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小学数学教案8篇 最新学校数学教案篇1 活动名称: 多彩的春天 设计思路: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幼儿园的小花园里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改变。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开得正艳,在午后散步的时候孩子们总是新颖的发觉着,沟通着。与季节相结合,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爱幻想,喜爱绚丽的色调,所以我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说说心中春天的颜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装扮小花园的过程中,练习涂色的技能。 活动预备: VCR、画有线条的纸 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说说春天的颜色 1、师:小伙伴们,春天来了。幼儿园的花园里可真漂亮,有着各式各样的颜色。可是,

2、王老师,认为春天是绿色的。你们猜猜为什么呢? 幼:由于春天里有柳树姐姐是绿色的 师:恩,说的真好。 小结:由于春天到了,绿绿的小草发芽了,所以我觉得春天是绿色的。 2、那么你们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红色的,黄色的 3、幼儿相互争论。 师总结:我听到有的宝宝说春天是红色的,有的说春天是蓝色的,看来春天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春天美吗? 二、装扮小花园 1、师:看看我今日带来的是什么,你们来猜猜看 2、其实这是老师的花园,黑黑的线是花园里的小篱笆。我在这块种上绿绿的草坪(边说边涂色,指导语:要让草坪长的满满的,可以有小白点吗?)你们帮老师想想花园里除了草地还会有

3、什么?如:花丛,花丛会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3、师:可是,这么大的小花园王老师一人装扮,有点累。所以,我请大班的哥哥姐姐帮忙。看,哥哥姐姐装扮的小花园美丽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花园里种了什么呢?一起来看看VCR 4、幼儿操作 师:剩下的,请你们去用各种漂亮的颜色来装扮你们的小花园吧。 三、作品沟通:蝴蝶飞飞 1、暖暖的春风出来,引来了蝴蝶姐姐,我们跟着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们的小花园吧。 2、幼儿边做蝴蝶飞边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评: 本次活动是在春天小花园的主题下进行的,这段时间我们利用午间散步、森林公园春游等等机会中,一起和孩子们找找春天里的颜色。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说说春天的颜色

4、、装扮春天的花园、和蝴蝶姑娘一起参观花园。 这三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目标所设置的,老师目标意识较强。在第一环节中,老师用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导孩子说说他们心中春天的颜色。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语言表达比较完整,基本能说完整话,如:“春天是_色的,由于.”老师可以依据孩子语言表达的技能适当的调整一下,在小结的时候可以加强为幼儿感受春天美的体验,如“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的,由于.春天是粉粉的红色的,由于”但是在幼儿自由沟通的环节,或许由于有客人老师在的缘故,争论的气氛不是很激烈。在第二个环节中,由于看了VCR,孩子们的爱好很浓,在装扮涂色中,孩子们的表现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环节中,老师应当给幼儿更多的时间让

5、孩子们完成花园的装扮,这样孩子们才水到渠成的跟着蝴蝶姑娘参观花园。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结束活动的时候总是有着许多的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着这些缺憾才让我们有不断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最新学校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控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进展幼儿的比较技能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预备: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伙伴他们今日很快乐,小伙伴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伙伴,由于他们今日般了新家,小伙伴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老师:“这

6、个房子漂不美丽啊,小伙伴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伙伴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老师:“数字们见小伙伴们来了都特别的兴奋,所以都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衣服欢迎我们小伙伴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伙伴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控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依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老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伙伴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伙伴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

7、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爱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伙伴的桌子上,请小伙伴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伙伴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觉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伙伴们来一场小竞赛,看谁能又快又精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最新学校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能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预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

8、(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 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难点: 能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分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爱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晰,每个小伙伴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

9、叶的小伙伴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惦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快乐。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援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很多树叶飘落下来,援助大树妈妈

10、,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约讲评幼儿操作状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究的爱好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意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爱好和激发讨论愿望 最新学校数

11、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标记把吃的和玩的分类。会说“_是吃的,_是玩的。” 2.培育幼儿的观测技能。 活动预备: 1.玩具:玩具车、娃娃等 2.吃的:苹果、香蕉、橘子、果冻、酸奶、饼干 活动过程: 一、吃吃玩玩 宝宝们,你们看,妈妈在我们的旁边给宝宝们预备许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问:你刚才赶什么了?(学说_是吃的,_是玩的) 二、学习分类 现在妈妈想请宝宝们帮我一个忙,好吗?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东西。你们看妈妈这些筐里有许多吃的和玩的东西,请宝宝把这些吃的和玩的东西分开来。把吃的给嘴巴吃,把玩的给小手玩。(幼儿分类) 宝宝门很快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

12、开来了,让妈妈来检查一下,看宝宝们分的饿好不好。(假如有错,就请大家一起订正) 三、活动结束 今日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做饭的阿姨今日也给宝宝们预备了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最新学校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测、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同学掌控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预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13、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外形。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讨论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4、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预备一个不透亮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预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番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

15、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肯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沟通沟通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列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沟通一下,你发觉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觉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

16、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觉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觉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测,我们发觉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觉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觉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

1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觉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沟通沟通。(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非常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

18、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预备好) 1、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觉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

19、?自己悄悄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确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知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

20、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外形?(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量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量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日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讨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觉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究,还可以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神秘。瞧,老师这里就有很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特别的有趣。(PPT展示:) 2、假如你们有爱好,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

21、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争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沟通。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假如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

22、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 最新学校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技能。培育同学的观测、口头表达技能。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同学喜爱自然的美妙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

23、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兴奋吗?今日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同学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同学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依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

24、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能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开心、最胜利。 同学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

25、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特别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兴奋。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同学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同学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同学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同学采纳相互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纳什么形式,只要同学能够说清晰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

26、了。 7.结合小马图,让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争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慧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快乐,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日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

27、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同学涌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老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慧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予以嘉奖:每组奖一颗聪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援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援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同学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

28、别同学说一说。(这里要表达对做错题同学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同学们上得特别好,我们援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肯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学校数学一班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同学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

29、据,需要同学自己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同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索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同学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不足。我认为同学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生疏了,已经具备了依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同学实际和小班分组教

30、学的特点又增加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同学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同学充分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索的机会,而且能涌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同学依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涌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己小组的),通过小组争论,依据已有的知识阅历来解决问题。最末以“小马图”为例,让同学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同学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班级的同学,充分

31、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同学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漂亮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喜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同学,让他们通过自己思索、小组争论、集体沟通、汇报的形式,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末我又引导同学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觉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同学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育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最新学校数学教案篇7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学校数学二班级的内容。要求同学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

32、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同学思索,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须要性。根据课程要求,要让同学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校数学知识与同学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同学感到生活之中到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冲突中引入的。由此老师引导同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测四周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同学获得新知以后,老师又要求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四周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同学对知识的掌控,也可诱发同学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觉

33、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猎取,还要重视同学猎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同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同学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详细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同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觉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制造性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3.加强估测,进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加强估测技能的培育

34、,有利于同学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加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爱好。教学时,老师通过让同学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四周物体的长度先估量、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同学在比照中积累阅历,形成初步的估测技能。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受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测、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进展空间观念。 4.培育初步的实践技能,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掌控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正厘米的

35、表象;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同学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缘由。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帮妈妈锄地。它干了一成天,饿极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成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有小。) 2.量课桌。(1)让同学选择一个课前预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不一。) 3.师:大家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所说的数不同呢?(由于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36、4.导入揭题:你们的方法真妙!要想取得全都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我们通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今日,我们就要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运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这一环节亲密联系生活导入同学的学习活动,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同学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须要性。同时,找缘由、量课桌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吸引同学对新知学习产生爱好,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重视。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 1.出示米尺,让同学观测,请小伙伴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师发给的米尺,认真瞧瞧,你发觉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沟通,相机引导同学认识刻度数、

37、刻度线、刻度0。 探究二:认识厘米 1.看一看: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来听一听电脑博士的介绍。 (多媒体动态显示尺上1厘米的线段,并说明:从刻度0到刻度l,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请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长? 2.比一比:你能用两个手指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少长吗?(师做拇指与食指比画状。) 3.记一记:请小伙伴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同学自由回答,要求说清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四周,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同桌沟通后汇报

38、。(手指的宽、牙齿的宽、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径等。)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舞同学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请同桌的小伙伴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大约有多长。 3.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数吗? 4.思索: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觉? 相机点明: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这一环节同学在合作探究

39、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四周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量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l厘米、几厘米的详细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技能。自始至终,他们都是知识的探究者,发觉者。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阅历,培育了技能。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 (一)学习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数。 (1)尝试测量同一学具。 出示书上量一量的主题图,要求同学按图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师留意不同量法。) (2)沟通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实物投影演示正确量法与错误量法,进行辨析比较。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可以把尺子o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

40、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题。(媒体出示,关键处闪动识别。) (6)同学填写书上量一量中的铅笔长、线段长。 2.量非整厘米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两条线段(红线段与蓝线段),要求男生测量红色线段的长,女生测量蓝色线段的长。 (2)沟通:男生可能说红色线段长8厘米,女生可能也说蓝色线段长8厘米。 (3)比较:红色线段和蓝色线段一样长吗?(电脑验证不一样长。) (4)辨析:红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的长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这样的两条线段都可以说是大约长8厘米。以后我们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看它最

41、接近几厘米,就说它是大约几厘米长。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7)同学活动:先估量,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先完成的小组还可组织估量、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沟通反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量的?相机表扬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决问题的同学。 (二)画整厘米的线段。 1.同学尝试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有困难可以看书自学。 2.指生上台示范画,要求边画边说画的过程。(留意确定其他画法。) 3.检验:用尺量一量所画线段是不是4厘米。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指生板演,同桌相互检验。) (2)想想做做第6题。(鼓舞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同学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珍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制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阅历。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