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1一、设计理念:随着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既巩固了小学基础知识,又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运用相关规律,熟练的进行解方程计算。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移项解方程的历程,观察、比较,进而归纳出解各类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关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归纳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让学生在利用等式性质解方

2、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移项的方法解方程,掌握各类解方程的一些规律,运用相关规律,熟练的进行解方程计算。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移项解方程的历程,观察、比较,进而归纳出解各类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关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归纳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勾人入境:同学们,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学会了解方程,其实上,熟练后,我们可以不用写得那么麻烦,三言两语就可以轻松地解方程了啊!想学吗?(二)、漏知互学:我们先按运算符号把方程分成四大块:一、加法方程,二、乘法方程;三、减法方程;四、除法方程先来看第一大块的加法方

3、程186+x=200用等式的性质这样解:186+x=200解:x+186186=200186X=14熟练后可以这样解:186+x=200解:x=200186X=14有什么规律呢?先看符号(+、-符号相反)再看数字(数字顺序也相反),那合起来说就是:加法方程,数符相反。有趣吗?现在我们再看第二大块的乘法方程36x=108用等式的性质这样解:36x=108解:X3636=10836X=3熟练后可以这样解:36x=108解:X=10836X=3师:他们又有什么规律呢?(课件展示)哦真聪明!乘法方程与加法方程的规律一样,数字顺序和运算符号都相反了,所以我们把乘法方程与加法方程合在一起称为:乘加方程,数

4、符相反。明白了吗?记住了吗?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三大块,减法方程:X36=12用等式的性质这样解:X36=12解:X36+36=12+36X=48熟练后可以这样解:X36=12解:X=12+36X=48那么它们又有什么规律呢?先看未知数x都在减号前,接下来的运算符号都用加法,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减法方程都是用加法呢?别急,请看:108X=60用等式的性质可以这样解:108X=60解:108X+X=60+X108 =60+X60+X =108X+60-60 =108-60X=48熟练后可以这样解:108X=60解:X=10860X=48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题减法方程与上面两题有什么不同呢?对,未知数x

5、都在减号后面,运算符号都是用减法,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两张种减法方程合并起来说:减法方程,前加后减。未知数x在减号前用加法,未知数x在减号后,用减法。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第四块,除法方程:X12=5用等式的性质可以这样解:X12=5解:X1212=512X=60熟练后可以这样解:X12=5解:X=512X=60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对,眼睛真厉害!未知数x在除号前,解完这道题,谁发现,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与减法一样,1、未知数X在除号前面,2、都用乘法,3、数字没有相反。怎么办,对,先算完另外一种情况(X在除号后的)再说,那么请开始吧。48X=3用等式的性质可以这样解:熟练后可以这样解:48X=

6、3 48X=3解:48XX=3X解:X=48348=3X X=163X=48X=483X=16仔细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解除法方程的规律你找到了吗?1、未知数X在除号后面,2、都用除法,3、数字没有相反。以上说明在除号前后的计算方法不一样,那么它的规律要根据X在除号前后来判断,X在除号前用乘法,X在除号后用除法,从而得出他的规律是除法方程,前乘后除,它和减法有类似感。(三)、流程对测:小组内各出加减乘除的方程各一条,然后交换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巡逻指导(四)、结课拓展: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2知识网络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是前两步:设未知

7、数和列方程。有的同学说解方程的部分不是篇幅很长么,为什么不是关键部分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虽然篇幅很长,但只要注意到符号变化、分配律等基本运算技巧,解的过程是较容易掌握的。相反,前两步篇幅虽然短,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精华和难点却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需要用以体会。一般地,设什么量为未知数,最简单明了的想法是设所求为x(复杂的题目有时要采取迂回战术,间接地设未知数),当所求的数较多时,把这些所求的数量用一个或尽量少的未知数表达出来,也是很重要的。设完未知数,就要找等量关系,来帮助列出方程。这时需要认真读题,因为许多等量关系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中文有很多字、词、句表达相等的意思,如相等、

8、是、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的总和是、与的差是等等,根据这些字句的含义,再加上其中的量用未知数表达出来,就能列出方程。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是用字母来代替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解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未知数直接参加运算。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地设立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而找出等量关系又在于熟练运用数量之间的各种已知条件。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正确地列出方程。学法指导(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设未知数x;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5)检验,写

9、出答案。(2)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养成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增强一题多解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变量较多并且变量关系又容易确定的问题,用方程组求解,过程更清晰。经典例题例1 某县农机厂金工车间有77个工人。已知每个工人平均每天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或丙种零件3个。但加工3个甲种零件、1个乙种零件和9个丙种零件才恰好配成一套。问:应安排生产甲、乙、丙种零件各多少人时,才能使生产的三种零件恰好配套。思路剖析如果直接设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的人数分别为x人、y人、z人,根据共有77人的条件可以列出方程x+y+z=77,但解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仔细分析题意,会出现

10、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工甲、乙、丙三种零件的人数为未知数外,还有甲、乙、丙三种零件各自的总件数也未知。而题目中又有关于甲、乙、丙三种零件之间装配时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用比例关系表示,而乙种零件件数又在中间起媒介作用。所以如用间接未知数,设已种零件总数为x个,为了配套,甲种、丙种零件件数总数分别为3x个和9x个,再根据生产某种零件人数=生产这种零件的个数工人劳动效率,可以分别求出生产甲、乙、丙种零件需安排的人数,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即按均衡生产推算的总人数,列出方程 解 答设加工乙种零件x个,则加工甲种零件3x个,加工丙种零件9x个。答:应安排加工甲、乙、丙三种零件工人人数分别为12人、5人和6

11、0人。例2 牧场上长满牧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思路剖析这是以前接触过的牛吃草问题,它的算术解法步骤较多,这里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设供25头牛可吃x天。本题的等量关系比较隐蔽,读一下问题: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草生长的速度是固定的,这就可以发掘出等量关系,如从供10头牛吃20天表达出生长速度,再从供15头牛吃10天表达出生长速度,这两个速度应该一样,就是一种相等关系;另外,最开始草场的草应该是固定的,也可以发掘出等量关系。解 答设供25头牛可吃x天。由:草的总量=每头牛每天吃的草头数天数=原有的草+新生长的草原有的草=每

12、头牛每天吃的草头数天数-新生长的草新生长的草=草的生长速度天数考虑已知条件,有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长速度20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10-草的生长速度10所以: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长速度20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10即: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长速度2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1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草的生长速度2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1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50=草的生长速度20-草的生长速度1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00-150)=草的生长速度(20-10)所

13、以:每头牛每天吃的草50=草的生长速度10每头牛每天吃的草5=草的生长速度因此,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为1,则草的生长速度为5。由: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5x-草的生长速度x原有的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长速度20有:每头牛每天吃的草25x-草的生长速度x=每头牛每天吃的草1020-草的生长速度20所以:125x-5x=11020-520解这个方程25x-5x=1020-52020 x=100 x=5(天)答:可供25头牛吃5天。例3 某建筑公司有红、灰两种颜色的砖,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计划修建住宅若干座。若每座住宅使用红砖80米3,灰砖30米3,那么,红砖缺40米3,灰砖剩4

14、0米3。问:计划修建住宅多少座?解 答设计划修建住宅x座,则红砖有(80 x-40)米3,灰砖有(30 x+40)米3。根据红砖量是灰砖量的2倍,列出方程解法一:用直接设元法。80 x-40=(30 x+40)280 x-40=60 x+8020 x=120 x=6(座)解法二:用间接设元法。设有灰砖x米3,则红砖有2x米3。根据修建住宅的座数,列出方程。(x-40)30=(2x+40)80(x-40)80=(2x+40)3080 x-3200=60 x+120020 x=4400 x=220(米3)由灰砖有220米3,推知修建住宅(220-40)30=6(座)。同理,也可设有红砖x米3。留给

15、同学们练习。答:计划修建住宅6座。例4 两个数的和是100,差是8,求这两个数。思路剖析这道题有两个数均为未知数,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数为x,那么另一个数可以用100-x或x+8来表示。解 答解法一:设较小的数为x,那么较大的数为x+8,根据题意它们的和是100,可以得到:x+8+x=100解这个方程:2x=100-8所以 x=46所以 较大的数是 46+8=54也可以设较小的数为x,较大的数为100-x,根据它们的差是8列方程得:100-x-x=8所以 x=46所以 较大的数为100-46=54答:这两个数是46与54。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3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等式性质(二)

16、,并会用这个性质解方程。由于学生在探究等式性质(一)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在操作实践中验证等式性质(二)。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边操作边观察边总结,使等式性质(二)顺利地生成,同时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理解,强化学习效果。2、通过直观图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利用等式性质(二)解方程时,充分发挥了直观图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天平,若干个贴有标签的砝码教学过程猜想导入师:谁能说出我们学过的等式性质?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汇报: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17、等式仍然成立引导学生猜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是否仍然成立呢?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上课伊始,先复习所学知识,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再自然地引入新课,直奔主题。动手验证,探究规律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1、(课件演示,学生操作)天平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吗?怎样用等式表示?(说明天平平衡,左侧的砝码重5克,x5)2、如果左侧再加上2个x克的砝码,右侧再加上2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

18、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天平平衡,3x35)3、如果左侧有2个x克的砝码,右侧有2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天平平衡,2x20)4、如果左侧拿走一个x克的砝码,右侧拿走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明了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天平平衡,2x2202)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结: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设计意图:利用课件的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天平两侧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等式的理解,体会等式的变化规律。解方程1、(课件出示教材70页

19、方程:4y2000)师:你们能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并汇报)预设方法一:想?42000,直接得出答案。方法二: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方程的两边都除以4,从而得出答案。师:为什么方程的两边都除以4,依据是什么?预设生:依据是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让学生说出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4教学内容解方程:教材P69例4、例5。教学目标1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bc与a(xb)c类型的方程。2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

20、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4。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有3盒铅笔和4只铅笔,一盒铅笔盒中有x支铅笔。师:你能根据图列一个方程吗?生:3x440。师:你是怎么想的?生:一盒铅笔盒有x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支铅笔。据此,可列出方程。师:说得好,你能解这个方程吗?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

21、,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师: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生: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师: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2教学例5。师:(出示教材第69页例5)你能够解这个方程吗?生1:我们可以参照例4的方法,先把x16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解方程得x20。生2:我们也可以用运算定律来解。

22、师:2x328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生: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把2x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解方程得x20。师:你的解法正确吗?你如何检验方程是否正确?生: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2题。第1题的形式、内容都与例4基本相同。第2题的4个方程在两道例题的基础上略有变化,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两道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提醒学生解一题,代入检验一题,以促进检验习惯的养成。四、课堂小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6、8、9.题。小学数学

23、教案解方程 篇5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4)重视良好学教学重、难点:(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生:(100+X)克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师:请你根据图意列

24、一个方程。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生3: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师:黎明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

25、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生:X=150(课件显示:X=150)师:是的,黎明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把掌声送给他。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师:(课件显示X=150的)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师:100+X=250 100+X-100=250-100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

26、解方程。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想法?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精神。(2)教学例1。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生:会。师:请自学第58页

27、的例1的有关内容。学生独立学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生:X+3=9(板书:X+3=9)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师: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生:X+3-3=9-3(板书:X+3-3=9-3)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生:X=6(板书:X=6)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

28、左右两边相等。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生:验算。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板书:验算:方程的左边=6+3=9方程的右边=9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所以,X=6是方程的解。)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解方程:3x=18?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指生说,然后课件演示。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做一做:身高问题小明去

29、年的身高+比去年长高的8cm=今年的身高小明今年的身高-小明去年的身高=8cm小明今年的身高-8cm=小明去年的身高小红高165cm,比小华高10cm,小华高多少cm?我们用桶接水接了30分钟水,一共接了1.8KG,每分钟接水多少克?三、巩固应用1、填空。(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3)比x多5的数是10。列方程为( )(4)8与x的和是56。方程为( )(5)比x少1.06的数是21.5。列方程为( )。2、你能说出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吗?X+19=21 x-24=155x=10 x2=4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1).比x多

30、3的数。(2).X的1.5倍。(3).每枝铅笔x元,买30枝铅笔需要多少钱?(4).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4、练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四、拓展延伸。1、挑战501 502五年级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是34人,比参加文艺小组的人数的2倍少6人,参加文艺小组人数有多少人?(写出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生:敢。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 学生都争着读这个方程,可激烈了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王欣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 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

31、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师:王欣同学做对了吗?生:对。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几?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6,使方程左边只剩2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由板演王欣同学面向大家回答)3 、提炼升华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生:解方程的步骤:a)先写“解:”。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c)求出X的值。d)验算。4、全课小结,评价深化通过今天的学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

32、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解方程例1:书本图X+3=9验算:X-2=15解:X+3-3 =9-3方程左边= 6+3=9解:X-2+2=15+2 X=6方程右边= 9 X=17方程左边=方程右边所以,X=6是方程的解。小学数学教案解方程 篇6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四、教学难点:了解等式的性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33、课故事引入:在古代三国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都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小儿子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重量。你是怎样理解曹冲的方法的?(板书:大象的体重=石头的重量)师:曹冲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运用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也要用他这个策略解决以下问题。检查预习。(二)讲授新课探究一:学习等式性质1、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克砝码。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概括出等

34、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师操作在刚才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减砝码。提问:你能用等式来表示吗?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去掉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解方程的依据。(三)重点精讲。探究二:学习解方程师板书x+2=1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

35、平图。2、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3、交代检验方法。4、学生试着解方程。y-7=12 23+x=45组内交流收获和疑惑。小组汇报。教师总结板书: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五)随堂检测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3、解方程。(1)x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

36、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一步计算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我们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首先要审题。(板书:审题)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过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后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析数量关系,所

37、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找一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找等量关系式)(3)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时是想怎样从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未知的数设为X。(板书:设未知数)可以这样写:先写“解”字,表示下面是解题的过程,而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这句话必须写下来,否则,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4)谁能根据我们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板书:列方程)(5)下面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板书:解方程)请学生上黑板板书。强调:因为在设的前面已经写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时不再需要写“解”字了。(6)、因为这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求出答案后,还应该像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写上答

38、句。(板书:写答句)(7)、在问题解决后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合理。突出两点: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确。(板书:检验)2、练一练:第一题3、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1)、小明打一篇个字的文章,已经打了一些,还剩下个字没打。小明打了多少个字?(2)、学校为扩充图书资料,今年计划投入 资金1.2万元,是去年的1.6倍。去年投入资金多少万元?(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4、试一试: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5、练一练:第二题三、全课总结: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

39、骤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第一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案大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此类型的方程。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数学思考目标:1.通过去分母,体会划归的数学思想方法。2.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用方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如何去分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通过埃及古题的情景感受数学文明。教学重点: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

40、:探究通过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辅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程序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言:这件珍贵的文物是纸莎草文书,师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至今已经有3700多年的历史了,在文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问题(1)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问题(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问题(3)不同的解法由什么各自的特点?教师展示幻灯片,呈现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展示不同解法,并请学生表述解法及解法依据。1

41、.接合并同类项的方法;2.去分母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对比两种解法,得到共识。当方程中含有分数系数时,先去分母可以使解题更加方便、快捷。教师给出本节课题。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体会到去分母的必要性;学生是否明确去分母的可行性;学生能否总结出去分母的一般方法学生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倾听、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利用列方程,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方程的优越性,提高学生主动使用方程的意识。经过对同一方程不同解法的分析,首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去分母能够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加便捷,明白为什么要去分母,知识去分母这一步骤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同去分母是科学的、可行的。明

42、确为什么能去分母。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参与探索去分母的一般做法的活动,从而发现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一方法。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过程问题1:下面方程可以怎样求解?学生观察方程特点,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先去分母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总得到去分母的正确方法。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的交流。归纳总结去分母的方法,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的性质2。呈现不同学生的阶梯过程,选取学生在去分母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发现

43、去分母的易错点。本次活动是活动1的延续和发展,通过解这个方程,进一步晚上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时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对错例的辨析,加深学生对去分母的认识,避免解方程时出现类似错误。探究过程解去掉分母后的这个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正确解题过程。去掉分母后,方程即转化为熟悉的形式,新旧知识自然衔接,使学生体会到,只要把新问题想办法合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问题就能得以解决,通过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这一步骤体会转化思想。练习巩固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过程,教师巡视、指导。用实践来加深对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归纳总结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

44、般步骤,巩固所学的解法。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复习、巩固本节的知识,学会总结反思。课后反思第二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陈华本节课的重点是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分母,此节课后就可以解各种各样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可以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这节课从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中的一道题切入,引出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解这类方程的方法。这个问题是: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这节课讲过之后,我觉得成功之处是: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之后,我写到黑板上四道题,让四位学生做到黑板上,

45、其他学生做到练习本上。做完后,再选四位学生上去改并且讲评。这样一做一改,这几位学生都对易错处印象深刻,做错题目的学生再让他们结合自己做的题,说说自己容易在哪个步骤出错。然后再集体进行总结,去分母是什么地方易错,去括号什么地方易错。这样的训练之后,我觉得学生解方程掌握的比以前的学生好。我想,这正是新课改倡导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思考,归纳,总结,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不易忘记。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这节课从古埃及的纸莎草文书引入,这是能反映古埃及文明的一件珍贵文物,这个选材可以起到介绍悠久的数学文明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而我当时一带而过,只让学生自己看了看文字,忽视了对学生

46、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方程列出后,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来思考怎样把方程简化,化成能够解决的一元一次方程,但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较少。有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就没有等更多的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造成多数学生跟着少数学生思维跑的局面,忽视了大部分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过程,只照顾了少部分学生,这会导致数学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总是体验不到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的成就感,慢慢会失去学习兴趣。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第三篇: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反思3.3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1)教学反思黄燕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解一元

47、一次方程的第3课时。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因此,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对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有着重要基础作用。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解含有分母的方程、运用解方程解决相关应用问题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解方程(复习前面学习的解方程的步骤),第二步,通过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新方法。第三步,例题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学案的引导式例题学习,同时同步练习的自我完成!让学生把握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第四步,学生概括总结,进一步

48、深化数学知识。第五步,课堂检测,体现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自主先学、先学后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强调教师对教学的绝对控制,注重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本节课中,我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着学案中问题再次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内容!二、学案引领学生自学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精心编写了学案,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每一个环节中,我都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一定的问题,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就非常强!如探究1,让学生解答后再自行反思总结,这样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我让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答,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出方程。不能独立完成的,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完成。我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是学生在自我完成,合作完成!本节课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我感觉仍有很多的不足和遗憾:1、 例题及同步练习的题型设置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