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_第1页
作业: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5/5作业: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 古代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 【 其二是注重儿童少年期的早期教育。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文人学者都强调教育贵早,“以豫为先”。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教育家或家长还制订了从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各阶段的道德教育规程,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司马光曾经针对借口

2、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进行批判,认为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 王守仁深入研究了儿童心理, 总结出不少蒙养教育的方法, 并提出著名的训蒙教约。王夫之认为人性是人所具有的潜能,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进程中, 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日升则日成”以至于善,因此, “习”在人性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悟者天道, 习者人道。 儿童就像一张没有上色的白纸一样,在智慧开蒙之际,如果我们施加正面的影响进行养正教育,是最容易接受加以塑造成才的,效果是最好的。颜之推认为早期的教育效果最佳,其理由是:第一,儿童年幼时期,

3、心里纯净,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这个时期儿童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抑或坏的教育与环境的影响,都会在儿童心灵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长大后很难改变,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第二,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学习的材料牢固的记住,以至年长时期都不会忘记,而年长以后思想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颜之推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他说:“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废矣。”朱熹也指出“蒙养弗端,长益浮靡”,若儿童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长大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再要弥补,就极为困难了,“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

4、,实是难”。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必须抓紧,抓好。总之,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的教育应自婴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便进行。 二、古代蒙养教育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国古代蒙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蒙养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要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将对儿童以后长久的发展起作用。因此宋元蒙养教育十分强调对儿童平时行为的严格训练。例如,在生活礼节方面,要求儿童居处毕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堂食必洁等。在学习方面,要求儿童读书必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句,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且要熟读成诵;写字必须“一笔一

5、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而尤为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要求:“凡读书,须 古代蒙养教育对现代启蒙教育的启迪.百度文库 黄保权,张凤响.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演变,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9 中国教育史教材235页 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且还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早在周秦时代,就已经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而宋元时期的蒙学教材,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编写教材的经验,开始会按专题

6、分类编写。其中一类是伦理道德的教材。如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程瑞蒙的性理字训等,侧重于向儿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以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准则。通过这些教材中伦理道德知识的传授可以更好地生动形象具体地给以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古人编写蒙学教材时成功的做到这几点: 一是巧妙行文, 寓理于事。在传统的蒙养教育过程中,古人始终高度重视蒙养读物的趣味性, 能够较好地从蒙童的身心特点出发, 提高其作品的可读性。这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多运用整齐、短小的韵语形式。比如:千字文就是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经过巧妙运思组合成一篇四字韵文, 读起来文采飞扬、朗朗上口。既便于诵读、记忆, 又能贯穿

7、文史、道德、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知识, 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其他著名蒙学读物, 诸如三字经、幼学琼林等等, 莫不如是。其二是根据孩童的心理特点, 在蒙养教育的内容安排上多从儿童熟知的生活中选取素材, 有效地避免了学习中枯燥、单调、乏味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和蔓延。比如三字经在劝戒孩童努力学习时, 说道:“子不学, 非所宜。幼不学, 老何为。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这些事物都是孩童看得见、摸得着, 可感可知的, 吻合了蒙童的知觉、思维和记忆特点。其三是多用典故、事件对蒙童勉加教诲。从孩童的兴趣特点出发, 大量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三字经在行孝、悌

8、之教时用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 行励志勉学之教时引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等众人皆知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二是重视榜样垂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重视利用先贤君子的高尚品格和不朽事迹编入蒙学教材中予蒙童以垂范和引导。如大禹过门不入、周公吐哺等皆成为蒙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至于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苏秦刺骨等更是俱皆入训。在家训范本、蒙学教材中, 圣贤君子、道德楷模若夜空星斗, 俯仰皆是。经过代代不绝的文载口传, 他们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道德范典,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其二是重视师长、前辈的自身垂范作用。师者当以自己持身以德、处事以正、为人以范, 为蒙童树

9、立鲜活的道德榜样。这些道德的榜样,可以起到让蒙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小事做起, 积习成性。从生活中的细微处入手,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渐至积习成性。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开篇就讲:“夫童蒙之学, 始于衣服冠履, 次及言语步趋, 次及洒扫涓洁, 次及读书写文字, 及有杂细事宜, 皆所当知。并对以上诸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又都是从蒙童的实际出发, 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在衣服冠履篇中对衣服鞋帽的穿戴、收藏等均有详细的规定; 在 中国教育史教材222页 中国教育史教材222页 李会钦.中国古代蒙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8 读书写字篇中对几

10、案整理、书册放置、读书要诀、写字姿势、图书修补等都有详细要求等。他在结束语中明确强调只有对这些要求“遵守不违”, 才能如若自然, 终成为“谨愿之士”, 为日后“修身治心”、“穷理尽性”打下良好基础。弟子规也同样是从生活细节入手, 对蒙童勉加训导, 着重培养其生活起居、孝亲侍长、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格, 以积习成性、凝聚品格。 三、当代启蒙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何谓“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社会活动。“少年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 能使儿童“不虑而行”, 自然而然地进行道德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乌申斯基指出, 习惯是良好的

11、道德财富。令人遗憾的是, 长期以来, 许多家长为了保证道德教育的系统性、专门性和科学性, 强调统一、完整,力图用道德知识的教授、识记、背诵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 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随机教育, 忽视了对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他们总是煞有介事地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对孩子进行按部就班的品德“训练”, 以提升孩子的道德层次和水平。诚如上述,道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 必须贯穿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 通过反复的练习,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上升为稳定的道德意志, 并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结构。道德教育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家长在道德启蒙教育中, 要强化养成行为, 在养成训练中培养孩

12、子良好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当前的儿童教育总是步入三种误区: 一是理论说教多, 忽略实践和习惯的培养, 以致使儿童对大的道理没有理解透, 又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儿童认知理解能力相对低,而模仿能力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二是过早定位,孩子想学点器乐、舞蹈、书法什么的, 就盲目加大投资, 希望孩子将来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却忽视了小孩子真正的持续的兴趣所在,缺乏对小孩子相关行为的训练和监督引导; 三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出现的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 使蒙养教育应试化,家庭启蒙教育应是生动灵活的,小孩子最先接受并长期无形中处于耳濡目染中的,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中快乐的享受家庭教育,快乐的成长。如何走出

13、这些误区, 如何使孩子享受到真正的、适合孩子特点的教育, 这应该是今后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引起教育者们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真的加以改革付诸于实践。 李会钦.中国古代蒙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8 冯永刚.家长: 警惕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两个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06.6 王庆.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 2007.1 四、古代蒙养教育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 古代蒙养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其中一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值得当代我国的启蒙教育加以借鉴。 首先, 蒙养以正、积习成性的传统启迪我们, 在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慎之于始, 扶

14、正固本。蒙养教育是人生的最初教育。这时的儿童心智若白,“精神专利”, 真正是可以任意图画的白纸, 可塑空间巨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潜在能力的开发遵循着递减规律。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说过: 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之前奠定的。这一阶段不仅是一个人心智能力的奠基阶段, 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阶段。此时能否得到正确的开蒙教育, 对于奠定我们时代、社会所要求的公民素质基础极为重要。我们要坚持从蒙童的生活实际着手, 做到教、学、做结合, 注重从小时开始, 从小事做起, 引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而完成人格的初步模塑。17 其次, 巧妙行文,事理交融的传统启迪我们, 在

15、未成年人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教育的理想性,又要突出抓好教育的实践性。也就是既要坚持教育的原则, 牢牢抓住教育目标不放松, 又要注重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 在习惯培养过 程中追求教育目标。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烈, 求知欲旺盛, 天真质朴, 理性知识少, 思维能力弱。因此, 对他们的蒙养教育应力避简单的灌输, 要坚持做到化“大”( 即教育理想) 为“小”( 即生活守则、行为规范等) , 化“虚”( 即教育原则) 为“实”( 即教育实践) 。当前, 我们要特别注重纠正“应试教育”的偏执, 警惕“高分低能”、“高智低德”现象的泛滥, 尽力克服当前大量存在着的“只爱不教”、“只养不教”等现象。18 第三,

16、 尊重蒙童身心特点、因材施教的传统启迪我们, 要从蒙童身心特点出发安排蒙养内容,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 以加强针对性, 提高教育效果。古代的蒙童读物之所以能弥久而常新, 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从内容选择到编写形式都很科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如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 坚持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 不仅遵循了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还能自觉遵循汉语言文字的规律, 用韵语、歌诀、对偶等形式, 既生动活泼、易诵易记, 又能吸引儿童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 科学地安排内容、选择方法, 以提高教

17、化效果。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的特点。19蒙养教育重在知识和道德启蒙, 所以在教育方法上要特别重视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尽量少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 多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情境的教学体验活动,这才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 第四, 重视环境熏染、发挥榜样垂范作用的传统启迪我们, 应积极营造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现在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比之于古代, 要复杂得多; 社会风尚、信息传递、人际 17李会钦.中国古代蒙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8 18李会钦.中国古代蒙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8 19李会钦.中国古代蒙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8 环境等对儿童品德养成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大。因而,净化社会风气、改善道德环境已经成为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环节。育人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