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题集_第1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题集_第2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题集_第3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题集_第4页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紫外分光光度法试题集(一)臭氧分类号:G19-1主要内容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GBT15438-1995)一、填空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8-1995),臭氧对254nm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当_ _和_交替通过吸收池时,光检测器分别检测(透)光强度,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计算出臭氧的浓度。答案:零空气 样气2当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超过_gm3时,在紫外臭氧分析仪的气体入口前应安装粒子过滤器。答案:100二、判断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15438-1995),紫外灯所产生的紫外光被检测器接受的254

2、nm的辐射至少占99.0。( )答聚: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为99.5。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8-1995)进行空气中臭氧测定时,流量计的流量值在要求值的3范围以内。(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该在2范围内。三、选择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8-1995)测定空气中臭氧时,颗粒物滤膜孔径为_m。( ) A3 B4.5 C5答案:C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8-1995)测定空气中臭氧时,吸收池的臭氧损失不能大于_。( ) A 3 B4 C 5答案:C四、问答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

3、38-1995)测定空气中臭氧时,需要使用零空气,什么是零空气?答案:不含能使臭氧分析仪产生可检测响应的空气,也不含与臭氧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和乙烯等物质。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8-1995)测定空气中臭氧时,主要干扰是什么?答案:(1)少数有机物如苯及苯胺等,在254nm处吸收紫外光,对臭氧的测定产生正干扰。(2)当被测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超过100gm3时,也对臭氧的测定产生干扰。参考文献1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15438-1995)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命题:吕晓洁 审核:居 力 董玉珍 夏 新(二)氮氧化物分类号:G19-2主要内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1999)一、填空题1燃煤燃油锅炉、窑炉以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筒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源叫_。答案:固定源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2-1999)的测定原理为:将样品气体收集于一个盛有_ _吸收液的瓶中,气体中的氮氧化物被氧化并被吸收,生成_,于2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答案,稀硫酸过氧化氢 N03-(硝酸盐)二、判断题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1999)进

5、行测定时,采好样品的吸收瓶带回实验室,应放置于阴暗处,时间不少于6h。(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不少于16h。2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1999),采样前首先要检查采样管头部是否已塞好适量玻璃棉,各连接点是否稳妥,然后检查样品吸收瓶的密闭性。( )答案:正确三、选择题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42-1999)进行测定时,对于 的样品,可以在采样前降低吸收瓶的抽真空程度,或减少取出进行分析的样品溶液体积。( ) A浓度适中 B浓度过高 C浓度过低答案:B2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2

6、-1999)进行测定时,氮氧化物吸收液应储存于 中,使用时避免阳光直射,存放于暗处。( ) A. 塑料瓶 B玻璃瓶 C. 棕色瓶答案:C四、问答题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2-1999)进行测定时,对采样使用的连接管有什么要求?答案:(1)应使用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2)连接管要尽可能短,并应保证密封性和可靠性。2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2-1999)进行测定时,对于浓度过低的样品,怎样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答案:对于浓度过低的样品,可增加取出分析的样品溶液体积,从而扩大测定范围,但同时应注意使标准系列与样品溶液

7、的基本组分相同。参考文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IT42-1999) 命题:吕晓洁 审核:居 力 董玉珍 夏 新(三)光气分类号:G19-3主要内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11999)一、填空题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进行测定时,含光气的气体先经装有硫代硫酸钠和无水碳酸钠的双联玻璃球,以除去_、_和_等干扰气,而后被苯胺溶液吸收。答案:氯 二氧化氮 氨2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的光气样品,均应于_下保存,并于_

8、h内测定完毕。答案:35 12二、判断题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在现场采样时,若排气管道处于正压且浓度较高,应于采样孔装防喷阀门,操作人员应在下风向并佩戴防毒口罩操作,严防光气中毒。(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向并佩戴防毒口罩操作,严防光气中毒。三、选择题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进行测定时,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有机相澄清液移入1cm石英比色皿中,在波长 nm处,以_ _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 A. 225,正己烷 B257,正己烷 C257,混合萃取剂答案:C2根据固定污

9、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时,串接两支内装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_Lmin的流量采气_L。( ) A20,0.10.3,13 B25,0.30.5,35 C50,0.30.5,35答案:C四、问答题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进行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时,如何连接采样系统?答案:按引气管(如不需要,也可不装引气管)、吸收管、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系统,检查其密封性和可靠性。2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进行测定时,在标准规

10、定的条件下,氯气浓度多大时对光气测定有干扰?答案: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氯气浓度大于1600mgm3时对光气测定有正干扰。参考文献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1-1999)。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吕晓洁 审核:居 力 董玉珍 夏 新第二十节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食业油烟分类号:G20主要内容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l8483-2001)附录A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一、填空题1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用_作溶剂进行超声清洗。答案:四氯化碳2红外分光光度法

11、分析油烟样品时,把样品的套筒盖打开,加入清洗溶剂至刚好淹没滤筒,盖好套筒盖,超声波清洗_min。答案:103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制备油烟标准油的方法是:在500m1三颈瓶中加入300m1食用油,插入量程为500的温度计,先控制温度于120,敞口加热30min,然后在其正上方安装一个空气冷凝管,升温至300回流_h,即得标准油。答案:2二、判断题1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油烟的含量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 cm-1和2990cm-1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2990进行计算。(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 cm-

12、1和3030cm-1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2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用4cm带盖玻璃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进行吸光度的扫描测定。(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用4cm带盖石英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进行吸光度的扫描测定。三、选择题红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油烟样品时,使用的红外分光仪要能在3400cm-1至 cm-1之间吸光度进行扫描,并配符合要求的比色皿。( ) A0 B2400 C2600 D2930答案:B参考文献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l8483-2001)。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

1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命题:段再明 审核:吴 丹 梁富生 夏 新第二十一节 镜检法测定石棉尘分类号:G21主要内容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HJT4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一、填空题 1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需要对采有石棉纤维的微孔滤膜进行透明固定,如果透明效果不理想,可将盖上盖玻片的滤膜放在_的烘箱内烘15min,以加速滤膜的清晰过程。答案:502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如果在20个视场被记录的纤维数已达到100根时,可停止计数;如果在20个视场被记录的纤维数未达到100根,则应计

14、数到100根,并记录下相应的_数。答案:视场3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如果纤维组中没有一条纤维符合“长度大于5m,宽度小于3m,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1”的规定,但纤维组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符合上述规定,则计数为_根。答案:一二、判断题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 镜检法(HJT 41-1999)中,未对样品的采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应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中有关颗粒物采集方法要求执行。( )答案:正确2城市大气中的石棉95以上是温石棉,所以城市大气中的石棉测定,实际上是对温石棉的测定。( )答案:正确3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

15、时,从排气筒中采集石棉尘样品以预测流速法为宜,且一般采用移动采样法采样。( )答案:正确4X线衍射法和红外分光度法的灵敏度低,不适于作为大气中石棉的测定方法。( )答案:正确5电子显微镜法不适于作为大气中石棉尘的测定方法,测定大气中石棉尘只能采用相衬显微镜。(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电子显微镜法也可用于测定大气中石棉尘。6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采集石棉尘的滤膜材料的孔径应为0.45m。(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采集石棉尘使用硝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混合滤膜,滤膜材料的孔径应为0.8m。7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采集石棉尘所使用的采样头中包括滤膜、滤膜夹和采样嘴

16、。( )答案:正确8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中,在采集石棉尘时所用的采样设备,除采样头外,流速和温度测量装置均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中的采样装置完全相同。( )答案:正确9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一般要对每盒滤膜做空白检测。( )答案:正确10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中,对采有石棉纤维的微孔滤膜进行透明固定时,应在清洁的实验室中进行。所用的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和刀片应该用蒸馏水冲洗,再用绸布擦干备用。(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所用的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和刀片应该在无水乙醇中浸泡,再用蒸馏水冲洗,再用绸布擦干

17、备用。11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HJT 41-1999),采集石棉尘时,采样后滤膜上的负荷量范围应为100600根mm2,为此需根据等速采样的流量和预计的排放浓度范围大致计算出所需的采样时间。( )答案:正确12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计数误差与计数总数有关。( )答案:正确13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对滤膜做空白检测的方法是:在一定数量的滤膜中任意抽取一张空白滤膜,用与处理样品同样的方法做透明固定和计数。在100个视野中不超过5根纤维时,认为是清洁滤膜,该部分滤膜方可使用。(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应不超过3根纤维。14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

18、石棉尘时,一条纤维完全在计数视场(不论其是否与其他尘粒接触)内时计为一根,若只有一端在计数视场内,则不计数。(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当一条纤维只有一端在计数视场内时,应计为12根。三、选择题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 镜检法(HJT 41-1999)中,用于采集样品的滤膜应是 。( ) A硝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混合滤膜 B玻璃纤维滤膜 C过氯乙烯滤膜答案:A2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中,采集石棉尘的采样嘴入口角度应不大于45,入口边缘厚度应不大于_mm,内表面不得有急剧的断面变化和弯曲。( ) A0.1 B0.2 C 0.3答案:B3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采集石棉

19、尘的采样嘴入口直径偏差应不大于 mm,其最小直径应不小于_mm。( ) A0.1,2 B0.1,4 C0.2,6 D0.2,4答案:B4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使用的相衬显微镜至少应具有10及 两个相衬物镜,明相衬或暗相衬均可使用;目镜应能放入目镜测微标尺,总放大率应为400600。( ) A20 B40 C50 D60答案:B5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中,在排气筒中采集石棉尘时,如果排气筒直径较小,只有一个采样点,则每个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 min。( )A 2 B 5 C 10 D 15答案:C四、问答题1简述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方法原理。答案:将排气筒

20、中含石棉尘的气体抽取通过采样滤膜,石棉尘于滤膜上经透明固定后,在相衬显微镜下计测,根据采气体积计算出每标准立方厘米气体中石棉尘的根数。2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时,应如何对采有石棉纤维的微孔滤膜进行透明固定?试简述操作步骤。答案:对所用的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和刀片进行洗涤,擦干备用。(2)用镊子小心取出滤膜,将集尘面向上置于干净的玻璃板上,切去占圆形面积1816的扇形小块,放在清洁的载物玻片上。(3)将载有扇形滤膜的玻片置于丙酮蒸气之下,熏蒸35s,使滤膜变得透明。(4)在透明后的滤膜上滴23滴甘油三醋酸脂,小心盖上盖玻片。(5)如果透明效果不理想,可将盖上盖玻片的滤膜放在50的烘箱内

21、烘15min,以加速滤膜的清晰过程。五、计算题镜检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中,设定滤膜的负荷量为L=300根mm2,滤膜的有效过滤面积Af=1074.7mm2,采样流量Q=30.0Lmin,预计的石棉纤维排放浓度C=100根cm3,试求出使用等速采样所需的时间。答案:t=LAfl0-6/(CQ)=3001074.710-6(10030.010-3)=0.11(min)参考文献1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HJT41-1999)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命题:张 宁 审核:居 力 张 宁 夏 新第二十二节 嗅辨法测定恶臭分类号

22、:G22主要内容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14675-1993)一、填空题1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小组正解率计算法用于_臭气样品测定结果计算,舍去小组个人嗅阈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后,计算小组算术平均阈值用于_臭气样品测定结果的计算。答案:环境 污染源2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无组织排放源厂界的监测采样点,应设在工厂厂界的_或_的边界线上。答案:下风向侧 有臭气方位3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内时,每_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时,每_ _h采集一次。答案:2 44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将三只无臭袋中

23、的两只充入_,另一只则按一定稀释比例充入_和_ _供嗅辨员嗅辨。答案:无臭空气 无臭空气 被测恶臭气体5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每个样品由若干名嗅辨员同时测定,最后根据嗅辨员的 阈值和嗅辨小组成员的 阈值,求得臭气浓度。 答案:个人 平均6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向空气净化器供气应采用_泵,严禁使用_和其他_的供气设备。答案:无油 含油 散发气味二、判断题1、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臭气浓度是指用无臭空气对恶臭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 )答案: 正确2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嗅辨后的样品袋在嗅辨室排气后集中管理。( )

24、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后的样品不能在嗅辨室排气,以免污染测试环境。3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排气筒高度为14m的排放源视为有组织排放源。(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排气筒高度小于15m的排放源,视为无组织排放源。4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适用于各种恶臭源以不同形式排放的气体样品和环境空气样品中臭气浓度的测定,样品为仅含一种恶臭物质的样品。(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还应包括含两种以上恶臭物质的复合臭气样品。5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不受恶臭物质种类、种类数目、浓度范围及所含成分浓度比例的限制。( )答案:正确。6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

25、恶臭时,对于间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2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样品采集次数应不少于3次。7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规定的嗅觉阈值定义是能够定出气味特性的识别阈值。(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本标准规定嗅觉阈值的定义是可以嗅觉气味存在的感觉阈值。8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当恶臭源同时存在两种以上恶臭物质时,用同一臭气浓度结果表示两种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答案:正确。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中规定,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即为有组织排放源,否

26、则为无组织排放源。(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也为无组织排放源。10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所得臭气浓度单位为mgm3。(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臭气浓度单位无量纲。11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有组织排放源的监测采样点应为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或在水平排气道和排气筒下部,经治理的污染源监测点设在治理装置的排气口。( )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为:应选择在气味最大的时间内采样。12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经过专门挑选、培训和嗅觉检测合格的嗅辨员即可随时参加恶臭样品的测定。(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当天,嗅辨员还不能携带和使用有气味的香料及化妆品,不

27、能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患感冒或嗅觉器官不适的嗅辨员不能参加样品测定。13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挑选嗅辨员时,能够嗅辨出四种标准臭液者即可作为嗅辨员。(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能够嗅辨出五种标准臭液者才可作为嗅辨员。14根据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如果无特殊情况,考核合格的嗅辨员可连续四年承担嗅辨员工作。(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该标准规定,如果无特殊情况,考核合格的嗅辨员可连续三年承担嗅辨员工作。三、选择题1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环境臭气时,采样时打开采样瓶塞,使样品气体充入采样瓶,至常压后盖好瓶塞,避光运回实验室,应在_h内测定。(

28、 ) A 12 B24 C 36 D48答案:B2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中的标准臭液气味分别为:_ _。( ) A花香、汗臭气味、甜锅巴味、成熟水果香、粪臭味 B青草味、汗臭气味、甜锅巴味、水果香、臭鸡蛋味 C花香、酸腐味、甜锅巴味、成熟水果香、粪臭味 D青草味、汗臭气味、甜锅巴味、水果香、粪臭味答案:A3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嗅辨员选择最佳年龄是_ _岁。( ) A2045 B1845 C2550 D1850答案:B4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过程中,在采样瓶真空处理时,需要用真空排气处理系统将采样瓶排气至瓶内压力接近负_Pa。( ) A0.5105

29、 B0.6105 C0.8105 D1.0105答案:D5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对于无组织排放源的连续排放源,采样频率_h采一次,共采集_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 A4, 2 B 2,4 C. 2, 3 D 4, 3答案:B6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臭气样品测定(嗅辨)时,当第一级10倍稀释样品平均正解率_,不继续对样品稀释嗅辨,样品臭气浓度可以小于或等于10。0.58 C大于0.58且小于1答案:A四、问答题1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嗅辨工作实验室应如何设置?答案:应设置嗅辨室和单独的配

30、气室。嗅辨室要远离散发恶臭气味的场所,室内能通风换气并保持温度在1725,至少可供67名嗅辨员同时工作。2.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采集排气筒内恶臭气样品时应注意什么?答案:(1)采集排气筒内恶臭气样品时,如果排气温度较高时,应对采样导管予以水冷或空气冷却,使进入采样袋的气体温度接近环境温度。(2)根据排气状况确定采气速度,以保证采集的气体样品具有代表性。(3)采样前先用要采集的气体将采样袋洗三次。3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制备稀释臭气样品所用的无臭清洁气体时应注意什么?答案:(1)稀释臭气样品所用

31、的无臭清洁气体气袋的充气管内径要稍大于气体净化器供气管外径,既保证气袋定量充满清洁空气,又可防止充气过量、过压而导致气袋破裂。(2)嗅辨员应对净化空气进行有无气味的嗅辨检验,以便及时更换空气净化系统的活性炭。(3)应采用无油空气泵向空气净化器供气,严禁使用含油或其他散发气味的供气设备。4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高浓度臭气样品的初始浓度稀释倍数应如何确定?答案:由配气员首先对采集样品在3L无臭袋内按一定的稀释梯度配制几个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进行嗅辨尝试,从中选择一个既能明显嗅出气味又不强烈刺激的样品,以样品的稀释倍数作为配制小组嗅辨样品的初始稀释倍数。5根据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5-1993),在环境臭气样品测定中,通过对样品的测定(嗅辨)结果计算小组平均正解率,其计算公式为:M=(1.00a0.38b0c)n,试解释式中各英文字母的含义。答案:M是小组平均正解率,a是答案正确的人次数,b是答案为不明的人次数,c是答案为错误的人次数,n是解答总数(18人次)。五、计算题1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下表为一个有组织排放源臭气嗅辨结果登记表,试计算该样品的臭气浓度,如果该排放源排放筒高度为18m,试判断是否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