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_第1页
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_第2页
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_第3页
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_第4页
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目录 HYPERLINK l _bookmark0 一、国际经验与中国农地金融模式.- 4- HYPERLINK l _bookmark1 (一)美、德、日三国德农地金融制度4 HYPERLINK l _bookmark2 (二)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现状7 HYPERLINK l _bookmark8 (三)我国未来可能的农地金融模式9 HYPERLINK l _bookmark9 二、乡镇企业的再发展11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一)80 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12 HYPERLINK l _boo

2、kmark11 (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2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三)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13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四)乡镇企业退潮14 HYPERLINK l _bookmark15 (五)乡村产业再发展16 HYPERLINK l _bookmark16 三、农地流转、乡村产业发展释放人口二次红利17宏观研究报告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P3宏观研究报告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P3图表目录 HYPERLINK l _bookmark3 图1:我国现有农村金融体系.- 7- HYPERLINK l _bookm

3、ark4 2:平乡县旱地历史均价9 HYPERLINK l _bookmark5 3:平乡县水田历史均价9 HYPERLINK l _bookmark6 4:平乡县水浇地历史均价9 HYPERLINK l _bookmark7 5:平乡县其它耕地历史均价9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1:1976-19911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014 年 12 2019 5 月 5 6 月 28 5 年时间建设 1500 7 月 19 一、 国际经验与中国农地金融模式(一)美、德、日三国德农地金融制度美国模式在 20 府农业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4、,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农业生产能力。12 征,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通过自上而下方式建立的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机制。美国政府()购买德国模式18 1770 年, 德国第一个农村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在普鲁士的西里西亚省正式挂牌成立。此时的信用合作社主要向贵族地主阶层提供长期信用服务,而且其成员也主要由具有借款意愿的大地主阶层组成。德国政府通过授权信用社以社员拥有的土地为担保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土地债券,将发行土地债券所获得的低利息资金再转借给合作社社员。这种融资模式对于到 19 ()土地以抵押物的模式交予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通过以土地为抵押担保物发行土地债券方式,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在证券市场上融入大量资金。信用社

5、利用这些资金向社员们发放农业生产所需资金,以协助农民购买生产所需土地,开展兴建水利、修路、耕地平整、造林等农业生产活动。德国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联合合作银行是德国开展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两大重要金融机构,也是德国农村土地金融体系的重要骨干。其本质特性为自下而上,首先由基层的农村土地所有者以自发的形式组建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在此基础之上,再由各个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逐步纵向发展,最终形成联合合作银行。其中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仍是德国农村土地抵押贷款体系中核心组成部分。德国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主要是土地信用合作社结合土地银行模式。德国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并拥有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农

6、民。需要借款的抵押信用合作社社员首先应填写借款申请书,并携带其土地所有权证明文件到合作社办理,在合作社对其土地进行价格评估、核算贷款数额之后,才能与合作社签订贷款契约,从而获得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日本模式19 1896 ()50 1944 :)()(普通农民通过入股形式加入基层农协,基层农协又入股加入信农联,信农联再入股加入农林中金。在开展抵押贷款业务时,由农林中金贷款给信农联,信农联贷款给基层农协,最后,由基层农协贷款给农民。此种模式的最大的特点是,基层农协贷款业务的开展主要以农民生产、生活为主,农民会员申请贷款时无需再提供担保,而且基层农协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部门还为基层农协贷款活动提供相关

7、补贴。(二)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现状“传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化境。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 1979 1984 年至 1996 图1:我现农金体系 整理若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安排为划分,则政策金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金融包括典当行、小额信贷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新型金融机构及其他商业银行;合作性金融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亲友租赁、联保小组及民间合会、标会等。其中典当行、小额信贷机构、亲友租赁、联保小组及民间合会、标会等属于非正规金融。2017 22. 76 2013 8. 5%,95. 99%53. 13 96.

8、 44%,较 2013 13. 6 1. 73 建立信用档案,累计批复 69 家商业银行合计 5950 亿元的专项金融债发行申请。虽然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发展,但由于农村仍然以小规模农业生产为主,对资金需求不大,抵押品匮乏,而城市发展工商业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实际上建立的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是从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给城市,并没有有效地支持农村地区发展。而平乡县的“农地金融”试点情况农村地区最主要的可抵押资产即土地。但囿于我国农地不可作为抵押物,一直无法在农村的信用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无法使用土地进行抵押导致的抵押物缺失问题,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发生严重失灵,限制了农村地区的信贷规模。为了适应农村金融

9、的需要,2016 年,我国启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 试点工作。但银行机构对农地贷款积极性不高,根本原因是农地贷款抵押权的实现存在困难。一方面,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处置缺乏处置方法和依据。另一方面,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变现能力差和没有科学的土地价值评估方法,也对处置抵押物形成了硬性制约。253 2018 年 7 230 38. 44 万5. 86 96.4%押贷款工作靠地方政府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对象仅限于规模在 20 亩以20 随着 2018 图2:平县地史价 图3:平县田史价资料来源:Wind, 整理资料来源:Wind, 整理 图4:平县浇历均价 图5:平县它地史

10、均价资料来源:Wind, 整理资料来源:Wind, 整理(三)我国未来可能的农地金融模式美国、德国开展抵押贷款的农地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土地债券,美国依靠顶端的联邦土地银行,而德国依靠基层的土地信用合作社。在我国,未来的农地金融发展既可以依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可以依托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走一条“上下”兼顾的道路,将两种模式混合使用。“三块地”资产证券化目前农村三块地(农地、宅基地以及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流转陆续放开意味着农村发展出现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而缺乏管制和规范地进行融资会增加金融风险。因而 鉴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相

11、差甚远,发达地区的地区金融机构更容易建立农地金融体系,而这些地区的农村本身仰仗于良好的金融基础有较多的渠道获得融资。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往往对资金有着更基础的需要,但是受制于地区金融不发2004 年,农发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拉2004 408 2018 11100 亿元,26 8 4 2018 1.8 5.14 元,增长 9.7%2457 3893 基础设施贷款 7874 亿元,农业现代化贷款年末余额超过 2000 亿元。这其中占据近一半放贷量的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是用于中央和省级财政主导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承诺全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12、此类贷款在资本金要求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年】号)中关于 “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精神,对资本金未做强制要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既拥有大规模发债融资的能力,又拥有为无充足资本金、依靠未来现金流偿付的农村项目放贷的经验。进而可以实现为土地流转放开而出现的土地集约生产、宅基地与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流转而形成的工业等,需要融资的农村项目发行专项债券,进行资金融通。理论上,如果按照 18 亿亩耕地、平均 800 元/亩/年的出租价格、年收益率 3%(略50 2018 年 12 33 (区)1 9 257 调节金 28.6 32 4200 13 1.7 二、乡

13、镇企业的再发展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业、饮食、服务、修理等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就地吸纳过剩劳动力,转移城镇中低端产能,重塑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一)80 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乡镇企业解决就业问题。70 年代后期超过 8 亿人口滞留在农村,大量的农村滞留人口造成农村经济超负荷运转。有限的耕地、过度的开发导致了农村生产效益递减。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短期内无法增加的国有企业岗位数量,使城镇国有企业无法接纳大量农村劳动人口,也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

14、就业,防止大量青年返城给城市带来的拥挤问题。开始协调农村、城市劳动力,鼓励农村人口利用当地自然以及社会资源就地设厂,发展工业以及农业相关产业。乡镇企业由此开始快速发展。80 1988 业已有 1888.2 万家,总产值达到 6495.7 亿,占国家总产值的 42.79%。乡镇企业的“鲶鱼效应”。计划经济时代遗留问题,国有企业“吃大锅饭”导致大量内耗,生产无法达到最优状态。政府鼓励国有企业将部分产品分包给乡镇企业进行加工,机制灵活的乡镇企业高效率的生产,提高商品市场供给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国有企业固有发展模式中产生了“鲶鱼效应”,刺激了国有企业的产值增长。(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关

15、键转折点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1979() 1982 1984 1987 年 1 月 1 日, 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政府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1978 37%1987 4854 1988 80 1989 7350 25%。表 1:1976-1991 乡镇企业数量以及总产值年份乡镇企业数量(万)乡镇企业总产值(亿)1976111.52431978493493198310171984606.5170919881888750219891868840519901873

16、97801991190811810注:数据来源于论八十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宁志一,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历程及转型研究-王宝文。(三)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各有优势。乡镇企业的优势体现在分散的产业结构,可容纳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为不具备“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有利条件,反而促使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初期发展依赖于国有企业。80 90 90 (四)乡镇企业退潮一直到 90 1994 2000 2008 90 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乡镇企业的政策依赖。进入 90 年代,地方政府对于乡镇企业过度的财政和信贷的支持,一方面造成了国家在财税方面的流失,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税收和金融杠

17、杆传导机制的失灵。1994 年,为了改善“分权让利”和财政外包制带来的问题,我国财政实施了分税制度改革。中央政府重揽财权,地方财权上收,事权下放,致使乡镇企业失去了低税、无税的优势,同时也影响了乡镇企业所谓的“关系合同”,使乡镇企业的收益减少、风险增大。大大打击了乡镇企业的积极性。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市场竞争加剧,金融监管力度加强,银行被动“惜贷”。乡镇企业的后期发展逐渐和初期规划出现偏差。大部分乡镇企业被高利润产业, 如纺织业等吸引,与国有企业产品同质性严重。在竞争中,乡镇企业因先天技术、设备以及专业人员水平落后,采用价格战弥补产品质量劣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18、过度竞争使乡镇企业在长期运营下,超额利润趋近于零。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进一步打击了总需求,乡镇企业开始倒闭、退出市场。另外,90 年代后期,金融体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规范了商业银行以往不计后果向乡镇企业放贷的做法, 使乡镇企业失去了信贷分配的优势。这也是乡镇企业最终失去竞争力的一大原因。1991 1989年101990 年 1月 5 6 月 3 1989 至 1991 1988 1989 上世纪 80 (五)乡村产业再发展201820197 月 225 年时间,建设 1500 个农业产业强镇。今年中央财政安排 100 亿,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创建特色品牌、建设特色产品基地等。

19、加快建设乡村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 5%2018 年农13506 204 城市转移而来的产业和城市充裕的资本,来发展农村地区。完成城市货币资本与农村土8三、农地流转、乡村产业发展释放人口二次红利重。其次是一系列制度安排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其配备城镇生活的经济条件。乡村产业振兴,正如上文所述,可就地吸纳返乡劳动力就业,二产带动三产,日本、韩国的农村劳动力释放二战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率先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根据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技术差异,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劳动力潜能,因此能在几十年之内走完原先的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

20、道路。 8 1 1 公顷 左右。101.6 5080%1945年 12 月 28 1946 年 10月 21 础。1960-1970 年的10 1969 生 1703 266 243 万人,23 日本在当时的四类措施也是目前中国进行农地改革后应该带来的四类效应。第一,促进农地的流转。农地的流转可以带来规模经营效益,促使少地或不能在土地上致富的农民放弃土地所有和土地经营,离开农村,进城定居,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第二,推动实现农业机械化,解放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不仅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农地的有效利用,解放生产力和劳动力。第三,推行振兴区域经济政策, 对中国而言就是促进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离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