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找次品教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教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教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教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找次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数学找次品教案 五班级数学找次品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进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如果是你爸爸来参加家长会了,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呢? 2、指名学生汇报,预设回答:(我坐在第一组第二张桌子;我坐在教室中间的位置;我坐在第五行靠墙的位置)老师对学生的回

2、答一一点评 指出: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3、谈话:今天我就要学习一种简洁、新颖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是某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谁能说说小军的位置? 预设回答:(小军坐在第4竖排第三个;小军坐在第三横排的第4个) 指导学生数的时候是从哪向哪数。 提问: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谈话: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预设回答(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2)用数对表示位置

3、。 出示抽象图,谈话:我们把刚才例题图转化为抽象图,你还能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列 谈话: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行,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指图板书)。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从左向右数第4列,从前向后数第3行) 像这样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让学生说说对(4,3)的理解 小结:(4,3)表示第4列,第3行,这样的数对包含两个数,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用数对表

4、示位置。 课件出示问题:在抽象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继续出示问题:( 6,5 )在上图中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指名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点评 回到例1教学用图,谈话:小军还有几个好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他们说出表示什么 2、情境教学 (1)谈话:我们刚才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位置,那么家长会之前你能这个方法告诉你家长的位置吗?我们规定从讲台开始,从前向后分别为第一行、第二行;从教室的门开始,老师的方向从左向右分别为第一列、第二列。请大家每个人都想想自己的位置怎么用数对表示。 (2)同桌互相沟通,说说自己位置

5、表示的数对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然后点评 (4)活动:出示数对,请相应的同学起立 (1,4) (4,3) (2,2) (5,1) (7,5) (9,6) 点评:为什么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 (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6、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用数对确定位置。 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 (2)在小组中沟通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汇报沟通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7、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五班级数学找次品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2.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1.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做一做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2.把上下两行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起来。 (二)教学2. 分组讨论

8、: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24/30化简? (1)分母30、分子24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 (2)15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 老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反馈练习. (1)、把下面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3)把桃子放入相应的篮子里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

9、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五班级数学找次品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班级下册第84-85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约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育学生观察、比较和概

10、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一起回答 用列举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为24 / 30约分做准备) 1、24的因数有( ),30 的因数有( ),24和30的公因数有( ),它们的公因数是( )。 2、填空(说说为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

11、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复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想、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2、师: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这是某所学校100米游泳比赛中,三个学生的对话,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生2:他已经游了全程的3 / 4,生3:75 / 100和3 / 4是一回事吗?) 3 、猜一猜:75 / 100和3 / 4 / 是一回事吗? 4、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5

12、、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课件演示。 6、引导学生比较75 / 100和3 / 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75 / 10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3 / 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都不同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活动: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老师说学生判断, 学生说大家判断 学生说同桌判断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看是否有公因数2、3、5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5 / 7 6 / 9 10 / 12 11 / 12 8 /

13、 1014 / 169 / 1624 / 25 21 / 24 13 / 17 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还是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数,就不只有公因数1。 (二)、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课件出示例4. 判断24 / 30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除了1外,还有公因数2、3、6) 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提出思考问题: (1)、化简指什么? 使分子分母的数字变小 (2)、化简后大小不能变,要运用什么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 (3)、 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

14、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时,是乘,还是除,用什么来除。 除,用公因数来除 (4)、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小组内讨论沟通,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大小不能变。 完成后小组内沟通。 巡视,指导。 沟通探究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24 / 30=24+30 / 30+2=12 / 152 / 15=123 / 153=4 / 5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直接得到最简分数。 24 / 30=24+6

15、/ 30+6=4 / 5 / 小结:老师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 约分的概念: 师:约分还有一种书写方法,请同学们看第85页例4, 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约分的这种写法。 6、老师课件直观演示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仔细,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2、错题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4、分苹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约分) 五、板书设计 约 分 方法一: 24 / 30=242

16、/ 302=12 / 15 12 / 15=123 / 153=4 / 5 方法二: 24 / 30=246 / 306=4 / 5 75 / 100= 3 / 4 不同点 : 分子和分母较大 分子和分母较小, 含有公因数1、5、25 只含有公因数1 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搭梯子。 课堂提问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问题过易就没有思考探究的价值,但问题过难,学生又研讨不出来也没有实际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如:在探究理解最简分数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验证出75 / 100和3 / 4相等以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75 / 10

17、0和3 / 4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都能看出75 / 100分子分母较大,3 / 4分子分母较小,但没有学生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去比较。接着我给学生搭了个梯子:请同学们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快学生就找出了75 / 100分子分母有公因数1、5、25,而3/4只有公因数1,然后我又在“只有”这个词上加以强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最简分数的概念。 又如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这个环节,如果直接出示例4:24 / 30,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相信很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在出示例4之后,我是这样给学生搭梯子的。我要求学生不动手,先思考三个问题(、化

18、简指什么?、化简要运用什么性质?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接着让学生沟通,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通过这两步搭梯子之后,学生也就知道了化简就是把分子分母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化简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要化到最简分数为止。第三步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约分的方法。此时学生已胸中成竹,很自然的探究出了约分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为学生沟通搭台子。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需要老师给学生搭台子。只要有探究的地方,就需要沟通,学生沟通的过程就是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理解最简分数和探究约分方法的教学中,我都充分让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全班沟通,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19、点。我认为老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记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精彩沟通喝彩。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的精彩沟通而精彩。 3、不动笔墨不读书。 数学学习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学生在思考沟通之后更应让学生动手来写,熟话说“读十遍不如写一遍”。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育,要求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铺垫中让学生把练习题先写在练习本上,再集体订正;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在探究约分的方法时,让学生把化简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再沟通;在学生看书找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时,我始终要求学生练习写一写。 4、教学环节过渡亦无痕。 好的书法给人

20、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的课堂也应是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的。本节课我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如:复习铺垫后说: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过渡到最简分数的教学);在学习了最简分数后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过渡到约分的教学)?在学习了约分后说: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仔细,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过渡到巩固练习的教学)? 5、思想方法渗透亦无形。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教学的一条暗线。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渗

21、透着一种数学思想,约分这一知识点就渗透着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本课的教学中,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和化简分数的教学时得到渗透,在巩固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内化和深化。 欠缺火候的地方: 有智慧的老师往往能利用课堂即生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整观这节课,本人扑捉学生课堂发言及练习中有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够,课堂教学亮点不够亮;其次本人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第三,学生倾听和动笔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名师张齐华说: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老师教学技艺和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阅历、技巧、智慧

22、、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如练武之人,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有深厚内力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气魄。自知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班级数学找次品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育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15和217和94和2

23、420和28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1)学生先尝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2430=246306

24、=45 (2)老师:怎样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1除外)去除。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2.老师: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汇报: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老师指出: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强调约分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小结 老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25、,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设计】 约分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2430=246306=45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约分,它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直接运用,与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概念密切相关。在本课教学中,我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体现“以学生进展为本”的原则,乐观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比较计算结果的过程中认识最简分数,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判断、比较、归纳等方式,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五班级数学找次品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沟通的能力。 3、培育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