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大班数学测量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测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
2、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2、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头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
3、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2 设计意图: 刚要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
4、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 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 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
5、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 大班数学
6、测量教案3 【活动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
7、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难点: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1、材料: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活动过程】 分类讨论分类游戏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
8、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大班数
9、学测量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
10、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
11、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
12、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
13、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5 设计思路: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纲要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从最近我园种植地里的甘蔗成熟后对甘蔗长度的讨论引发,内容抓住孩子的兴趣,贴近其最近发展区水平。活动中,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步步推进,引导幼儿通过猜测讨论、观察比较、实验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帮助幼儿在与熟悉的自然测量物:树叶、胡萝卜等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和建构对测量的直接经验,积累学习感受,建构数学知识,同时也积累各种
14、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长度,感知多种测量方法。 2、引发幼儿对使用生活中常见自然物进行测量的兴趣。 重点:在探索中学习感受多种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树叶、胡萝卜若干;黑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问题: (价值分析: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种植地里的甘蔗宝宝,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长得有多高?蚯蚓们是他的好朋友,大家自告奋勇来帮忙,为它量量到底已经长得多高了。 蚯蚓们开始到处找材料为甘蔗宝宝量身体,你们说可以找哪些材料呢?
15、 二、根据故事情节,尝试使用不同的自然物进行测量 (价值分析:多种测量方法、问题的设疑,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完成任务的快乐中,迎接新的挑战,积累对测量的直接经验。) (一)许多相同的树叶,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树叶要像好朋友似的紧紧挨着 排成一直线 (二)一根胡萝卜,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关键问题:胡萝卜从哪里开始放?为什么要做记号? 分析测量要点: 从头至尾 首尾相连(做好标记) 一边量一边数 (三)没有材料,怎么量 幼儿操作,交流分享 分析测量要点: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是最简单、方便的测量工具。 三、经验拓展 (价值分析:进一步引发
16、幼儿对生活中测量的关注,不断积累新经验)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方便的测量好方法。如:尺等。 活动评析: 这个大班数活动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它所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物都来自于幼儿日常接触的生活中的物品。因此在活动中,我觉得幼儿对材料操作很熟练,避免了材料本身由于陌生引起的无关探索的干扰。活动的整体设计是层层推进的,从创设“很多一个没有”测量物的问题情境入手,引发幼儿一步一步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在这其中幼儿能积极开动脑筋,相互讨论、大胆猜测,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其中,事实上最终孩子们找到了全部适宜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获得了探索成功地满足。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其探索精
17、神与愿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对于提问的设计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引导幼儿推进猜测、进一步思考,在本活动的难点部分:测量工具只有一件时,怎样学会正确做标记的方法完成测量。花了较长时间在这个环节上,致使整个活动时间上略有超出。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
18、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
19、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
20、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21、。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
22、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
23、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
24、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8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5、。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
26、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
27、,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
28、,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
29、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0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从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孩子常见的东西为工具,以孩子身边的.实物为对象,设计了学测量这个活动,让幼儿用各种测量工具来学习测量身边的事物,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数学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用各种工具学习测量。 2、认识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选择适合的工具去测量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尺
30、、回形针、牙签、毛线等人手一份,测量作业单人手一张。 重点领域: 计算 设想和意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讲故事一遍,提问: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三兄弟呢? 二、认识测量工具,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请幼儿说说可以用哪些东西来测量? 2、教师介绍标准与非标准的测量工具、讲解测量的方法以及相对应的记录方法。 3、教师分配任务,幼儿自由操作。 4、小结。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测量什么的?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请幼儿讨论:测量到最后,不能正好量完,有的多出一点,有的不到了一点,这样该怎么来记录。 2、回到三兄弟分土地这一点。问:他们的土地
31、是圆形的,我们应该用什么什么工具来测量? 四、活动延伸。 表扬鼓励幼儿的表现,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认识各种测量工具,通过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每个幼儿都能大胆的运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 第三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知道有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通过测量三兄弟的土地,让幼儿明白在测量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工具,这样才会更方便,更有效。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
32、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 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 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二、迁移幼儿已有
33、测量长度的经验。 师: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 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 师:你们刚才用两
34、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 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 3、引导幼儿讨论
35、并小结。 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的道理。) 师:小结,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数次就多。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纸条、绳子、小木棍等; 2、相关的PPT课件、记录表、记录用的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动手尝试 1、电话铃声响起,师以“接电话”
36、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买跟我们班一样的桌子,哦,等会儿我量好再告诉你! 2、幼儿讨论,自选方法。 师: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这里有绳子、纸条还有小木棍,我们用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边量边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3、动手尝试,交流方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个别提问,口头表述) 4、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演示要测量的桌面的长边。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幼儿演示) (二)示范讲解,合作测量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
37、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方法,表达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代表汇报测量结果。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 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三)反复实践,发现秘密 1)请幼儿选择另外两种测量工具量桌面的长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试吧!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了其中一种工具进行测量,还剩下两种工具,请小朋友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记下结果想想发现
38、什么秘密? 3)分享交流,提升小结。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发现什么秘密? 4)师幼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四、经验迁移,解决问题 1、打电话回复喜羊羊 师:你好,喜羊羊啊!我们小朋友帮你量好了,用三种不同的工具量结果不一样,我把这三种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寄给你自己定吧。 师:这样做出来的桌子会跟我们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会一样,因为我们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都告诉喜羊羊啦。 2、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我考考你们,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测量这个教室从门口到对面墙脚的长度吗?(启发幼儿用跨步和用手连
39、接等方法) 3、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3 活动目标: 1、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
40、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
41、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4 设计意图: 我园自然
42、的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问老师树上的年轮,比较大树哪个更粗壮,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从小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水彩笔、记录表若干,18的数字卡片
43、,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出粗细测量的游戏: 1、教师提问:(1)我们这是在哪? (2)春天的小树林漂亮吗?大树多不多? (3)认识这些树吗?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3、教师小结:春天的小树林很美,各种各样的树木,树桩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4、引出“谁粗谁细”的游戏。 出示18的数字卡片,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谁粗谁细”,在玩游戏前我们得先邀请树林里的一个好朋友,可以是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大树桩,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着一张数字卡片,选择好了就将数字卡片贴在上面。 二、基本部分 (一)体验多种粗细测量方法,感受测量的乐趣 1、体验目测的
44、方法判断树木的粗细, (1)教师提问:a、它们一样粗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粗? 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 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树最粗?哪个树最细? (2)讨论:用目测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吗? (3)师幼小结:目测的方法非常不错,不过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 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 b、请幼儿找一颗树探索粗细测量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 (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
45、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b、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 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 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 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体验用双手环抱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
46、双手环抱) b、引导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尝试用双手环抱测量,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胳膊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卷尺、毛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c、出示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师提问:(a)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
47、 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段丝带连一段丝带量、用手指做标记量) 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翻转的测量方法。 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 g、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 c、教师巡回指导。 d、
48、幼儿讲述粗细测量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树立从小爱护树木的意识。 (1)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2)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3)教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我们可以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等方式保护树木,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 延伸环节: 幼儿和树桩继续玩“谁粗谁细”的游戏,进一步学习运用工具量直径比较物体粗细的方法。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1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
49、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兒童視力保健》课件
- 《抗菌药物概论课件》课件
- 蜂产品课件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检测
- 保险基础知识课件-保险的性质、功能及作用
- 奥数鸡兔同笼课件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课件
-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习题课课件
-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件(共37张)
- 植物提取物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24年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34篇)
- 消防管道施工合同
- 大学生计算与信息化素养-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2023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公开招聘部分新机制合同工20名高频考点题库(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练习试卷
- 2023年国开大学期末考复习题-3987《Web开发基础》
- 《骆驼祥子》1-24章每章练习题及答案
- 《伊利乳业集团盈利能力研究》文献综述3000字
- 货车安全隐患排查表
- 《战略三环 规划 解码 执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减盐防控高血压培训课件
- 2023年百一测评-房地产企业岗位招聘工程副总经理笔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