8)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9)其制稍异于前(介词结构后

6、置)(10)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5.名句积累(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 庭有枇杷树 ,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今已亭亭如盖矣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项脊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5)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

7、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初读课文明大意夯实字词1.阅读课文第1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旧:旧日的,原来的;方丈:一丈见方;渗漉(l):渗漏;雨泽:雨水;置:挪置;修葺(q):修缮;垣(yun)墙: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周:围绕;洞然:明亮的样子。)(栏楯(shn):栏杆;增胜:增加光彩;偃(yn)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啸歌:长啸歌吟;: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2.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先是:在此以前;迨(di):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

8、爨(cun):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往往而是:到处都是;逾:越过;庖(po):厨房;已:不久后。)(老妪(y):年老的妇女;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婢(b):婢女;乳二世: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先妣(b):去世的母亲;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中闺:内室;而:你的;兹(z):这里;毕:完。)(束发:指男子15岁;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若:你的;竟日:整天;大类:很像;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阖(h):关闭;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顷之:不久;象笏(h):象牙制的手板;3.阅读课文第3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故:从前,以前;尝:曾经;扃

9、牖(jin yu):关上窗户;以:介词,凭借;凡:总共;殆:恐怕,可能。)4.阅读课文第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为:作,写;来归:指嫁到我家来;几:书案;书:写字;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转述;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制:形制,规制。)5.阅读课文第5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手:亲手;盖:伞盖。) 文脉预览主旨探微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借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着重叙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对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精读课文细揣摩任务一

10、 分析文章内容和情感1.课文第1段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

11、“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而且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2.文章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呢?参考答案: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

12、母亲闻声赶来问寒问饥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作者早年丧母,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述说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和老妪不禁潸然泪下。3.文中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这件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 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1.文章前后两部分虽写于不同时期,时间跨度大,但形散神

13、聚,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这是因为作者善于用线索将生活琐事串联起来。本文有哪两条线索?参考答案:本文的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把经过选择的看似零散的材料集中到项脊轩里来,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有序地贯串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形”“神”得到和谐统一。2.本文结尾常为人称道,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棵枇杷树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文章的结尾,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了妻子的笑貌,就似乎听到

14、了妻子的欢声笑语。由“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末句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3.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是怎样做到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参考答案:一是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项脊轩虽然狭小、破旧而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时,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人对过去经历的深长久远的回忆,因而作者自然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这种感情,正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二是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

15、笔,就使人物形神毕肖。写母亲、妻子是这样,而写祖母尤为出色。作者抓住了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感人场面来抒写,令人动容。4.陈情表与项脊轩志是两篇传情佳作,它们传情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参考答案: 任务三 思辨探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我们读来却感觉情真意切,催人泪下。那么,你认为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哪个更能表达浓烈的情感?为什么?观点一:我认为非常之事更能表达非常之情。震撼人心的大场面总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触动人的内心世界。像“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能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岳飞母亲的爱国之心,更能深刻地理解岳飞因受到家庭影响而产生的种种爱国壮举。观点二:我认为,情

16、感的表达不在于场面的大小,也不在于事情的轰动程度。要想表达浓烈的情感,首先这种情感必须是真挚的,矫揉造作是不能感动人的。其次,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可以通过细节描写传情达意;也可以通过对话、动作、神态、肖像、景物等描写来传达浓烈的情感;当然还可以直抒胸臆,采用呼告的方式抒发炽热的情感。观点三:我认为平凡之中见伟大,描写日常琐事更能表达出浓烈的情感。如项脊轩志一文中描写母亲、祖母、妻子,写的都是一些寻常小事,但读来却感情真挚,令人动容。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A项,“呱”应读“g”。B项,“垣”应读“yun”。D项,“葺”应读“q”。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17、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D项,来归:指嫁到我家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的“之”同为音节助词,可不译。A项,代词,指象笏。B项,动词,到,往。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答案:D解析:D项,不是宾

18、语前置,只是一般疑问句。类文悦读老屋李汉荣老屋已经很老了,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霞光映红了一排排撅起的屁股,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惊动了早起的麻雀和刚刚入睡的蝙蝠。就在这个时候,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一户人家,在鸡鸣鸟叫声里点燃鞭炮,举行重修祖宅的奠基仪式。匠人们来了,泥匠、瓦匠、木匠、漆匠;劳工们来了,挑土的、和泥的、劈柴的、做饭的。妇人们穿上压在箱底的花衣服,在这个劳碌的、热闹的日子里,舒展一下尘封已久的对生活的渴望;孩子们在不认识的身影里奔来跑去,在紧张、辛劳的人群里抛洒

19、不谙世事的喊声笑声,感受劳动和建筑,感受一座房子是怎样一寸一寸地成形,他们觉出了一种快感;村子里的狗们都聚集到这里,它们是冲着灶火的香味来的,也是应着鞭炮声和孩子们欢快的声音来的。它们,也是这奠基仪式的参加者,也许,在更古的时候,它们已确立了这个身份,它们含蓄、文雅地立于檐下或卧于墙角桌下,偶尔吐出垂涎的舌头,又很快地收回去了,它们文质彬彬地等待着喜庆的高潮。哦,土地的节日,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座房子开始生长。我坐在这百年老屋里,想那破土动工的清晨,想那些人们,他们把汗水、技艺、手纹、呼吸、目光都筑进这墙壁,都存放进这柱、这椽、这窗、这门上,都深埋在这地基地板里,我坐在

20、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我坐在老屋里就这么想着、想着,抬起头来,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橘子,缓缓地垂落、垂落。我的一代代先人们,也曾经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从这扇向旷野敞开的门口,目送同一轮落日。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星光下,我遥看这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有删改)品标题“老屋”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线索,借写“老屋”来写人写事。品手法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质彬彬”的狗等待着喜庆的高潮,它们是生活的见证者,是老屋记忆的一部分。品用词第段加点的动词,使用准确,强调了妇人们在屋内的生活,她们是古老家族的延续者。品语言本文从建造老屋写起,以星光下的老屋结束,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句短句相呼应,文中还有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