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工艺及动力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1.gif)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工艺及动力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2.gif)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工艺及动力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3.gif)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工艺及动力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4.gif)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工艺及动力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44298674b6227aae40815f0af688129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聚羧酸系减水剂的聚合反应工艺及动力学摘要:提供了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方法,以马来酸酐与聚乙二醇 酯化生成聚乙二醇羧酸酯大分子单体,然后加入2 -丙烯酰胺-2 -甲基丙烯磺酸钠和甲 基丙烯酸,在过硫酸盐的引发下共聚得到聚羧酸系减水剂。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测定了 反应温度、时间对反应的关系,确定了反应速度常数,得到了聚合过程的动力学方程。聚羧酸盐混凝土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的化学高效减水剂,与传统的萘系减水剂相比,它 具有低掺量、高减水、高保塌、高增强、与水泥适应性强、生产和使用无污染等优点,在日 本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1。在我国还只有少数厂家生产聚羧酸盐混凝土减水剂, 因而目前在
2、混凝土工程上大量使用的还是萘系减水剂3 。本研究以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原理为指导,以绿色化学为基础,综合利用DLVO电荷排斥效应、Mackor空间位阻效应以及 浸透润湿作用在梳型聚合物主链上引入一定比例的官能团如羧基(一COOH)、磺酸基( so3h)等来提供电荷斥力,同时在支链上引入多个聚氧烷基烯类基团(ch2 ch2o)-R ,其醚键的氧与水分子形成强力的氢键,并形成亲水性立体保护膜,该保护膜既具有 分散性,又具有分散保持性3 。通过调整聚合物主链上各官能团的相对比例、聚合物主链和接枝侧链长度以及接枝数量的多少,达到结构平衡的目的4 。在进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试验中,探讨出最佳工艺条件,得
3、到了聚合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方程。1实验部分1.1工艺流程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聚瑰酸系瞒水剂合成工艺流程Fig L syntiietK process of pohTJiboxlic water- rediwer1.2反应方程式HCC:第一步,马来酸酐(MA)与聚乙二醇(PEG)酯化。HCC:O 马京酸留马来酸舟+ HOECHiCHQ%H O 马京酸留马来酸舟蜜己二样鸟来氓策乙二网粮鲜聚乙二苗马梁酸聚乙二胖单商第二步,马来酸聚乙二醇酯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MAA) 、2 -丙烯酰胺基-2 - 甲基丙烯磺酸钠(AMPS)共聚。 俨O=cCH=C;H COOHO-ECfhCHjO
4、 士H马页酸果乙障单酯CH2O=cCH=C;H COOHO-ECfhCHjO 士H马页酸果乙障单酯CH2cCOOHat甲某丙烯商CHj2 -丙烯借慎基-2 -甲基询烯横幢姑(御咔COOHCH,L CH6h 士WCHfH七 匚=。&JOH1=()CHtCHQHMHNH共聚激水袖 HjC-v OHCH.SOH1.3合成方法先以一定侧链长度的聚乙二醇跟过量的马来酸酐在通氮条件下反应生成混合单体(PA) n,如用分子量为400, 1 000,2 000,6 000的聚乙二醇时,其聚合度(通常称为 链长n)分别为9、23、45、136,生成的混合单体分别记为PA9, PA23, PA45, PA136。
5、 合成减水剂时,按照分子设计的要求配合各种单体的比例,分步加入反应瓶中,加入溶剂, 用氮气置换反应瓶内的空气,并在氮气保护下升温到90 C,同时滴加含有引发剂的溶液和 其他共聚单体组分1 h,搅拌下进行聚合反应45 h。聚合反应后得到均匀透明共聚羧酸 溶液。用稀碱溶液调整pH值到78,并调配溶液含固量在20%左右。产品性能参照GB 80 77 - 9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试验方法中的水泥净浆流动性表示。1.4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红外光谱图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用FTS - 4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B IO - RED)测定的红外谱 图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 110 cm- 1处出现了
6、脂肪醚的特征峰,可知带有 聚氧乙烯基团;图中在3 400 cm- 1附近有一个明显的OH特征吸收峰,C =0的伸缩振动吸 收则出现在1 730 cm- 1附近,以及在1 220 cm- 1处酯的CO吸收峰;由上可基本推知酯化 的大分子单体为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与反应方程式反映的一致。在1 420 cm- 1处出现羧 酸的CO的特征吸收,在1 5501 610 cm-1处出现羧酸盐的特征吸收;在1 650 cm- 1附 近出现的酰胺的C =O,以及1 350 cm- 1附近出现的磺酸的特征峰。在2 877 cm- 1和2 9 10 cm- 1处出现了 CH的特征吸收。以上特征锋的出现说明聚羧酸系
7、高性能砼外加剂的红 外谱图与我们之前预测的接枝共聚法合成的分子结构式一致。40003500 mt) 250()200015000005 击图2系喊水招的红外谱图Fig 2 Fourier:pectra of the pokcafhoxglic hpe water- reducer2结果与讨论2. 1 PEG分子量大小对产物分散性能的影响PEG分子量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见表1。试验表明,具有长接枝链的共聚物是有高 的空间斥力,导致在吸附后立即对水泥有强烈的分散性能;然而,与具有短的接枝链共聚物 相比,长接枝链共聚物对粒子分散性能不够稳定。换言之,具有长的接枝链共聚物对早期流动性能有利,但对流动
8、性的保持性能较差。因而采用分子设计选择适宜的接枝链长度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的初始流动性和流动保持性,为此,我们选用PEG - 1000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表1 PEGd子量对共橐物分散性能的影峋Tab 1 Effect of PEG molecular we iiton the 叩什rsibilityPEG分子量水泥序桨流动桦Fmm5 mm30 min60 ill mPEG - 400ISO185ISOPEG - 1000245245240PEG - 2000230210200PEG - 60002402001702. 2单体摩尔比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共聚物中各种单体链节在主链上的比例会影响产物的
9、性能,其中磺酸基团所占比例与 羧酸/羧酸醚(CA /CE)的分子比是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间相容性的重要参数。由于单体的反 应活性不一致,所以聚合物主链上的链节比例与实际投料比不一致5单体摩尔比对共 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见表24。表MA比例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Tab 2 EfiBbct ofMA on die diersib ilitp单体摩尔比水混净浆流动性/mmMAPEG - 10005 min30 min60 in inIL190ISO1702I225230230312452452405122022021581210220220表3 MAA对其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Tab 3 E&ct oflvI
10、AA c)acit-on the di?er5ibilityr单体摩尔比水泥净浆流动性血mMAPEG - 1000AMPSMAA5 mill30 in in60 m in3180B51/318(5175160120318S2452452403181223523S20531S拓225215200表4 AMPS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Tab 4 Effect of AIvIPS cjacih- on the d inedibility单体摩尔比水泥净浆流动性/nmiMAPEG - 1000AMPSMAA5 mm30 miii00 iniii3108200195190314321521020031S8
11、245245240311082202202203116S775g由表2至表4可以看出,共聚单体比例PA23: AMPS: MAA = 1: 8: 8时,所得产物水 泥净浆流。动性最好。2. 3引发剂的选择和添加量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引发剂的选择和添加量是影响聚合反应的重要因素。共聚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采 用过硫酸铵作引发剂。该引发剂分解属于一级反应,分解速度与温度有关,在相同初始浓 度、80100 。的条件下,半衰期为0. 54.5 h。因此,选用半衰期在1. 53. 5 h, 反应温度在8590 C为宜。另外,在最佳共聚单体比例条件下,我们考察了引发剂添加量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 响,结果
12、表明(见表5),引发剂添加量在5%10%时,共聚物分散性能较好。表5引发剂添加量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Tah 5 ESect of undalor opacity oil die diersibiliK引发剂量/%0 20 42 4i C7. 0IQ 015. 0净浆5】小12014017022022S247235流动性30 mitL/120150216230245230Ami60 min/Z/2072262332152。4聚合反应动力学在最佳共聚单体比例条件下进行的共聚反应中,通过对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就可推导出 反应速率方程。本试验通过测定反应物中甲基丙烯酸的含量变化来确定速率方程,变化以 酸
13、度值a计。反应开始时,测一初始值,之后每小时测定一次至反应结束(见表6),以 确定反应速率方程。表6数据绘制成图3,图中的曲线可视为直线,假设为遵循一级反应 动力学,则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111kt其中:k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t为反应时间;at为t时间后甲基丙烯酸的酸度值;a为反应开始进行时甲基丙烯酸的酸度初始值。通过对曲线微分求解得到,温度为90 C时的速率方程:Jt = Q 440 9,- Q 440 9 f) f 相关度Y =Q 979表6反应液酸度随时间变化值#反应温度为90 GJTah 6 Relation between tines and die acid value of reacnon liquids酸度 0 Xltf /%-时间/h01234sa13 89. 956 15 S 912 011. 93a, /如/ft 721 Q 446 Cl 283Ct 145Q 140Info, /at,)/-Q 327 - ft S07 - 1 26-1 93-1. 97-0.2-用4:-0+6:0,8- l必 一 -1.4-1.61 S *-2+0- y *W . 3 -1 1* f 1 1|*12345-rh图3聚合反寇速率曲线Fig 3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