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_第1页
统编版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_第2页
统编版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_第3页
统编版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_第4页
统编版教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诗人、剧作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

2、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知人论世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他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知人论世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他的主要内容就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

3、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知人论世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朗读全诗朗读全诗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壮丽的北冰洋怒涌的白云气势磅礴,力量万钧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消灭旧事物,创造新世界无限的太平洋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诗歌的结尾为什么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

4、的律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力 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涛”的具体景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 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溢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 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诗人为什么要把诗歌的题目命名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何新意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这种极目远望的

5、开阔眼界,自然物的形象便以超乎入们常见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和超乎人们常见之力,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到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的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的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总结诗歌的艺术手法总结诗歌的艺术手法拟 人反 复情景交融排 比拟 人反 复情景交融排 比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

6、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小 结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再 见再 见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性的声音”的发展历史介绍。让学生了解女性小说发展的历史及特点。2.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内外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对于女性小说的了解,谈一谈他们印象中女性小说有怎样的特色。3.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根据学生对作家萧红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的了解程度,来安排教学方式。4.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鲁迅与萧红的忘年交来引出对萧红及其作品的介绍。5.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今世界要求的格物致知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易懂,听众易于接受。首先,作者在演讲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如作者讲到了自己初到美国大学念物理时的彷徨恐慌,这样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