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学-痹病课件_第1页
社区教学-痹病课件_第2页
社区教学-痹病课件_第3页
社区教学-痹病课件_第4页
社区教学-痹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痹 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学教研室 吕军影概述痹病痹病:内痹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 外痹五体肢节痹 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概述肢节痹病 是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 肌肉、关节、筋骨 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以中医肢节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参照本章节辨证论治。病因病机虚(劳、损过度,正气不足,卫外不固; 先天禀赋不足,内、外御邪乏力)邪(风、寒、湿、热等邪气的

2、侵袭)瘀(邪气留恋,壅滞经络,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虚邪瘀基本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证候特征行痹: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痛痹:痛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着痹:重着而痛,受阻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热痹:肢体关节灼痛,或痛处焮红,肿胀剧烈,筋脉拘急;尪痹:必兼关节剧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受限;久病气血亏虚: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 兼见心悸、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等。气血不通,经络痹阻肢体关节疼痛诊断要点发病特点1、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 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易患此病。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和天 气变化、节气有关。临床表现1、突然或缓慢地自觉

3、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 不利为肢体痹病的证候学特征。2、不同的分证有各自的症状特点。3、舌象、象脉特性。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肢节痹病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 痿病相似。 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 甚至瘫软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既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痿痹并病, 可按其病因病机特点辨其孰轻孰重进行论治。主要与痿病相鉴别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把握主症”是诊断本病与辨别证候的根本所在 肢体关节疼痛是本病的基本特征,分证不同,临床表现各异。2、辨其何邪所胜和病程的

4、久暂 风邪胜-行痹;寒邪胜-痛痹; 湿邪胜-着痹;热邪胜-热痹。 突然发病病程短-急性风寒湿热痹; 久治不愈,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关节肿大变形-尪痹; 反复发作-慢性痰瘀互结,气血俱虚之证。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3、辨别虚实 风寒湿热所致的痹证,虽起病缓,但病程短者实证; 痰瘀互结,肝肾亏虚证虚实错杂; 气血亏虚证虚证。 急性发作、活动期: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实证; 缓解期:尪痹、肝肾亏虚实中夹虚,虚中夹实; 气血亏虚证虚证。治疗原则1、总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 祛邪-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舒经通络; 祛邪当“中病即止”; “急治其标,缓治其本”; “扶正祛邪”; 掌握内服

5、、外用等治疗的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有毒中药的剂量、禁忌和使用方法; 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2、分型论治 行痹-祛风为主,兼散寒除湿; 痛痹-散寒为主,兼祛风除湿; 着痹-除湿为主,兼祛风散寒; 热痹-清热为主,兼祛风除湿; 尪痹-温阳补肾、祛寒散结、活血通络; 气血亏虚-益气养血为主,兼活血通络。辨证论治【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 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 (急性期亦红亦肿,触之热感,恶风或恶寒,喜暖, 颜面淡青而两颧微红。舌质红,苔白微厚。脉多浮 紧,也可有沉紧之象。)【治法】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除湿。中药治疗-行痹【方药】 防风汤加减 防

6、风、麻黄祛风散寒; 当归、秦艽、肉桂、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 茯苓健脾渗湿; 生姜、大枣、甘草和中调营。 宣痹达经汤 露蜂房、乌梢蛇、土鳖虫、螳螂通经活络; 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豨莶草、清风藤疏风驱邪; 当归养血活血; 穿山甲化瘀导滞。中药治疗-行痹【随症加减】 肩肘等上肢关节酸痛为主者: 选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 膝踝等下肢关节酸痛为主者: 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湿止痛。 腰背关节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 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温补肾气。 关节肿大,苔黄,为邪有化热之象: 宜寒热并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中药治疗-行痹【症状

7、】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剧, 得温痛减,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 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中药治疗-痛痹【方药】 乌头汤加减 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 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制川乌、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 麻黄、细辛、桂枝散寒疏风除湿; 甘草调和诸药。中药治疗-痛痹【随症加减】 肩肘等上肢关节酸痛为主者: 选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膝踝等下肢关节酸痛为主者: 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湿止痛。腰背关节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 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

8、藿、巴戟天、续断温补肾气。关节肿大,苔黄,为邪有化热之象: 宜寒热并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中药治疗-痛痹【症状】肢体关节重痛,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 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苔白腻,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为主,佐以祛风散寒。中药治疗-着痹【方药】 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 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 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中药治疗-着痹【随症加减】 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 肌肤不仁者:海桐皮、豨莶草祛风通经。 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蠲痹汤为基础方加减。羌活、独活、海风藤、秦艽、桂枝祛风、除湿

9、、散寒;当归、川芎、乳香、木香、桑枝、甘草活血通络止痛;根据偏盛情况随症加减:风胜者,加防风、白芷; 寒胜者,加附子、川乌、细辛; 湿胜者,加防己、萆薢、薏苡仁。中药治疗-着痹【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 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 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 状,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为主,佐以祛风除湿。中药治疗-热痹【方药】 白虎桂枝汤加味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清热除烦,养胃生津; 桂枝疏风通络。 加味药:银花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 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 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中药治疗-热痹【随症加减】 皮肤红斑者: 酌加丹皮、

10、生地、地肤子、赤芍等利水通络; 热痹化火伤津者: 犀角散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与风寒湿痹相比,风湿热痹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且邪气极易内舍,以致病情多变。中药治疗-热痹【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迁延不愈,屈伸不利,关节 肿大、僵硬、变形,甚者肌肉萎缩,筋脉 拘急,肘膝不得伸,或以尻代踵、脊以代 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治法】补肾祛寒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中药治疗-尪痹【方药】 补肾祛寒治尪汤 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温补肝肾,强壮筋骨; 制附子补肾阳祛寒邪; 熟地黄填精补血,滋养肝肾; 桂枝、独活、威灵仙搜散筋骨风寒湿邪; 白芍养血缓急,舒筋活络。 桃红饮加味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养

11、血活血; 穿山甲、地龙、地鳖虫化瘀通络; 威灵仙、全蝎、乌梢蛇祛风除湿通络; 白芥子、胆南星祛痰散结通络。中药治疗-尪痹【随症加减】 瘀血明显者: 酌加血蝎、皂刺、乳香、没药活血散瘀; 骨质变形明显者: 加用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散瘀止痛; 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者: 去温阳药物,加黄柏、地骨皮清热; 脊柱僵化变形者: 加狗脊、鹿角胶、羌活温肾壮骨。中药治疗-尪痹【症状】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 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面 色青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或淡白, 苔黄或薄白;脉沉而缓,软弱无力。 ( 病程长,患者多长期服用祛风活络之品。)【治法】益气养血为主,佐以活血通络。中药

12、治疗-气血亏虚证【方药】 气血并补荣筋汤 薏苡仁、茯苓、白术、首乌、当归、砂仁、熟地、黄精 益气补血而荣筋; 露蜂房、乌梢蛇、豨莶草、络石藤、狗脊、秦艽 活络导滞而通经,宣痹止痛; 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暖腰膝。中药治疗-气血亏虚证【随症加减】 痹久内舍于心,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面色少华, 舌质淡白,脉虚数或结代者: 治宜益气养心,温阳复脉选用炙甘草汤加减; 疼痛剧烈者: 加用制附子、川乌温经止痛; 肢体抽痛、拘挛者: 加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乌梢蛇、露蜂房 搜风通络止痛。中药治疗-气血亏虚证其他疗法231豨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主要治疗风寒湿痹威灵仙12g,水煎服。络石

13、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单方验方4豨莶草15g、白术,薏苡仁各13g,水煎服。其他疗法231内服丸、散剂:风湿骨痛胶囊 风湿定胶囊 风湿福音丸内服片剂: 寒湿痹片 风湿关节炎片 风湿寒痛片 风湿安泰片外用膏药: 风湿膏药 风湿液 伤湿止痛膏 天和骨通贴剂中成药 针对治疗风寒湿痹4药酒内服:风湿液 风湿痹痛药酒 风湿关节酒(万灵筋骨酒)其他疗法21针对治疗热痹的内服药:湿热痹片 中成药针对治疗尪痹的内服药:尪痹片 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 昆明山海棠片/昆仙胶囊 火把花根片 正清风痛宁片 白芍总甙胶囊其他疗法中药外洗、外敷、熏蒸基本方:威灵仙50g 千斤拔50g 宽筋藤50g 乳

14、香30-50g 没药30-50g 桑枝50g风寒湿痹:加桂枝30g,艾叶50g,细辛20g风湿热痹:加银花藤50g,络石藤50g,豨莶草50g瘀血阻络,痹痛尤甚者: 加姜黄30g,丹参50g,益母草50g,延胡索50g其他疗法中药外洗、外敷、熏蒸用法:水煎煮成 1000-2000 mL药液; 水温控制在40-50左右,不烫伤皮肤为宜; 置盆(桶)内外洗、浸泡、药巾外敷患处; 治疗时间 20-30 min/次,1-2 次/d; 7-10天为一疗程; 若熏蒸则按熏蒸机的要求操作。其他疗法中药熨疗基本方:羌活30g 透骨草30g 姜黄30g, 秦艽30g 桂枝30g 川椒30g, 艾叶30g 麻黄3

15、0g 川芎30g, 宽筋藤30g 适应:针对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麻痹、挛缩、僵硬 以及活动不利,适合各型期的痹痛患者。 其他疗法用法:药物碾碎成粗末状,加粗盐适量搅拌,置 入锅内翻炒,入袋包装; 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 回推熨; 熨疗药物温度控制在 40左右,不烫伤皮 肤为宜; 治疗时间 15-20 min/次,1-2次/d; 7-10天为一疗程。中药熨疗其他疗法穴位贴敷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直接贴敷穴位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疗法。 治疗作用药物主治功效穴位主治功效辨证组方选药,药物不宜过多,以辛散挥发药物为主;辨证选穴,6-10 穴/次,循经

16、取穴阿是穴为主;贴敷时间 4-6 h/次;缓解期或虚寒证治疗“三九”“三伏”最好。方法原理其他疗法 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以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针灸治疗的延伸,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 穴位埋线羊肠线剪成 0.5-0.8 cm长的一小段置入针具内;针头刺选定的穴位中,得气后将羊肠线导入;一人一针,一穴一线,埋线后保持针口干燥清洁 6-8 h; 20-30天治疗一次。原理方法其他疗法穴位埋线急性活动期关节肿胀疼痛明显: 以点穴、按摩或远端循经治疗为主; 用力要适度,避免过度刺激。缓解期针对关节囊腔粘连而引起的关节疼痛和活动不利: 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功能为目的; 采用摇、扳、弹、拨、抖等分离手法; 用力宜轻巧,快速连贯,循序渐进。其他疗法推拿按摩其他疗法推拿按摩其他疗法TDP红外线照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