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7篇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7篇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7篇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7篇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7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1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2、。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2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

3、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

4、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

5、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

6、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3 一、关注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其中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这是课程标准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生活化,即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他们的生活基础,展示给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场面

7、和图景,为他们提供客观而鲜活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追求的源泉。我们教师应力求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教师立足教材,灵活处理,或裁剪,或整合,或改换。 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

8、教学的“真实性”。 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谎占便宜”思想。我就抓住学生考试作弊的事件展开讨论,暴露真实的思想,在辩驳分析中提高道德

9、认识。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有情感一直方面的信息交流。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就是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当学生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他才敢说敢议,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首先,教师的思想应开放,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充分信任学生,用心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朋友谈心一样,真诚地学生进行交流。在平时的交谈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

10、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乐,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在“解放”学生上动脑筋,把课桌排成“U”字型进行表演、练习;或者排成“T”字型进行正反辩论;还可以排成小组型便于小组讨论交流。 除允许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发言时站着,坐着均可外,还允许学生自主组合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角色转换”,培养他们敢于与同学甚至老师辩论的学习习惯。我们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笑声和争议,学生乐于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倡导自主

11、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未来社会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有效的载体,同时它还是人本教育最为本质的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思品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教师要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注重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民主和明智的选择,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学中合作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小组合作学

12、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表演、讨论、实践。 如教学节俭光荣课上,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各自调查自己家庭一个月的主要消费情况,与父母讨论各种消费的合理性,再分组调查同学零用钱的使用情况。最终得出结论: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必需的消费是合理消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认识。 教学十一册做个小小发明家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问题讨论,从个人小组自由组合(几个人)再回到小组,讨论出生活、学习、交通、通讯等诸方面的种种方法,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

13、的欲望格外高涨,深刻领悟到“爱科学”的内涵。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这样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

14、能力。 2、鼓励质疑问难 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造。教师要在面向全体,重视每一个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同时,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思维自由,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大胆思考,提问不同的见解。 如教完第八册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一课后,我让学生针对本课学习质疑问难。有的同学提出:“我们不知道那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都为他出谋划策了:“可以先查查资料,了解一下那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可以请一个导游,让他告诉你”;“不知者,不足为怪也!”学生众说纷纭,滔滔不绝,既深化了对本课的认识,又开启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使学

15、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还应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着眼激励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

16、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

17、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找回多少钱”。因此,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照着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结合生活经验,认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点是说出几元化成 几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想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独立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机会应该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单位之

18、间的进率应该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个前测,只出了3个小题。 (一)、前测试题: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 你应该给我( )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 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 员阿姨应该找给你多少钱? (二)、测试结果: 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第二题正确率是43.75%( 32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第一题是65.63%( 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楚1元=10角,证明平时有这个购

19、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分”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经验。对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号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还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

2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认识1角=10分 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生思考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给老师这么多? 当孩子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馈的换法也一一说出来,巩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从而引到

21、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元换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一层次的练习我设置的比较简单,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换,(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 )分 7角就是( )个10分 就是( )分)最开始扶着学生理解,慢慢过渡到独立思考。 3、学数学用数学 第

22、二层次的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学具,你打算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巩固了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的教育。 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和谐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

23、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编故事,提出并解决问题。 1、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们来陪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小羊们得到一个消息,小朋友们去游乐场了,我们也去看看,他们正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玩碰碰车) 2、你能看图说一说吗?(看图描述) 3、仔细观察,车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辆车乘一人,有一个

24、小朋友没有乘到车) (师贴碰碰车和小朋友,一辆对一人)(连线对应) 4、现在请大家把车和人比一比,(出示课题比一比)然后说说你比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根据结果进行语言训练:( )比( )少,少(辆)。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并将相应图片贴入) (2)我们可以这样说比的结果,还可以怎么说呢? ( )比( )多,多(人)。(师板,贴入图片) 5、用一辆车对一个小朋友的方法进行比一比,而且还会口述比的结果。可是,有个小朋友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车乘) 那怎么办?他想和大家一起玩,能帮他想个解决的办法吗?(再来一辆)(师贴) 现在请小朋友再来把车和人比一比,结果怎样? (师板)车和人一样多。(同样

25、多) 6、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来比,而且还会根据比的结果说三句话(学生口头重温)。 二、手指操 小羊们告诉我们小胖要过生日了,我们赶快活动下手指,也去帮忙。(音乐,学生做手指操) 三、巩固操作,加深理解 1、小巧分蛋糕 是谁和谁比呀?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描述比的方法,并说一说比的结果) 2、小丁丁分吸管 学生说是谁和谁比,在脑子里想结果,和同桌说一说比的结果。 3、独立完成(裤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 自己连一连,说一说比的结果,最后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反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

26、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积木图”】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种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长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墨水盒、字典,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长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一

27、共有几个面。比一比、看一看每个面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体形的,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2、认识正方体。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魔方、药盒等,学生说出它的形状。(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正方体指给旁边的同学看。 (2)建立表象。 学生观察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在全班进行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学生互相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

28、找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出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 师:你能在这张图里找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吗?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3、摆图形。 (1)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2)用8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4、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捏好以后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详细过程参考探究活动“捏图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带学生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怎么写篇7 认识图形(二)这一单元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