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_第1页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_第2页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_第3页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_第4页
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高中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分类,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的多样性及其原因,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学习信息获取方法的价值和意义,自觉关注信息获取的效率,并努力提高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信息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的多样性。要让学生对信息的多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并能够明确可从多种

2、信息源获取同一类信息,增加信息的可信度。)2、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要求学生根据信息不同,理解并能选择获取的.信息的相应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使方法具体化成可操作的行动方案。)三、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说明: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中经常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从而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分析归纳。2、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七、教学过程:第一章简要回顾:1.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基本特征:(1)传递性(2)共

3、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3.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4.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文字,造纸印刷术,电信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6.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计算复杂),数据处理(计算简单),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导入: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得想要的信息?通过铁人王进喜的案例,让我们了解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接着ppt展示出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

4、信息需求确定信息采集信息保存信息一、确定信息需求教师利用让学生回忆初中校园来制作电子相册活动,介绍学生如何根据主题,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1)制订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3)列出需求清单。二、确定信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表2-1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示例说明媒体报纸 书刊 广播 电视 音像制品 网络 其他包括各种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提供的是人们加工过的信息或转载信息,要考证其出处及权威性他人老师 父母 同学 朋友 专业人士 其他能为你提供所需信息或如何找到所需要信息的人事物本身动物 山河 风雨 表情 行为 化学反应 活动过程

5、事物现场 其他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人的各种特征等,可获取没有加工过的信息三、采集信息1、根据信息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表2-2给出信息采集的一些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2、采集信息的工具采集信息的时候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帮助呢?3、学生阅读教材表2-3,了解不同采集工具的不同用途。讨论需要用到哪些信息采集工具?进一步具体化采集方法,使之成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四、保存信息有效获取信息后,就要学会保存信息,采集来的信息往往比较零散杂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更好的使用这些信息。(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由于采集到的信息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

6、采集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号,并按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以方便调阅和使用。(2)、输入计算机保存收集并整理好的信息保存到计算机里面可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处理,也是越来越普遍的保存信息的方法。文件的管理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文件夹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或不同用途的文件分类存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大量同类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关于数据库我们将会在第五章有更多的介绍。五、作业动手制作电子相册,记录自己最美的初中校园。六、小结1.信息获取的基本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采集信息保存信息2.信息的:媒体、他人、事物本身3.采集信息的方法和工具4.学会信息分类整理和保存方程教案

7、篇1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教学重点: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请你来接下句三只青蛙_;五只青蛙呢?N只青蛙呢?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

8、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二、进行复习1、用字母表示数(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即s=vt)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等)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

9、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其二:列方程:x(5+3)=160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 、含有未知数)2、方程(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7+8=35 4a+5b a+12=894x=y 3+10025+y 6+x=0.53(2)你会解方

10、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讨论后得出: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案。3、列方程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3)练习练一练

11、1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课本练一练5三、小结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方程教案 篇2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谈话揭题1谈话导入。我们学过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预设生1:方程的意义。生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生3:解方程的方法。生4: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揭示课题。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

12、们就来系统地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课题:方程)回顾与整理1方程。(1)什么是方程?它与算术式有什么不同?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算术式是一个式子,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2)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3)什么是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互逆关系。(5)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3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指名到黑板前进行板演。全班交流并说一

13、说自己是怎么解的。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学生小组交流并集体汇报,然后教师明确: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写出答语。(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预设生1:根据关键性词语找等量关系。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3)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4题。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各题的等

14、量关系,再列方程自主解决问题。方程教案 篇3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1)借助天平

15、体会等式的含义。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16、。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2)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

17、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同学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资料。教材首先告诉同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一起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假如让同学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同学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布置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同学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

18、间的包括与被包括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这道题里有以x为未知数的等式,也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同学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未知数局限为x,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练一练”第2题要求同学自身写出一些方程并相互交流,让它们在写方程时关注方程的实质属性,从而巩固方程的概念。(3)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同学发现和理解实际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观

19、情境的出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同学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同学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沛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同学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突出两个或几个局部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局部数相同时,它们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

20、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同学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一共20元,买4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和4x=16.8。假如少数同学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16.84=x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同学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弊无利的。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同学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局部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规范从同学的久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动身,要求小学阶段的同学也要利用等

21、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布置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和时让同学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笼统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教材仍然用天平的直观情境教学等式的性质。因为在两臂平衡的天平上,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发生相同的变化,天平的两臂仍然坚持平衡。这种现象能形象地表示等式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的直观感受。例3教学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设计了四组天平图,每组左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前的等式,右边的天平图表示变化后的等式

22、,从左边的等式到右边的等式,反映了等式的性质。上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加上一个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下面的两组图揭示的是等式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数,仍然是等式。四组图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教材精心设计每组天平上物体的质量,第一组图写出的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在左边的天平表示20=20以后,右边天平的两边各加1个10克的砝码,看图填写20+()20+()。同学在两个括号里都写“10”,在圆圈里写“=”,联系天平两边各加10克都变成30克,而天平仍然平衡的现象,体会填写的等式是合理的。这样就首次感知了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第二组图写出的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x=5

23、0到x+20=50+20的变化和比较中,对等式两边都加上相同的数有进一步的感受。第三组图写出的等式两边都用字母a表示砝码的质量,圈出a克砝码并画上箭头,表示去掉它的意思。联系已有经验,这里的a代表许多个数,这组天平图与等式概括了众多等式两边减去相同数的情况。第四组图在方程x+20=70的两边都减去20,不但又一次表示了等式性质,而且与解方程的方法十分接近。另外,这道例题的8个等式中,有7个让同学在圆圈里填写“=”组成等式,这是引导同学切实关注等式有没有变化。右边的四个等式分别让同学在括号里填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的数,有利于发现等式的性质。例5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同学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

24、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同学写一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一是让同学正确理解图意。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3个质量都为x克的物体,现在只剩下1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3个20克的砝码,现在只剩下1个20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同学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

25、中,已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2)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例4和例6教学解方程,解方程的关键是方程的两边都加(减)几、乘(除以)几,教材对此有精心的设计。例4看图列出方程,同学先从图中能得到求x值的启示:只要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去掉10克的砝码。联系等式的性质与方程x+10=50的特点,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10”的道理:等式的两边都减去10,左边就剩下x,x的值只要通过右边的计算就能得到。例6在列出方程以后,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解方程经验和有关的等式性质,考虑“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这个问题,并解这个方程。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从同学实际动身,让同学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另外,例4的编写还注意了三点:一是示范

26、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强调等式变换时,各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教学时必需严格遵循;二是求得x=40后,通过“是不是正确答案”的质疑,引导同学根据“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进行检验;三是在回顾反思求x值的过程基础上,讲了什么是“解方程”。这些都是以后解方程时反复使用的知识。协助同学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是教材编写时认真考虑的问题。用好教材设计的两道题,能培养同学这方面的能力。一处是第4页“练一练”第1题,为了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的左边已经加上25(或减去18),右边应该怎样?这是刚开始教学解方程时的设计。通过在方框里填数,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引导同学正确应用等式的性质,体会解方

27、程的战略和思路,理出解方程的关键步骤。同学在方框里填数一般不会有问题,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可能会出现错误。要通过交流和评价,协助他们正确掌握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另一处是第6页第7题,简化解方程过程的书写,浓缩思路,是在基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以后布置的。如解方程x-20=30,在方程的两边都加20这一步,省写了虚线框里的内容: x-20+20=30+20,直接写出x=30+20。这样做能使解方程的考虑流畅、书写简便,从而提升解方程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同学体会简化的过程,重点讨论圆圈里填什么符号、方框里填什么数以和为什么。第8页“练一练”第1题、第10页第2题的编排意图与上面相同。实际

28、问题与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工具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谈话引入1、解下列方程:x +

29、0.06=4.21 x+0.08=1.53 2x -4=202x +2.82=10.4 x +2.4x=5.1 0.25x +0.2x=4.52、分析数量关系并写出来:(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2)小明跳远超过原记录0.08米。(3)小明身高比去年高了200px。(4)足球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5)地球上海洋面积为陆地面积的2.4倍。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2 探究新知一、学习例1:1、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小明破纪录了,成绩为4.21米,超过原纪录0.06米,学校原纪录是

30、多少米?2、教师讲解如何列方程解答。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学校原记录+0.06米=4.21,写出所有的等量关系)如何列方程?(x+0.06=4.21)解方程。 (x=4.15)检验,写出答语。(如何检验?把结果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3、学生小组讨论列方程的步骤、关键,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语。4、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第(2)小题。同桌左边同学完成1题,右边同学完成2题。小小提醒:单位要统一;解方程要检验。(1. 200px=0.08m 设小明去年

31、身高x m. x+0.08=1.53 x=1.45 )(2. 半小时=30分 设平均每分钟浪费x kg水 30 x=1.8 x=0.06 )5、全班讲评,订正。二、学习例2、例3、例41、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4页例2的情境图。仿照例1,按照刚才的解题步骤完成:(1名同学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做一做)等量关系: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设共有x块黑色皮。2x-4=20 x=122、评定解方程时,先把看做一个整体3、试一试,独立完成72页第5题。等量关系:每筒网球的个数筒数+3=网球总数方程:5x+3=1428 想一想:这里为什么要加3?x=2854、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7页例3的情境图。

32、仿照例1和例2,自学例3小小提醒: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价钱两种水果的单价之和2=总价钱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2=10.4设苹果每千克x元。 (2.8+x)2=10.45、评定两种等量关系,列两种不同的方程,都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不同的方程。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方程,你会选择哪个?说说你的想法。解这个方程时,应把看做一个整体?6、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8页例4的情境图。提醒:题目中2个未知数,怎样设呢?列出不同方程:x+2.4x=5.1 x2.4+x=5.1比较两种设法优劣解答本题 x=1.57、独立完成77页和78页做一做,列出方程

33、,选择其中的1个做一做。77页做一做,可以有两种列方程法:2x+24=11 (x+4)2=1178页做一做,可以有两种列方程法:设桃树x棵,或者杏树x课8、全班评定解方程时,应把 看做一个整体?选择简便的方法三、学习例5:1、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9页例5的情境图。同学们小组内讨论:题目中的数量有哪些?含义分别是什么?理解意思(两地 同时 相向 相遇)画出线段图(为什么画线段图呢? 可以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里要用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路程=速度时间本题等量关系是: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0.25x+0.2x=4.5 x=10解方程,检验

34、,写出答语。2、各小组展示,评定3、做一做,组内完成82页第13题。设乙队每天开凿x米。 (12.6+x)25=675 x=14.44、全班评定。3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第76页练习十六,第8题、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2、第82页练习十七,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课后小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汇报,教师总结板书: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出答语。2、

35、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检验可以在练习本上完成,不必写出步骤3、本节课易错点是:没有设未知数为x,或者明确那个未知数为x。列方程错误或解方程错误,没有检验,未能检查错误。板书实际问题与方程(1)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 m。 解题的一般步骤是:x +0.06=4.21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x +0.06-0.06=4.21-0.06 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x =4.15 解方程。 检验: 检验,写出答案。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实际问题与方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形

36、如axbx=c的方程,掌握设未知数的方法,并会正确地解答。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来解答形如axbx=c的方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1、解方程。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2、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1)分析:本题有两种什么树?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独立解答。二、新授。教学例4。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