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1页
2009-2022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2页
2009-2022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3页
2009-2022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4页
2009-2022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在动画片的题材中,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就是因为这些题材都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_故事,具有鲜明的_、假定与象征的因素,神奇虚幻的故事借助动画的假定性不仅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动画艺术的特性也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假含意 B.虚拟喻义 C.虚构寓意 D.虚幻含义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

2、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_故事”可知,这些故事是根据想象创作的。A项“虚假”指跟实际不符合,强调的是假、不真实,且感情色彩偏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虚拟”指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通常与现实、世界、情节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虚构”意思是凭想象造出来;D项“虚幻”指主观幻想的,不真实的(形象)。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与“假定”和“象征”并列,其中“象征”侧重于用具象事物表现抽象意义。C项“寓意”是寄托或蕴含的意思,能够与“象征”呼应,体现出“故事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符合文意。D项“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强调词句表面的含义,

3、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可首先排除感情色彩不符的C和与“故事”搭配不当的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两项词语含义,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第一空,C项“虚假”强调不真实,含贬义,描述“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不恰当,排除。D项“虚拟”多修饰现实、人物等,一般不与故事搭配,排除。 第二空,“寓意”指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寓意”填入更符合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类题材通过故事传递道理的艺术表现形式,排除B。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

4、故事”,由前文“带有浓厚幻想色彩”可知,这类故事是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C项“虚假”侧重假,强调不真实,是贬义词,排除;D项“虚拟”,用于搭配情况、技术、世界等,一般不与“故事”搭配,排除。 第二空,形容这类故事的特点,与后文的“假定”“象征”并列。A项“寓意”表示寄托或蕴含的意思,B项“含义”指包含的意义(一般是表面上的),由文段可知,动画片中神奇虚幻的故事,需要从故事本身领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而非故事表面表达的意思,A项更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浅论原型文化在动画片中的叙事策略2.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阳光也

5、是一种电磁辐射,亿万年来我们正是依靠阳光的照射才生存到现在。”但是,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资料显示,环境中的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包括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能够产生和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这一类电磁辐射源,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阳光属于本底辐射中的一种 B.雷达属于电磁波辐射污染源 C.电磁波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D.本底辐射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前两句,“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阳光

6、也是一种电磁辐射”,阳光属于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因此也属于本底辐射,符合原文。B项对应文段最后两句话,“环境中的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包括人类发明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雷达属于人类发明的设备,因此属于电磁波辐射污染源,符合原文。C项对应“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D项对应“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符合原文。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解答思路是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原文,然后对比判断。由“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可知,A项正确。由“

7、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可知,B项正确。由“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可知,D项正确。 由“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可知,C项“电磁波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根据“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可知,C 项与文意相悖,当选。 A 项:根据“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及“阳光 也是一种电磁辐射”可知,A 项与文意相符,排除。B 项:根据“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

8、器、装 置和设备。这一类电磁辐射源,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因雷达属于人类发明的 电子仪器,所以 B 项与文意相符,排除。D 项:根据“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可知,D 项与文意相符, 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文段出处】影响儿童认知,电磁波又被“黑”了吗3.关于农作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最早栽培大豆的国家 B.玉米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C.花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料作物 D.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农作物常识。 第二步,大豆原产中国,古称菽(sh),在中国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9、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世界农作物的基本情况。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考查热点,经常会采用时间排序的方式考查。A项正确。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也是最早驯化和种植大豆的国家,栽培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 B项错误。玉米明末清初从欧洲传入中国,关于传播的路线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不过从可靠的证据来看,玉米很可能是从印度、缅甸传入云南的。 C项错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为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 D项错误。关于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有一定的变化。综合来说,泰国居全球大米出口国第一宝座。故本题选A。 解题

10、思路:A项正确,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国家;B项错误,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不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C项错误,受人口的增长和市场对植物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影响,世界油料作物快速发展。目前大豆生产量占世界油料总生产量的一半以上,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D项错误,虽然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泰国大米出口受到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2012、2013年连续两年失去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的宝座,落在印度和越南之后,并造成泰国大米库存量居高不下。但表达过于绝对,属于半正确选项,而A项大豆是

11、客观描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4.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_。我们可以从诸多汉字现象中,如汉字的造字、构词,汉字词义的形成和_中找寻中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变革 B.提升演进 C.弘扬变迁 D.推进演变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可知,该空搭配的对象为“文化”。B项“提升”与“文化”搭配不当,排除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的“汉字词义”搭配,且与横线后的“中国文化发展”

12、对应。A项“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形容社会制度等宏观事物,与“汉字词义”搭配不当,排除A项。C项“变迁”的搭配对象通常为人事、时代、环境等,与“汉字词义”同样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演变”指长时间变化发展,体现了发展的含义,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第一空词语搭配的是“文化”,通过词语的用法排除错误选项。第二步,第二空考查近义词辨析,结合文意选择最恰当的一项。第一空,“提升”与“文化”搭配不当,排除B。 第二空,由“和”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形成”构成递进关系,且能够形容“汉字词义”。 “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就社会制度而言),用来形容“汉字词义”不

13、恰当,排除A。“变迁”指(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多指时间上的,也不能形容“汉字词义”,排除C。“演变”指发展变化,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可知,为相同句式表并列,故横线处应与“流传”语义相近,强调随着时间一代代地传下去。B项“提升”指向较高的水平发展,与“流传”无法对应,排除。 第二空,填入的词语应与前文的“词义”搭配。A项“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多用于形容社会制度等宏观事物,与“词义”搭配不当,排除。C项“变迁”指事物的变化转移,如社会变迁、时代变迁,多用于宏观的变化,与“词义”搭配不当,排除。D项“演变”指变

14、化发展,与“词义”搭配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出处】光明日报:每个汉字背后都是一部历史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解说专家郦波5.下列哪组物品均属可燃固体: A.香蕉水、酒精 B.面粉、油漆 C.沥青、松香 D.甲烷、乙炔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第二步,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一种有毒的易燃物。沥青有固体的,粘稠状的,还有液体状的,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一般认作可融化固体。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松香,具可燃性,以富含松脂的松树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非挥发性的天然树脂称为

15、松香。(沥青这一项存在争议,但由于是真题,且其他选项错误明显,故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6.关于演员认证,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一级演员”这个称谓,而“一级演员”的评选,有一个主要考量标准是,“为繁荣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样的考量标准本身也是含糊的。另据相关资料显示,把“一级演员”称为“国家一级演员”只是习惯使然,在职称前面冠以“国家”二字,更多是出于对荣耀的显示。也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主要来自他的作品,和他的职称并无关系。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评价演员的标准应明确、可行 B.演员认证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尺 C.评价演员应看重作品而非职称 D.当前演员认证存在

16、的现实问题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论述了演员认证存在考量标准含糊问题。第二句话用“另”引出演员认证的另一个问题:职称更多是出于对荣耀的显示。第三句“也可以这么理解”是对第二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强调的是职称不能反映演员的真实水平,因而还是在论证演员职称存在的问题。由此可知文段是“分分”结构,概括起来就是“演员认证”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对比选项。D项“当前演员认证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对全文的概括。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读文段可知,本文易解读为分总结构,其实不然,考生需要抓住文段论述主题“演员认证”,由此逐句分析文意。文段首先指

17、出演员认证的标准是含糊的,并指出当前常见的叫法只是习惯使然。然后通过“也可以这么理解”再次说明,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来自作品,不是职称,即演员认证并不能衡量演员的能力。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C两项未提及“演员认证”,排除。D项未指出问题具体所指,不如B项表述明确。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先以“另”为衔接提到了关于“演员认证”存在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考量标准含糊,二是名称使用不规范,是习惯使然,更多的只是对荣耀的显示。尾句“也可以这么理解”进一步清晰地做出总结,点明了文段主旨,即演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主要来自他的作品,与职称并无关系,C项当选。 A、B两项:

18、A项“应明确、可行”、B项“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尺”相较于C项均没有明确地说明评价演员的标准具体应该是什么,文段点明了应该是作品,排除;D项:“现实问题”为问题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7.地球上的地震发生在由板块运动产生的断层上,火星没有板块构造,但它持续的冷却和收缩过程会产生压力,当这种压力积累到足够大,就会引发火星地震。探测到火星地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研究人员说,安放在火星表面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通过监测这些震波,研究人员了解到火星内部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从而分析出火星内部不同层级的深度和构成。科研人

19、员通过对火星地震的研究,可以分析火星形成的历史,以增加人类对地球、月亮等星球起源的了解。下列选项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探测到火星地震 B.火星地震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全新领域 C.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火星的真实地震 D.通过研究火星地震才能了解月亮起源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好比贴着耳朵边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正确。B项,对应“探测到火星地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全新领域”无中生有,错误。C项对应“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好比贴着耳朵边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

20、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所以是“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听到火星地震,不是人的耳朵,属于偷换概念,错误。D项对应“通过对火星地震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分析火星形成的历史,以增加人类对地球、月亮等岩石星球起源的了解”,体现不出必要条件的关系,强加逻辑,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完整解析:A项与文意相符,由“安放在火星表面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可知,当选。B项与文意不符,文段说的是“探测到火星地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全新领域”无法从文中推出

21、,排除。C项与文意不符,文段中是说“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并不是人类的耳朵,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文意不符,由尾句可知,通过研究火星地震可以增加对月亮起源的了解,“才能”为绝对表述,排除。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A项,根据“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通过监测这些震波,研究人员了解到火星内部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可知,说法正确,当选。 B项,文段中未提到火星地震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无中生有,排除。C项,文段中只提到“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未提到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火星的真实地震,无中生有,排除

22、。D项,根据“科研人员通过对火星地震的研究,可以分析火星形成的历史,以增加人类对地球、月亮等星球起源的了解”可知研究火星地震并非是了解月亮起源的唯一途径,“通过才能”表述绝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新华社科普:人类首次探测到“火星地震”意味着什么8.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C.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D.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参考答案:C

23、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第4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由此可知,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可以依法进行转让的是土地使用权,并非所有权。因此,选择C选项。9.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出现多个封闭面连在一起,考虑图形间关系。图中封闭面之间有公共边,图中封闭面之间没有公共边(通过点或线连接),即图为一组,图为一组。

24、 故正确答案为D。10.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大约有: A.9.84万亿吨 B.10.73万亿吨 C.3.58万亿吨 D.14.3万亿吨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中的求部分量。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世界煤资源地质储量为14.3万亿吨,在总储量中硬煤占75%”。第三步,根据公式,部分量整体量比重,代入公式得,硬煤含量14.375%10.73(万亿吨)。因此,选择B选项。11.促销利润商场 A.游戏娱乐游乐园 B.美化绿化城市 C.检修安全铁路部门 D.诚信美德人类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商场”“促销”为了获得“利润”,“促销”是方式

25、,“利润”是目的,“商场”是主体,三者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游戏”是“娱乐”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B项:“绿化”是指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是“美化”环境的方式,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C项:“铁路部门”“检修”为了获得“安全”,“检修”是方式,“安全”是目的,“铁路部门”是主体,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诚信”是“美德”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2.关于古代思想家与其思想,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荀子 B.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C.知其不可为而为

26、之孔子 D.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出自庄子天下,意思是独自和天地精神相交流,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属于道家思想。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提倡“性恶论”。二者对应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庄子的思想,原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出自庄子天下。A项对应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解题思路:A项错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出自庄子天下第三十三,并不是荀子的观点。 B项正确,“虽千万人吾往矣”出

27、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C项正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此对话出自论语宪问。论语并非孔子所作,但以孔子思想为内容。“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以及坚守理想并为理想而献身的信念。D项正确,“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为:墨子主张兼爱,磨秃头顶,磨破脚跟,只要是对天下有利,一切都愿意做。此句虽出自孟子,但反映的思想对应的是墨子。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3.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

28、_,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宋诗其实是唐诗的延续,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譬如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触目皆是 B.登峰造极俯拾皆是 C.无出其右汗牛充栋 D.无与伦比斗量车载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A项“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未能体现出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符合文意。C项“无出其

29、右”表示没有能超过它的,符合文意。D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文中未体现出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填入的词语修饰“作品”。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宋代的诗人很多,作品也很多。B项“俯拾皆是”形容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符合上述语境。C项“汗牛充栋”指藏书非常多,一般与“书”“文献”“典籍”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唐代的格律诗达到了极高的地位和境界,据此排除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的C和与文意相悖

30、的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排除适用对象不符的A。第一空,由“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唐代的格律诗已经达到极高的地位或境界之意。“无出其右”指没有能超过他的。“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二者填入均符合文意。 “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当主语是物或者其他人时,“叹为观止”前应该加上“令人”,表述为“令人叹为观止”,排除C。“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比得上的,与“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相悖,排除D。 第二空,“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此处形容的是“宋诗作品”,适用对象不符,排除A。“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填入符合语境

31、。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格律诗”,根据后文“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可知,唐代的格律诗水平极高。B项“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C项“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超过它的,两项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常用搭配为“令人叹为观止”“让人叹为观止”,排除;D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根据“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可知,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搭配“作品”,B项“俯拾皆是”形容多而易得,填入横线处表达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很多”,符合文意,当选。C项“汗牛充栋”多用

32、于形容“藏书”较多,而文段说的是“诗歌作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莫说宋诗味如蜡14.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此谋生。这段文字主要叙述的是: A.职业与事业 B.谋生与理想 C.兴趣与工作 D.目标与现实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讲述了何为职业,即以此谋生但并不喜欢的工作,紧接着讲述了何为事业,即喜欢且不在意它是否带来利益的工作,最后作者总结到最好的情形即事业和职业一致。文段是“分总”结构,重

33、点在文段尾句,即事业和职业保持一致,并且文段主体词为“事业”“职业”。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A项论及文段主体词。因此,选择A选项。15.某水库共有10个泄洪闸,当10个泄洪闸全部打开时,8小时可将水位由警戒水位降至安全水位;只打开6个泄洪闸时,这个过程为24个小时。如水库每小时的入库量稳定,问如果打开8个泄洪闸时,需要多少小时可将水位降至安全水位? A.10 B.12 C.14 D.16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 第二步,设水库的进水效率为x,安全水位到警戒水位之间的水量为y,赋值每个泄洪闸的效率为1。根据10个泄洪闸全部打开,需8小时,得y(10 x)8;根据打

34、开6个泄洪闸,需24小时,得y(6x)24,解得x4,y48。第三步,如果打开8个泄洪闸,则48(84)t,即t12(小时)。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牛吃草问题变形。解法较固定,直接按照牛吃草问题解题步骤计算。设泄洪闸每小时泄洪量为1,根据牛吃草问题的公式,水库每小时入库量为(624-108)(24-8)=4,故原超出水量为(10-4)8=48。现在打开8个泄洪闸,需用48(8-4)=12小时。故本题选B。16.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按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B.未经行政确认的行为一旦实施,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35、C.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 第二步,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我国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中,国家行政机关的权限由宪法或组织法授予,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行政法,常以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命题进行考查。A项正确。我国的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

36、其中国家行政机关的权限由宪法或组织法授予,属于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B项错误。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证伪)并予以宣告的行政行为。行政确认不改变权利义务,所以实施未经确认的行为,不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并不是各级人民政府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D项错误。行

37、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被委托组织。法院是司法机关,不是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 故本题选A。17.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所证明。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 B.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 C.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 D.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

38、。文段通过两个方面介绍了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由此可见”引出重点,即“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最后通过木星和水星对观点进行举例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由此可见”引导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18.人体已经适应了地表生活,进入太空后,难免会出现反应,毕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在地表时迥异。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奇妙 B.特殊 C.异常 D.奇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横线处搭配“反应”,且根据横线前“人体已经适应了地表生活,进入太空后”及横

39、线后“毕竟细胞间迥异”可知,横线处应表示人体进入太空后呈现出与在地表不同且不适应的状态,C项“异常”指非正常的,常用于消极语境,对应得当,且“异常反应”为常见搭配,当选。B项“特殊”指不同于一般的,与别的事物不相同,可表示与正常状态不同,但无法体现人在太空中的状态是“不适应”的,排除;A项“奇妙”、D项“奇特”,侧重于稀奇、惊奇,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俄媒:俄干细胞生物反应器将入太空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由“已经适应了地表生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在地表时迥异”可知,文段强调人进入太空后出现非常态的反应。辨析选项词语的词义,选择符合

40、文意的即可。 由“人体已经适应了地表生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在地表时迥异”可知,文段说的是人进入太空后,进入了一种不同于平常的状态,因此会有非常态的反应。“异常”指不同于寻常,符合文意。“奇妙”“奇特”指的是奇怪、特别,与文意不符,排除A、D。“特殊”指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是指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而不是指反常、不正常的,不如“异常”契合,排除B。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人体已经适应了地表生活”“毕竟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在地表时迥异”可知,太空与地球环境不同,适应地表生活的人体进入太空会出现与地球完全不一样的反应,该空应体现“不同于平常”的意思。 第二步,辨

41、析选项。A项“奇妙”指稀奇巧妙,多用来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特殊”指不同于一般的,与别的事物不相同,罕见的,奇怪的,怪僻的;D项“奇特”指跟寻常的不一样或奇怪而特别,“特殊”与“奇特”均侧重“特别”,而文中并未体现“特别”的意思,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和D项。C项“异常”指不同于寻常,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19.油价跟人们对未来供求情况的预计有关。产油国根据未来的供求情况来决定是现在出售石油,还是把它留在地下以后再卖。当前市场认为,石油会变得稀缺,需求将上升,所以产油国必将抬高油价。有人认为这一预计是错误的,如果石油供应不变,人们会因为高油价而降低需求

42、。这段文字中“这一预计”指的是: A.产油国将抬高油价 B.能源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 C.未来对石油的需求量会增大 D.产油国会减少石油的开采量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原文。“这一预计”出现在文段最后一句话,指代前文内容。分析“这一预计”的前文语境。根据“当前市场认为,石油会变得稀缺,需求将上升,所以产油国必将抬高油价”可知,这句话重点强调“产油国必将抬高油价”,因此“这一预计”指产油国将抬高油价。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产油国将抬高油价”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20.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_攀升,汽油产品的售价一直呈上扬的态势,因此油耗低的经济型轿车的市场需求也逐步增大。填入横

43、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再三 B.持续 C.反复 D.日趋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一直呈上扬的态势”可知,“原油价格”持续不断上涨。因此该空应体现“不间断、一直”的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再三”、C项“反复”强调多次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C项。D项“日趋”指一天一天地走向,与“攀升”搭配不当,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B项“持续”强调延续不断,与“一直”呼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可知,备选词语词义相近,需要辨析侧重点的不同,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再三”“反复”侧重次数多。“持续

44、”侧重保持、不停止。“日趋”侧重不断增加。由“一直呈上扬的态势”可知,要填一个表持续性动作的词语,只有B项符合,且“持续攀升”为习惯性搭配,故本题选B。21.下列关于血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正常人空腹超过12小时会引起低血糖 C.南瓜能抑制葡萄糖吸收,具有降血糖作用 D.胰岛素是人体产生的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空腹时间越长,血糖开始是会逐渐降低,但是降低到一定程度,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做出自我保护反应让血糖又重新升高,符合人体生理的进化过程。空腹状态是指8-10个小时没有任何能量摄入,

45、在此期间没有能量摄入,但身体仍然会在消耗能量,所以葡萄糖的浓度会越来越低,但当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身体会采取各种反应措施让血糖升高。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理法解答。根据生活常识,偶尔一天不吃早饭的人并不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判断正常人空腹超过12小时不一定会引起低血糖,B项错误,当选。A项正确。正常人进食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肠道消化成单糖被吸收到了血液中,故血糖会升高。 B项错误。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诊断标准为:男性低于2.78 mmol/L,女性低于2.5 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

46、最低值)。因此正常人空腹72小时左右才会引起低血糖。 C项正确。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南瓜中还含有腺嘌呤、戊聚糖、甘露醇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并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具有降血糖作用。 D项正确。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食物中存在大量的淀粉等糖类。人在进食后,糖类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会使血糖含量升高。B项正确,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包括进食过少、运动过度、药物使用不当、大量饮酒等。正常人空腹(禁食)时间过长,由于没有食入足够的糖,可能会引起低血糖。C项错误,南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

47、物质,其中包含了蛋白质、多糖、果胶、纤维素、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在这些众多的营养物质中,蛋白质和多糖都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功能。部分多糖会被分解成单糖,可能导致人体血糖升高。D项正确,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它不仅能够促使葡萄糖分解,还能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2.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中“仍然是”和

48、中“再过,池水一”都为补充说明的内容,不适宜做首句,排除A项和C项。为背景铺垫,适合做首句。 第二步,比较B项和D项。中“一下子”对应中“突然”,“从夏天转入秋天”对应中“天气变寒”,衔接恰当。按时间顺序句中“结冰”应该在句“秋天”后面,排除D项。锁定答案B项。第三步,验证B项,语义通顺连贯。因此,选择B选项。23.勒克莱齐奥摘取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算是个“爆冷”的消息。毕竟,尽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出现过;尽管他是中国最早译介过来的法国当代作家之一,国内读者对他的认识怕是还停留在名字的阶段。甚至仅仅是名字,也是相当一级的法国文学爱好者才听说过。

49、这既不说明读者无知,也不说明诺贝尔奖有所谓的“独特品味”,而只是说明一直存在的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别。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获诺贝尔奖的作品大多曲高和寡 B.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在国内不畅销 C.“独特品味”使诺贝尔奖脱离大众文化 D.国内读者对诺贝尔奖获奖作品了解较少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也不说明诺贝尔奖有所谓的独特品味”,得不出“作品大多曲高和寡”,属于曲解文意,错误。B项对应“尽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出现过还停留在名字的阶段”,说明他的作品在国内不

50、畅销,正确。C项对应“说明一直存在的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差距而已”,说明两者的差距一直存在,与“独特品味”并无因果关系,属于曲解文意,错误。D项对应“国内读者对他的认识怕是还停留在名字的阶段”,说明国内读者对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了解少,而并非诺贝尔奖作品,属于偷换概念,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24.下列行为属于公民正确行使法定权利的是:陈某向有关部门举报公交站旁的诈骗团伙林某将朋友送给他的手表又送给自己弟弟张某在妻子中止妊娠后第四个月起诉离婚吴某应聘时受到用人单位性别歧视而将其起诉 A. B. C. D.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法定权利。 第二步,民法典第1082条规定,“女方

51、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由此可见,张某在妻子中止妊娠第四个月提出离婚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张某没有正确行使法定权利,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理法解题。在四项中,中公民行使了权利,也并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而则可能对妻子不利,不符合婚姻法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可以推测没有正确行权利。属于正确行使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

52、者举报。” 属于正确行使权利。向他人赠与属于自己的财产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不属于正确行使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属于正确行使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吴某向法院起诉是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 所以是公民正确行使法定权利。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正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

53、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正确,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朋友把表送给林某后,所有权归林某,他有权处分,送给他弟弟合法。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正确,根据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故正确答案为B。25.人的自尊可以划分为有条件的自尊和无条件的自尊。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

54、来获得的自尊,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比如认为拥有美貌才有价值感。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并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其衡量自尊的标准是内化得来的。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对自己欲求的行为进行奖励,对不欲求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儿童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标准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与这段文字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的本真需求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 B.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 C.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D.父母给孩子制定行为标准对其成长不利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

55、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中第二句话“前者(有条件的自尊)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人的本真需求并非是有条件自尊的来源,不符合文意。B项“父母的过分溺爱”这一概念,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有条件的自尊往往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符合文意。D项对应文段第四句“父母把行为标准强加给了儿童”,“制定行为标准”和“强加行为标准”并不是一回事,属于偷换概念,且“对其成长不利”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

56、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自我价值感有赖于这些标准的实现,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说法错误 B项,文段说的是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会使得儿童形成有条件的自尊,由此不能得出“父母的过分溺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说法错误。 C项,由“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说法正确 D项,“对其成长不利”说法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根据文段尾句的表述“有条件的自尊往往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这样的人总是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知,有条件的自尊者对外界的评价往往过于

57、在意,对应C项。根据第二句内容“前者是通过达到一些预设的标准来获得的自尊而非自我的本真需要”,可知A项错误。B项“父母的过分溺爱”在原文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其成长不利”在文段中没有提到,作者并未对父母制定标准的效果进行评价,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6.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即豺、狼、豹和雪豹,其分布区范围自20世纪中期以来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以豺最为严重过去10年间,豺与狼在大熊猫分布区内均只有零星记录(豺仅被记录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

58、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根据上述文段,可以推出: A.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 B.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广泛惠及了跟它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 C.对大熊猫的全面保护极大地挤压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 D.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可使大型动物得到全面保护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尾句“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由此可以合理推出,如果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可能会解决大型食肉动物的窘境,选项中的“或是”

59、语气也比较合适。B项无中生有。C项不符合原文,对应“大型肉食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原文是将大型肉食动物境况与熊猫的境况进行对比,未涉及“挤压”。D项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细节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然后将各选项带入原文一一对照,排除颠倒黑白、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概念变化等错误选项,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 A项可以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推知,当选。B项无法推出

60、,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并未广泛惠及与其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排除。C项无法推出,文段只提到对大熊猫保护的卓有成效和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无法推出后者生存空间的减小是前者挤压所致,强加因果,排除。D项无法推出,文段未提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且“大型动物”概念变化,文段主要是针对“大型食肉动物”而言的,排除。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A项,根据“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知,大型食肉动物窘迫的原因在于: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