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八章-宋代法制_第1页
中国法制史第八章-宋代法制_第2页
中国法制史第八章-宋代法制_第3页
中国法制史第八章-宋代法制_第4页
中国法制史第八章-宋代法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宋代的社会1.府库空虚,境有强敌2.土地兼并,民生凋敝3.崇文抑武,杯酒释权4.常备军100万,耗用政府货币收入30%,粮草之80%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宋代的社会第一次释兵权:建隆二年(961),释禁卫军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兵权。第二次释兵权:开宝二年(969)释方镇节度使兵权。-成功:加强中央集权,解除臣下权力威胁,消除藩镇隐患-失败:岁币成为沉重负担;君臣苟且偷安,边患难除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法制思想的变化-君主

2、集权-崇文抑武-义利并重-慎法慎刑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一、宋刑统 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四年(963年)颁布-体例:篇(12)、门(213)、律条(502)、律疏、敕、制、令、格、式、起请条-篇目、律文、疏议几乎与唐律疏议同-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终有宋之世,用之不改”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一、宋刑统-所有的敕、令、格、式的前面都有一“准”字,以示经过皇帝的批准-新增“臣等起请”32条 “臣等起请”指窦仪等修律者为适应宋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前朝行用的敕令格式经过审核详虑后,向朝廷提出的变动建议。这些新增条款,每条冠以“臣等参

3、详”四字-总括“余条准此”条,附于名例律后 “余条准此”是具有类推适用性质的条文,集中附在名例律之后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二、编敕敕:皇帝诏令的一种形式,一般是针对特定的人和事所发布编敕:对颁布的敕进行整理、删定,分门别类汇编在一起,颁行天下,具有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法律形式-神宗时以敕代律,改变隋唐“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形成“敕、令、格、式”的新体系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二、编敕-编敕活动频繁,敕条数量繁多 据宋史艺文志不完全统计,宋朝编敕八十余部。通行全国具有普遍法性质的编敕,称之为“海行编敕”

4、;适用于朝廷各部、司、监具有特别法性质的为“一司一务编敕”;适用于地方的为“一州一县编敕”-国家设有专门的编敕机构 仁宗年间设立“详定编敕所”,此前由大理寺兼管-以敕代律 神宗时“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大量民事、经济、行政法律规范以编敕的形式颁布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三、编例将原临时性的例,上升为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形式(1)“条例”:皇帝发布的特旨(2)“断例”:审判案件的成例(3)“指挥”:中央官署对下级官署下达的命令-例是制定法的补充:“法所不载,然后用例”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立法概况四、条法事类根据法律的内容、性质、功用,分门别类,依事编排-宋孝

5、宗淳熙八年颁行淳熙条法事类,为宋代第一部“条法事类”体例的综合法典-现存庆元条法事类残卷(原有80卷,残存48卷,共16门)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行政法制 一、中央: “二府三司”1.“二府”: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中书门下: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机关 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行使宰相之权, 还设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院:皇帝之下的最高军事机关 长官枢密使,与宰相品级相等2.“三司”:将晚唐以来中央所设的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统合管理,称为“三司”,总管国家财政 长官为三司使,副长官为三司副使-强化中央集权:“通过分权来实现集权”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行政法制二、地方行政

6、1. 州(府、军、监为其同一层级机构)、县 -知州由中央派文官出任,“三岁一易” -通判,可随时向皇帝报告情况,与之联署公文,共同处理地方政务 -知县,由皇帝任命文官担任2. 设路一级中央派出机构,其长官为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使,称之为“四司”(帅司、漕司、宪司、仓司),分别监管地方军政、财赋、司法、盐铁专卖等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行政法制 三、官吏选任-科举 选官正途-恩荫 贵族官僚子弟,根据祖父辈的爵位、官品,荫补任官-捐纳 富家子弟出资买官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行政法制 三、官吏选任-科举与唐朝相比:第一,录取和任用的范围较宽唐代录取只是取

7、得了做官的资格,而宋朝一经录取便可任官,不限应试者的出身,僧道亦可科举第二,宋英宗定“皇帝三年一次亲自殿试考选”第三,“糊名(弥封)”“誊录”“回避”等考制第四,在考试的内容上,除诗赋外,进士科增经义等内容(“明法”科“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行政法制 四、官吏考课1.考课机构-审官院:负责京朝官的考课-考课院:负责幕僚官和地方官的考课2.考课的方法-磨勘制 即磨勘转官,定期勘验官员的政绩,以定升迁 真宗时文武官员三年一磨勘,仁宗时为文官三年,武官五年-历纸制 类似于考勤,规定官吏按日自计功过,并上交给主管的官员,或由长官平时记录其属下官员的善恶作为考核的

8、依据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行政法制五、监察机构1.中央御史台,御史中丞为长官,设台院、察院和殿院-代君主监察百官2.地方路:监司州:通判沿边和战事地区:走马承受-监司出巡和失察受罚制度-尚书省监察御史,御史台监察地方监司官,监司监察走马承受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一、重典惩治贼盗-窝藏重法(仁宗,1062年) 京师开封府和所属诸县、相邻四州划为重法地,在此区域内窝藏贼盗者,一律加重处罚-盗贼重法(神宗,1071年) 将重法地由开封府诸县扩大到十几个州、军; 哲宗时,重法地已占全国二十四路中的十七路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一、重典惩治贼盗-宋

9、刑统敕文:擒获强盗,不论有赃无赃,并集众决杀。持杖行劫,不问有赃无赃,并处死;其同行、同情、知情者都同罪。(唐律“诸强盗,伤人者绞,杀人者斩。其持杖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宋刑统准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的敕文:“自今以后,捉获窃盗,赃满三匹以上者,并集众决杀。”(唐律:窃盗罪得财一尺杖六十,五匹徒一年,五十匹加役流。)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二、刑罚制度-以笞、杖、徒、流、死为常刑-折杖法-刺配-凌迟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二、刑罚制度(一)折杖法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的刑罚方法-除死刑外,均可用决杖替代-折杖法不适用于反逆、强盗等犯罪-

10、原因:宋太祖以宽仁治国,认为五代时期刑罚过于苛重,而折杖法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二、刑罚制度(一)折杖法宋刑统名例律“五刑门”:1.笞刑:笞五十,决臀杖十,放;笞四十、三十,决臀杖八,放;笞二十、十,决臀杖七,放。2.杖刑:杖一百,决臀杖二十,放;杖九十,决臀杖十八,放;杖八十,决臀杖十七,放;杖七十,决臀杖十五,放;杖六十,决臀杖十三,放。3.徒刑:徒三年,决脊杖二十,放;徒二年半,决脊杖十八,放;徒二年决脊杖十七,放;徒一年半,决脊杖十五,放;徒一年,决脊杖十三,放。4.流刑:加役流决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决脊杖二十

11、,配役一年;流二千五百里,决脊杖十八,配役一年;流二千里,决脊杖十七,配役一年。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二、刑罚制度(二)刺配 杖刑、刺面、配役三刑同施-始创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原为宽恕死罪之刑-宋真宗祥符编敕规定刺配的条文有四十六条,南宋淳熙时达五百七十条,成为常刑宋史刑法志“配法日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所至充斥”,南宋时达十余万人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法制二、刑罚制度(二)刺配-刺配刑执行复杂:1.杖责有数量之差和脊杖、臀杖之别2.刺字有刺背、额、面之分3.配役有军役和劳役(煮盐、酿酒、烧窑、开矿、炼铁)的不同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刑事

12、法制二、刑罚制度(三)死刑-绞、斩、凌迟 元、明、清相沿-决重杖一顿处死“【准】唐建中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敕节文,其十恶中恶逆以上四等罪,请准律用刑,其余应合处绞斩刑,自今以后并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一、契约买卖、借贷、租赁、抵押、典卖、雇佣买卖契约:-绝卖 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活卖 又称典卖,当所附条件达成,所有权才发生转移;在合理期限内,出卖一方可以赎回典卖物-佘卖 先以信用取得所买物,之后再支付价金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二、物权1.典(当) 亦称“出典”“典卖”,典当契约称为“质卷” 、“解贴” -典卖权归家长“辄将田宅

13、、物业典、卖者,准盗论”-典卖顺序:亲属、四邻、他人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二、物权1.典(当)-一物不得两典-出典人有权在明确约定回赎期内回赎-典主享有对典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优先购买权,但无处分权-没有约定回赎期限,或约定不清的,法律规定在三十年内允许回赎-价金交付的期限为一百二十天,以钱交付的再以钱赎回,以纸币交付的再以纸币赎回 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二、物权2. 倚当所有权人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使用权及部分收益权转让他人,以换取现钱的活动,主要以田宅为标的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曾诏:“民以田宅物业倚当与人,多不割据,致多争讼起,今后应

14、已收过及见倚当并须随业割税。”3. 抵当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田宅的契据作为债务的担保,在约定日期清偿借款后即可取回抵押的契据,是一种更为便利的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的借债方式。 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妇女法律主体地位得到扩展-“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南宋:已成婚而丈夫移乡编管,其妻愿离者,听;妻子被同居亲强奸,虽未成,而妻愿离者,听。-妇女的再嫁权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障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2.继承(1)一般财产的继承:诸子均分第一顺序为儿子:“未娶妻者,别与聘财”第二顺序是孙、守寡妻妾:若儿亡,孙子可以“子

15、承父分”,代位继承;守寡而无子的妻妾也有权继承丈夫应分的遗产份额;改嫁妻妾、别居无户籍妻妾及其子女不得继承遗产。-在室女没有继承权,“减男聘财之半”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2.继承(2)户绝财产的继承户绝:无男姓子嗣之户户绝资产包括田宅、店铺、奴婢以及其他资财-户绝继承的顺序依次是女儿、近亲、官府-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户绝资产除丧葬费外,全部由在室女继承;未有在室女的,出嫁女可分得三分之一,其余入官;无亲女则归近亲;无近亲则全部入官-可遵照遗嘱执行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2.继承(2)户绝财产的继承继绝:户主死后,

16、无子寡妻为亡夫立嗣,或近亲尊长为夫妻双亡的户绝者立嗣-立继:亡夫之妻为亡夫立嗣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八户婚门立继类:“立继者,谓夫亡而妻在,其绝则立也当从其妻。”宋刑统户婚律:立继子须“同宗昭穆相当者”-命继:夫妻俱亡的户绝之家由被继承人之近亲尊长立嗣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八户婚门立继类:“命继者,谓夫妻俱亡,则其命也当惟近亲尊长。”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03-2-39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A.“立继”B.“祖继”C.“嗣继”D.“命继”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2.继承(3)遗嘱继承北宋

17、时遗嘱继承一般以户绝为前提,南宋时遗嘱继承的范围扩大-“无承分人”的财产可依遗嘱处分“诸财产无承分人,愿遗嘱与内外缌麻以上亲者,听自陈”-遗嘱应“自陈,经官公凭”,或“经官投印”,由官府进行公证,或由族众进行见证-遗嘱继承人应是缌麻以上的亲属-遗嘱纠纷的诉讼时效为十年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民事法制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2.继承(4)客商死后钱物的继承宋刑统“死商钱物”门:-如有父母、妻、子、亲兄弟、未嫁之姊妹、未嫁女和亲侄等随行者,可任其继承收管;相随之人不在此范围的,只能由父母、妻儿持官府的公文前来收认。-如死亡客商无人相伴,先由官府保管,并通知其原籍追访亲属;待父兄、子弟等有继

18、承权人前来识认,依数酬还-客死的外商在海外的直系亲属可以认领财物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经济法制一、土地所有权-宋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流转-宋太祖、太宗“垦田即为永业”-红契又叫赤契,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经官府承认,交纳契税,然后由官府在买卖契约上加盖公章“立券投税者,谓之红契。” 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经济法制二、专卖制度盛行-食盐专卖法(榷盐)-酒类专卖法(榷酤)-茶叶专卖法(榷茶)三、海外贸易法(市舶条法)-市舶司:海外贸易官吏机构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经济法制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交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

19、的纸币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经济法制 北宋刘家针铺的白兔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商标(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各转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一、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 中央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地方上报的刑事案件以及京城百官案件-刑部 司法行政机关,同时负责复核大理寺所断全国的死刑已决案件-御史台 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宋太宗时,在宫中设审刑院: 设知院事为长官,评议官六人 地方上奏中央的案件,须先送审刑院备案,再交大理寺审理,待刑部复核后,再返回审刑院,由其出具书面意见,奏请皇帝作出最终的裁决(神宗时,

20、罢审刑院归刑部)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二、地方司法机构-县为诉讼的第一审级,有权判决杖以下的案件;徒刑以上的案件须报送州做出正式判决-州是诉讼的第二审级,有权直接判决徒以上的案件;死刑案件须上报提点刑狱司复核;部分重大疑难案件要上报刑部,由大理寺审议或经皇帝亲自审核-路设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的派出机关,负责辖区的司法审判和监察(1)复查州县所审断的案件,“凡管内州府,十日一报囚帐”(2)对有疑狱及拖延未决案件,亲赴州县审问(3)州县已决案件,由提点刑狱司复推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皇帝亲审录囚-“御笔断罪”:阿云狱-鞫谳分司 鞫:审讯 谳

21、:定案从州至大理寺,实行审判分离的司法制度:在州一级,司理院的司理参军 “掌狱讼勘鞫之事”,司法参军掌“议法判刑”;大理寺亦有“断司”和“议司”之分。目的:为防止刑狱宽滥和官吏作弊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翻异别勘当犯人推翻口供、临刑称冤或家属代为申冤时,改由另个司法机关重审或监司另派官员复审的制度-由原审机关的另一官司复审,称“移司别推”-由上级机关派其他机关复审,称“差官别推”或“移推”-按照法律规定,可翻异三次(南宋五次)-“慎刑”:杜绝冤假错案的产生-影响司法机关的审判效率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05-1-16 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

22、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 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 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重视证据和检验-对不合拷讯者,据众证定罪“称众者,三人以上,明证其事,始合定罪,违者以故失论”-重视检验与现场勘验 宋慈南宋理宗淳佑七年 (公元1247年)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23、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重视证据和检验宋慈洗冤集录自序:“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每念狱情之失,多起于发端之差,定验之误,皆原于历试之浅,遂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录以下凡数家,会而粹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总为一编,名曰洗冤集录。刊于湖南宪治,示我同寅,使得参验互考。”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务限法” 农忙时节停止民事审判的制度宋刑统“婚田入务” :“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刑狱事由闻奏。”第八章 宋代法制(9601279) 司法制度三、诉讼制度-民事诉讼的时效-宋太

24、祖时规定,因战乱离走、平安返回认领田宅者,超过十五年的,官府不再受理-宋刑统规定,田地房屋分界纠纷,当时不曾诉讼,事后家长见证人死亡、契书毁乱,超过二十年的,不再受理-债务纠纷,债务人、保人逃亡,过三十年不再受理-南宋高宗时,买卖田宅依法满三年而后再发生纠纷的不得受理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辽朝法律制度 916年,契丹族酋领耶律阿保机称天皇帝(辽太祖),建元神册,国号契丹,都于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在征灭回鹘、渤海、后晋等政权后,改国号为大辽。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辽朝法律制度辽王朝因袭唐政治制度,又保持民族特色-在中央,“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官)治宫

25、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面官体系保留契丹旧制-南面官体系仿唐制,设三省六部、台、院、寺、监等机构-兴宗重熙五年(1036年)编成新定条制凡 547 条,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称重熙条例-“因俗而治”:“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苏辙:“北朝之政宽契丹,虐燕人”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西夏法律制度西夏是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西夏政制借鉴唐宋,又保留党项习惯,兼有佛教特色-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尚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礼卫司、文思院、僧人功德司、出家功德司等中央机构-在地方,设州(府、军、郡)、县(城、堡、砦)两级,各州

26、级地方之上还设12个监军司,实行军政合一的统治-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制定了天盛改旧新定律令20卷,150门,1461条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金朝法律制度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战胜契丹(辽),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金朝政制保持女真旧制,兼采宋辽制度-皇统三年(1145年),熙宗“诏诸臣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类以成书,名曰皇统制,颁行中外”-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制成颁行泰和律令敕条格式,包括泰和律义12篇,律令20卷,新定敕条3卷及六部格式30卷泰和律义12篇名目同唐宋,“实唐律也”-因族制宜,多制并存:对原女真部族“一依本朝制度”,

27、对新征服契丹地区及燕云十六州仍行杂糅契丹习惯的辽朝旧制,对原北宋地区则沿用宋法制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 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 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 子国君主都城辖区元(大汗)忽必烈大都(今北京) 包括原来的西夏、金、宋、大理及蒙古本部 察合台汗察合台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 今新疆西部、中亚南部 窝阔台汗海都(窝阔台孙)也迷里(今新疆额敏) 今新疆北部、哈萨克东部 钦察汗拔都萨来(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 东欧平原、俄罗斯大部伊尔汗旭烈兀 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 今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地区 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

2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一、立法指导思想1.循蒙古旧制 元世祖:“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2.行汉法,借鉴汉族法律制度 “援唐宋之故典”、“缘饰以文,附会汉法”, “仪文制度遵用汉法” 元英宗在制定大元通制时,强调“参唐宋之汉法,成一代之制”3.参用各族政权旧法及习惯 “参辽金之遗制”,“断理狱讼,循用金律”,“诸色人户各依本俗行”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二、主要立法习惯法-1203年太祖成吉思汗初制“札撒”-1206年制颁“条画五章”-1219年重定“训言、札撒和古来的体例”-1225年颁布大札撒札撒: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公众发布的命令-刑罚残酷,大量使用死刑-原始

29、性、迷信成分浓厚成吉思汗训令:长生天主宰人的生死,我们必须崇敬信仰,不得违抗 ;屠宰牲畜时,如牲畜流泪,必须放生;不得侮辱敌军的宗教。 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二、主要立法2.至元新格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颁行的一部以行政法为主、诸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典3.风宪宏纲元仁宗时,“又以格例条画有关风纪者类集成书,号曰风宪宏纲”。-有关朝廷纲纪和吏治的法规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二、主要立法4.大元通制 元英宗时期编纂的一部法规集成或准法典 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颁布 大元通制共2539条,包含诏制94条,条格1151条,断例717条,别类577条,但

30、今仅存其中的通制条格646条以及散见于元史和其他政书、文集等的零星记载(郭成伟点校:大元通制条格,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二、主要立法4.大元通制-“诏制”,即皇帝断罪敕条-“条格”,相当于唐宋令、格、式-“断例”,相当于唐宋之“律”,分为名例、卫禁、职制、祭令、学规、军律、户婚、食货、大恶、奸非、盗贼、诈伪、诉讼、斗殴、杀伤、禁令、杂犯、捕亡、恤刑、平反等20篇,大体沿袭唐宋律-刑种为笞、杖、徒、流、死五种,但具体刑罚与唐宋时不尽相同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二、主要立法5.至正条格 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颁布的一部

31、综合行政法典,共23卷,2909条,包括诏制150条,条格1700条,断例1059条-对大元通制的修订补充-“条格”部分共有祭祀、户令、学令、选举、宫卫、军防、仪制、衣服、公式、禄令、仓库、厩牧、田令、赋役、关市、捕亡、赏令、医药、假宁、狱官、杂令、僧道、营缮、河防、服制、站赤、榷货等27篇目,内容相当于唐宋的令、格、式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二、主要立法6.元典章(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英宗时期江西地方官府编印的法规汇编,共60卷,373目-收录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十类,按六部分类编辑皇帝断罪决事批旨或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含行省、院、台)等就各路府州县请示所作的批复决定-按六部分篇编纂,为明清律体例奠定了基础第九章 辽夏金元法制(8世纪初1368)元朝法制三、内容与特点1.民族融合与法制汉化-“用夏变夷”,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因族而异”,“各依本俗” 公开规定各民族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人等划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重要官职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案件审理和定罪量刑偏袒蒙古人审理:-蒙古人案件必须由蒙古人审理-蒙古人与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