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1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2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3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4页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一般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forschoolconstructionofgeneralandprimarysecondaryandhighschoolsDG/TJ08122004J1035520042004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一般中小学校建设标准StandardforschoolconstructionofgeneralandprimarysecondaryandhighschoolsDG/TJ08122004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赞同部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推行日期:2004年8月1日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4289号关于赞同一般中小学校建设标

2、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相关单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的一般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经相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查,现赞同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一致编号为DG/TJ08122004,自2004年8月1日起推行。该规范由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负责组织推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讲解。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四年五月十天前言本标准系依照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03年以沪建建200387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会同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而成。上海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BJ08-12-90)(以下简称90标准)自1990年颁发以来已13年,随着经济的发

3、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已不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2002年4月,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以建标2002102号文结合颁发了城市一般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并于2002年7月1日起推行。因此,本标准的修编,主要参照国标的内容,并结合上海市的实质情况作了调整。关于用地指标,则依照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0年第40号通知宣布的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分别对学校的建筑用地、体育用地和绿化用地进行了测算和调整。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设计;4用地面积指标;5建筑面积指标;2术语;3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6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4、。各单位在使用本标准时有何建讲和建议,请见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地址:上海市愚园路460号;邮编:200041),以供校正时参照。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上海教育建筑设计研究所主要起草人:陈国良奚道章叶文俊丁铭杰胡建中何梅珍邵永杰参加起草人:余利惠郑挺林红丁新康沈国平龚柳陆伯鸿周齐佩严明陆如俊甘建栋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三年十一月目次1总则.错误!不决义书签。2术语.错误!不决义书签。3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错误!不决义书

5、签。学校建设规模.错误!不决义书签。学校设点布局.错误!不决义书签。学校选址.错误!不决义书签。校园规划设计.错误!不决义书签。4用地面积指标.错误!不决义书签。一般规定.错误!不决义书签。用地面积指标.错误!不决义书签。5建筑面积指标.错误!不决义书签。一般规定.错误!不决义书签。授课及授课辅助用房.错误!不决义书签。办公用房.错误!不决义书签。生活用房.错误!不决义书签。建筑面积指标.错误!不决义书签。6校舍主要建筑标准.错误!不决义书签。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错误!不决义书签。总则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使教育适应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本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

6、进素质教育对校园和校舍条件与环境的要求,创立合适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证中小学校校舍建设的规划设计质量,提高建设水平,特拟定本标准。本标准参照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城市一般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依照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结合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实质情况拟定。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一般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和扩建学校可参照执行。内环线以内中小学校的新建或改建项目,如执行本标正确有困难,经市、区教育及相关部门的审查赞

7、同,可就地取材作合适调整。新建实验性、示范性、标志性和“小班化教育”以及有特别要求的中小学校,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赞同,可调整部分用房面积,其建筑标准可合适提高。中小学校的校舍建设,应以人为本,必定贯彻安全、适用、经济、雅观的原则。新建学校应结合当地区的实质情况,依照需要与可能,正确办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应有合适的超前性。学校的整体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指标和功能分区的前提下,应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本标准不包括学生宿舍和相应的生活用房,其用房面积和用地应另行申请报批。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必定吻合国家现行的相关逼迫性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术语一般中小学校Gencralpr

8、imaryandsecondaryandhighschools除市、区(县)实验性、示范性、标志性、“小班化教育”、特别教育和重点高中以外的一般学校。“五、四、三”5-4-3-ycarsystemofpre-universitycducation“五”指小学五年学制,“四”指预备班和初中共四年学制,“三”指高中三年学制。九年一贯制9-yearstraightthroughsystem,acombinationofprimaryschoolandsecondaryschoolasone指小学到初中毕业九年教育学制。小班化教育Mini-classeducation指学校班额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育实

9、践。窗地比Theratioofthewindowsizetothefloorarea窗面积与室内使用面积之比。学校建设规模、设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学校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中小学校建设应按小学、初中、高中“五、四、三”和“九年一直制”学制设置。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依照赞同的学校规模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小学为20、25、30班,九年一直制学校为27、36、45班,初级中学为24、28、32班,高级中学为24、30、36、48班。班额人数小学每班应为40人,初中每班应为45人,高中每班应为50人。学校设点布局中小学校设点布局,应依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发展趋势,以及城

10、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中小学校设点布局应吻合以下原则:1)学生就近入学;2)学校应拥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建住处区应规划建设规模合适的中小学校。每万人口的住处小区宜配建30班规模小学一所和24班规模初中一所;每5万人口的住处区宜配建24班规模高中一所。其千人指标应为:高中:建筑面积266,用地面积626;初中:建筑面积442,用地面积981;小学:建筑面积461,用地面积1102。中心城(外环线以内)新建住处区,其千人指标应为:高中:建筑面积266,用地面积536;初中:建筑面积442,用地面积839;小学:建筑面积461,用地面积929。学校服务半径可参照中小学校建筑

11、设计规范的规定。郊区城镇应依照学校规模、交通、方便学生就学等原则确定。中小学生不应超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无立交设施的交通骨干道上学。学校选址新建的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环境合适、公用设施比较完满、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和地面轨道交通、地震断裂带等不安全地带。高压输电线及通航河流等不得穿越校区。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医院传生病房、太平间、高压变配电所、公共交通枢纽站、垃圾堆场、垃圾(污水)办理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校园规划设计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应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依照需要合适预留发展余地。校园总平面

12、设计应按授课、体育活动、生活等不同样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应联系方便、互不搅乱。授课楼应部署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优异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授课楼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9:0015:00)很多于3小时;内环线内的学校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很多于2小时。体育场所应保证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冬至日日照有效时间很多于2小时。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吻合城市规划、卫生、消防等相关规定。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应力求表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校园绿化应结合建筑景观一致规划设计和建设。体育活动场所与授课楼应有合理的间隔。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所、

13、球类场所,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部署。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依照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建设。路线应畅达便利,路面宽度应吻合消防车通行要求。室外给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应依照校园整体规划的要求合理部署。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栓。变配电系统应独立设置,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室外管线应采用地下管暗设。学校主要出入口的地址,应有利于人流分别,不宜紧靠交通骨干道。校门外侧必定留有缓冲地带并设置警示标志。用地面积指标一般规定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物、修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所。体育活动用地应包括环形跑道、直跑

14、道、篮(排)球场(兼部分课间操场所)、运动器械场所、小学游戏场所。绿化用地指成片的集中绿地。用地面积指标各样学校的建筑用地可参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行车停车场所。依照学校不同样规模,中学宜设250400m环形跑道(含(GBJ99-86)的规定,并增加自100m直跑道);表中小学校用地面积及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中心城)2单位:(m)建筑面积指标一般规定学校校舍建筑应包括授课及授课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部分。授课及授课辅助用房包括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授课用房三部分。教室包括一般教室及选修课教室。专用教室包括自然教室、实验室,音乐、形体、美术、书法、史地、多媒体语言、计算机和劳动技术教室等。公

15、共授课用房包括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等授课及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社团办公室、会议款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库房、维修管理室及传达值宿室等用房。生活用房包括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及洗手间等用房。授课及授课辅助用房教室1配置,每班一般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1间。64,中学不应小于68。数量按学校规模2选修课教室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64,中学不应小于68。其数量按授课课程计划和学校规模配置。小学30班宜设1间,九年一直制学校和初中不宜少于1间,高中不宜少于2间。专用教室1小学和九年一直制学校设自然教

16、室,其数量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5。另配仪器标本准备室,每间使用面积宜为42。中学设物理、化学、生物和研究性实验室,其数量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310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6。另配仪器标本、准备室,使用面积宜为47。3音乐教室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85,中学不宜小于96。另配乐器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中学宜为31。形体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85,中学不应小于96。另配换衣准备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中学宜为31。5美术教室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85,中学不宜小于9

17、6。另配教具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中学宜为31。6书法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85,中学不宜小于96。7史地教室按中学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2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96。8多媒体语言教室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85,中学不应小于96。另配资料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中学宜为31。9计算机教室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3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宜小于85,中学不宜小于96。另配教具、办公资料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27,中学宜为31。10劳动技术教室按授课大纲和学校规模宜配置13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85,中学不应小于96。另配教具、办公

18、资料室,使用面积:小学宜为学宜为31。专用教室使用面积和数量配置不宜低于表、表、表、表的规定。27,中表高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数量配置标准2单位(m)公共授课用房多功能教室用于合班授课、视听授课、电化授课、观摩授课和会合,全校宜配置1间,可容纳48个班学生使用。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30310,另配电教器械、放映室,使用面积宜为23。2合班教室全校宜配置12间。每间使用面积:小学不应小于85,中学不应小于96。图书阅览室包括藏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阅读课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用房。图书阅览室的面积宜按以下标准计算配置:1)藏书室生均藏书量:应按小学每生30册、中学每生40册、高中每生50册配置

19、。书库面积:宜按小学600册/、九年一直制学校560册/、初中、高中500册/配置。2)教师阅览室宜按小学40、九年一直制学校37、初中、高中33的教职员人数的比率设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3)学生阅览室宜按小学5、九年一直制学校6、初中、高中8的学生人数比例设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4)阅读课教室小学和九年一直制学校宜配置1间,使用面积宜为64。5)电子阅览室宜按小学3、九年一直制学校4、初中、高中4的学生人数比例设置座位,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2。科技活动室依照授课大纲及教改要求设置,其数量按学校规模宜配置27间,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8。5心理咨询室全校宜配置2间,每间使用面积宜为

20、14。6网络控制室使用面积宜为28。7体质测试室全校宜配置2间,每间使用面积宜为14。8体育活动室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7001420。另配体育器械室,使用面积宜为3040。公共授课用房使用面积配置不宜低于表、表、表、表的规定。办公用房教师办公室应按教师人数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5。行政办公室包括校长室、校务办公室、校长款待室、党支部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总务办公室、财务办公室、文印室、档案室等用房,面积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112238。广播社团办公室包括广播室、工会办公室、团队办公室、学生会办公室等用房,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4256。会议款待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

21、置,使用面积宜为40100。德育展览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3050。卫生保健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2842。总务库房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2870。维修管理室面积宜按学校规模配置,使用面积宜为1824。传达值宿室使用面积宜为22。办公用房使用面积配置不宜低于表的规定。生活用房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包括教师、学生餐厅和厨房。面积宜按以下标准计算配置:1教师餐厅就餐人数宜按教职工人数的80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学生餐厅就餐人数宜按学生人数的40(小学一、二年级按100学生)设座,每座使用面积不宜低于。厨房包括初加工、烹饪、备餐间等用房,面积按就餐人数配置,使

22、用面积宜为206576。开水房使用面积宜为24。汽车库使用面积宜为2440。配电室使用面积宜为24。授课楼应每层设置男女洗手间,面积宜按以下标准计算配置:教工洗手间面积宜按教职工人数配置,每人使用面积不宜低于。学生洗手间面积宜按学生人数配置,每人使用面积依照规模不宜低于。生活用房使用面积配置不宜低于表的规定。建筑面积指标中小学校各样用房按使用面积配置,并按综合平面利用系数折算建筑面积。综合平面利用系数K值不宜低于。校舍建筑面积应依照其规模配置标准予以控制,依照学校的不同样种类、规模,其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不宜低于表的规定。注:上表建筑面积以墙厚240mm计算。校舍主要建筑标准校舍的建

23、筑标准,必定贯彻安全、适用、经济、雅观的原则,应依照各样规范、标准、使用功能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确定。小学的一般教室宜在四层以下(含四层),中学的一般教室宜在五层以下(含五层)。其他授课、办公用房的层数宜依照实质情况确定。建筑构造应依照校舍的使用功能和上海地区抗震设防的要求确定。各样授课用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楼面板和屋面板应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建筑层高应吻合以下规定:授课用房的层高,小学不宜低于;中学不宜低于。办公用房的层高不宜低于。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授课用房的层高,宜依照使用要求确定。有阶梯的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到顶棚的净高不应低于。建筑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

24、于三级。学校的入口、道路、门厅和洗手间等,应按无阻挡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的规定执行。一般教室等授课用房,均应采用防滑、防尘、易干净、耐磨的楼地面,宜做彩色水磨石铜嵌条面层。音乐、形体教室宜采用软性楼地面(如木地板等)。多媒体语言、计算机教室等地面应采用防静电资料,同时应有利于管线的埋设和维修。室内体育活动室宜做弹性地面。厨房、洗手间等用房宜做防滑地砖,同时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屋面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门厅、走廊应吻合以下要求:授课楼的门厅宜广阔,应有利于人流集散通行和短暂停留。授课楼教室部分宜采用南外廊,其他部分可就地取材部署。授课楼的外廊或单内廊净宽不

25、应小于2100mm;中内廊净宽不应小于3000mm,办公用房外廊净宽不应小于1500mm。门厅和走廊的楼地面不宜设台阶。地坪有高差时,应采用防滑坡道;高差较大必定设置台阶时,踏步不得少于三级。授课楼内应在楼层合适地址设置饮水和洗手处。饮水处应设置吻合卫生标准的饮水设施,并应按50名学生设置一个饮水龙头。洗手龙头不应少于每班一只。楼梯的数量、宽度、地址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吻合交通分别和防火规范的规定。四层以上的校舍建筑宜设置电梯。楼梯不得采用螺旋形或扇形踏步。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通风。楼梯的踏步高度小学不应大于150mm,中学不应大于160,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0。楼梯井净宽度不应大于20

26、0mm。安全防范栏杆(或栏板)构造应采用不易登攀形式,并应吻合以下规定:1上人屋面等临空处,应设置安全防范栏杆,其净高不应低于1100mm。2外廊栏杆或栏板净高度不应低于1100mm。3室内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低于900mm,室内楼梯顶层、室外楼梯栏杆或栏板的净高度不应低于1100mm。4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110。门窗应方便开启、干净、耐用,有利采光通风。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宜采用木门、塑钢窗、镀塑铝合金窗或彩钢窗。各样教室应设置前后门,门框上部应设采光通风窗。授课用房不应设置门槛。建筑装修应吻合以下要求:1建筑内装修墙面、顶棚等宜做一般装修

27、。音乐、多媒体语言、多功能教室墙面宜采用吸音措施。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宜做成圆角。走廊、门厅、楼梯间宜做易冲刷、不易污损的墙裙,高度不宜低于1200mm。厨房、饮水间、洗手间墙面瓷砖宜铺贴到顶。修,2建筑外装修应依照城市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就地取材地进行装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洗手间应按以下要求设置:洗手间内应设地漏、污水池和通风排气装置,前室应设地漏、洗手盆和镜台。洗手间便槽内宜采用瓷砖贴面。依照规范要求,洗手间坑位数量,应吻合以下规定:男厕:中学每50人设一厕位或1100mm长大便槽,1000mm长小便槽。小学每40人设一厕位或1000mm长大便槽,1000mm长小便槽。女厕:中学每25人设一厕位或1100mm长大便槽。小学每20人设一厕位或1000mm长大便槽。室内环境应吻合以下要求:1采光室内采光必定光明平均。应保证主要授课用房的最正确建筑朝向,防范室内直射阳光。授课用房宜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不应低于900mm。授课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防范眩光。2照明教室、办公用房应采用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