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医谚语_第1页
中医学医谚语_第2页
中医学医谚语_第3页
中医学医谚语_第4页
中医学医谚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根源于网络仅供参照阅读中医学医谚语导读:1、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2、屋内屋外勤打扫,开窗通气精神好。3、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患病。4、四时吃生姜,百病一扫光。5、巅顶之上,唯风可到。6、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7、冬忌生鱼,夏忌狗肉。8、萝卜上市,郎中下市。9、强光底下无毒虫。10、贪吃贪睡,添病减岁。11、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12、金水相生,子盗母气。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14、白日人吃姜,夜晚姜吃人。15、无热恶寒者发于阴。16、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花沏茶把热散。17、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18、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19、气有余即是火,气不足即是

2、寒。20、诸药为各病之药。本文根源于网络仅供参照阅读21、恶寒非寒明是热症。22、不干不净,吃了生病。23、留一分津液,便留一分活力。24、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25、名医难治心头病。2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27、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子眩晕少血多火。28、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29、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30、牙齿不剔不空,耳朵不掏不聋。31、冬吃萝卜夏吃姜,体强力壮病不生。32、麻是气虚,木是血虚。33、穿山甲,王不留,产妇服了奶长流。34、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35、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36、辛开苦降,芬芳开窍,淡渗利湿。37、知母贝母款冬花,

3、止咳化痰一把抓。38、吃米带点糠,老小身体壮。39、臭鱼烂虾,害命冤家。40、久病非寒,暴病非热。41、欲求南风,先开北窗。本文根源于网络仅供参照阅读42、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43、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44、不懂何经何络,张口着手便错。45、阳虚恶寒,阴虚恶热。46、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剂抄三遍吃死人。47、春捂秋冻,不生杂病。48、老怕伤寒少怕痨。49、久病必瘀,久病必虚。5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51、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52、三月茵陈四月蒿,华佗劝君须记牢。53、干洁净净,吃了没病。54、饿不沐浴,饱不剃头。55、一味丹参,功同四物。56、不饮酒,不抽烟,病魔

4、见了都靠边。57、木扣金鸣,土中泻木。58、病急不要乱投医。59、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伴毒蛇眠。60、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61、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62、偏方对症治重病。本文根源于网络仅供参照阅读63、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64、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65、常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66、要想身体健,食品要新鲜。67、孤阳不生,独阴不长。68、宁舍其穴,不舍其经。69、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70、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71、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活力。72、铁脚威灵仙,沙糖加醋煎。73、三分治疗,七分调治。74、吃了马齿苋,到老无病患。75、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76、疹是太阴风热。77、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78、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79、要离药罐,洗手吃饭。80、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癌。81、病不辨则无以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