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站设计_第1页
铁路客运站设计_第2页
铁路客运站设计_第3页
铁路客运站设计_第4页
铁路客运站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交通港站与枢纽Transportation Terminals 铁路客运站 (passenger station) 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页Table of Contents(ALL) 旅客站房ch82 案例北京南站设计(视频)3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ch41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页Table of Contents(1) 旅客站房ch82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ch41客运站作业客运站设备客运站布置图客车整备所及位置客运机务段位置客车车辆段位置 案例北京南站设计(视频)3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页一、客运站作业 客运服务作业 旅客上下车、候车、问询、存放及文化、饮食、住宿、购物和卫生方面服务 客运业务

2、 客票出售、行包承运、装卸、保管和交付,邮件装卸和搬运 技术作业 始发终到列车:旅客列车接发、机车摘挂、列车技术检验、车底取送、个别客车甩挂以及餐车整备等 经过列车; 市郊列车; 货物列车到发和经过。铁路客运站设计第4页二、客运站结构和设备 1、站房(station building) 为旅客服务各种房屋(广厅、售票厅、候车厅、行包房等)、技术办公房屋(运转室、站长室、公安室等)以及职员用房等2、站场(yard) 线路(到发线、机车走行线、车辆停留线等参见ch4-7)、站台、雨棚、跨线设备等。3、站前广场(station square) 旅客活动地带、停车场、旅客服务设施、绿化带等 铁路客运站

3、设计第5页三、客运站布置图(layout of passenger station) 按线路配置不一样分为: 经过式客运站 尽头式客运站 混合式客运站铁路客运站设计第6页1 经过式客运站(through type passenger station)返回铁路客运站设计第7页返回铁路客运站设计第8页经过式客运站优缺点优点:车站有两个咽喉区,能分别办理接发车作业,降低旅客列车到发与车底取送和机车出入段之间交叉干扰,经过能力较大,运行条件很好;经过旅客列车除折角列车外,无须变更列车运行方向,到发线使用机动灵活,交换性大。 缺点:与城市干扰较大,因为有两个咽喉区,站坪较尽头式长,占用城市用地较多。 图

4、4-26a 图4-26b铁路客运站设计第9页尽头式客运站(stub-end passenger station) 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0页尽头式客运站优缺点优点:车站轻易深入市区中心,旅客出行乘车方便,可缩短出行时间;与城市道路交叉干扰较少;站坪较短,占地少;旅客出入站可无须跨越线路。缺点:车站作业集中在一端咽喉区进行,进路交叉干扰大,车站经过能力小;对经过列车换挂机车和变更运行方向等作业均不便;列车进站速度低,占用咽喉时间长;旅客进、出站和行包搬运到经过靠近站房一端分配站台,人流与行包流相互交叉;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长。图4-27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1页3 混合式客运站(passenger st

5、ation with partly through and partly deed-end track) 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2页混合式客运站优缺点优点:当车站衔接某一方向市郊列车较多时,设置部分有效长较短尽头式线路,可节约投资和用地;市郊旅客与长途旅客进、出站流线互不干扰。缺点:到发线交换性差,使用不灵活;在市郊旅客列车进、出站咽喉区时,市郊与长途旅客列车产生到、发交叉;当二者共用整备所时,又产生市郊车底取送与长途旅客列车抵达交叉。 图4-28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3页四 客车整备所 (passenger train stock servicing point) 客车整备所作业 客车整备所作业方式

6、客车整备所设备客车整备所作业布置图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4页客车整备所作业1、技术整备客车车底取送(或到发)、改编、停留待发,公务车、备用车停留及个别客车转向。客车车底技术检验、日常维修和摘车维修,防寒、防暑整备,及外段车辆故障处理。办理厂、段修客车回送及车辆技术状态和备品交接。冬季客车暖气管道预热、排汽、排水及充电等2、客车整备客车车底内、外部清扫和洗刷。客车上燃料、上水、上餐料和换卧具。 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5页客车整备所作业方式1、定位作业客车车底送到后,除改编作业外,技术整备、客运整备及等候送往客运站等作业都在一条整备线上进行,并尽可能平行作业。a 定位作业布置图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6页2、移

7、位作业客车车底送到后,按照作业次序,分别在到发场进行客运整备,在整备场(库)进行技术整备。客车整备所作业方式b 移位作业布置图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7页客车整备所设备线路抵达线整备线备用车停留线其它线包含洗车机线、临修线、消毒库线、机车走行线和牵出线等2、客车外部清洗设备3、客车整备库(棚)4、消毒设备5、其它设备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8页五、高速铁路车站与现有站合设合设时,客运站场普通应按高速列车车场和中速列车车场分开设计,在中速列车需上下高速线运行车站,高速车场与中速车场之间应利用渡线或含有立交疏解设备联络线相互连通。 在同一平面并列合设布置图其它:高架引入地下引入铁路客运站设计第19页Table

8、 of Contents(2) 旅客站房ch82 案例北京南站设计3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ch41客运站相关指标客运站流线与疏解旅客站房旅客站台跨线设备站前广场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0页一、客运站相关指标旅客最高聚集人数H H= S*K*C/n 式中:S:设计年度整年上车旅客总数 K:年波动系数 C:计算系数 n:客运站营运天数 作用:旅客站房规模、售票厅面积、售票窗口数量、检票口数量旅客站台尺寸、雨棚、跨线设备配置 站务工作量:包含旅客日发送折算量及行包换算量 旅客日发送折算量:指车站年度平均每日发送长途旅客数量及途旅客折算量之和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1页二、客运站流线与疏解 (Passenger

9、 route)普通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市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贵宾流线进站旅客流线出站旅客流线发送行包流线抵达行包流线车辆流线行包流线客运流线进站流程:到站问讯购票托运行李候车检票上车流程:托运过磅保管搬运装车流程:卸车搬运保管交付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2页流线设计要求 以旅客流线为主导,防止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尽可能将各种流线分开设置最大程度地缩短旅客在站内步行距离,防止流线迂回尽可能防止出站人流拥挤,快速疏散旅客 含有一定灵活性,考虑各种特殊旅客需求 考虑与地铁、轻轨、主要干道衔接,处理主要人流、车辆流线分布 旅客流线设计标准P209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3页旅客流线疏解方式 P2101、主要进、

10、出站流线在同一平面上错开,如图8-5(a)2、主要进、出站流线在空间上错开,如图8-5(b)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4页3、主要进、出站流线在平面和空间同时错开,如图8-5(c)4、主要进、出站流线在主、副站房平面和空间同时错开,如图8-5(d)旅客流线疏解方式 P210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5页三、旅客站房(passenger station building) 位置应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运输有机地配合站房总布置图应与站前广场/跨线设备布置亲密配合应符合各种流线设计要求站房各房室、通道及售票窗口等必须满足客运量最繁忙时需求大型和特大型站房可设计为多功效综合大楼客运站房在建筑格调上应力争与城市一致 1、

11、布置要求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6页站房规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H(人)小型50H400中型400H大型H10000特大型H 100002.站房规模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7页线平式 站房与站前广场毗连一层地面标高与站台面标高相平或相差很小线上式 站房与站前广场毗连一层地面标高高于站台面标高线下式 站台面站房面站台面站房面站房面站台面3.站房分类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8页4.客运站房合理布置 大、中型以上站房普通应含有三类房屋:客利用房。由候车部分、营业部分、交通联络部分三部分组成。技术办公房屋职员生活用房图86 小型站房平面布置图1综合候车室;2售票室;3行包室;4间休室;5电源室;6运转室,7开水间;8仓库;

12、9站长室。铁路客运站设计第29页站房出口和入口 入口设在站房中部或偏右部,出口设在站房左侧或偏左部。图6-2-3(a)、(b) 到发线按线路别使用时,尽头式客运站,可结合城市交通组织和站前广场设计,在站房正面或侧面分设两个出站口。图6-2-3(C)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0页站房出口和入口 特大型客运站可结合主、副广场设计,在站房中部和左侧设置两个出站口和两个入站口。图6-2-3(d)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1页售票处 (Booking office)图(a)设在综合候车室内图(b)设在营业厅内图(c)在站房外单独设置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2页行包房 (Luggage office) 设一个行包房兼托运和提取

13、业务设在旅客进、出站流线之间(a)设置在站房右侧或左侧(b)(c)设两个行包房分别办理托运和提取业务(d)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3页候车室 (waiting room)集中候车方式:站房面积使用灵活,利用率高旅客办理各种手续和候车地点一目了然当候车人数过多时,售票、托运行包与候车混杂,秩序轻易混乱只适合用于中、小型站房分线候车方式:依据旅客性质和客流特点,分别设置普通候车室(南方、北方)、母子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市郊候车室等适合用于客流量大、旅客性质复杂大型以上站房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4页候车室面积计算主要依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P226式中:M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既设计旅客聚集量。 Q基

14、准年平均发送客运量。可按建设站房时,从该年起以前连续三年本站实际发送客运量平均值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5页各类用房面积计算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P10- 5.3候车区(室)式中:候车室人数占客运站最高聚集人数百分比; 客运站各类房间使用面积指标,2人;参见P228 表8-2 M设计旅客聚集量,人。A=M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6页大型站房举例 P216北京西客站高架候车厅及线路示意图 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7页四 、旅客站台 (Platform)1、旅客站台与站线相互位置:两站台之间设一条到发线设两条到发线布置三条到发线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8页2、旅客站台宽度 应依据客流密度、行包搬运工

15、具和站台上设置建筑物和设备尺寸确定。基本站台(main platform)宽度在大客运站宜采取2025m,其它站宜采取820m。困难时中间站可采取6m,站台等建筑以外可降至4m。中间站台(island platform)有天桥、地道时在大客运站大于10.5m(双面斜道)、10m(单面斜道)。其它站大于9m(双面斜道)、 8.5m(单面斜道)。中间站台无天桥、地道时,如设雨棚大于6m,不设雨棚单线中间站、会让站大于4m,双线中间站、越行站大于5m。铁路客运站设计第39页3、旅客站台高度 按站台面高出相邻线路轨顶面高度,旅客站台可分为以下三种: 低站台(low platform),高度为300mm

16、。 普通站台(middle height platform) ,高度为500mm。 高站台(high platform) ,高度为1100mm。铁路客运站设计第40页五、跨线设备 (track crossing equipment)按与站内线路交叉方式按使用用途平过道 天桥地道旅客使用跨线设备行包使用跨线设备邮件使用跨线设备 铁路客运站设计第41页六、站前广场(station square) 站房平台旅客车站专用场地由旅客活动地带、人行通道、车行道、停车场及绿化、建筑小品等组成 公交站点 停车场综合服务设施宾馆、餐厅、商场、邮电、银行等 交通管理设施1、组成部分铁路客运站设计第42页四、站前广场(station square) 依据客流大小及性质/站房规模/城市干道布置/公交车辆流线和停车场分布等原因结合城市规划/站房规模/地形确定面积与布局 合理设计和组织广场内各种流线 p223充分利用广场立体空间,可设多层广场周围建筑物协调规划绿化带有效设计2、站前广场布置要求铁路客运站设计第43页四、站前广场(station square) 依据客运站等级、规模、设计旅客聚集量、到发旅客人数、旅客疏运交通条件、广场交通组织、附近商业及公用服务性设施等确定3、站前广场面积F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