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效果评估_第1页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效果评估_第2页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效果评估_第3页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效果评估_第4页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效果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效果评估 摘要 目的分析和评价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出生的200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 100 例接种乙肝疫苗为接种组,以100 例未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随后抽血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BsAg 、HBsAg 以及 HBeAg 等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接种组血清 HBsAg 呈阳性、 ALT 异常率以及抗 -HBs 阳性率分别为 0、 1%、 75%;而对照组血清 HBsAg 呈阳性、 ALT 异常率以及抗 -HBs 阳性率分别为 20%、6%、 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组间具有可比性。1.2 方

2、法接种组 100 例新生儿在出生后0 6 个月内,按照乙肝疫苗接种流程进行接种疫苗,具体方法如下: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双方均无感染乙肝病史,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 h 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 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 个月后,再打1 支, 6 个月后再打 1 支,一共3 针,此方案称为0、 1、 6 方案;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0 6 个月内接种乙肝疫苗三针即可,方法如上述;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 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接种疫苗应当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即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 个

3、月各注射 1 支,每支 200 国际单位) 及 3 次乙肝疫苗 (每次 10 g,生后 2、 3、5 月各注射 1 次);或者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 次乙肝疫苗( 15 g/次,生后立即及 1 月、6 月各注射 1 次)。而对照组100 例新生儿未接种任何乙肝疫苗,待所有对象满周岁后抽血监测相关指标,包括血清中的HBsAg 、 HBsAg 以及抗 -HBs 等指标。具体方法如下:空腹抽取所有对象3 mL 静脉血为检测标本,经血清分离后应用酶免疫测定试剂进行监测,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1.3 判断标准该组监测结果判断依据如下:乙肝表面抗原(HBsAg )S/N 值

4、2 为阳性,对 HBsAg 单独阳性以及 HBsAg 和表面抗体 HBeAg 同时阳性的对象用放射免疫 (RTA )试剂检测确认;HBsAg 10 mIU/mL 判定为阳性。 HBsAg 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 2 。观察和对比两组的监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参照临床各项指标,分析和评价新生儿肝功能和乙肝病毒防疫功能。1.4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在SPSS17.0 统计学软件上处理,两组之间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以( n)和( %)表示。结果将所有对象抽血监测相关结果如表1 所示,其中接种组在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其HBsAg 呈阳性率为1%,而对照组 HBsAg 呈阳性率为20%;而接种组AL

5、T 异常率为1%,对照组ALT异常率为6%;接种组抗-HBs阳性率为75%,对照组抗-HBs阳性率为30%;HBsAg ( +)指标与抗-HBs( +)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提高新生儿体内抗体水平,见表1。讨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具有较强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当病情发展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等恶果,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染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3 。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自身免疫的缺陷和不完善,造成病毒难以彻底清除,导致乙肝病

6、毒长期潜伏,引发慢性肝炎或肝功能不正常,引发一系列的肝脏疾病,比如急性肝炎、肝脏肿大、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病症。目前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尽快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预防新生儿后天感染乙肝病毒的必要手段,这对控制我国乙肝病毒传播和扩大具有积极的意义。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将乙肝疫苗列入免疫管理计划中,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疫苗接种,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效 4 。乙肝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病毒药物,可分为血源乙肝疫苗和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两种,其中基因重组是目前我国较为常用的疫苗,它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 HBsAg 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或重组中国

7、仓鼠卵巢细胞( CHO )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于未糖基化的 HBsAg 多肽,经破碎酵母菌体,颗粒形未糖基化的 HBsAg 多肽释放,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后制成的高效疫苗,对人体无产生不良反应5 。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药物作用于机体免疫后便产生抗体,当病毒入侵时,抗体便会发挥抵制作用,将病毒消灭,达到预防保护的作用 6 。新生儿在出生后 24 h 接种乙肝疫苗后, 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随后在 3、 6 月个接种乙肝疫苗两针,能巩固和加强疫苗的药效,确保新生儿机体对乙肝病毒的防御功能,从而达到了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7 。目前,随着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接种乙肝疫苗不断

8、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应该接种乙肝疫苗,且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已经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可8 。为了有效预防新生儿乙肝疾病的产生,临床医学中提倡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通常选择在分娩后24 h 之内接种乙肝疫苗,所选择的接种部位一般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 9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概率及疫苗免疫成功率也出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新生儿乙肝免疫成功最主要的标志则为乙肝表面抗体转阳性10 。该院在临床研究工作中,将 100 例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作为接种组,另外将 100 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随后抽血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BsAg 、HB

9、sAg 以及 HBeAg 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组在新生儿出生后按0、 1、 6 个月的流程进行接种疫苗,并以同期出生但未接种疫苗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随后对所有对象进行抽血监测, 其中接种组 HBsAg 呈阳性率为 0,而对照组 HBsAg 呈阳性率为 20% ;接种组 ALT 异常率为 1%,对照组 ALT 异常率为 6%;接种组抗 -HBs 阳性率为 75%,对照组抗 -HBs 阳性率为 30%;可见接种组无新生儿出现乙肝病毒感染现象,且接种组乙肝抗体水平高, ALT 异常率低;因此接种组HBsAg (+)指标与抗 -HBs+)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接种组经接种乙肝疫苗后新生儿总体乙肝抗体水平

1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乙肝病毒的防御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能使新生儿获得乙肝病毒免疫抗体,改善机体免疫能力,保护新生儿肝脏功能,不仅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同时能有效减少新生儿后天乙肝病毒感染率,这对提高我国新生儿人口质量和控制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免疫效果,应当在临床中推广和普及接种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沈立萍,龚晓红,王锋,等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评价及免疫持久性研究 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 33( 1): 6-10.姚红玉,陈陶阳,曲春枫,等 .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

11、疫后效应概述及相关问题 J. 科学通报, 2012, 57( 20):1911-1917.张吉凯,郑慧贞,左兴,等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效果的分析 J. 华南预防医学, 2012,383):35-36.匡珊珊,王青,徐佳薇 .重庆市 2004-2012 年乙型肝炎疫苗查漏补种效果分析 J. 重庆医学, 2014, 43(20):2637-2671.吴振华,崔富强,龚晓红,等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低 /无应答者的再免疫效果分析 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2( 3):108-109.单爱兰,何海艳,赵健生,等 .乙肝疫苗无应答者 T细胞活性及再免疫效果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 5( 3): 449-450.蒋雪峰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大学, 2012.邓顺连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长期免疫效果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