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2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
2、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mLB大于6mLC等于6mLD无法确定34X +5O24NO +6H2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BNO2CN2O4DN24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H2B2H2C2HDH2O5蔗糖(C12H22O11)是一种常用的食品甜味剂。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中含有45个原子B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42gC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6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就李燕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
3、察B实验C假设D做结论7医疗上静脉注射常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葡萄糖含有24个原子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8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该实验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D将红磷换成适量木炭,瓶中的水换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也能得出相同结论9关于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剂的量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B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单位是克C溶解度可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D
4、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10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BO2CH2ODKMnO411下列粒子数中,能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A中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1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氢气B水银C氯化钠D金属镁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室中利用长柄V型管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1)碳酸氢铵热分解及其产物检测乙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碳酸氢铵固体消失,无水硫酸铜变蓝(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_。对比甲,乙两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5、A甲实验会产生较大污染,实验过程没有乙实验环保B甲实验根据“固体消失”,能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C乙实验更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2)探究微粒的性质如丙装置所示。先在B处放浸透无色酚试液的长纸条,后住V形璃管A处加试剂X,观察到B处白色滤纸条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_。若另取一相同的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药品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14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二中,反应后进行第二次称量时,天平指针_(填“指向正中”或“指针左偏”、“指针右偏”),其原因:_。(3)实验三中
6、,称量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后,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结束,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发现质量与第一次称量时相同。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理由是_。1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下同),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_或_,检验氧气的操作是_。(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向碱石灰固体中加入浓氨水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选用_。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资料,知
7、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有_、_。氨气的收集装置选用_。16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图中的装置_(填标号),连接好装置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向装置中加入药品时,应先加_(填“过氧化氢溶液”或“二氧化锰”,下同),再加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_作用。(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图中的装置_(填标号),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利用的氧气性质是_。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
8、因是_(写一点);若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点)。(3)调整铁架台上的旋钮来改变试管朝向,可把装置B的气体发生装置改造成装置A的气体发生装置。调整时,一定要调节铁架台上的旋钮_(填a或b或c)。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大国重器之东风41震撼登场。东风41是一种采用固体燃料的新型洲际导弹,具备全球无死角打击能力,而在东风系列导弹中,早期的东风5则是采用一种叫偏二甲肼(C2H8N2)的液体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偏二甲肼(C2H8N2)属于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中合适的一项)。(2)偏二甲肼中(C2H8N2)共含
9、有_种元素。(3)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_(填最简整数比)。(4)偏二甲肼中(C2H8N2),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填最简整数比)。(5)偏二甲肼(C2H8N2)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18尿素是一种肥效高、土壤适应性好的常用氮肥,如图是化肥尿素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_,(2)一袋此化肥中 氮元素的质量_,(3)此袋化肥的纯度是_。(保留一位小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
10、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H)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A、铜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B、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氮气的状态不需
11、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氮气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D、铁能够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2、B【解析】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说明液体的体积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6mL。故选B。3、A【解析】由反应4X+5O24NO+6H2O,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含O原子的数目都为10;生成物中含N、H、O原子的数目为4、12、10;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4X中含4个N、12个H
12、,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故选:A。【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4、C【解析】A、中2表示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错误;B、中的前面的2表示2个氢分子,故B错误;C、表示2个氢原子,故C正确;D、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C。5、D【解析】A.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45个原子,选项A错误;B. 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2+22+1116=342,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13、,选项B错误;C. 蔗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221116,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选项C错误;D. 由化学式可知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D正确。故选D。6、C【解析】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本题选C。7、D【解析】A、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1个葡萄糖分子中的原子数=6+12+6=24,1个葡萄糖分子(不是葡萄糖)中含有24个原子,故B错误;C、葡萄糖中,碳、氢、氧三
14、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由此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故D错误。故选D。8、A【解析】A、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故说法错误;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是为了装置的气密性好,若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会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故说法正确;C、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碱性溶液反应,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将瓶中的水换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也能得出相同,故说法正确。故选A。9、A
15、【解析】A、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溶剂的种类和温度,和溶剂的量无关,选项错误;B、固体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的单位是克,选项正确;C、溶解度可以定量地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选项正确;D、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溶质、溶剂本身性之外,还有温度;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除了溶质、溶剂本身性之外,还有温度和压强。10、C【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NaCl是由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
16、化物,选项A错误;B、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选项B错误;C、H2O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C正确;D、KMnO4是一种有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错误。故选C。11、D【解析】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选D。12、A【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详解】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A正确; B、水银是金属,属于原子构成的,故B不正确;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离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金属镁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
17、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CO2(或二氧化碳) B 浓氨水 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度加快 【解析】(1)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CO2(或二氧化碳);A、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故A正确;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故B错误;C、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
18、”的原因,故C正确。故填:B。(2)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从左到右逐渐变红,说明有碱性的物质,并且试剂X具有挥发性,所以可以是浓氨水;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现象,说明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度加快。14、Fe+CuSO4Cu+FeSO4 指针右偏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 反应前未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镁条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装置不密闭,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散失到空气中。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为单质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生成的铜为红色金属,覆盖在铁的表
19、面。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2)实验二所做的实验中,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故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装置不密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左盘内质量减小;(3)反应物是镁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镁,反应条件是点燃,因此反应方程式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前未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镁条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装置不密闭,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散失到空气中了。15、酒精灯 集气瓶 2KMnO4 K2MnO4+MnO2+O2 A B C E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B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极易溶于水 D 【解析】
20、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集气瓶;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择固固加热型装置A;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故选择固液不加热型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氧气难溶于水,故收集氧气可以选择排水法装置E和向上排空气法装置C;检验氧气的操作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用碱石灰和浓氨水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条件是不加热,故选择故液不加热型装置B;图中用向上排空
21、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2、3、4图的实验说明氨气极一溶于水;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故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装置D。16、A 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壁,观察水下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产生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H2O2H2O+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 催化 B 酒精灯 KMnO4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收集了导管中开始排出的空气(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留有气泡或其他合理答案) 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上的水(或没有预热或停止加热时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槽或其他合理答案) c 【解析】解:(1)实验室用
2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用图中的装置A;连接好装置后,把导气管放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泡冒出,松开手一会儿观察到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加入药品要先固后液,故先加二氧化锰,后加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氧气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正确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B;需要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
23、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利用的氧气性质是: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收集时刻过早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留有气泡;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若实验时,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的原因是: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上的水或没有预热或停止加热时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等;(3)依据铁架台上三个旋钮的不同作用,依据图示可知b用来调整试管的高度,a可调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c可调整铁夹的位置。【点睛】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化合物 3 2:2 3:2 N 【解析】(2)偏二甲肼(C2H8N2)是由碳、氢、氮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填:化合物。(2)由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员素质提升的路径试题及答案
- 确保复习质量的检查清单试题及答案
- 高三语文周测练习大练习:9语文大练习
- 2025年中考英语冲刺模拟试卷-四川成都专用-学生版
- 政府采购政策与操作规程
- 广西科技职业学院《朝鲜语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历史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阜阳师范大学《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高考压轴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DL∕T 753-2015 汽轮机铸钢件补焊技术导则
- 临床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 设计方案验收报告(2篇)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MOOC 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微生物农药经典
- 材料成型设备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逃生缓降器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部编(统编)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材解读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 铁路客运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