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5篇)_第1页
初中化学教案(5篇)_第2页
初中化学教案(5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中化学教案(5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响两局部。 第一局部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响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其次局部通过试验和争论,学习了化学反响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分通常的燃烧。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其次课时讲授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处理达标练习,把握和稳固本课题的内容,沟通和争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响。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熟悉物质的一般方法。

2、其次,学生对试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试验探究的意识、信念及方法步骤,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加、提高和把握。 第三,学生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还刚刚开头,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程序,对试验的观看和描述做到系统、精确,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依据学生熟悉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试验,让学生有了感性熟悉,为增加效果,并对试验作了肯定的改良;教学中,多采纳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试验探究和争论沟通,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试验信息的分析,熟悉化学变化及其根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

3、动学会观看试验和试验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 二、教案 课 题 氧气 授课人 学 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熟悉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熟悉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响现象。 3、熟悉化合反响、氧化反响,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力量目标 1、培育学生对试验的观看、分析推断力量及动手试验力量。 2、学会观看试验现象,会分析试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育学生对试验现象描述及表达力量。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详细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敬重科学,敬重事物进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

4、“性质打算用途”、“用途表达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育学生主动观看、思维、动手试验力量、语言表达的完整和精确性。 3、培育学生由浅到深,由简洁到简单逐步熟悉物质的力量。 4、培育学生对学问与生活亲密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争论归纳,科学试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现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活动 初中化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熟悉到通过化学学问的学习进一步熟悉自然、适应自然、爱护自然,熟悉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关系特别亲

5、密。 2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喜爱f 教师预备:1的相关素材及供应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教学中留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育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力量,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中展现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到达 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

6、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现等环节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更珍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根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学是讨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会问题,熟悉化学学习的价值。 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教学预备】试验预备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 试管架 大试管3支小烧杯 【课时安排】1课

7、时 【教学设计】 一、魔术激趣 甲:(展现A、B象呢? 甲:AB液体(AgNO3溶液)。 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假如 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盼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现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全部同学的积极参加。 这些好玩的现

8、象都与化学 亲密相关。 (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奇的“化学大世界”。 二、动画展现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观赏动画同时思索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进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三、争论沟通 学生观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争论,然后全班同学沟通对化学的熟悉。 四、探究活动 1、阅读教科书、讨论插图 2、小组竞赛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现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3 五、图片展现 1、 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 3、

9、 积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4、 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5、 资料“绿色化学”。 6、 六、探究小结 将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进展;同时 七、课堂整理 1、 2、 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猜想-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召唤出“绿色化学”。 这种教学处理对培育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常必要的。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王教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详细表

10、达,这种作法是值 得提倡的。 初中化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构造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构造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熟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争论、沟通,增加学生归纳学问、猎取学问的力量;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帮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加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神秘,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想像力和分析推理力量; (2)树立“构造打算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

11、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谈原子的构造 体验画出原子构造草图 (二)复习回忆,课前热身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3指出以下原子核外电子数: 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争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犹如学们所画的? 归纳核外电子运动是否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常常消失的区域。 提示核外电

12、子运动常常消失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全部电子是杏都常常消失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靠程度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活动2: 体验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 明确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一样。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 量: 低高 离 核: 近远 活动3: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13、? 归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难与其他物质反响。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投影1-20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沟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 提示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为2个。 点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归纳稳定构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到达8个(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到达2个)的构造。 活动4: 操作请同学们依据上述学问画出氢、氧原子的构造草图。 争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构造的图形叫原子构造示意图。 活动5: 争论以氧原子为例,答复图中各局部的意义。 归纳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 二、离子的形成

14、活动6: 投影120号元素原子构造示意图 争论哪些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构造是否稳定? 三类元素的原子在反响中怎样使其构造稳定? 归纳 小结元素的性质特殊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亲密。 活动7: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 归纳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2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离子也可构成物质。 活动8: 争论如何表示离子? 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 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15、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活动9: 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拟 小结1不同点: 原子构造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构造稳定。 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 拓展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 若单核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原子在化学反响中不变,离子可能变。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响前后可能变。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一样点(联系): 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活动

16、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 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 投影 1以下粒子构造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构造的原子的是 ( C )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构造示意图: AE共表示四 种元素;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下同);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A、D ;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E ;表示相对稳定构造的粒子是 A、D、E ;在化学反响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B 。 3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请答复: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样;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一样(填“一样”或“不一样”)

17、。 (四)总结反思,拓展珏伸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离子的形成。启发:比拟、归纳是学习化学根本概念的较好方法。 拓展延长 1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N元素的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 布一样,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C ) Am+n+a Bm+n-a Ca-n-m Da+m-n 解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且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对于“具有一样质子数的粒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C ) A肯定具有一样的电子数 B不肯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肯定是同种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一样质子数的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粒子如:S

18、、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课堂跟踪反应 夯实根底 1以下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 A水受热后汽化 B贮氮气的钢瓶受热爆炸 C氧气溶解于水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三种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一样的电子层构造,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 B ) AX=Y=Z BYZX CXZY DZ=YX 3以下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C ) 4以下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C ) A B C D 5以下粒子构造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B ) 6以下粒子的构造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C ) 7某元

19、素负2价阴离子的构造示意图如图 所示,则该元素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 ( B ) A6 B8 C10 D12 8(20 xx长沙市)以下粒子在化学反响中简单失去电子的是 ( A ) 9(20 xx山西省)以下粒子构造示意图,表示具有稳定构造的原子的是 ( C ) 提升力量 10(20 xx吉林省)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C ) 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B单个SO2分子有刺激性气味 C纯洁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构成 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为 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D ) A原子的核内质子

20、数为16 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 12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 C ) 核电荷数一样 核外电子数相等 电子层构造完全一样 质量几乎相等 等质量的三种粒子全部的质子数相等 A B C D 13某元素的一种粒子构造示意图如下图 ,则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 A ) A1 B2 C8 D10 开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构造示意图的是 ( B ) 15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觉了H3离子和H3分子。请答复: (1)1个H3离子中含有 3 个质子, 2 个电子。 (2)构成H3分子的原子的构造示意图是 C (填序号)。

21、(3)H3属于 单质 (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 初中化学教案 篇四 1、 1.学问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讨论的对象,化学教案-绪言。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并能运用概念会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描述试验的力量,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行毁灭的, 只能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试验为载体

22、,向学生展现化学试验中的仪器美,化学试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宠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分)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分。 解决方法:(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列表记录试验现象,由学生争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分。 (2)通过学生争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分。 三、试验及教具预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区

23、分,留意概念间的区分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分;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查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看化学试验。 首先要观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留意观看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响停顿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看试验,将有助于我们思索变化的缘由,推想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

24、,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讨论什么的? 学生争论 化学是讨论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分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讨论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其次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构造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讨论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讨论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讨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很多化学概念、化学根底学问都是通过试验形成的,因此必需学会观看试验的方法。 教师讲

25、解观看试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需重视试验,留意培育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分析力量、思维力量、表达力量、积极培育学习化学的兴趣。观看试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试验时应留意语言清楚、精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看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试验,主要观看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试验现象。 演示试验1水的沸腾 试验2胆矾的研碎 试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26、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聚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试验3镁带的燃烧 试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刺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消失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试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试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试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推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

27、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推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绪言。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响) 争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分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经常可以帮忙我们推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推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争论推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争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

28、成气体肯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肯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识以下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响 现象 物质的状态、外形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分 (推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肯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肯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试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聚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

29、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叙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分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复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争论 1、以下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30、 2、以下各组物质能依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分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推断以下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洁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分。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肯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争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留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试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看、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稳固所学学问。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