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_第1页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_第2页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_第3页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_第4页
法人越权行为原则的再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人越权行为原那么的再认识摘要坚持越权行为原那么具有一定弊端。对于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不应一概认定为无效或者有效。法律在权衡法人与好心第三人利益关系时,应侧重保护好心第三人的利益,以维护交易平安。关键词越权原那么,经营范围,交易平安,好心第三人,表见代表企业法人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无生命的组织体,其活动应以其组织章程为根底,在组织章程的范围内从事活动。但是,假设法人超越其组织章程范围,从事经营范围以外的活动时,法律即认定这种行为构成越权,并确认该种行为以无效的法律后果,此即越权原那么UltraVires。实行越权原那么,把法人的经营活动严格地局限于其经营范围内,将会不可防止地产生以下弊端:

2、其一,不利于企业法人自身的开展和获利目的的实现。企业法人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或许对其自身长期开展具有其合理性,但这并不等于其能在某次或某些交易活动中具有合理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商机转瞬即逝,假设教条地、严格地遵守越权原那么,必然会严重窒息企业法人开展的活力,使企业坐失一次又一次开展壮大自己的机遇。其二,不利于实现交易的迅捷平安。因为在实行越权原那么场合,任何主体在审查和核对对方经营范围上稍有不慎,在没有查清对方经营范围的情况下就与对方进展交易活动,就会使自己与对方进展的行为落入无效的境地和后果,交易双方已经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基于该交易行为被确认无效而被恢复到交易以

3、前的状态,尚未实现的双方合理的交易期待就会付之东流,这必然会使当事人对社会经济关系和活动产生极不稳定和无法确定、预测的状态,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其三,不利于维护交易活动的公正。严格实行和遵守企业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活动无效的原那么,可能会给施行越权行为的企业法人带来双重有利后果:一方面,该法人可能借此活动获得利益;另一方面,当该行为的后果不利于该法人时,该法人可能基于法人越权行为无效原那么而回绝履行自己的义务。“一个与一家公司签订合同的人,如该合同超越了公司的权利,就无法行使合同的权利,而公司对合同的权利却可得到保障。注:英R.E.佩林斯、A.杰弗里斯:?英国公司法?中译本,上海翻

4、译公司1984年版,第55页。正是由于坚持越权原那么存在严重弊端,勃兴于19世纪的越权原那么已在各国走到了衰亡的境地。英国是越权原那么的发源地。在越权原那么存在的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通过长期的理论越来越认识到越权原那么的消极后果,认为越权原那么对股东是一个虚幻的保护,对不注意的第三人是一个陷井,而且是不必要争论和烦恼的根源。注:英B.汉民根:?公司越权原那么的改革?,傅廷美译,?法学译丛?1988年第2期,第42页。由此使得英国政府屡次组织公司法改革委员会废除越权原那么,但未能实现。直到1972年英国参加欧共体后,受欧共体1972年公约第9条关于越权及保护第三人问题规定的影响,情况才有所改

5、变。该条规定:“假设一个好心之人与公司交易,那么该公司董事决定的交易应被认为是在公司权限范畴内的,决定参加交易的一方没有必要查对董事会的权限,因为我们推定这一交易是好心互信行为,除非事实可以证明相反。注: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834-835页。1985年修订的英国公司法根本上采用了这一规定。并且1989年修改的?英国公司法?中,对该规定有所改进,表如今对好心第三人的认定上,即认为对于董事代表公司所作的行为,第三人无义务去调查公司的章程是否允许这一交易,也不要求知道章程是否限制董事授权别人的权利,即使第三人当时知道章程对经理们的权利限制这一事实并缺乏以认定第三人为

6、恶意。注: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834-835页。法国1966年公布的商事公司法第14条规定:“在第三者的关系中,经理对属于公司宗旨范围内的行为承担责任,有假设干名经理时,每一位经理拥有前款的权利限制经理的权利的章程不能对抗第三人。注: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78页。1969年12月20日第69-1176号法令对此做了进一步规定:“与第三者的关系中,经理拥有在任何情况下以公司名义进展活动的最广泛的权利,但法律上明确授予股东的权利除外,公司甚至应对经理的不属于公司宗旨范围内的行为负责,但公司举证证明第三者已经知道或根据当时情况不可能

7、不知道该行为超越公司宗旨范围内的除外,仅公布章程缺乏以构成此种证据。注:1969年12月20日第69-1176号令对董事会权利的规定与此类似,详见卞耀武编:?当代外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06页。?日本商法?第262条对表见代表作了特别的、专条规定。该条规定:“总经理、副总经理、专务董事、常务董事和其他被认为有代表公司权限等名称的董事所做的行为,公司在该董事虽无代表权的场合,仍对好心第三人承担责任。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108条规定:“董事长为公司之代表,董事长皆代表公司之行为,即为之限制,不得对抗好心第三人。董事长对于营业上的一切事务,均有代理之权,公司对于董事长代表权所加的限

8、制,不得对抗好心第三人,其指定或互推之董事或常务董事其代表应从同。依该条规定的精神,可解释为公司权利才能不受其目的外行为的限制,但假设与公司进展交易行为之第三人,明知公司超越公司目的事业范围的事项,仍与其从事交易活动的,那么不受好心之保护。注:杨建华:?商事法要论?新版,台湾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11页。我国?民法通那么?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才能和行为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同时?民法通那么?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我国?公司法?第11条也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制定章程,公司的经营范围由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

9、应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但现行的上述规定都没有对法人超越经营的行为效力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然而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是无效的。注:如1984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经济合同法假设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在确认合同无效时,应对合同的内容是否超越法人的经营范围进展审查,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应无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坚持越权原那么的弊端日渐凸显,遭到了诸多学者的批评。九届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的?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尽管该条规定的“权限

10、指代不清,内容模糊,但至少给司法理论摒弃越权原那么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假设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人民法院并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犯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制止经营规定的除外。该条以明确详细的语言廓清了理论认识的差异,从而弥补了合同立法的缺乏。虽合同法与司法解释二者具有些差异:?合同法?规定对于法人的越权行为在第三人好心即构成表见代表时有效,而司法解释不管好心与恶意该行为皆有效,从而,司法解释对从事越权经营的当事人利益的保护更为彻底。但我们认为二者在司法理论中,适用效果却是一样的。因

11、为理论中提出无效方一般是合同的违约方一般表现为逃避违约责任,如双方在没有违犯制止性规定,且合同履行完毕没有争议时,法律应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要求,不应对之再加以干预。越权原那么从无效走向相对无效甚至绝对无效,并没有废除其经营范围。注:美国自1969年公布的?标准合同法?中完全废除了越权原那么。?美国示范公司法?第201条甚至不要求载明公司的目的,可是如今美国公司章程的条款仍然详细列举公司的各种目的和权利。参见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法人应受经营范围的限制,这一规定是必要且不可缺少的。其一,法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对营利法人的经营活动进展管理的有

12、效手段,以此促进产业构造的合理化、消费力布局的最优化;其二,经营范围也是法人在经济活动中交往、合作,获得必要信息,确定合理交易预期的凭借;其三,经营范围也是投资者根据法人的经营状况和开展前景进展投资的依托。所以,世界各国法律对越权原那么的废除只是就其外部效力而言,并没有废除法人的经营范围。只是这种限制从限制法人转向限制在经济活动中的第三人。此种场合,好心第三人在一种具有合理、客观的信赖外观面前与之从事行为,该行为应为有效。法人的代表行为与代理行为不同。因代理人与法人是一种偶尔联络的外部关系,第三人不可能给予其更多的信赖。代理人在进展代理活动时,除了说明其身份外,还应说明其代理权限的范围。就第三

13、人而言,依一般情形,必然会要求代理人提供法人之授权委托证明,审查其代理权限。假设非如此,其本身即存在重大过失。此时,第三人不能要求法人以此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而在代表行为中,因法人代表与法人之间具有一定的职权根底,反映的是法人的内部关系,第三人基于对其职务行为的信赖,对其代理权限一般不会产生疑问。注:许明月:?企业法人目的范围行为研究?,?民商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页。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209页。在与法人纷繁复杂的民商事活动的交往中,要求第三人于交易时必先查看法人的经营范围,这既不可能,又不切合实际,缺乏理论的可操作性。第三人也没有

14、权利去查看法人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而只要确定法人代表的身份,即可按照通常的理解认定其是在法人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的活动。尽管第三人明知法人的经营范围,这种明知也不能当然构成恶意,因章程对经营范围的这种限制可经特定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解除或变更。如企业法人中具有董事长、副董事长、常务董事、经理等头衔的人,第三人基于对其职务的信赖,尽管该行为超越了法人的经营范围,该行为仍应有效。假设第三人明知该行为超越了法人的经营范围,他就应承担此种行为可能无效的风险。当然,假设第三人在交易时明知其超越法人经营范围而仍与之交往的,说明其对自己利益及其保护的放纵和漠不关心,法律也就没有再对之加以周全保护之必要。反

15、过来说,假设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均认定其有效,这无疑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好心第三人利益,但假设对第三人不分好心与恶意而给予一体保护,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这对保护法人的利益也是极其不利的。因为法人的代表人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自然人,凡超越法人经营范围的行为均由法人来承担其后果,这有可能会诱发法人的代表与第三人通谋而损害法人利益行为的发生。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不应一概地认定为有效或者无效。在第三人为好心即构成表见代表注:关于“表见代表的详细含义及构成要件等内容请参见李建华、许中缘:?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的情况下,该行为有效,反之那么

16、应无效。法人作为无生命的社会组织体,其民事权利才能和行为才能只能由法人机关完成,更确切地说,其权利才能和行为才能更经常地是通过法人代表来实现的。从外部角度看,法人只能对其法人代表给予有效限制。所以,法人的经营范围只不过是法人对外对其法人代表的限制机制,这种限制仅具有内部效力,即公司董事或执行业务的股东应受其拘束,但对外不应对第三人发生约束力。注:史尚宽:?民法总论?,台湾正大印书馆1980年版,第186页。第三人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审查章程对法人代表规定的权限。假设允许第三人可以查对章程对法人代表规定的权限即等于说第三人可以参加干预法人活动的权利,假设有义务更无从谈起。因为权利和义务的互相关系,

17、“从总体上说,义务来源于权利效劳于权利并附属于权利注:郑成良:?权利本位论?,?中国法学?1991年第1期,第31页。,无权利焉有义务?!第三人与之从事交易,通常认为其在代表权限范围内的。何况,从越权行为的定义来讲,它是指以法人名义而施行的法人行为超越了法人章程所限定的经营范围,但是,这种行为并不就是法人的行为,而只能是法人代表代表法人而施行的行为,或者说法人代表的行为超越了法人的经营范围。何美欢教授将这种越权行为界定为“越围行为注:何美欢:?香港代理法?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0页。,以资明晰。也正如美国著名公司法专家白兰廷Ballantine在?越权规那么修改建议?一文中对

18、越权行为所持的见解“越权行为的实际问题并非是政府授予了公司这一想象的人aniaginarypersn何种权利、资格或者权限,而是公司股东授予了其利益的代表人一董事们的何种权限。一般地说,公司章程的条款的实际功能相当于合伙协议,它是对公司或高级职员约束公司实际权限的限制,而非对于它们外表权利的限制,除非第三人知情。注: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页。因此,可以说,法人经营范围只是法人对法人代表的内部限制,也即对外代表权的限制,然而,此种限制范围不能对抗好心第三人,因为好心第三人与之从事交易活动,通常是认为其有代表权的。注:张开平:?公司权利解构?,中国社

19、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70页。所以,法人代表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不应一概地确定为无效,只有因第三人为好心而构成表见代表的,方为有效,反之那么应无效。越权原那么在各国从绝对无效走向相对无效甚至绝对有效的观点,正是吸收了现代法律保护交易平安的思想。法的平安分为静的平安与动的平安。所谓静的平安,是指民商法对民商事主体既有的利益加以保护,不使别人任意侵夺。它着眼于既存利益的静态保护,所以这种平安又称“享有的平安。所谓动的平安是指对民商事主体获得利益的行为尽量加以保护,不能轻易地使之无效,它侧重于保护民商事主体新利益的获得,故又称“交易平安。注:孔祥俊:?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

20、社1996年版,第94页。由于两种利益具有对立性,法律不可能同时予以兼顾。法律在行使某种保护方式上往往有所侧重。在商品经济不兴隆的古代社会,法律主要保护物的所有人的利益即静的平安,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兴隆,这种侧重于保护静的平安的立法不能适应迅速、快捷的交易需要。在交易中,当事人不得不慎重地审查对方是否拥有从事此行为的真实权利,假设稍不留心,就会使该行为落入无效的后果,这严重影响了交易平安与效益,同时也使交易本钱剧增,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为交易的本质,是为了使财产向最为有效地利用它的人处转移,注:崔建远主编:?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从而也才能到达增加社会财富的目的。所以,现代法律从侧重保护静的平安转变为侧重保护动的平安。因从事各种交易的第三人代表的是整个交易秩序,所谓交易平安也就是对好心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只要第三人有合理信赖的理由,法律均应对这种信赖加以保护。否那么,“在一个充分信赖法人代表有代表权的外观面前,第三人尚恐陷入该行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的僵局的社会,久而久之,必然是一个在交易面前疑窦丛生,狐疑不决,交易平安没有保障,交易效率低下,人们视交易如畏虎的社会注:李建华、许中缘:?表见代表及其适用-兼评合同法第50条?,?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第79页。当然在这种社会中,不可能存在什么交易秩序。其实,从深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