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考研食品生物化学 复习试题_第1页
哈工大考研食品生物化学 复习试题_第2页
哈工大考研食品生物化学 复习试题_第3页
哈工大考研食品生物化学 复习试题_第4页
哈工大考研食品生物化学 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哈工大考研食品生物化学 复习试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食品的化学组成中的非自然成分包括()A水 B色素 C污染物质 D矿物质 2食品中非自然成分有()A呈味物质 B有毒物质 C色素 D都不是。 二、不定项选择 1食品加工与贮藏中对其品质和安全性的不良影响有()A质构变化 B风味变化 C颜色变化 D营养价值变化。2食品加工与贮藏中重要的可变因素有()A温度 B时间 C pH D水分活度 E食品成分 3食品中自然有机成分()A维生素 B矿物质 C色素 D激素 三、简答 1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2请简要说明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 其次章水 一单

2、项选择题 1在()度下,水的密度是1g/cm3。 A 0B1C4 D 10 2液态水中每1个水分子的周边平均分布()水分子。 A4个B多于4个C5个D6个 3脂类的氧化、美拉德反应、维生素的分解等反应速率最大的水分活度为()A0.20.3 B0.40.5 C0.60.7 D0.70.9 4结合水是通过()与食品中有机成分结合的水。 A范德华力B氢键C离子键D疏水作用 5结合水的在()温度下能够结冰? A0 B 10 C 20 D 40 6结合水与自由水的蒸汽压相比() A结合水比自由水高 B 结合水比自由水低C结合水和自由水相差不多D 7冰结晶是由水分子按一定排列方式靠()连接在一起的开放结构

3、。 A范德华力B疏水作用C离子键D氢键 8冰有()种结晶类型。 A6 B9 C11 D15 9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的菌类是() A霉菌B细菌C酵母菌D干性霉菌 10水分多度在()时,微生物变质以细菌为主 A0.62以上 B 0.71以上 C 0.88以上D0.91以上 11商业冷冻温度一般为() A 0B6C15D18 12当水分活度为()时,油脂受到保护,抗氧化性好。 A、大于0.3 B、0.3左右 C、0.2 D、0.5 13要保持枯燥食品的理想性质,水分活度不能超过() A0.10.2 B0.20.3 C0.30.5 D0.60.7 14在吸湿等温图中,I区表示的是 A 单分子层结合水B多

4、分子层结合水C毛细管凝集的自由水 D 自由水15在吸湿等温图中,II 区表示的是 A 单分子层结合水B多分子层结合水C毛细管凝集的自由水 D 自由水16在吸湿等温图中,III区表示的是 A 单分子层结合水B多分子层结合水C毛细管凝集的自由水 D 自由水17在新鲜的动植物中,每克蛋白质可结合()水 A0.30.5g B0.10.2g C0.40.5g D0.70.9g 18在新鲜的动植物中,每克淀粉可结合()水 A0.30.5g B0.10.2g C0.30.4g D0.70.9g 19毛细管水属于() A结合水B束缚水C多层水D自由水 20以下哪种水与有机成分结合最稳固() A自由水B游离水

5、C 单分子结合水D多分子层结合水 二多项选择题 1 降低食品水分活度的方法有() A自然枯燥B热风枯燥C真空枯燥D喷雾枯燥 2 关于结合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不能作溶剂 B 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C 包括单分子层结合水和多分子层结合水 D 60以上不结僵直后变软 3结合水的特征是 A、在-40下不结冰 B、具有滚动性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 D、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4对水生理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是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B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C水是维持体温的载体D水是体内摩擦的润滑剂 5水在体内的排出途径有() A皮肤蒸发B肺呼出水蒸气C大肠形成粪便排出D肾产生尿排出 6人体内水分

6、的来源有() A液体食物B固态食物C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水D其他 7食品中的水分以()状态存在。 A游离态 B水合态 C凝胶态 D表面吸附态 8水分活度正确的表达式为( ) A Awp/p0 B Awp0/p C AwERH/100 D Aw100/ ERH p代表水蒸气分压p0代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蒸气压ERH代表平衡相对湿度 9食品中结合水的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食品中结合水的含量越高,水分活度就越高 B食品中结合水的含量越高,水分活度就越低 C食品中结合水的含量对其水分活度没有影响 D食品中结合水的含量越低,水分活度就越高 10水是由以下哪些元素构成的() A 碳B

7、氮C氢D氧 11水与微生物的关系下面表述正确的有() A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其水分活度所决定的 B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其含水量所决定的 C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决定了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发芽时间 D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决定了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及死亡率。 12结合水主要以()状态存在 A毛细管水B构成水 C 邻近水D多层水 13食品中的自由水以()状态存在。 A滞化水B毛细管水C自由滚动水D邻近水 14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是随着样品的()而改变的。 A组成B物理状态C结构D大气组成 15下面对于水分吸着等温线图的正确描述是() A吸着等温线一般是S形曲线B吸着等温线分三个区域

8、C区域I、II、III所表示的均为结合水D区域I、II所表示的均为结合水16冰晶的晶形、大小、数量受水中溶质的()影响。 A种类B数量C冻结速度DpH 17水分吸湿等温线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 A从吸湿等温线中可以看出食品的浓缩与脱水何时较易、何时较难 B从吸湿等温线中可以预计食品保持多大的含水量时方才温度 C从吸湿等温线中可直接看出不同食品中非水成分与水结合能力的强弱 D从吸湿等温线中可以看出自由水的含量 18下面哪些营养素能提供能量() A 水B蛋白质C脂肪D碳水化合物 19关于水和冰的性质,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冰的温度变化速率要比水快得多; B 冰的热扩散率是水的9倍;

9、 C 0冰的热传导值约为同一温度下水的4倍; D水结冰时体积增加。 20水分活度对以下哪些稳定性有影响。 A微生物生长 B 酶促反应C食品化学变化D食品质构 三、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 2吸湿等温线 四、填空 1食品中的水分共有、几类。 2水分活度的表达式为,用平衡湿度来表示。 3吸湿等温线是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关系曲线。4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关系中,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次之,敏感性最差。 5食品是否为微生物所感染,并不取决于食品中,而取决于食品中。6食品是否为自由水是以与食品结合,而结合水是以与食品结合。7食品的水分活度总是。(大于1、小于1、等于1) 8吸湿等温线分为三个区域

10、,I区是,II区是III区是。9不同食品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呈形。 10冰有种结构。 五、判断题 ()1水分活度可用平衡现对湿度表示。 ()2食品的含水量相等时,温度愈高,水分活度愈大。 ()3水分含量一致的食品,其水分活度亦一致。 ()4当水分活度高于微生物发育所必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时,微生物即可导致食品变质。()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种的水分含量将渐渐下降。 ()6水再人体内可起到调理体温、使关节摩擦面润滑的作用。 ()7食品中的结合水使以毛细管力与食品相结合的。 ()8食品中结合水含量越高,水分活度久越高。 ()9在吸湿等温曲线图中,吸湿曲线和放湿曲线重合。 ()1

11、0食品中结合水的蒸气压比自由水低得多。 六、简答题 1食品得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有什么关系? 2食品的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有什么关系? 3自由水和结合水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水分活度?为什么要研究水分活度? 5什么是水的吸湿等温曲线,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章糖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糖无还原性? A.麦芽糖 B.蔗糖 C.阿拉伯糖 D.木糖 E.果糖 2.以下物质中哪种不是糖胺聚糖? A.果胶 B.硫酸软骨素 C.透明质酸 D.肝素 E.硫酸粘液素 3.下图的结构式代表哪种糖? A.-D-葡萄糖 B.-D-葡萄糖 C.-D-半乳糖 D.-D-半乳糖 E.-D-果糖 4.-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的结果是 (1).完全水解成葡萄糖和麦芽糖 (2).主要产物为糊精 (3).使-1,6糖苷键水解 (4).在淀粉-1,6-葡萄糖苷酶存在时,完全水解成葡萄糖和麦芽糖 A.1,2,3 B.1,3 C.2,4 D.4 E.1,2,3,4 5.以下哪种糖不是还原糖: A.葡萄糖 B.半乳糖 C.蔗糖 D.麦芽糖 E.核糖 6.以下单糖中哪个是酮糖: A.核糖 B.脱氧核糖 C.半乳糖 D.岩藻糖 E.果糖 7.以下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8.关于纤维素的结构,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