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课标)_第1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课标)_第2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课标)_第3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课标)_第4页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册表格式精编教案新教科版全册表格式精编教案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精编教案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教学课题1.1了解我们的住房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4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2.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电路等多个系统组成。3.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科学思维目标1.能结合自己家的住房,说出住房的基本结构(功能分区),以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统。2.能通过查阅资料及相互交流,简述住房的基本建造过程。探究实践目标1.对了解住房有极强的学习兴趣。2.感受同伴沟通交流的重要,乐于分享。态度责任目标1.初步认识到人类的需求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鹅血技术的进步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2.初步感受房屋建造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自己家的住房,说出住房的结构以及供水、采光、供暖等主要系统。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住房结构图、给排水系统、电路系统等系统图片,有关住房建设过程的相关资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学生:记录单、拍摄关于家里结构图的图片网络资料: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哔哩哔哩:/video/BV16f4y1y7A2?from=search&seid=14706529563143431483&spm_id_from=333.337.0.0(水污染处理系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准备自己家的房屋结构图一、聚焦出示住宅群、房屋室内结构图照片。教师:说说你家住房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必需的系统?需要经历一个怎样的建造过程?探索探索1:住房的基本结构(观察-汇报(提取前概念)-分析(形成正确概念))学生出示自家的房屋结构图的图片。教师:观察图片,哪些是属于住房的基本结构。教师引导分析:这些找到的是不是都是住房的结构呢?哪些是住房本身具备的,属于住房的结构。哪些是我们后期购买来服务生活的,一般不属于房屋结构)探索2:住房所必须具有的系统(1)出示具有房屋内部设施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到住房设施,并将找到的设施标记在记录单上。并思考每个设施的作用。(2)感受住房系统的复杂性教师:这些水和电是怎样到达各个位置的?教师:你们知道住房的水电内部系统是怎么样子的吗?(教师出示住房水电系统的示意图)(3)感受其它工程系统的复杂性教师出示更为复杂、完整、系统的小组或成视供电、水处理系统图。探索3:了解住房建造的过程(1)交流对住房建造过程的认识教师:想一想一套住房的建成需经历哪些过程?(2)学生整理分析住房建造过程的信息教师活动: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房屋建设过程的相关资料。教师:你们可以从资料中梳理出房屋建造的过程吗?(3)学生对比前后认识,形成岁住房建造过程的了解。教师:大家可以将自己原来卡片上的想法和记录单上的想法进行比较,修正自己的认识。(4)全班交流住房建设资料教师:说一说一套住房的建成需经历哪些过程。教师活动:将学生整理汇报的信息进行板书,形成班级记录表。(5)全班研讨交流教师:在住房建造的过程中,哪些工作阶段最重要,为什么?3、拓展课后活动:大家可以搜集其它工程(如“中国天眼”,“神舟”飞船、高铁、桥梁、鸟巢)建造过程的案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进行简单的回答)有门窗、房顶,有水、电等系统。学生讨论汇报:门、窗、墙体、粱、柱子、电视机、沙发学生归纳:住房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住房的框架、墙体。餐桌、电视、沙发等是装修后添置的。学生:卫生间、厨房有排水设施;各个房间有电源、点灯等电器设施。学生思考:水有管道,电也有电线路。学生:通过观察水电系统示意图,发现水电系统太复杂了。学生回答:设计图,施工(建议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小卡片上,学生一边写一边想,给学生回忆思考的空间)学生:小组交流研讨,将搜集的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学生:选址、设计、建造,验收学生:EQ\o\ac(○,1)我认为设计很重要,设计图设计好了,才能知道要做什么,才能开展施工EQ\o\ac(○,2)我认为选址很重要,住的地方要安全,那就要确定在哪里建房,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避开容易发生灾害的地方。EQ\o\ac(○,3)我认为验收很重要,出示房屋室内结构是要引导学生把关注点从住宅外引向住宅内部,聚焦住宅内部的结构和系统,便于思考和交流聚焦环节的三个问题。同时本环节也是调查学生前概念的活动,暴露学生对住房结构、系统、建造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形成对住房结构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指导帮助学生去除错误认识,从而理解住房结构的含义。从日常生活的水电设施入手,进而关注看不见的水电线路,然后呈现整体水电系统。从简单一步步走向复杂,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系统的含义、作用、价值和复杂性。了解学生对于住房建设过程的前概念。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解住房建造的过程,与学生前概念进行比较、反思,更好地明确住房建造过程。为本单元学习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说明理由,教师注意引导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最终帮助学生发现,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核心是设计。在下节课中学生需要学习《认识工程》,学习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学生提前准备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课题1.2认识工程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5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2、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3、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要经历相类似的建设过程。科学思维目标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1、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工程建设需要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难题的。2、能根据工程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3、能了解工程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支持,分析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探究实践目标1、认识到工程建设的艰难,从而产生对建设者的敬仰之情。2、进一步唤起学习工程的兴趣,激发做一名小小工程师的愿望。态度责任目标1.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2.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好奇以及社会的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的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教学难点:根据案例了解工程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支持,分析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高铁、鸟巢、空间站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实验记录单学生:收集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高铁、鸟巢、空间站的文字和视频资料视频来源:(1)港珠澳大桥/video/BV15A411J74Z?from=search&seid=18032260186946981064&spm_id_from=333.337.0.0(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x/page/v0766od78e3.html(3)中国天眼/2020/10/06/VIDE5EtaVm0cqEWqDfcRmOUH201006.shtml(4)空间站/2016/11/21/ARTIBJXVojx32sFIhLbf7npa161121.shtml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港珠澳大桥一、聚焦(1)回顾旧知教师展示上一节课的班级记录表教师:观察我们上一节课的班级记录表,住房有哪些主要结构与系统?住房的建成需经历哪些过程?(2)聚焦本课主题教师展示港珠澳大桥的图片教师: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建设过程又是怎样的?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二、探索(一)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展开学习1、教师出示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视频。建议学生收集关于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资料带来学校。教师:请同学们观看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视频并结合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资料,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2)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3)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4)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2、全班交流,共同研讨总结(1)教师: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2)教师: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3)教师: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教师播放港珠澳大桥建造经历的主要过程视频。(二)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教师引导:对比房屋和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我们来归纳一下工程设计过程要经历的步骤。教师引导提问:当遇到这些困难时(比如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等),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可以直接就建造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完成后直接建造的合理性。应该是要先制作一个模型,比如在制作房屋模型时,利用模型对楼体的高度、结构形式等等进行测量,确保建筑物的坚固性和安全性,从各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估和改进。(三)了解工程与技术进步的关系1、组织学生课前收集: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馆、空间站等工程建设的资料。教师出示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馆、空间站的图片教师:根据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这些工程分别利用了哪些技术。教师进一步举例,工程推动技术发展的例子例如:建造鸟巢所需钢材要求轻便并且载荷能力大,国内钢铁厂边专门研制了Q460E-Z35钢材,2008年,400吨自主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Q460钢材,将撑起“鸟巢”的铁骨钢筋。又如,港珠澳大桥桥梁焊接的技术标准高,中铁山桥集团便研发了世界规模最大、精度最高的机器人焊接系统。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研讨教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那些工作呢?引导学生发现建造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设计。四、拓展教师:出示铁塔图片,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且思考: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距今已经一百多年,经历了风吹雨打的埃菲尔铁塔为什么如此牢固稳定?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住房有很多结构,如承重结构,门,窗;住房有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住房的建成需经历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步骤。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港珠澳大桥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相关信息,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促进香港、澳门和内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以“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两项内容对应排列说明。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珠江口有大量的泥沙会涌入海洋增大桥墩的跨度大桥要经过通向香港的唯一航道,桥面高度必须超过80米。桥修建海底隧道桥梁和隧道需要用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建岛的还床上有淤泥用圆钢筒学生:(如果学生有课前收集资料,可让学生进行分享,如果没有,观看视频进行归纳)人工岛的建设、墩台安装、桥梁合拢、海底隧道安装以及贯通。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工程的建设都是有目的的,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要有设计图、进行施工、最后验收。学生:根据这些困难进行方案的设计。设计完方案再建造。学生完成记录单上工程建设步骤示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工程建设步骤的梳理归纳。学生分享交流。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工程的建造利用了大量技术,而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实施一项工程前要先进行设计,工程的建造需要依靠很多科学技术可选收集铁塔的图片,观察铁塔的结构引导学生将学习视角从住宅工程拓展到港珠澳大桥的工程,聚焦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了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最核心的关键点是什么,设置了四个为题,这四个问题分别指向:1、建造工程的目的和意义;2、工程设计的限制条件以及面临的技术难关;3、如何攻克难找到解决办法;4、大桥的主要建造过程。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归纳,从而建构“工程的关键是技术”这一核心概念,也加强对工程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解。这一环节中使学生体会设计-建立模型-测试-改进-再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这一循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从明确问题到实施建设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体会工程建设中设计的重要性、复杂性、闭环性。学生通过分析每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都包含了大朗的科学原理,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深化学生对工程与技术关系的认知。研讨板块帮助学生梳理这两节课的学习总结,及时检查学生对前面内容的学习情况,又是为下一节课进行建造工程做准备。为后面两颗设计塔台的形状以及内部结构做准备。板书设计:教学课题1.3建造塔台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8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1、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科学思维目标1、能够考虑到建造塔台所涉及的各个因素。2、能够根据教科书中的“标书”样本制订出塔台建造塔台标书。3、能够利用文字、绘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构想。探究实践目标1、积极参与设计活动,对工程学习充满兴趣;2、乐于表达与交流,并能够综合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目标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综合能力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考虑建造塔台过程中涉及的安全、成本等各个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整合小组意见设计标书。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实验记录单——塔台竞标书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标书的内容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教师出示操场和塔台的图片。教师(展示工程任务):学校要在操场上建立塔台,供足球教练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学校现在在招标,请咋们班12组工程队设计出一份塔台的设计方案,最终公开竞标,以竞标的方式确定建塔资格。二、探索(一)想一想建造塔台的相关因素1、教师:以四人为小组工程队,建造塔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师将学生考虑到的进行板书,可提示学生关注教科书配图中的对话提示,进行完善要考虑的因素。(1)塔台建造的位置(2)建造材料(3)塔台的形状和高度(4)人员分工(5)使塔台坚固的措施(6)项目成本2、小组合作交流,初定方案各个工程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上总结的因素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寻找最优方案。(二)制订标书1、教师:(出示标书的样式)这些因素中哪几个是最重要的竞标要点?怎样填写标书中标机会才大呢?教师出示标书书写的要求:(1)竞标要点:项目成本、项目安全性(在标书中要具体写出提高塔台的承重能力,稳固高塔、提高抗风抗震能力的措施)(2)标书要写的细致、完整,如塔台的形状、细节设计等方面标注清楚(3)可以以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教师:教师巡逻,提醒学生关注刚刚讲解的制订标书的要求。(三)投标发布会教师:请各个参加竞标的工程队进行投标讲解,主要介绍自己项目的安全性和控制成本的设计。小组介绍完毕后,教师组织其他工程队进行质疑和评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刚刚小组介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方式是否合理,以及某些设计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是否符合工程的要求(安全性、实用性等)等等方面进行评价,汇报小组进行解释。三、研讨1、教师:通过参与设计塔台的项目,我们有什么感受?2、教师:设计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计划怎么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建造塔台的要考虑的因素,与学生梳理出其中的竞标要点: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回顾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我们对工程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课后了解身边的工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提问提出关于这项竞标任务的相关问题或存在的疑惑,从而了解改工程的要求与招标会的形式。学生:(个人思考后回答)建造塔台的材料、塔台的形状、塔台多高方便观看各个工程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上总结的因素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寻找最优方案。学生:(1)竞标要点是塔的设计(安全性)、成本预算。标书要写的详细、清晰学生:以工程队为单位制订标书学生:小组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竞标小组可根据其他小组的提问,反思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完善学生说说真实的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当小组内协调不同想法达成共识的过程)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工程的建造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人员、安全性、资金;学生交流后引导总结: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利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工程做为学习情境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课工程建设的目的以及要求;将班上的学生以工程队命名,使学生具有角色的代入感,增加活动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项工程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团队合作、工程的安全性、成本等,学生的思考很难考虑周全,因此先收集全班同学对于该工程建造过程中的考虑因素,明确设计建造塔台的核心问题,小组再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开展讨论,寻找最优方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能使小组的讨论更有目的性和价值,这一讨论活动的目的是拓展思路,为后面的竞标标书的制订打下基础。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针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达成共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中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面临比较多的困难与挑战,如成本如何确定,可能要预先调查现有材料的价格;有哪些设计可以提高塔台的安全性让学生在设计中体验到工程设计的复杂性。通过创设工程项目招标会的情境,开展全班交流、进行生生互动,以此培养学生倾听、质疑、解释、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能根据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改进完善。从而让学生理解项目安全和项目成本是工程设计的重点,二者的协调统一是工程师设计的关键。通过体验制订标书,并及时开展反思交流,有助于学生提高工程设计的认识。板书设计:教学课题1.4设计塔台模型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8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1.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2.工程设计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目标1.能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定出建造方案2.能根据限制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3.能深入思考,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难点问题。4.能反思自己的设计,不断改进。探究实践目标1.对工程设计抱有极强的兴趣。2.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设计任务。3.具有反思意识,能听取同学的意见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态度责任目标1.感受到科学知识对设计好塔台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之间的关联难点:能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在限制条件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器材:设计图纸、评价表、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框架实物、铅笔、尺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自主设计1.聚焦出示教科书塔台图片,让学生观察塔台的结构和形状。教师指出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通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也要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塔台模型,经历建造塔台的过程。2、任务:设计塔台模型(1)明确任务要求和材料教师提问:学校给定了建造塔台的要求,我们能按照要求设计塔台吗?教师出示材料选取要求,展示材料实物:70根20厘米长的吸管、剪刀(1或2把)、胶带、尺子(1或2把)(2)明确塔台模型评价标准教师提问:我们有哪些相应的评分标准呢?引导学生再次明确塔台必须达到的限制条件,同时利用评价表的细节描述,为学生指明设计方向。3、制定方案(1)突破技术难点教师依次提出5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进行小组研讨。①为了尽可能达到60厘米的塔高,你们的设计是如何考虑材料使用的?②哪些设计是为了稳固塔台模型教师出示埃菲尔铁塔等塔台的图片,提问这些塔台设计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出示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框架实物,提问:那个形状更稳定?③如何保证塔台不倒下?如何保证塔台的倾斜角最小?④什么因素会导致塔台产生倾斜角?⑤如何保证塔台能抵御大风或一定级别的地震教师出示抗震设计示意图,讲解三种抗震方法,并提示学生这些也算入材料成本项。a.耐震:加大底部面积或加重底座重量b.制震:塔台底部加入弹簧c.免震:塔台底部加滚珠(2)设计图纸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科书上气泡图内的文字,学生思考交流设计的关键点,教师再次提醒设计图绘制的要求:有图形和文字标注、随时利用评价表明确设计标准。展示交流设计成果4、研讨教师提问:(1)我们的设计方案完备吗?是否考虑到了各个因素?(2)我们的设计方案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吗?打算怎样进一步调整?课后小组交流讨论,制定调整计划、改进设计方案。阅读教科书中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设计要求:①设计图有图形、数字、文字、标志等细致说明;②塔台的高度为60厘米,底部不能站在桌面上;③稳固,具备一定的承重、抗风、抗震的能力;④价廉,尽量节省材料;⑤美观;⑥使用所给的材料。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了解细化评价标准和相应分值。学生思考,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学生发现塔台有很多三角形学生实验:用食指分别从两种形状物体上部中点往下压,感受对比它们的承受力,观察对比它们形状的改变。(发现三角形状抗压、稳固)学生分析交流、自由选择小组设计塔台模型。学生代表进行设计方案的讲解和展示,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学生的讲解尽可能详实、完整。通过谈话的方式强调建立模型的重要性,明确本课的学习活动方向。同时指明本课之后的连续几课都是围绕建造塔台而开展模型的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真实塔台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塔台的结构和形状。创设真实任务情景,同时明确塔台设计和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便于学生依照设计图纸建立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教师还需提示学生高度、安全性、承重是必须达成的重要指标。评价表是学生进行塔台模型设计的重要帮手。评价表不仅整合了任务板块的所有要求,还进行了细化,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各项因素、达到要求的平衡点,体会工程设计的复杂性。从实物图片观察到模型实验感受,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结构稳定的特征,后续应用这一科学发现到塔台模型设计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工程中蕴含着科学原理,为制作模型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问题③和问题④引导学生思考稳定性、倾斜角的问题,教师提示学生合理设计图纸,在塔台设计图的各个面上,标注面的大小,以此控制塔台的倾斜,以达到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设计图纸中文字、数字、标志说明的重要性。对于抗风、抗震这一技术难关,教师需要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抗震方法及其原理,以便后续设计的顺利进行,同时让学生感受工程建设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联系。通过教科书上气泡图的提示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体会工程中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学生亲历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的活动,感受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通过展示交流活动,促使全班进行互评、互鉴。以上两个问题融合在展示设计成果中,通过问题(1)引导学生进行自查和互评,问题(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设计,各个小组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各自完善设计方案。教学课题1.5制作塔台模型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15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思维目标:1.能依照设计方案,制作出塔台模型。2.能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3.能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反思所制作模型的优劣。探究实践目标:1.体验坚持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制作。2.意识并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能通过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目标: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和技能对制作优质模型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做支撑。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难点:能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准备:塔台设计方案、胶带、吸管、剪刀、红笔、连接头、弹簧、钩码。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完善设计图1.聚焦1.谈话:上节课每组都按照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的要求设计了塔台模型。请大家回顾一下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2.教师提示:我们要按照塔台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2.制作(一)思考注意事项1.提问:在制作模型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在拿放材料时,需要注意什么?在回收材料时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例如,轻拿轻放材料、用完材料放回原处、轻声讨论等良好习惯。(二)动手制作1.明确要求。(1)教师提供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教师出示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吸管、胶带、剪刀、红笔、连接头、弹簧、钩码等。提问:我们来看这些材料,它们是做什么用的?你可以说说吗?提问:大家还记得在设计塔台时,我们是如何保证塔台能抵御大风或一定级别地震的吗?教师提示:使用的材料都会计入塔台模型成本中,大家要在达到制作要求的基础上尽量节约成本。(2)理解插图及关键提示。教师引导:在制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教科书第13页,小组讨论,说说教科书对你们的启示。追问: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制作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学生是以底座搭建、侧面搭建、整体搭建为顺序开展制作活动的。教师提示:大家还要协调分工、同伴相助、合作完成,这也是评价表中的一项要求。2.修改设计方案。教师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怎么办教师讲解: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大家可以进行修改,但要经过小组研讨交流后,先用红笔修改图纸做好标记,再实施制作。3.动手制作并思考。教师交代任务: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进行制作。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会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对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满意吗?通过实际的搭建活动我们对塔台设计有什么新想法?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的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与帮助。(三)模型展示活动1.谈话:我们来展示、介绍本组的塔台模型,并回答问题,还可以分享我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小组互评。教师组织交流:其他小组的塔台模型有哪些使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教师鼓励小组间互帮互助、出谋献策,共同解决问题。三、研讨(一)对照评价表,我们认为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会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在哪些方面会出现问题?(二)我们对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满意吗?通过实际的搭建活动,我们对塔台模型的设计又有了什么新想法?(三)课后延伸:改进塔台设计和小组分工学生汇报交流:塔台模型的高度需要达到60厘米,塔台模型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塔台模型还需要有一定的抗风抗震能力。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依据经验说出安全使用工具等注意事项。师生共同总结注意事项:(1)安全:剪刀、尺子等工具的使用。(2)轻声:小组制作讨论、拿放材料。(3)干净:材料归位、收拾物品。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说出:吸管是用来制作塔台模型的,胶带是加固用的,剪刀可以剪胶带或吸管。预设:学生说不出滚珠、弹簧的用处。学生根据提示可以回答出滚珠、弹簧或钩码是用来抵御大风或地震的。学生观察提示,小组研讨交流。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进行总结:模型要与设计方案一致,塔台模型的接口要用胶带固定好,多使用三角形可以使塔台模型更加稳固,为了防止模型倾斜要保证每个立柱等高,等等。思考交流: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制作呢?好处是什么?学生汇报:这样的制作顺序可以防止塔台模型倾斜,保证塔台模型稳固。预设学生回答:对模型进行修改。教师可以问问其他同学的意见。追问:你同意马上对模型进行修改吗?学生汇报交流,统一意见,不可以马上对模型进行修改。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制作。将塔台模型的优点与不足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可以将新的想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教师将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投影到大屏幕上,为学生提示学生完成记录,整理好制作材料。学生展示塔台模型,进行自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塔台模型。首先对照评价表说说对本组模型的自我评估,对本组模型的优点与缺点进行查找、预测,并说出相关理由。然后,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新想法、新感受,也可以是其他小组塔台模型对自己的新启发。这个问题指向小组塔台模型的优点与不足,学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找到答案。这个问题可以在制作中或展示模型时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帮助大家梳理回忆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明确制作依据,认识到要按照塔台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聚焦本课教学重点,为动手制作模型奠定基础。在制作模型活动前,不是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而是先思考后交流再动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良好学习习惯,为顺利开展制作活动奠定基础。动手制作前,进行关键提示,保证了塔台模型的顺利制作。制作模型时,让学生对照着模型制作评价表与自己的设计图进行制作,并带着问题边做边思考,真实的任务驱动使问题更加直观。在填写学生活动手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记录问题、研讨问题、修改设计图纸、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体现出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更凸显出设计环节的重要性,加深了学生对工程科学性与复杂性的理解。让学生展示本组制作的塔台模型,说说本组塔台模型的优缺点,优缺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关注及思考。小组的新想法旨在让学生不断梳理、改进、完善对一项工程设计的想法,体验工程设计的重复性与复杂性。让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能够提升小组自豪感,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自评与互评塔台模型的优缺点时,让学生有依据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科学态度。组际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别人意见和乐于交流合作的精神。这两个问题在“探索”板块动手制作和展示模型活动中整合使用。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边思考边制作,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行为,提高制作效果。教学课题1.6测试塔台模型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16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科学思维目标: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归因问题所在。能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探究实践目标:对测试活动充满好奇与热情,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意义。能基于观察事实做出合理判断。能虚心接纳同学意见,通过反思交流,调整原有设计,从而达成集体共识。态度责任目标:认识到检测工具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难点:通过分析、对比测试结果,能归因问题所在,明确改进方向。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器材:塔台模型、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米尺、科学书若干、电风扇、桌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明确测试项目1.聚焦展示:工程步骤图引入: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对先前的设计和制作的检验,也是对后续评估改进的重要依据,因此测试塔台模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上节课我们制作了塔台模型,大家制作的模型是否符合要求?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这些都需要通过测试来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测试。2.测试活动1:明确测试标准提问: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制作塔台模型的依据吗?预设:制作依据是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展示: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引导:大家对比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与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讲解: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的填写方法:以塔高为例,塔高达到60厘米给3分,在3分上打“√”;基本达到60厘米给2分,在2分上打“√”;未达到60厘米给1分,在1分上打“√”。以此类推。提示:各组打分时,请大家注意公平公正。活动2:展示与测试过渡:同学们,你们制作的塔台模型有哪些符合规范,哪些需要改进呢?让我们一起展开测试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测试的方法有哪些。1.明确测试的方法和标准:(1)测试塔台高度:提问:当我们测量塔高时可以利用什么工具呢?米尺还是学生尺?补充:并且每组使用的测量的工具都要相同。如果测量工具不同,结果就不准确了,没办法比较。微课讲解:用米尺测量塔高时,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米尺要与桌面保持垂直,且米尺的0刻度位置要与塔台底端保持水平,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尺,读数后在测试评价表中记录塔台高度。(2)测试塔台承重能力:提问:测量承重能力时,可以用什么测试呢?提问:那么能不能第一组用书本进行测试,第二组用矿泉水瓶来测试呢?微课讲解:测量塔高时,我们可以用选用质量相同的书本,小组内一人放置书本,其他同学可以保护塔台、观察塔台的变化,如果发现塔台有变形或倾斜的情况要及时取下书本,并记录下塔台变形前放置的书本数目。(3)测试塔台抗风能力:提问:我们知道了怎么测量高度和承重,那怎么测量抗风能力呢?需要什么工具呢?是不是也像刚才一样需要相同的工具和方法呢?微课讲解:首先我们将塔台模型放在离电风扇40厘米的位置,我们由低风档到高风档逐个风档地进行测试,然后记录塔台可以承受()档风力。(4)测试塔台抗震能力:讲解:抗震能力最好使用专业地震模拟仪器,根据不同档次的地震强度测试抗震情况,但是我们教室里条件有限,也可以用课桌人工模拟不同等级的地震来测试,但是量化标准要尽量保持一致。微课:测试塔台抗震能力时,我们可以将塔台模型放在桌面上,两位同学分别手握两个桌腿,单手轻轻晃动桌腿为一级地震,双手轻轻晃动桌腿为二级地震,三手晃动桌腿为三级地震,四手晃动桌腿为四级地震。其他同学观察塔台的变化,如果发现塔台有变形倾斜的情况要及时叫停模拟地震,并及时记录下塔台变形前所承受的地震等级。补充:用手晃桌腿时两位模拟地震的同学要尽量保持晃动的力气相同。(5)计算塔台材料成本:展示:统一的材料价目表:一根吸管1角,一个衔接头3角,一卷胶带5角。讲解:学生小组计算材料成本后汇报。将成本进行排序,成本最低的一组为第一名,最高的一组为最后一名。(6)分工与美观评分。讲解:分工合作项目可以由各组自行介绍后各组评分;美观方面可通过塔台结构是否合理评分。小结:看来,我们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展开测试吧!2.展开测试:教师协助学生测试塔台模型。(1)教师创设测试工程情境,模拟真实的工程测试。3.汇总与展示引导:请各组拿出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现在我们一起来汇总各组分数。教师讲解:我们来对总分或个别突出的分值颁发不同的奖项。总分最高的颁发最优奖;承重能力最强的颁发大力士奖;抗震能力最好的颁发抗震王者奖;美观得分最高的颁发最美造型奖。4.其他小组的启示。(研讨3):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这些优点与不足对你们组有什么启示?活动3:自我评估1.分析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找找表中的高分项与低分项,教师提问:(研讨1)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研讨2)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研讨(研讨1)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研讨2)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研讨3):其他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这些优点与不足对你们组有什么启示?课后活动:自我分析改进学生组内交流:通过观察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对标准达成共识,了解完成度不同对应的分值也不同。通过对比发现,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与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项目、内容都相同,可以利用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进行测试的评分记录。预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意识到应该用米尺进行测量,因为学生尺太短了,不方便测量。预设:应该用有一定重量的物品,比如:书本、笔袋、矿泉水瓶等。预设:不能,必须使用一样的重物测试塔台模型,否则无法对比测试结果。预设:可以统一使用有不同风档的电风扇测试。1风挡为小风量,2挡为中等风量,3挡为大风量。学生测试并记录。提示:塔高、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为塔台模型制作的必要条件,都需要符合塔台模型制作标准中的最低标准,如有一个条件不符,则塔台模型不合格。学生汇报分数,教师将每组分数填入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中进行汇总,以平均分的方式计算出小组各项得分与最终得分。学生交流其他小组塔台模型的优缺点,并阐述原因。学生观察记录表分值,找到本组得分较高和较低的项目进行问题查找和分析。学生小组研讨并完成问题汇总,梳理记录单。学生小组研讨并完成问题汇总,梳理记录单。通过回忆一项工程的完整步骤图,认识到测试是对塔台模型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的承上启下环节,同时指明本课之后的“评估改进”环节,其重要依据来自于本节课。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工程建设步骤,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工程进展,给学生指引,明确下一步任务,连贯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利用第4课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来测试塔台模型体现了本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工程的系统性。让学生对比学习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与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掌握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和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的协调配合使用。聚焦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让学生学习理解表中每项的标准及得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对比分析。在测试前通过几个问题,让全班共同明确评价表中各项指标及各等级划分标准。在这些项目的测试中除了测试标准统一外,更重要的是测量量化标准要尽量保持一致,这也是对比测试数据的关键。测试后评分要公平,让学生意识到公平、科学测试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测试情境,模拟真实的工程,让学生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从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设计图及文字说明、材料成本统计、分工情况、美观八个方面进行测试、评分,加深对工程的理解。教师创设塔台模型测试活动的情境,模拟真实工程的测试,情境的代入感让学生真切体验工程师的工作。在评分汇总中,要保证小组评分公平合理,小组测试的最终得分取平均值,使测试结果更加严谨、科学,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每组颁发不同的奖项,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改进创新,也是对学生几节课以来辛苦付出的鼓励与肯定,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交流,让学生重新审视本组塔台模型,找到塔台模型的优缺点。在交流中,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借鉴优秀设计的经验,对出现的问题引以为戒,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观察突出的分值作为经验交流项目,较低的分值作为自我评估的改进内容,为下一课评估改进做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测试标准中的高分项与低分项,分析各项分数,让学生学会读懂数据。第一个问题指向各组数据优势项目,第二个问题指向各组得分较低项目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教师组织学生在“测试”板块“自我评估”中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交流内容与目的。第三个问题将“研讨”部分中的问题整合到“测试”部分中,在真实情境下,使问题更具指向性,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交流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教学课题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课型集体备课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21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工程要求。科学思维目标:能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一组模型开展小组自我评估与组际评估。能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根据已梳理的问题,依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再次改进。探究实践目标:进一步增强对工程建设的兴趣与认识。能够学会倾听,乐于交流,不断改进设计。态度责任目标:加深对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理解工程的关键是设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组内、组间交流,明确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难点:结合其他小组的建议,对塔台模型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器材:招标计划书、设计图纸、建造过程中的修改记录、制作的模型成品、测试数据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问题梳理记录单1.聚焦展示:拿出上节课的问题梳理记录单引入:你们建造的塔台模型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进才能使它建造的更好?2.评估与改进活动1:小组交流评估(1)学生组内交流小组内部结合前几节课的资料对建造的塔台进行交流评估:①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建造塔台的抗风、抗震、抗压能力;③建造塔台需要改进的地方;④每项问题的改进措施【用到的材料】招标计划书、设计图纸、建造过程中的修改记录、制作的模型成品、测试数据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等。(2)学生小组间交流:向其他小组展示讲解本组塔台的优缺点和改进设想,进行组间互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一些修改建议。活动2:确定修改计划拿出前一课的问题梳理记录单,结合之前的组内、组间讨论结果,针对每项问题提出修改计划,完成本组的《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活动3:改进设计方案拿出原始设计图,根据研讨出的修改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标注。3.研讨(研讨1)通过建造塔台模型的活动,你对做好一项工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研讨2)假如学校再组织开展一项工程活动,你会怎样做?4.拓展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根据新的设计图继续对作品进行改进和测试。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测试结果,回答教师问题学生小组间交流:向其他小组展示讲解本组塔台的优缺点和改进设想,进行组间互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一些修改建议。拿出前一课的问题梳理记录单,结合之前的组内、组间讨论结果,针对每项问题提出修改计划,完成本组的《设计方案修改记录单》。拿出原始设计图,根据研讨出的修改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标注。学生进行研讨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测试结果,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整理整个单元的过程性资料(标计划书、设计图纸、建造过程中的修改记录、制作的模型成品、测试数据记录表、问题梳理记录单等),让学生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设计,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资源共享,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真正体会工程师的工作过程。组织学生反思汇总各自设计暴露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融合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之后,进入第二轮的修改谁-设计-制作-测试-评估,体会工程设计的真实过程,认识到工程要经过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工程要求。让学生回顾工程设计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认识梳理,总结单元学习收获,在对本单元工程设计总结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让学生完成迁移,思考遇到新的工程问题时要如何解决。拓展板块突破课时的限制,鼓励学生继续完成本工程的剩余内容,体验工程师工作的特点,完成第二轮的修改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教学课题2.1校园生物大搜索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3月28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科学思维目标1.能分小组、分区域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认识学校生物的多种多样。2.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探究实践目标1.乐于合作、善于观察并能把观察结果如实记录下来。2.感受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发现,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责任态度目标1.感受校园生物的多样和美丽。2.初步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分小组、分区域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难点:认识学校生物的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与手段:为生准备:校园平面分布图、记录单、放大镜、小铲等工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资源。课前预习:观察校园生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聚焦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吗?师:目前地球上估计有87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追问:你们觉得这个数字是固定不变的吗?师: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种生物!这些生物种类都是生物学家进行调查发现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调查发现校园中的生物吧!2.校园生物知多少师:在正式开始调查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图片,学生举手回答名称。3.制定调查计划师:请各小组讨论调查方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调查完校园生物,尽量不要漏掉每一种动植物。师: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什么工具呢?4.研讨师:调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调查的指导微课,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吧!播放微课视频。(出自:https://3/v/video/VFRIPMID1.html)总结:①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分为地上、地下、空中三个层次。②除了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生物,还可以根据动物的踪迹来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③在调查的时候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记录,不仅要记录生物的名称,还要记录发现它的地点。④对于不认识的生物可以通过拍照、绘画、文字描述特征的方法先记录下来。⑤在调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动植物,不要破环环境。5.实践师: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开始调查吧!一定要有序分工、分区域展开调查。课后延伸:统计分析学生发言讨论。生:可能还有更多的生物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比我们想象得更多。学生举手回答名称学生分组讨论。生:放大镜:便于观察;小铲:观察地下的小动物;相机:对于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先拍摄下来。生:讨论交流。学生开展调查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在导语部分介绍了目前地球上已发现的生物种类数量。本课作为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有必要在聚焦部分通过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地球生物的丰富多样,并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像生物学家那样对一个特定区域展开生物调查。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动植物,为后续的调查环节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要分组、分区域进行调查(区域调查法)。通过对校园生物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丰富多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将发现的校园生物按动物、植物两类记录下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来研究事物的意识。教学课题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28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2.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准备:校园平面图、直尺、彩色铅笔、记号笔、A4纸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校园生物统计表(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出示校园中常见生物的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些生物?我们在校园生物调查中是否见过这些生物?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谈话:在校园生物调查中你还搜集到了哪些生物?它们都生存在哪里?小结:是的,大家在校园里认识了很多生物,那我们一起把大家的发现制作成校园生物分布图吧!(板书课题: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2.交流调查记录,汇总班级记录表谈话:通过调查活动,你发现了多少种生物,现在就来交流和汇总我们的发现吧!提问: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小组调查的是校园的哪块区域,搜索到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各有多少种?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投影展示学生记录单。)谈话:整个校园中生活着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小结: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3.用二歧分类法分类谈话:同学们,从我们的班级汇总表中,我们搜集了许多植物,给它们分类,可以更方便了解它们的特点。出示几种校园内的常见植物。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将这些植物进行分类吗?谈话:我们也可以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二歧分类法就是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成两类,继续确定新的标准,直到不能继续分为止。请大家试着用二歧分类法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小结: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二歧分类法,今后也可以运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以方便整理信息。4.制作生物分布图谈话:校园内的生物种类很多,每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各不相同,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快速、清楚的掌握校园内每种生物的生存区域呢?预设:可以做一张校园生物地图,在地图上标出不同生物的位置。提问:大家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小结:(1)生物地图可以用我们的校园平面图,也可以自己画出校园的各个区域。(2)可以用编号的方法标注各区域中生物的名称,也可以用画图或其它方法呈现生物的分布情况。(3)可以只标注名称,也可以在呈现生物种类的同时,呈现区域内生物的数量。(4)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应力求直观全面。现在,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直观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出示优秀小组的生物分布图,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校园生物分布图,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提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谈话:同学们发现生物之间有吃和被吃的关系。在调查过程中,你还有没有观察到动植物之间其它有趣的关系?小结:生物的生存都是需要适应的环境,像校园的花坛里、草地上、大树下这些地方都非常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5.知识应用,拓展延伸学校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大家课后可以查阅图书,或者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尤其是各种识别植物的软件,像“形色”“花伴侣”等,识别出它们,并给它们挂牌,制作校园生物小报。预设:我们在足球场草地里看见了蚂蚁;我们在操场上看见了蜻蜓;我们在花坛里看到了龙船花……分组汇报,教师汇总。对于不知名的生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物模样和生活的环境,识别出生物的名称。学生小组合作,给植物分类,交流分类结果。小组再次合作,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分类,展示、交流各小组的分类结果。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完成后粘贴到黑板指定位置,请各小组之间利用磁贴相互评价。预设:有的地方生物种类较多,有的地方生物种类较少。花坛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多,操场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少。预设:因为花坛里有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而动物以植物为食,也会来这里安家,所以花坛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多。预设:动物的粪便可以给植物提供养分,有些动物可以松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出示学生调查中容易找到的生物照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交流呈现更多的校园里的生物,为后面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奠定基础。这是一个交流调查结果的活动。学生对校园生物进行班级汇总,汇总的内容包括调查区域的名称、区域的环境特点、区域中发现的生物名称、区域内生物的数量等,为后面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二歧分类法对多种植物进行分类,完成课标中对二歧分类法的教学要求。同时,在分类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植物的多样性。学生认识了校园生物,通过先将校园中的生物编号,再将号码标注在校园平面图的相应位置等多种方法制作了校园生物分布图,便于对校园生物形成整体认识,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识别软件,用现代技术识别植物,给植物挂牌。技术与知识相融合,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教学课题2.3形形色色的植物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28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3.亲代与后代间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4.变异使得植物多种多样。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2.能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孟德尔及其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意识到植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阐释知道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难点:能对同一种植物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作出解释。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准备: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等)、记录表。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孟德尔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聚焦教师:提前准备关于不同植物的多张照片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采取师生交流的方式分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植物。不同的植物所具有的外部特征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教师提问: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校园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那么,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相同吗?同一“家庭”的植物完全相同吗?2.探索教师:提前准备具有后代与亲代关系的植物,或植物标本、图片等作为学生观察比较的材料。并向学生讲解亲代与后代植株的概念定义,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逻辑。教师提问:植物的后代与亲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材料寻找答案,并开展小组内的讨论,和你的同学分享你的发现。从多个角度,例如花的形状、颜色、花瓣、花蕊,叶的形状、叶缘、大小或者是其他特征具体分析。教师活动: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点。并提出两个新的科学概念:遗传与变异。帮助学生通过从探究活动中得到的结果理解遗传与变异各自的定义,并加以区分。教师提问:植物延续至今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呢?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思考遗传与变异的价值,得到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地球生物多种多样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进一步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3.研讨(1)研讨一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研讨二教师提问: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着人类生活?4.拓展教师活动: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简单介绍孟德尔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发现著名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过程。学生思考:校园内的同一种植物,不同的植株是否完全相同。学生:观察亲代与后代的木槿花,比较两者的异同。观察亲代与后代的桑叶,比较两者的异同。观察亲代与后代的松树,比较两者的异同。观察记录完毕后,填写记录单,进行组内分享。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于植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学生思考回答:从植物亲代与后代的花、叶、果实、种子、植株等多角度总结描述异同点。学生思考回答: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见闻,说说植物的遗传变异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得出:植物的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很多农作物利用遗传和变异规律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造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课程开始时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入手,通过展示最直观的图片或者是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说出地球上的植物多种多样。进而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地聚焦到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学生关注校园内的同种植物是否完全相同,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已有知识启发思考,由此引出植物的后代和亲代有什么异同,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对比木槿花、桑叶、松树三种植物亲代和后代的异同点,让学生分别从花瓣的颜色、数量,叶的颜色、大小、形状,植物的整体形态等方面学会观察,从而充分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带领学生继续深挖遗传与变异的内在含义和价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以及遗传变异使得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总结整节课所学知识,深化学生对于遗传和变异的理解。引领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体会科学技术改善着人类生活。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科学史,指导学生认识著名的科学家、遗传之父孟德尔,了解他发现的生物的遗传规律,学习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教学课题2.4多种多样的动物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28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动物后代与亲代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遗传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发现狗的后代与亲代的异同。2.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更多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动物植物亲代与后代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意识到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类比分析得出动物多样性的原因是遗传和变异。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和解释。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准备:狗的亲代与子代的照片、其他动物亲代与子代的照片、记录单。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其他动物亲代与子代的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聚焦教师活动:提前准备有关于不同动物的多张照片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采取师生交流的方式分析,从地球上不同种类的动物过渡到同种动物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再进一步以学生熟悉的狗为例进行探讨。教师提问: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动物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动物宝宝和它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不同品种的狗之间存在差异,那同种狗之间也有差异吗?2.探索(1)活动一教师活动:提前准备狗的亲代与子代的照片作为学生观察比较的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观察,将观察的动物及观察到的现象拍照,或录成视频,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利用标本、视频或图片等组织学生观察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教师提问:①描述狗妈妈和每只小狗的毛色与花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②哪只小狗遗传了狗妈妈的毛色?哪只小狗相对妈妈的毛色来说发生了变异?③推测狗爸爸的毛色可能是什么样的,说说你的理由。④仔细观察,我们还发现狗宝宝遗传了狗妈妈的哪些特征?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活动二教师活动:教师依次向学生展示长颈鹿、猫、袋鼠、马和企鹅的图片。教师提问:除了狗之外,其他动物是否也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呢?请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并在组内交流以下几种动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并结合刚才的分析结果,得到动物世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动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不仅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他们在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同样也有遗传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使得动物多种多样。(3)活动三教师提问: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你能根据下表中给出的几类动物的分类标准,为各类动物添加新成员吗?3.研讨教师提问:“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现象?说一说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遗传和变异现象?4.拓展以“动物和它的妈妈(爸爸)”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学生思考:即使是同一品种的狗,不同的个体也各不相同。学生:从身体形态、生活习性、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最后汇总答案进行汇报。学生思考:不同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学生活动:说出某一类别动物的名称,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动物亲代与子代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也具有遗传变异现象,遗传变异使得动物世界多种多样。过程中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狗(或者猫)为例进行分析,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投入本课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观察交流活动重在观察事实和比较异同,旨在让学生分析某种动物(例如:狗)亲代与后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毛色、花纹、行为方式等方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动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的概念认识,感知动物世界的多种多样,同时也为活动二做铺垫。本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将学生的视野由一种动物拓展到更多的动物,由动物的形态特征拓展到动物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意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动物世界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动物种群内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资料可使学生对遗传变异现象有更多深入的认识。由对一种动物的认识,回归到整个动物世界。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从生活环境、繁殖方式、运动方式、形态特征等多方面感知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对身边动物遗传变异现象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身边动物的研究兴趣。教学课题2.5相貌各异的我们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2月28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人类亲代与后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3.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人与人相貌特征的相同与不同。2.能将人的相貌特征整合起来比较分析人与人的不同。科学态度目标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客观描述人类个体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意识到人类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不同人类个体间的异同点。难点:能够利用材料分析人类的遗传组合,并说出人的遗传组合几乎是无穷无尽,因此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准备:小镜子、某一家庭亲代与后代的照片、记录表。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有关遗传病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聚焦教师活动:提前准备一张国家领导人或者是班里同学的照片,请同学在图中找出习近平总书记或者是自己身边的某个同学。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快速找到总书记或班里某个同学?(鼓励学生思考并畅所欲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动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一员,我们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在世界上能够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2.探索(1)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然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比较,说出相同和不同。(教师可以在过程中提示学生:眼皮、眉毛、鼻梁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内容。)(2)写一写:记录不同的相貌特征教师活动:呈现几种不同相貌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辨认。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刚的观察我们发现彼此之间外貌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以下几个相貌特征的观察结果。教师提问: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成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对于有些特征辨认不明显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判断,最后要引导学生统计和分析数据。并引导学生继续分析,通过研讨二的问题尝试让学生观察和计算不同的性状组合。3.研讨(1)研讨一教师提问:在世界上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什么?最后教师呈现40种相貌特征的计算数据,并将其与现有世界总人口数进行对比,得到结论:世界上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人的遗传组合几乎是无穷无尽的。(2)研讨二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以及文字性资料,结合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得出人体形态特征、人的血型、血压等生理特征等都有遗传的现象。同时和学生分享遗传病的例子。4.拓展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和家人(可包含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的照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又有哪些遗传变异的现象呢?学生回答:可以根据外貌进行判断。学生思考:人类的外貌有所不同,世界上应该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活动:利用镜子观察自己的样貌,组内交流讨论说一说各自相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活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统计每一个不同相貌特征的人数,小组内进行汇总。学生活动:每组派代表汇报数据,通过计算得出每一种相貌特征的具体人数。教师鼓励学生从刚刚学习的不同相貌特征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的方式分析一种、两种、三种相貌特征的组合方式,并由此推理得到更多相貌特征的组合数量。学生活动:通过照片分析自己和家人的异同并归纳。给学生呈现一张照片,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请学生在图中找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位置,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总书记的位置?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人的外貌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小组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认识到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我们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然后在班级汇总统计中,同学们可以看到不同相貌特征的人数,让学生发现,就这几个性状特征而言,全班同学的表现并不多样。进而引发思考: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看起来各不相同呢?进而引入研讨二的问题,运用数学运算的方法,观察形状组合的规律。综合整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结论。教师在课堂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教学课题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1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