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1.gif)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2.gif)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3.gif)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b77d0e03ea6c93daffaac9f5dbcbbec24.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22 22页,共 =sectionpages 23 23页试卷第 =page 23 23页,共 =sectionpages 23 23页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绵和草履虫都没有中心体B眼虫和衣藻都有叶绿体C酵母菌和变形虫都有细胞核D黑藻和大肠杆菌都有细胞壁【答案】A【分析】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详解】A、草履虫属于动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A错误;B、眼虫和衣藻都有叶绿体,B正确;C、酵母菌和变形虫都是真核生
2、物,细胞中都有细胞核,C正确;D、黑藻属于植物,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两者都有细胞壁,D正确。故选A。2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主要是因人体某细胞器中一种分解大分子的酶发生缺陷,导致原应被分解的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而形成的疾病。该病患者缺陷酶最可能分布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B线粒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答案】D【分析】由题意可知,弥漫性躯体血管角质瘤是因为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而引起的疾病。【详解】A、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对肽链进行初加工,A错误;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主要功能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C、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于内质网的囊泡进行包装、运输、发送,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3、C错误;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由于溶酶体中相关酶的缺陷可能导致糖脂质无法分解成小分子,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B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的细胞已发生了分化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老年人骨折后愈合得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答案】B【分析】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内色素积累;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4、【详解】A、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A正确;B、细胞分化本质上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具有特异性,而核糖体是几乎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故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B错误;C、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C正确;D、成骨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与骨骼的愈合有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D正确。故选B。4为开展用大蒜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科研人员配制了浓度为0.01、0.025、0.1、0.15、0.25、0.5、0.75、1.00mmo/L等
5、8种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溶液,将大蒜植株的根系分别全部浸入200mL上述8种溶液里,其他培养条件均适宜且相同。4h后取出植株,测定得到下图所示的大蒜植株根系磷酸盐吸收速率曲线。大蒜根细胞中磷酸盐浓度为0.040.12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推测大蒜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B磷酸盐浓度为0.5mmol/L时,运输磷酸盐的转运蛋白不是载体蛋白C磷酸盐浓度为0.8mmol/L以后,限制了吸收速率的因素有转运蛋白数量D大蒜根细胞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磷脂等【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当外界溶液中的磷酸盐的浓度低于0.040.12mmol/L时,大蒜细胞仍可逆浓度梯度
6、吸收磷酸盐,说明其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详解】A、由图可知,当外界溶液中的磷酸盐的浓度低于0.040.12mmol/L时,大蒜细胞仍可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说明其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由A可知,磷酸盐的运输为主动运输,说明运输磷酸盐的转运蛋白是载体蛋白,B错误;C、磷酸盐浓度为0.8mmol/L以后,限制了吸收速率的因素有转运蛋白数量和能量的供应,C正确;D、大蒜根细胞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核酸、磷脂等含磷的化合物,D正确。故选B。5现将a、b两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两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c、d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c试管中细胞a体积
7、增大;d试管中细胞b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水分交换前,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后,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d溶液c溶液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答案】C【分析】由题分析可知,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水分交换前,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b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详解】A、由于细胞a在水分交换
8、达到平衡时细胞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则水分交换前,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正确;B、分析题意,水分交换前,试管c、d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但水分交换后,c试管的细胞吸水,c中浓度变大,d试管中细胞失水,d中的浓度变小,故水分交换后,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d溶液c溶液,B正确;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a从外界吸水,细胞b失水,故两者细胞液浓度不同,C错误;D、在一定的蔗糖溶液中,细胞b发生了质壁分离,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正确。故选C。6对某雌性动物的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中染色体
9、1和2间未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B乙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C丙细胞可表示由乙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D乙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图甲中1和2属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图甲有丝分裂过程中,A正确;B、据图可知,图乙细胞含有四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B正确;C、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其中较大的一部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较小的形
10、成极体,据图示颜色可知,图丙为乙细胞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通常携带等位基因,故乙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D正确。故选C。7某种实验小鼠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和a控制,Avy为显性基因,表现为黄色,a为隐性基因,表现为黑色。将基因型为Avya的黄色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与基因型为aa的黑色雄性小鼠交配,实验如下。父本(aa)母本(Avya)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黑色小鼠数量子代Avy基因前端特殊序列甲基化程度实验组: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高对照组:孕期饲喂正常食物低已知母体的营养供给会影响子一代DNA的甲基
11、化;Avy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越明显,小鼠体色越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黑色小鼠数量多于B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C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会增加DNA的甲基化D表观遗传中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不受调控【答案】D【分析】小鼠毛色的改变是因为Avy基因的前端有一段影响Avy基因表达的特殊的碱基序列被甲基化。发生在基因或基因前端的甲基化修饰均导致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性状。甲基化程度越高, AV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越明显。【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母体的营养供给会影响子一代DNA的甲基化,且实验组中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
12、食物,子代中甲基化程度高,故推测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黑色小鼠数量多于,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Avy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越明显,小鼠体色越深,且Avy为显性基因,表现为黄色,子代中基因型为Avya的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B正确;C、实验组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后,子代Avy基因前端特殊序列甲基化程度高,故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会增加DNA的甲基化,C正确;D、表观遗传中基因表达受到食物类型的影响,D错误。故选D。8某同学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时,查到了以下三个资料:资料1:DNA外部为水溶液环境,碱基具有疏水性,磷酸和脱氧核糖具有亲水性。资料2: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
13、对DNA分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DNA分子中,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资料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给DNA拍了多张X射线衍射图谱,他们发现DNA翻转180后的图谱与未翻转时的一模一样。下列叙述不是由资料13得出的信息是()ADNA由两条单链组成,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B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C碱基配对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DDNA分子呈螺旋结构【答案】A【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
14、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资料中分析了碱基的组成、成分等,但不能得出DNA由两条单链组成的结论,A符合题意;BC、分析题意可知,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故推测碱基配对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BC不符合题意;D、根据资料2可知,DNA翻转180后的图谱与未翻转时的一模一样,故推测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不符合题意。故选A。9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2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25%可育、75%不育。B/b控制花
15、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40C亲本产生的不育雄配子数是可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答案】C【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 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
16、:1:1:1,由于含a的花粉25%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4:4: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10=1/40,B正确;C、由于含a的花粉25%可育,75%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4a,不育雄配子为3/4a,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5/3倍,C错误;D、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不影响B/b的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故选C。10澳大利亚原本没有野兔,19世纪中叶,有24只来自欧洲的野兔被带到了澳大利亚,100多年后,这里的野兔
17、超过了6亿只。野兔大肆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政府曾尝试用毒杀等多种防治手段控制野兔数量,但均未成功。科学家引入了一种对野兔致命的病毒,才控制了野兔数量。后来人们又发现,死于该病毒的野兔越来越少;引入初期,该病毒的毒性很强,后来毒性就逐渐减弱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野兔引入初期种群增长类似于“J”形曲线B病毒起选择作用,可以使野兔抗病毒基因频率提高C病毒可能与野兔协同进化,最终表现为病毒的毒性逐渐减弱D病毒与野兔之间达到平衡后就形成了新物种【答案】D【分析】在病毒感染之前,野兔就已经发生变异,部分野兔会产生抗病毒突变。引入一种黏液瘤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筛选,没有抗性的兔子
18、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详解】A、野兔引入初期气候适宜,资源充沛,天敌较少,种群增长类似于“J”形曲线,A正确;B、由于病毒感染的选择作用,使野兔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从而使野兔抗病毒基因频率提高,B正确;C、由题意可知,引入初期,该病毒的毒性很强,后来毒性就逐渐减弱了,病毒可能与野兔协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选择了抗性中等兔,淘汰抗性弱兔,其宿主兔数量最多,故其数量也多;而强毒性病毒由于能够寄生的兔数量极少,其数量也少,最终表现为病毒的毒性逐渐减弱,C正确;D、新物种的出现是以生殖隔离的形成为标志的,D错误。故选D。11为了“验证植物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某小组
19、做了如下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处理实验结果切去根冠根都失去了向地性重新长出根冠恢复向地性A实验中处理利用了“减法原理”,处理利用了“加法原理”B根冠的重新长出与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有关C植物的向地性与根冠产生的生长素、脱落酸有关D“淀粉平衡石假说”可解释重力对根的向地性影响【答案】C【分析】“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根冠内部中柱细胞富含“淀粉体”,即平衡石细胞实现的。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
20、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相对于未处理的根而言,实验中处理切去根冠,利用了“减法原理”,处理重新长出根冠,利用了“加法原理”,A正确;B、根冠的重新长出有细胞的分裂,与根尖产生的细胞分裂素有关,B正确;C、
21、生长素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C错误;D、“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根冠内部中柱细胞富含“淀粉体”,即平衡石细胞实现的,解释了重力对根的向地性影响,D正确。故选C。12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膜中的钠钾泵每消耗一个ATP分子,向细胞外转运3个Na+,向细胞内转运2个K+。己知平滑肌细胞与神经元一样,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若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功能低下,则其细胞表面肾上腺素受体增加,细胞收缩加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B呼吸抑制剂可能改变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的膜电位C钠钾泵功能低下可能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对肾上腺素敏感性减弱D钠钾泵
22、功能低下可能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是细胞膜上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催化一分子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将3个Na+泵到细胞外,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内,可见Na+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K+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都需要载体且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详解】A、ATP中的“A”代表腺苷,A错误;B、呼吸抑制剂会影响钠钾泵功能,导致膜内阳离子可能多于膜外,从而改变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的膜电位,B正确;C、由“钠-钾泵功能低下会导致其细胞表面的肾上腺素受体增加,细胞收缩加强”可知,动脉平滑肌细胞对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C错误;D、钠钾泵功
23、能低下导致泵出去的钠离子少,泵进来的钾离子少,但总体可能导致膜内离子浓度多,可能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B。13下表是某一灌木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士壤中的含氮量及植物和细菌的种类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土壤含氮量(g/kg)植物种类(种)细菌多样性指数(ACE)初级阶段0.040.01113694.97676.29发育阶段0.050.01123939.91510.61成熟阶段0.060.01183853.56487.31注:ACE指数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A土壤氮含量逐渐增多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有关B随灌丛的逐渐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灌丛植物可以改良土
24、壤,土壤环境也会影响植物D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地一定能够演替形成森林【答案】D【分析】由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随灌木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细菌多样性指数先增多后减少,土壤含氮量增加。【详解】A、土壤氮含量逐渐增多是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造成的,A正确;B、随灌丛的发育和演化,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正确;C、灌丛植物可以改良土壤,土壤环境影响植物,二者相互作用共同进化,C正确;D、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且气候等条件适宜,该地能够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故选D。14泡菜腌制过程需对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定期测量。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可使DN
25、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如C转变为U,A转变为I(次黄嘌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通过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替换而促使基因突变B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C发酵初期,从坛沿水槽内放出的CO2是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D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答案】C【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乳酸发酵的产物是乳酸,无二氧化碳的形成。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详解】A、由题意可知,亚硝酸盐通过使DNA分子发生碱基C转变为U,A转变为I,说明该过程发生碱基对替换而促使基因突变,A正确;B、制作泡菜时,将所
26、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和除去氧气,B正确;C、乳酸菌呼吸作用产物为乳酸,无二氧化碳的产生,C错误;D、随着发酵进行,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降低,D正确。故选C。15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处理和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等C驱蚊草培育过程需要经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D驱蚊草培育的原理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B【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
27、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使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详解】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A正确;B、灭活的病毒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而不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B错误;C、驱蚊草培育过程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C正确;D、驱蚊草培育利用
28、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为异源多倍体,故驱蚊草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B。16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个体可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原材料,如图是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操作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X表示愈伤组织,Y理论上是单倍体幼苗B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水稻花药、培养基及操作工具进行灭菌处理C过程和所用培养基中激素用量的比例不同D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2)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
29、性。(3)前提: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4)条件:激素、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适宜的培养条件。(5)结果: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其再分化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详解】A、图中过程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是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炼药移栽形成单倍体植株幼苗,X表示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Y是花药离体培养而来,理论上是单倍体,A正确;B、灭菌的同时也会杀死细胞,因而水稻花粉只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杂菌感染,B错误;C、物激素调节细胞分化,当激素中生长素含量较高时,易生根,当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时,易长芽,故和所用培养基中激素用量比例不一样,C正确;D、花药离体培养应用的是植物组
30、织培养技术,其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图示过程体现了生殖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二、多选题17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图1)。F0-F1颗粒后来被证实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BF0-F1颗粒中F0具有疏水性、F1具有亲水性C实验中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D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答案】AB【分析】由题意可知,含F0-F1颗粒的
31、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用尿素处理后,氧化H的功能消失,装上F1后,又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说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详解】A、由题意可知,含F0-F1颗粒的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用尿素处理后,氧化H的功能消失,装上F1后,又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说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酶,A正确;B、由图可知,用尿素处理后F1颗粒丢失,未处理前F1颗粒在外侧,说明该颗粒具有亲水性,而F0颗粒具有疏水性,B正确;C、实验中H是呼吸作用中产生的,指的是还原型辅酶,C错误;D、由图示可以看出,H+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没有消耗能量,所
32、以判断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AB。18下图是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已知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了相应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B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C-6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D-3和-4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1/4【答案】AC【分析】由基因检测结果可知,-1,-4为杂合子,-4患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假设基因由A、a控制,-1为Aa,-2为aa。【详解】AB、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由基因检测结果可知,-1,-4为杂合子,-4患病,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3、,A错误,B正确。C、-1为Aa,-2为aa,-6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C错误;D、由基因检测结果可知,-3为纯合子aa,-4为杂合子Aa,致病基因在男性细胞中不表达,所以-3和-4所生孩子患病概率为1/4,D正确。故选AC。19当一个人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时,身体的调节机制会启动,实现内环境稳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A血液中醛固酮的浓度下降,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降低血浆渗透压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回升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上升,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量增加D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兴奋,产生饮水行为,血量增加,血压回
34、升【答案】BC【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细胞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激素是信号分子,能够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详解】A、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含量减少或血钠含量降低时,血液中醛固酮的浓度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A错误;B、人体大量出汗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血管收缩,血压回升,B正确;C、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上升,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血量增加,C正确;D、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BC。20竹蝗会造成竹林减产。研究者对竹林单作、竹林桃林邻作模式下竹林
35、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竹蝗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植模式竹林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竹林单作22.73.20.816.51.2竹林桃林邻作1.40.20.11.82.2A调查竹蝗成虫和若虫数量的方法都是样方法B由单作转为邻作,竹蝗种群的年龄结构由若虫:成虫1:1.6改变为1:1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D桃林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CD【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由单作转为邻作,可以显著降低竹林植株不同部位蝗虫数量,同时增大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指数。【详解】
36、A、蝗虫的若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但成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其数量,A错误;B、分析表格可知,单作时,竹蝗若虫:成虫=16.5/(22.73.20.8)1:1.6,转为邻作后,若虫:成虫=1.8/(1.40.20.1)1:1,B正确;C、据表可知,由单作转为邻作,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增加,故推测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了改变,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CD。三、综合题21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铁又会影
37、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科研人员以某品种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探究Fe2+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Fe2+含量叶绿素总量(mgKg-1)净光合速率(mo1m-2s-1)气孔导度(mo1m-2s-1)胞间CO2浓度(mo1mol-1)01.792.580.050227.121.010-42.275.920.073237.202.010-42.336.180.079243.213.010-42.065.270.064219.784.010-41.871.260.059225.56(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Fe是细胞所必需的_(填“大量”或“微量”)元素,
38、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用_试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2)在Fe2+含量从0到2.010-4时,叶片中叶绿素总量_,从而使植物吸收更多的光能,将更多的光能转化为_中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净光合速率提高。(3)与Fe2+含量为2.010-4相比,Fe2+含量为3.010-4时,净光合速率下降,表明此时_成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因其下降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Fe2+含量继续增大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而_,表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如可能铁会引起叶绿体内相关_的活性改变,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答案】(
39、1) 微量 无水乙醇(2) 上升 ATP和H(3)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上升 酶【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以还原C3。叶绿素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将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储存于ATP和H中。(1)Fe属于微量元素,叶绿体中的素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在进行实验时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Fe2+含量从0到2.010-4时,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增加,可促进光反应,将更多的光能转化为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用于C3的还原。(3)由表可知,与Fe2+含量为2.010-4相比,Fe2+含量为3.010-4时,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
40、下降,后者下降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若Fe2+浓度继续增大,可看出,胞间CO2浓度反而上升,说明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如可能铁会引起叶绿体内相关酶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22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种植粳稻,南方主要种植籼稻。籼-粳稻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但由于部分配子不育,结实率低,从而制约籼-粳稻杂种优势的应用。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机制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1、A2和B1、B2)有关。通常情况下,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粳稻的基因型为A2A2B2B2。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
41、的雄配子不育。又已知水稻的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请回答:(1)粳稻和籼稻来自同一个祖先,由于存在_,导致两个种群_出现差异,从而形成了两个亚种。(2)籼稻粳稻产生F1,F1自交获得F2,则F2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占的比例为_。(3)科研人员将非糯性粳稻品系与糯性籼稻品系杂交得F1,让F1做母本与糯性籼稻品系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配子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实验结果证明M与基因_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在下图中将实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_。(4)科研人员把基因H导入(3)F1(A1A2
42、B1B2Mm)中,若基因H能使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50%恢复可育。该转基因稻自交,子代中A1A2B1B2Mm所占比例为_。【答案】(1) 地理隔离 基因库(2)3/4(3) B2 (4)1/6【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在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粳稻,南方主要种植糊稻,它们来自同一个祖先,由于存在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从而形成了两个亚种。(2)籼稻的基因型为A1A1B1B1,粳稻的基因型为A2A2B2B2,籼稻
43、粳稻产生F1,F1的基因型为A1A2B1B2,由于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因此F1所产生的可育雌配子为A1B1:A1B2=1:1,B1B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B2的雄配子不育,因此F1所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为A1B1:A2B1=1:1,F2基因型为A1A1B1B1:A1A1B1B2:A1A2B1B2:A1A2B1B2=1:1:1:1,因此F2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个体占的比例为3/4。(3)非糯性粳稻品系A2A2B2B2MM与糯性籼稻品系A1A1B1B1mm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A1A2B1B2Mm,让F1做母本与糯性籼稻品系A1A1B1B1mm杂交获得F2,由于A1A2杂合子所产生
44、的含A2的雌配子不育,若M与基因A2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1做母本产生的含有M的配子不可育,F2不会出现含有M的基因型,若M与基因B2在同一条染色体上,F1作为母本产生的配子为A1B1m:A1B2M=1:1,与糯性籼稻品系A1A1B1B1mm杂交后符合F2中Mm:mm=1:1,遗传图解如下:(4)若基因H能使A1A2杂合子所产生的含A2的雌配子50%恢复可育,则F1(A1A2B1B2Mm)自交,产生的雌配子为A1B1m:A1B2M:A2B1m:A2B2M=2:2:1:1,雄配子为A1B1m:A2B1m=1:1,子代中A1A2B1B2Mm所占比例为1/31/2=1/6。23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中
45、心和枢纽。在女性月经周期时,下丘脑会分泌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LH(黄体生成素)及FSH(卵泡刺激素)。FSH会刺激卵泡发育成熟,而卵泡会分泌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LH会刺激黄体释放黄体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排卵前主要是FSH起作用,排卵后主要是LH起作用。请回答:(1)动情素调节下丘脑分泌GnRH的方式是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己知GnRH是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_(填“细胞膜”或“细胞质”)。(2)请画出整个月经周期中LH的相对浓度变化_。(由圆点处开始画)排卵前后LH相对浓度变化的原因是:排卵前:下丘脑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_
46、,进而刺激卵泡分泌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_。排卵后:下丘脑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_,进而刺激黄体释放黄体素抑制GnRH的分泌,_。【答案】(1) 正 细胞膜(2) FSH 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LH,导致LH量持续上升 LH 使垂体前叶释放LH减少,导致LH含量下降【分析】题干分析,FSH会刺激卵泡发育成熟,而卵泡会分泌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LH会刺激黄体释放黄体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这属于负反馈调节,据此答题。(1)题干分析,卵泡分泌的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GnRH又会进一步促进动情素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多肽属于大分子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内起
47、作用,则作用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2)排卵前主要是FSH起作用,排卵后主要是LH起作用,结合上题分析,则整个月经周期中LH的相对浓度变化是先持续上升,后下降至相对稳定,图示如下:。排卵前,主要是FSH起作用,其作用途径是下丘脑会分泌GnRH,刺激腺垂体前叶释放FSH和LH,FSH会刺激卵泡发育成熟,而卵泡会分泌动情素促进GnRH的分泌,GnRH会进一步促进垂体前叶释放FSH和LH,使得LH浓度持续上升。排卵后主要是LH起作用,其能抑制下丘脑会分泌GnRH,进而导致垂体前叶释放的LH减少,导致LH含量下降。24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3种蝌蚪,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期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请回答:(1)甲、乙、丙种间的关系是_,依据是_。(2)由表中信息可推测捕食者主要捕食_,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3)若想研究人工池塘内某种挺水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填标号)。A该挺水植物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该挺水植物的种群密度C该挺水植物的植株高度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听课评课记录
- 2025年度智能化住宅空调系统安装及维护服务合同
- 电商行业的市场调研方法论与实际操作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工程转包合同范本
-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 环境因素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
- 现代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与银行对公业务风险管理
- 现代小区的火灾防控技术与装备发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线段的和差》听评课记录1
- 2025年度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施工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语文-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试题和答案
- 地理-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佛山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人教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课件
-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月统计分析表
- 2024年中国黄油行业供需态势及进出口状况分析
- 永磁直流(汽车)电机计算程序
-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计划
- 小班期末家长会-双向奔赴 共育花开【课件】
- 国家电网招聘2025-企业文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