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攀枝花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9年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的模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在影片中络绎不绝地展现出来。B201

2、8年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协同发力,对当前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出一系列“组合重拳”,网络生态日趋良好,网上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C乡愁,是最深情的诗。你班“寻找乡愁”主题班会,引发我浓厚的兴趣,届时我一定会莅临现场的。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让我们附庸风雅,徜徉于古诗园地,接受一次美的熏陶吧。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这

3、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A B C D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推举、讨论、表决等一系列程序,我校新一届学生会人选顺利产生。B随着“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提至350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峰。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D央视朗读者深受观众好评,是因为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80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4、。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C“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D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舒适。5用诗文原句填空。抽刀断水水更流,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稻花香里说丰年,_。(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

5、思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孤寂凄楚之情的句子是:_,_。6名著阅读 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 卖刀施恩重霸孟州道 醉打蒋门神浔阳楼 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1下列各项填入回目中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A鲁智深 杨志 武松 公明B鲁智深 杨雄 史进 宋江C花和尚 杨雄 史进 公明D花和尚 杨志 武松 宋江2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汉,虽然性格各不相同,却都非常讲义气。B水泊梁山前前后后换了三位寨主,他们是豹子头林冲、托塔天王晁盖和及时雨宋江。C水浒传中的李逵,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D水浒传

6、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水 仙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秣陵

7、: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各司一时(_)欲购无资(_)请已之(_)是何异于不反金陵(_)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窥镜而自视C一鼓作气,再而衰D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4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5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

8、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钏:chun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窭:j贫穷、贫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亡钗者来物色(_)使我欲之(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3“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_(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从文中看,彭思永是一个_的人。9文言文阅读东坡食汤饼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

9、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汤饼:面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南迁:贬谪到南方。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鬻:卖。恶(c):通“粗”。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恶不可食(_)徐谓黄门曰(_)尔尚欲咀嚼耶 (_)秦少游闻之(_)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少游闻之A无丝竹之乱耳B水陆草木之花C环而攻之而不胜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

10、之矣。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的人。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读书之“见”赵 畅读书的关键,并非在于你能说出多少种意义,而在于你以怎样的姿态去读,你投入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依我之见,读书须有“见”,亦即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与胸怀。否则,读再多的书充其量亦不过是“两脚书柜”而已。读书之要,首先在于增长“识见”。“识见”,即知识与见闻。它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但主要的途径靠读书。即使在微博、微信、网页、文摘等信息随时随处可见的今天,我们 也不能放弃读书。唯有读书,才能缩短时空,将前人的知识和见闻转换为每个读书人自我的“识见”。但是读书时也应注意,浅显

11、庸俗的所谓的“新潮”书、“畅销”书永远替代不了经典书。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如果读书范围过于狭小,也不能开阔视野、增长“识见”。读书得有“主见”。也就是说,读书人不能人云亦云,步人后尘,将自己禁锢在作者夯筑的知识、情感、思想的围墙里。记得哲人说过:读书时不可存有己见,读书后不可丧失己见。读书,我们先得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念读懂弄通,进入书的深层邃境,靠近其核心、本质与灵魂,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轮廓。在此基础上,我们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者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自己的实际反躬自求而不随意迁就,才能有自己的见地。这般读书,也才有意义。读书亦须有“灼见”。也就

12、是说对于所读之书要有一种透彻的见解,或者说要有一种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于古书上读到的“开卷有益”,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不加选择、不加思考地“开卷”,就未必有益。像这样在读书时能从新角度提出问题,用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不仅利于消化读书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实践,更利于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读书还得有“预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往往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其中定然包孕了作者的喜怒哀乐,是非好恶。读者不仅要把握作者的倾向,更要透过作者的表达发现由此带来的有益的思想激荡、观念交锋,并预见其作用轨迹。想起乡贤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作为异端邪说其时根本不可能出版。可就在论衡

13、成书的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读到了论衡,从中发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并预见到其改造和推动社会的力量。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二人都青史留名。可见,读书既成就作者、亦同时成就读者乃至成就社会。此为预见之功。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富于创造性、增“见”长“识”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读书的要诀,我们才能在蜿蜒的溪流中寻找桃源梦境,并在每一转折之间碰逢豁然开朗的意韵,找寻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4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14、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

15、。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

16、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

17、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

18、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 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喝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

19、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你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果清晰,层次分明。C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三、应用12通城中学九(1)班围绕“网上读写与交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百家争鸣)该班李明同学认为,网上信息极为丰富,无纸化阅读已经是大势所趋,应成为中学生的主要阅读形式。作为他同桌的

20、你,一定有不同见解,你会对他说:“_。”(资料分析)在围绕活动主题找资料时,该班班长找到了下列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其中的信息。同比增长: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名著阅读)同学们利用暑假对小王子进行了深度阅读,并准备通过QQ交流自己领悟到的哲理,你会写些什么呢?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以“最美的时光”为题目写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有需要,请用“xx”代替。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积累1、B【答案解析】A:“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符合语境。C:“莅

21、临”意思是: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合适。D:“附庸风雅”意思是:本来不懂,但也跟着别人 搞一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风雅的事。是贬义词。故选B。2、B【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

22、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3、A【答案解析】A.正确;B.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C.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与失败”;D.语意重复,去掉“的缘故”。故选A。4、A【答案解析】B:“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不符合语境。C:“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多指故作姿态。用在此处不恰当。D:“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不符合语境。故选A。5、(1)举杯消愁愁更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窈窕淑女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听取蛙声一片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解析】

23、本题考查背诵默写。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消”“窈窕”“燕”“啄”“天涯”等字词的写法。6、1D2B【答案解析】1倒拔垂杨柳的是鲁智深(花和尚);东京杨志卖刀;武松醉打蒋门神;宋江(公明)浔阳楼吟反诗。注意前后照应。绰号对绰号,姓名对姓名。结合“豹子头”,处应填“花和尚”;结合“戴宗”处应填“宋江”。故选D。2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水泊梁山前前后后换了三位寨主,他们是白衣秀士王伦、托塔天王晁盖和及时雨宋江。二、阅读7、1 (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 2B3(

24、1)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4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5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第一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季节”,和我们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第二个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用法也很固定,就是“要,想要”。第三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停止”,也是其常规用法。第四个为通假字,先说出所通的字,再解释。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表明“冒雪”是对“归”的修饰。B 项,“而”表修饰。A 项,“而”表

25、转折。C 项,“而”表顺承,“就,则”的意思。D 项,“而”表并列。3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关键词有“止”“质”等。“止”是“阻止,劝阻”的意思,“质”是“抵押”的意思。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哪些事”表明不是一件,所以要到文章中从前向后找出来,尽量找全,并加以概括。组织语言时以作者为陈述的主题,概括出作者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

26、竭尽家财买水仙花这两件事。5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整篇文章主要在写作者对花的爱,写家人的两处,一处是家人说“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阻止“我”买花;另一处是“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是阻止未果。可见写家人是对“我”爱花的侧面描写,其作用就是衬托“我”对花的喜爱。【答案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

27、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译文: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无

28、富余钱财过年,当时穷困潦倒,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你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们是想要夺去我性命吗?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待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8、1 (1)失掉,失去 (2)假使 2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3 数止此耳 不贪财、宽厚、孝顺(任选两点) 【答案解析】1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1)亡钗者来物色: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亡”丢失。(2)使我欲之:假使我需要钱。“使”:

29、假使。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译文为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这一句要注意虚词“为”意思是“因为”。3考查内容理解。文章第一段内容介绍彭思永不受他人金钱回报、不贪财。第二段介绍彭思永宽容对方私藏手镯一事。第三段介绍彭思永孝顺至亲。因此概括“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数止此耳”。注意此题要用文中语言答题。由以上三件事看出,彭思永是一个不贪财、宽容、孝

30、顺的人。【答案点睛】译文: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 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彭子卫,也十分孝顺,

31、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族里的人都称赞他。9、1(1)吃 (2)告诉、对说 (3)还 (4)听说、听见2C3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4豁达(乐观、洒脱)【答案解析】1测试卷分析:“食”是文言文中的多音多义字,在此应解释为动词用法,即“吃”。其余三个都很典型,容易解答。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2测试卷分析:题干中的“之”为代词。四个选项中

32、只有C中的“之”与其同义。A中的该字是主谓之间,不译。B中该字是助词,“的”。D中该字是动词,“到”。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3测试卷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尽”,应该解释为动词即“吃完”,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

33、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4测试卷分析:“南迁”一词点明了苏轼当时的处境,“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大笑而起”等体现了他的乐观、豁达。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描写、别人的评价及议论抒情的语句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突出重点、用词准确。10、1读书须有“见”或每个人读书时,应致力于拥有属于自我的知识与智慧、眼光

34、与胸怀。2不能。第段阐述了读书要有主见,第段阐述读书要有“灼见”,两段内容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互换位置。3首先提出读书亦须有“灼见”的观点,接着举对“开卷有益”提出质疑的事例论证本段观点,最后总结读书须有“灼见”“的意义。4举例论证方法 。举了蔡邕预见到论衡的力量并将其传播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得有“预见“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答案解析】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题目

35、就是中心论点。2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严密,文段之间讲究逻辑性,先看这两个段落与前面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从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第段论述读书得有“主见”。第段论述读书亦须有“灼见”,先有“主见”再有“灼见”,“亦”的“也”的意思,表明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而不能调换。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第段首先提出

36、“读书亦须有灼见。”的分论点,接着阐述含义;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总结出读书须有“灼见”“的意义。4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段举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结合文段内容,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此段的分论点:读书得有“预见”,增强了说服力。11、1C2D3B【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

37、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C项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习惯成的记忆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段,根据最后一段“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可知,这是用相对论来解释原因,属于人们的感觉,所以D选项说的是错误的。3本题综合考查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知识,这篇文章首先提出问题,说明了幼年时光去哪儿了,然后介绍了年龄的越大感觉

38、时间过得越快的原因,属于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所以B选项说的是错误的。三、应用12、(1)示例:李明,网上信息固然丰富,但是有时候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我们要注意辨别。而且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有伤害。现代物流发达,信息流通快,我们要获得纸质书也很方便。(2)中国移动阅读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移动阅读用户规模增速放缓。(3)示例: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看不见本质的东西;要坚守人生的本真;那些追求权力、金钱、名誉的大人们,其实内心是无比孤独的;爱是一种责任。【答案解析】(1)要求学生结合纸质阅读的优点(可以方便的反复阅读,保护眼睛等)和无纸化阅读的缺点(信息杂乱,对眼睛有害等)进行反驳劝说即可。(2)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图表。从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长两方面回答。从圆柱体表示的数据分析,市场规模从2014年到2018年持续增长。百分比代表的同比增长,几乎是逐年降低或增速放缓。(3)结合自己阅读的体会,围绕小王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