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公元前356 年进行的商鞅变法因其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维护井田制度C宣传儒家思想D实现富国强兵2如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治民观赋税观节俭观生态观诚信观货值观居敬行简敛从其薄宁简毋奢取物有节无信不立待贾而沽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3汉书艺文志记载,子产在郑国为相时进行改革,“铸刑书”使得郑国小有中兴之势。孔子对子产持赞赏态度,且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采用刑罚来治理鲁国。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借助法家生存B以法治国思想的发展C改革成为百家共识D法家备受统治者重视4

2、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温地置县后,先是任命狐溱为县大夫,继之者为阳处父,再后为郤至,接下来则是赵氏,四者并非亲属关系。这反映了A官僚政治的萌生B王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C宗法关系的瓦解D晋国已经取消了世官制度5春秋后期,郑国大夫子产顶着压力清查农业,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承认地主土地私有,师初税亩,仿相地而衰征,征赋富国。对子产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遭遇旧贵族的强烈反抗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使郑国实现了富国强兵D为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6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 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

3、进行调 整。秦汉的上述举措()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宗大族C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瓦解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些主张出自()A孔子B荀子C老子D庄子8据图1和图2可知()A世界古代文明多元一体B东西文明发生横向联系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特征D城邦政体优于专制集权9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为“不仁”,警告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思想主张可以说明老子A希望统治者要顾及民众的力量B主张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C努

4、力追求君民平等的理想社会D是最早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家10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提拔起用的异姓大夫(如齐国田氏等)越来越多。战国时期,统治地方的再也不是与君主有着血缘关系的宗族,而是君主直接任命的官员,如齐威王根据政绩赏罚即墨和阿大夫,魏文侯根据他人的评价随意任免西门豹邺令的职位等。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察举制度逐渐形成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D宗法观念荡然无存11老子认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又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即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在此,老子的主旨是强调A做事需讲智慧B做事需

5、想后果C做人逆来顺受D做人不拘小节12“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春秋时期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周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淡化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13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崔杼欲娶棠姜为妻,但崔杼是丁公的后代,棠姜是桓公的后代,而丁公和桓公都为姜姓,按照“同姓不婚”制,他们是不能够结为夫妻的,但崔杼仍然娶了棠姜为妻。这说明春秋时期()A民间风俗被统治者抛弃B婚礼的重要性逐渐降低C传统礼法遭到冲击破坏D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巩固14西周铭文的“威仪”原本表达了“帅型祖考威仪”的政治意识。春秋以降,“威

6、仪”逐渐泛化为社会成员基本礼节的代名词,而且在时人眼中,“保姓受氏”已算不得不朽,个人德业流芳百世方为不朽,故有以威仪“省祸福”“定命”之说。这种变化反映出()A克己复礼观念的强化B诸子诉求异曲同工C慎终追远意识的传承D社会秩序渐趋重塑15有学者指出,现有关于商鞅变法中将土地私有化的依据仅仅是汉书.食货志中董仲舒的言论,除此再无别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秦国土地政策是私有制,反倒是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中的记录可以佐证,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土地政策是国有制,这可以看出()A史学观点随时代发展B历史很难被准确认知C亲历者的记录更客观D历史史实有不确定性16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

7、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时间内容西周之前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西周和春秋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属于“国人”阶层,能够接受“六艺”等贵族教育战国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已与出身无关;“士”非常活跃,其共同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与才能A平民教育取代贵族教育B民间聚徒讲学之风兴起C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D宗法观念已经荡然无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材料三截至2018年12

8、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漫画中国通史故事材料二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儒家孔子实行“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参考答案:1D2B3B4A5B6B7C8C9A10C11A12A13C14D15B16B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2)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论语。(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儒家学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