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1页
【课件】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2页
【课件】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3页
【课件】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4页
【课件】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七 碳和碳的氧化物真题再现Z1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仪器名称:a为 ;b为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3)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选填字母),CO2通过E装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小明在实验中用C装置收集到一瓶CO2,为了弄清其中道理,他可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 (选填序号)。置之不理 查阅资料 交流讨论 请教老师真题再现Z1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真题再现Z(4)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实验过程】检查

2、装置气密性。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析】锥形瓶G中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 。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 (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 。真题再现Z【分析】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采用的方法;CO2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

3、,a是铁架台,b是集气瓶。(2)氯酸钾在MnO2作用下加热,分解为KCl与O2;或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3)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D,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CO2通过E装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采用的方法有查阅资料、交流讨论、请教老师。(4)CO2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锥形瓶G在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CO2反应,G装置内热水液面的压强减小,沸点降低;有观点认为只

4、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该观点不正确,理由是CO2既会与水反应,也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应该设计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在加真题再现Z1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仪器名称:a为 ;b为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3)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选填字母),CO2通过E装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小明在实验中用C装置收集到一瓶CO2,为了弄清其中道理,他可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是 (选填序号)。置之不理 查阅资料 交流讨论 请教老师MnO22K

5、ClO3 =2KCl+3O2铁架台集气瓶A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真题再现Z1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真题再现Z(4)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实验过程】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析】锥形瓶G中热水剧烈沸腾的原因是 。 。【实验反思】有观点认为只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即可说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你对该观点的看法是 (选填“赞同”或“不赞同”),理由是 。 。 NaOH能吸收CO2,锥形瓶G内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不赞同 水也能吸收CO2,只做一个实验无法说明CO2是被水吸收还是与NaOH反应真题再现Z 思维导图S思维导图S知识梳理Z一、金刚

6、石、石墨、C60的性质和用途硬名称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稀)C60 结构 模型 空间网状结构(正八面体) 平面层状结构球状结构 性质与 用途无色透明、天然存在的 最_的物质,制作钻探机的钻头、刻刀,还可做钻石。具有良好的 _,可作电极,具有滑腻感,可作 _。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等。 区别与 联系_ 导致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是由于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_相似,一定条件下金刚石与石墨可以相互转化。硬导电性润滑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知识梳理Z一、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和用途硬 2.无定形碳 常见的无定形碳有:焦炭、木炭、活性炭和炭黑,其中

7、活性炭有很强的_。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不易与其 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古代字画保存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要求用碳 素墨水书写) (2)可燃性: a氧气充足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b氧气不充足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Z吸附性比较稳定C+O2 = CO2点燃2C+O2 = 2CO点燃2.无定形碳知识梳理Z吸附性比较稳定C+O2 = CO知识梳理Z(3)还原性 a. C和CuO反应化学方程式: ; 现象:澄清石灰水 , 试管粉末中有 色物质。 b高温下,C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热反应)。 c. 工业上,用焦炭和氧化铁反应冶炼铁: _(化

8、学方程式)。变浑浊红吸2CuO+C = 2Cu+CO2高温C+CO2 = 2CO高温3C + 2Fe2O3 = 4Fe + 3CO2高温知识梳理Z(3)还原性变浑浊红吸2CuO+C = 2C知识梳理Z二、CO2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通常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固态的CO2叫干冰化学性质三不:不供给_ ,不能 ,也不 。与水反应:现象:紫色石蕊试液_,结论:与水反应生成_, 化学方程式:_。 (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 3. 与碱溶液反应 用于检验CO2 :。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_。 用于除去CO2 :_(化学方程式)用途干冰可作_剂,还可以用作_。(原理:干冰升华吸热)作灭火剂:利用CO

9、2物理性质有_,化学性质有_。作气体肥料:原理是_。燃烧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人工降雨制冷 支持燃烧 呼吸 CO2+2NaOH = Na2CO3H2浑浊 CO2+Ca(OH)2 = CaCO3H2OCO2+H2O = H2CO3 碳酸 变红 知识梳理Z二、CO2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通常CO2的密度比知识梳理Z三、CO2的制取工业制法 原料:_ 条件:_ 反应原理:_ 实验室制法 原料:_ _ 反应原理:_实验装置: CaCO3+2HCl = CaCl2+CO2+H2O石灰石 稀盐酸 高温 石灰石 CaCO3 = CaOCO2高温知识梳理Z三、CO2的制

10、取工业制法 原料:_知识梳理Z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检查_往锥形瓶内装入_,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向长颈漏斗内加入_收集气体用燃着的木条放在_,木条_证明气体已经收满。收集完毕,清洗仪器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 _,原因是:_。B.导管伸出橡胶塞少许即可,这样有利于_。C. 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使_1 。 。D.不选浓盐酸做原料的原因是:_内空气尽量排出,收到的 气体更纯集气瓶气体导出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伸入液面以下熄灭 集气瓶口 稀盐酸 大理石 装置的气密性 浓盐酸易挥发知识梳理Z实验室制法操作步骤:内空气尽量排出,收到的 气体更知识梳理Z四、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

11、可燃性 (用途:_) 一氧化碳 燃烧,发出 色火焰,放出热量,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附着的澄清石灰水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一氧化碳前要 。(2)还原性 :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用途:_)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色粉末变成 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作气体燃料能蓝浑浊验纯C+O2 = CO2点燃冶炼金属黑红 CuO+CO = Cu+CO2高温知识梳理Z四、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可燃性 (用途:_知识梳理Z注意事项: a.实验前要检验一氧化碳的 , 防止 。 b.装入药品后,要先 后 点燃左边的酒精灯,原因是 1 。 c.实验时要对 ,避免污染

12、空气。 d.反应结束后先_,继续通CO至_, 原因是_。 (3)毒性:极易与_结合, 造成生物体内_。纯度气体不纯,混合点燃或加热后发生爆炸通入一段时间的CO先排出管内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受热爆炸尾气进行处理停止加热 玻璃管冷却防止生成的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缺少氧气而中毒知识梳理Z注意事项:纯度气体不纯,混合点燃或加热后发生爆炸典例解析D【例 1】(2017泰安市)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可用来制取氮肥D反应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只有NaHCO3D【分析】考查能量的

13、转化;白色污染源;氨气与CO2反应生成尿素和水;溶液的组成。【解答】由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可知,反应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说法正确。通过该反应得到了无毒、易降解的塑料,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故B说法正确。氨气与CO2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尿素可用作氮肥,故C说法正确;反应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有NH4Cl和NaHCO3,故D说法错误。典例解析D【例 1】(2017泰安市)CO2是重要的资源,典例解析D【例2】(2017达州市)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请根据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化石燃料燃烧气体产物中有CO2和SO2等物质,其中SO2是形成 (填一污染名称)的主要物

14、质。(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用于收集CO2的装置 (选填序号)。典例解析D【例2】(2017达州市)已知,CO2和SO2既典例解析D(3)写出Na2SO3 与70%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制备SO2的发生装置用 。(4)将收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5)结合已知信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有CO2: 1 1 。 (写出操作、试剂、现象、结论)典例解析D(3)写出Na2SO3 与70%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典例解析D【分析】考查了酸雨的形成、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

15、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考查从试题提供的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用于解题。【解答】(1)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答案为酸雨。(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1)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答案为酸雨。(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CO2,因此不需要加热;可用于收集CO2装置是或,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3)Na2SO3与70%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和水,因此不需要加热。(4)将收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因为

16、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所以试管中液面上升(5)设计实验:把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KMnO4溶液中(除去二氧化硫),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燃烧产物中有CO2。典例解析D【分析】考查了酸雨的形成、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典例解析D【例2】(2017达州市)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请根据表格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化石燃料燃烧气体产物中有CO2和SO2等物质,其中SO2是形成 (填一污染名称)的主要物质。(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用于收集CO2的装置 (选填序号)。酸雨CaCO3+2HCl =CaCl2+H2O+CO2或典例解析D【例2】(201

17、7达州市)已知,CO2和SO2既典例解析D(3)写出Na2SO3 与70%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制备SO2的发生装置用 。(4)将收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5)结合已知信息,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有CO2: 1 1 。 (写出操作、试剂、现象、结论) Na2SO3+H2SO4 =Na2SO4+SO2+H2O试管中液面上升 把化石燃料燃烧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KMnO4溶液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燃烧产物中有CO2典例解析D(3)写出Na2SO3 与70%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专题演练Z1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CO2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2(2017重庆市)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他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AB专题演练Z1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专题演练Z3.(2017江西省)根据反应事宜能推导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以下推理中错误的是( )B专题演练Z3.(2017江西省)根据反应事宜能推导影响化学专题演练Z4(2017金华市)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