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管(二)+消化腺+腹膜_第1页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管(二)+消化腺+腹膜_第2页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管(二)+消化腺+腹膜_第3页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管(二)+消化腺+腹膜_第4页
人体解剖学课件:消化管(二)+消化腺+腹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第七节 liver (肝)1.人体最大的腺体,是消化腺中最大的。2.血供丰富,活体呈棕红色,质软而脆。3.功能复杂: 参与三大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的合成、转化和分解。 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 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吞噬防御功能。 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临床相关问题请列举: 常见的肝脏的疾病有哪些?肝的组织结构 肝小叶 大部分: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左季肋区。(一)肝的位置左季肋区右季肋区腹上区右外 侧区脐区左 外侧区右髂区 腹下区左 髂区一、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左季肋区右季肋区腹上区膈肌右锁骨中线正中线左锁骨中线上界平第肋平胸剑结合

2、处平第肋间隙下界右肋弓下缘剑突下cm(二)肝体表投影二、肝的形态不规则的楔形分上、下两面前、后、左、右4 缘上面分两叶下面分四叶肝左叶肝右叶前缘右缘后缘左缘肝的4缘 1) 前缘:薄而锐利,在胆囊窝处,前端形成胆囊切迹,胆囊底露出该切迹。左侧有肝圆韧带切迹,肝圆韧带由此通过。2) 后缘:圆钝,对向脊柱3) 左缘:薄而锐利4) 右缘:钝圆上面 (即膈面)肝右叶肝左叶镰状韧带 凸隆,借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下面 (即脏面) 有“”形沟,分下面为: 肝左叶 肝右叶 方叶 尾状叶肝右叶肝左叶方叶尾状叶左纵沟右纵沟横沟1)左纵沟: 前部为肝圆韧带裂 肝圆韧带 后部为静脉韧带裂 静脉韧带2)右纵沟

3、: 前部为胆囊窝 胆囊 后部为腔静脉沟 下腔静脉 “H”形沟左纵沟右纵沟横沟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胆囊窝腔静脉沟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胆囊下腔静脉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下腔静脉胆囊 3)、横沟:即肝门(porta hepatis) 有 肝门静脉左右支、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肝左右管、肝的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又称第1肝门 肝蒂(hepatic pedicle): 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绕,即称为肝蒂。肝固有动脉第1肝门肝总管门静脉肝蒂第1肝门 在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第2肝门 在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称第三肝门。第3肝门前面观后面观第二肝门第三肝门三

4、、肝的分叶和分段 现代研究证明,肝内有4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即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Glisson系统: 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管的各级分支在肝内走行、分支和配布一致,并有Glisson囊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按照Glisson系统各分支的分布区将肝分左、右半肝,进一步再分成5叶6段。 Glisson系统位于肝叶和肝段内,肝静脉系统的各级属支,行于肝段之间四、肝外胆道系统 由胆囊和输胆管道两部分组成。 输胆管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一)胆囊(gallbladder)1.功能和形态 呈长梨形,为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囊状器官。2.位置 位于胆囊窝内,可埋于肝或可

5、借系膜连于肝而可活动。3、分部和基本结构 可分为底、体、颈、胆囊管等四部分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相交附近。(二)、肝管和肝总管 左、右半肝的毛细肝管逐渐汇合成肝左、右。走出肝门后即合成肝总管。1. 组成: 长48cm,直径 0.60.8 cm,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三)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2. 走行:在小网膜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或Vater壶腹) 肝胰腹壶扩约肌 (sphincter of hep

6、atopancreatic ampulla): 在胆总管、胰管末端和肝胰壶腹的周围皆有发育不等的平滑肌包绕,这些平滑肌被称为肝胰腹壶扩约肌(Oddi扩约肌)。3. 胆汁的排出途径: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它们上方的肝脏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多经此三角进入胆囊,故此三角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第八节 胰(pancreas) 一、位置和毗邻 胰呈长棱柱状,位于胃后方,平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二、分部分头、颈、体、尾四部分。 胰管位于胰腺实质内,横贯胰腺全长, 最后与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有时存在副胰管,可单独

7、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1. 腹膜 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由间皮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呈半透明状。分为壁层和脏层两部分。 第十章 腹 膜一、概述2. 腹膜腔 脏腹膜和壁腹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腔内仅含少量的桨液。 在男性是完全封闭的,在女性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间接相通。 3. 腹腔 指膈以下,盆膈以上,腹前壁和腹后壁之间的腔。 腹膜腔套在腹腔内,腹、盆腔脏器均位于腹腔之内、腹膜腔之外。 4.腹膜的功能 分泌少量浆液,润滑和保护脏器,减少摩擦。 支持和固定。 吸收腹腔内的液体和空气。 防御功能。 修复和再生。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一)腹膜

8、内位器官 该类器官表面几乎全被腹膜被覆。如胃、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三)腹膜外位器官 该类器官仅有一面为腹膜覆盖。如胰、肾上腺、肾、输尿管及空虚时的膀胱等。(二)腹膜间位器官 该类器官的三面或大部分由腹膜被覆。如升降结肠、肝、胆囊。 腹膜内位器官的手术必需通过腹膜腔,而腹膜外位器官不必打开腹膜腔便可进行手术。从而避免腹膜腔的感染和术后粘连。 由肝门移行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肝十指肠韧带和肝胃韧带。 在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上的淋巴结及至胃的神经。 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三个重要的结构即:胆总管(右)、肝固有动脉(左)、门静脉(后)。1小网膜 lesser omen

9、tum三、腹膜形成的结构(一)网膜 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结构。2大网膜 网膜孔(winslow孔)在T12L2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12指通过。其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3网膜囊和网膜孔 是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为腹膜腔的一部分。 有前、后、上、下四壁。 3横结肠系膜:将横结肠连系于腹后壁,可以横结肠系膜为标志将腹膜划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4乙状结肠系膜(二)系膜 1肠系膜:呈扇形,将空、回肠连于腹后壁。 2阑尾系膜:三角形,短于阑尾,系膜内有阑尾血管。 1. 肝的韧带: 镰

10、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2. 脾的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 3. 胃的韧带: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和胃膈韧带。(三)韧带 常见的有:十二指肠上襞(半月形,游离缘向下)、十二指肠上隐窝(口朝下)、十二指肠下襞(三角形,游离缘向上)、十二指肠下隐窝(口朝上)、盲肠后隐窝、乙状结肠间隐窝、肝肾隐窝。 1腹后壁的皱襞和隐窝(四)皱襞、隐窝和陷凹 脐正中襞(脐尿管闭锁后的脐正中韧带)、脐内侧襞(脐动脉闭锁后的脐内侧韧带)、脐外侧襞(腹壁下动、静脉)、膀胱上窝、腹股沟内侧窝(平对腹股沟管皮下环)、腹股沟外侧窝(平对腹股沟管腹环)。2腹前壁的皱襞和隐窝 男性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有直肠子宫陷凹和膀胱子宫陷凹等。 在人体站立或坐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隐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3腹膜陷凹 为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又称膈下间隙。结肠上区以肝为界分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1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右肝上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