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板的制备及应用_第1页
薄层板的制备及应用_第2页
薄层板的制备及应用_第3页
薄层板的制备及应用_第4页
薄层板的制备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薄层板的制备及应用先将称好的CMC-Na加入所需水量的8/10,让其充分溶涨后,再加 热煮沸,然后将剩余水慢慢加入.这样在煮沸过程中不易形成颗粒,煮 沸时间短.溶液的浓度0.3-0.7%比较合适,实际操作中0.4%0.5% 最为实用,浓度高了将来显色时如果有加热过程稍不小心板子容易发 黑,浓度低了铺出来的板子不结实,轻轻一碰就掉渣,不好保存,而 且点样时会很紧张,容易出洞.0.5%CMC-Na与水溶涨至充分,搅拌溶 涨,如果不好溶涨,可在溶涨前加几滴乙醇,比较好溶,但是尽量不 加,因为加入乙醇后使CMC-Na的粘合性降低。需注意:1)CMC-Na溶液煮了以后不能再用冷水兑,否则,几天以后就会

2、变绿,起霉。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能会发黄,而且可 能有霉菌出现,绝对不能再使用。2)如果有抽滤装置可以直接把CMC-Na溶液滤过,就可以不必等 它沉淀再取上清液了(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省CMC-Na溶液,二是抽 滤过的CMC-Na溶液的时候不必担心会把下层的不溶物倒出来了!)。 有个办法过滤CMC-Na溶液,就是在布氏漏斗上平铺薄薄的一层脱脂 棉,用蒸馏水润湿脱脂棉,启动真空泵,抽紧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倒 CMC-Na溶液了,保证滤过的溶液澄清透明,而且长时间放置不沉淀。3)CMC-Na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而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必然都会有 一个溶涨、溶解的过程,所以配制的时候,应该将称好

3、的CMC-Na少量 的撒在水的表面,让其自然沉降,注意要散开平铺,这样能够充分浸润,使其溶胀,之后可以置于水浴锅内加热溶解,当然如果不是很急着用 的话也完全可以,直接用水泡着放那,估计十天半月的也可以用了在CMC-Na的溶解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可进行加热操作的磁力搅 拌器,大概搅拌5小时,应该可得到满意的效果。而且这样就可以使 CMC-Na溶解,并且溶液更澄清oCMC-Na的处理也可进行离心,5000rpm 离心20min。倒出上清液,(非常清,也同时消除了过滤过程中可能 发生的污染。)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收集下面没有充分溶解的 CMC-Na。继续加到水中,还可以继续配制。关于薄层板的要求:载板

4、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 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怎么样的玻璃算是干净:用洗洁精浸泡也好,用酸浸泡也好, 当你觉得洗干净的时候,拿在手上立起来,如果发现水不是呈股流下, 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那么说明你的玻璃板已经洗干净了。其实真正 洗干净的玻璃,很快就可以晾干的。3 .怎样清洗用过后的薄层板:试着用了洗衣粉、洗洁精,反复 洗了数遍,仍然挂水珠。铺制薄层板要求玻璃板干净、整洁、不挂水 珠的。建议用洗液泡,如果还解决不了那就只好放弃这块玻璃板了, 有说可以用盐酸的。关于研磨及铺板要求:1.硅胶的研磨,当然是一个方向了,可以适量的加入一定量的 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消泡,也可以适当

5、搅拌后在干净容器内超声,效果都是不错的。手工铺硅胶的用量一般10*20的约34克,硅胶和CMC-Na的用量一般是1: 2.83,具体根据要铺板子的厚度和CMC-Na 的浓度决定。2 .依据薄层板使用需要,将适量研好的吸附剂倒到薄层板上, 先用小锤将吸附剂荡匀,倾斜薄层板,使吸附剂流至薄层板一侧,待 吸附剂蓄积一定量后,再反向倾斜薄层板,使吸附剂回流然后是另外 两个方向,重复操作,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 玻片表面。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 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 泡。如有需要,可以

6、双手10个指头托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簸,使 得糊状硅胶分布匀称。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 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 均匀。铺制好的薄层板先让其稍干后,即看不出有明显的水印,放入 烘箱内用50度以下的温度鼓风干燥30分钟,再升温干燥至干,注意升 温过快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起层的现象不利于分离。关于裂板:板子会裂口,一则可能是因为硅胶的比例太大,二则可能是板 子要在常温下晾干后,才能在烘箱中活化。如果铺完不久就在较高温 度下,裂口的几率就比较高的。关于活化出现裂板、爆板的问题,我

7、 从没有遇上过。活化我是这样处理的,不要等到温度达到100度,而 是设好温度后就将板子放在干燥箱,然后再通电加热,达到最高温度 后停留5分钟左右即可。这样水分是慢慢由内而外散发,而不是由外 向内散发,避免了表面成膜,里面还在散发水气,岂有不裂、不爆的 道理!关于展开剂:分离的样品酸性比较大,一般在展开剂中加酸。加甲酸是因为该 样品是酸性的,加酸的量和该物质的酸性成正比关系,加水可能是因 为样品是苷类的用酸水做一下缓冲,目的就是让斑点圆滑,不脱尾, 展距良好。饱和非常重要,边缘效应很严重的不妨用下端浸在展开剂 中的滤纸上,贴在展开缸的内壁,这样饱和效果会好一些。1)在层析缸口涂适量凡士林,增加密

8、封性;2)以展开剂边缘效应的大小,确定展开剂平衡时间的长短,一 般平衡时间在30分钟即可。3)展开剂比如氯仿:甲醇:氨水(10:1:0.6),有机溶剂的极 性,甲醇氯仿,因此在这个展开剂中,如果极性略大,可适当降低 甲醇比例;如极性太小,可适当增大甲醇比例。氯仿:甲醇:氨水 10:1:0.6和20: 2: 1.2极性肯定是相同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这个展开剂中,甲醇用量较小,而甲醇又易挥发,容易产生边缘效应, 要特别注意展开剂的平衡和层析缸的密封。不同的展开系统意思是 其中至少应该有一种溶剂不同(最好是不同类组的溶剂),而不是比 例不同。或者使用不同的固定相。关于点样:点样管点样时食指放在其

9、上端,当点样管的下端与硅胶板接触的 瞬间轻轻松动上端的食指,溶液自然从点样管出来,迅速提起点样管, 就这样反复操作点出的斑点既小又均匀。但要提出样品溶液不能太 浓,浓度太大,点下的样品不能被硅胶很好的吸收,不利于分离。便宜的进样器(大约10几块钱吧,10 1即可),可将针尖打 磨圆滑,用锉一点一点铿,这样点样的时候样品溶液不容易沿针尖上 行(甲醇溶液都这样),并且针尖不会刺破已经铺好的薄层板。当然, 点样的时候手不能抖动。动作要轻,这些要领在于意会,逐渐锻炼。 要磨平微量进样器的针尖,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展开缸的盖子上轻磨 (当然是靠近中间部分),就很快能解决问题,且很平滑。关于展开:TLC中样

10、品拖尾现象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TLC中样品跑成几 乎为一条线,斑点没有清晰的分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般情况下 该如何解决?造成问题的原因基本相同:a、对于一些具有酸碱性的化学成分, 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事实上展开时存在分子、离子两种状态,以中性 的有机试剂展开必然会出现两种层析行为,造成脱尾甚至是一条线。 b、展开剂选择不当c、点样量过大。样品超载解决办法:a、在展开剂中加几滴甲酸或冰醋酸;b、 展开时以氨水饱和c、减少点样量d、参考文献,调整展开剂种类 比例。二次展开是依据样品定的,但肯定要在第一次展开后,将板晾干 或吹干,再放入另一种展开剂中展开,有的样品二次展开还要换展开 方向,和

11、原方向垂直。所以要以实际分离样品需要而定。一般是因为 样品成分多,极性差别大。关于显色:在工作中研究过用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CMC-Na的板都易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要严格控制加热显 色的时间。后改用不加CMC-Na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 故也可推论CMC-Na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感觉辅水板关键是硅胶G与水的比例要达1: 3.5左右,而且研磨后要尽快涂布,不然易于 凝固而难于涂布。但不加CMC-Na辅的板又太软,点样时容易点出洞, 有个好办法是将CMC-Na的浓度调至0.1%,这样就不易烘黑的。附:吸附层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吸附层析是将吸附剂涂布于玻璃板或

12、金属板上成为一薄层(0.251mm), 待分离的试液点在薄层的一端,离边缘一定距离处,然后在层析缸中用适宜的 展开剂展开。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因此当展开剂流过 时,不同物质就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解吸,再吸附, 再解吸。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地移动得慢些,吸附力较弱的物质则相对地移动 得快些,这样经适当时间后,试样组分就彼此相互分离了。薄层板的涂布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制备薄层板所用的玻璃板必须表面光滑,洁净不带油腻,并晾干。然 后在硅胶G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研磨成均匀无气泡的薄浆状溶液,迅速倒在玻 璃板上,随即轻轻摇动玻板,把硅胶涂布均匀,使它无气泡

13、,并保持在水平位 置上阴干,若涂布不均匀或有气泡,待干燥后,就会产生高低不平,或在活化 时气泡破裂,形成小空洞,这样都影响展开和分离。薄层板为何要进行“活化”?吸附剂的活性和含水量有密切关系,含水较多,吸附能力就大为减弱,因 此通常总把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烘一定时间,以驱除水分,增强吸附能力,改 善薄层板的分离效果,即所谓的“活化”。点样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点样时用玻璃毛细管吸取试液适量,垂直地轻微接触薄层板表面(注意防 止损坏硅胶层)。样品溶液扩展开来的斑点直径应小于5皿,二相邻斑点中心间 距应大于15mm。若斑点易扩散,则可先点上少许试液,待斑点干后,再点第二 次,因为点样斑点大,

14、会引起分离后的斑点扩散,影响展开后的分离度。若二 斑点中心间距太小,展开中可能产生相邻斑点的相互重叠。点样点的起始线应 在距玻璃板底边2cm处,防止因点样太低而原点直接浸入展开剂中。点样斑点 离板边距离应大于1.5cm,否则会因边缘溶剂的挥发,使斑点随之偏离而产生边 缘效应。层析缸为何要先用展开剂饱和?若层析缸未先为展开剂饱和,则由于展开剂中各种溶剂的挥发度不同,在 层析过程中,随着展开剂的不断挥发,会使缸内展开剂组成不断改变,而使展 开剂的极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各种组分的Rf值发生改变,分离受到影响。附:实验方法与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1)硅胶(G)薄层板的制备【调浆】取硅胶G或硅胶GF (吸

15、附剂)1份,置烧杯中加水约5份混合成均 匀的膏状.【涂布】用药匙取一定量,分别倒在一定大小、洁净、干燥的玻璃板上(或 倒入涂布器中,调节涂布器的高度,推动涂布),均匀涂布成0.25-0.5 mm厚 度,轻轻振动玻璃板,使薄层面平整均匀。【干燥】室温下在水平位置放置,待薄层发白近干。【活化】将凉干的薄层板置于烘箱中105C活化0.5-1 h,冷后贮于干燥器 内备用。活化温度和时间可依需要调整,一般检识水溶性成分或一些极性大的 成分时,所用薄层板只在空气中自然干燥,不经活化即可贮存备用。本实验采用下述简易操作涂布薄层:取表面光滑,直径统一的玻璃一支,依 据所制备薄层的宽度、厚度要求,在玻璃棒两端套

16、上厚度为0.3-1 mm的塑料圈 或金属环,并在玻璃棒一端一定距离处套上较厚的塑料圈或金属环,以使玻璃 棒向前推动时能保持平行方向,操作时,将吸附剂均均地铺在玻璃板上,匀速 向前推动。铺板的加水量及活化时间薄层板类型吸附剂:水的量活化温度(C)活化时间(h)活度氧化铝G1: 22504II氧化铝-淀粉1: 21504m-v硅胶G1: 2 或 1: 31050.5硅胶-CMC-Na1: 2 (0.7%CMC-Na 液)1100.5硅胶-淀粉1: 21100.5硅藻土1: 21050.5(2)硅胶(H)羧甲基纤维钠(CMC-Na)薄层板的制备取羧甲基纤维素(粘结剂)02g,溶于25 ml水中,在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完 全溶解,倒入烧杯中,加薄层层析用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