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市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市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市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市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城市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0 概述 PAGEREF _Toc123363490 h 1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1 一、报告编写的主要依据 PAGEREF _Toc123363491 h 1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2 2. 主要结论 PAGEREF _Toc123363492 h 3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3 三、项目申请单位情况 PAGEREF _Toc123363493 h 9 HYPERLINK l _Toc1233

2、63494 第二章 拟建项目 PAGEREF _Toc123363494 h 12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5 一、端口状态及问题 PAGEREF _Toc123363495 h 12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6 二、吞吐量发展预测及建设规模 PAGEREF _Toc123363496 h 21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7 3. 自然条件 PAGEREF _Toc123363497 h 42 HYPERLINK l _Toc123363498 4、总体布局 PAGEREF _Toc123363498 h 50 HYPERL

3、INK l _Toc123363499 五、装卸过程 PAGEREF _Toc123363499 h 53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0 6. 水工建筑物 PAGEREF _Toc123363500 h 56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1 7.土地平整和庭院道路 PAGEREF _Toc123363501 h 63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2 八、配套项目 PAGEREF _Toc123363502 h 66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3 9. 职业安全与健康 PAGEREF _Toc123363503

4、h 71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4 十、施工条件 PAGEREF _Toc123363504 h 76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5 11. 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123363505 h 79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6 12. 工人可以报告预审状态 PAGEREF _Toc123363506 h 83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7 第三章 相关规划建设用地 PAGEREF _Toc123363507 h 84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8 一、相关规划 PAGERE

5、F _Toc123363508 h 84 HYPERLINK l _Toc123363509 2、建设用地 PAGEREF _Toc123363509 h 87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0 第四章 资源利用与能源消耗分析 PAGEREF _Toc123363510 h 90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1 一、港区用水量及水源地 PAGEREF _Toc123363511 h 90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2 二、港区能源消耗和能源供应情况 PAGEREF _Toc123363512 h 90 HYPERLINK l _Toc

6、123363513 3.使用海域 PAGEREF _Toc123363513 h 90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4 4. 水土保持 PAGEREF _Toc123363514 h 92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5 五、通用航空安全 PAGEREF _Toc123363515 h 92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6 6. 叠层矿石 PAGEREF _Toc123363516 h 93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7 7.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PAGEREF _Toc123363517 h 94 HYPERLI

7、NK l _Toc123363518 八、收分发条件 PAGEREF _Toc123363518 h 94 HYPERLINK l _Toc123363519 9. 沟通 PAGEREF _Toc123363519 h 94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0 10. 本地资料 PAGEREF _Toc123363520 h 94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1 第五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123363521 h 95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2 一、建设区生态环境现状 PAGEREF _Toc123363522

8、 h 95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3 2、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PAGEREF _Toc123363523 h 96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4 3、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PAGEREF _Toc123363524 h 97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5 第 6 章 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123363525 h 100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6 1. 基本数据 PAGEREF _Toc123363526 h 100 HYPERLINK l _Toc123363

9、527 2.国民经济评价 PAGEREF _Toc123363527 h 100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8 3.财务评估 PAGEREF _Toc123363528 h 102 HYPERLINK l _Toc123363529 4.社会影响分析 PAGEREF _Toc123363529 h 103 HYPERLINK l _Toc123363530 五、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123363530 h 103 HYPERLINK l _Toc123363531 附件 PAGEREF _Toc123363531 h 106 HYPERLINK l _Toc1

10、23363532 图 PAGEREF _Toc123363532 h 106第一章概述一、报告编写的主要依据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三区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2010年),2004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2.关于印发长三角地区港口建设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字200546号;3、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4、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3年2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5.XX港区可控详细规划(2005),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6、关于XX港XX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浙交府200522号)

11、,浙江省交通厅、XX市人民政府;(七)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初步意见;(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意见;10、XXX集装箱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3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11、省发改委关于XXX集装箱码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浙发改发2005570号;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矿产资源覆岩评价(2005.3),浙江省工程勘察院;13、水土保持计划报告(2005.6),XX市水利勘察设计院;14.XXX集装箱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09),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所;15 、XXX集装箱码头工程

12、安全预评估报告(2005.05),北京交运安全健康技术咨询中心;16.XXX集装箱码头项目节能评估报告(2005.05),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17、XXX集装箱码头工程海域使用示范报告(2005.06),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院、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宁波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18.XXX集装箱码头工程通用航行环境安全评价报告(2005.12),大连海事大学;19.“平面二维潮汐流数学模型与沉积物反沙分析”(2005.6),南京水利学院;20. 船舶靠泊与离泊模拟试验报告(2005.10),大连海事大学;21.船舶系泊与码头轴优化物理模型试验报告(2005.11),大连理工大学;22、企业投

13、资项目审批暂行办法(2004年9月15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 主要结论(一)建设的必要性一、XXX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符合国务院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三区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2010年)2004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了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三区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2010年)。规划明确要求,2010年前建设长三角地区港口,以上海、宁波港为重点,形成由长江下游等港口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苏州港,其中上海、宁波为一级港。干线口岸主要是开辟远洋干线集装箱班轮航线,建设7万吨至10万吨(第五代、第六代及以上集装箱船)大型集装箱码头设

14、施,其中XXXX港区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港口建设暂行规定项目表。因此, XXX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务院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三区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2004-2010 年)”。2、建设XXX集装箱码头项目是为了适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宁波-XX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运力紧缺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腹地经济发展较快,港口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总运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九五”期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高达41.3%,比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2%的增长率高出9.3个百分点。 “十一五”前四

15、年年均增长率为45.2%,2004年达到400.55万标准箱,预计2005年达到520万标准箱。宁波港目前拥有集装箱泊位7个,吞吐量270万标准箱,主要集中在北仑二期和三期。在建项目主要为北仑四期5个集装箱泊位和大榭4个集装箱泊位,规划建设北仑五期4个集装箱泊位。届时,宁波港将拥有集装箱泊位20个,吞吐量890万标准箱。据预测,2010年宁波-XX海域集装箱运输需求量将突破1000万标箱,2020年将达到2000万标箱以上,缺口约1000万标箱。面对巨大的需求,宁波-XX港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开展集装箱码头建设。XXXX岛距北仑港区仅3.5公里,适合建港的深水岸线14.5公里。两个港区共用同

16、一航道和锚地。 XX岛连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通往XX岛外部的陆路通道,将大大改善XX岛的发展环境。其中,XX岛西南段海岸线和土地条件最好,适合近期开发。宁波和XX港口位于同一海域,经济腹地基本相同,港口自然条件相近。 XXX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原宁波港的资本和原XX港的资源优势,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建设XXX集装箱码头项目,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尽快在我国形成合理的集装箱运输体系,满足集装箱船舶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集装箱运输量的快速增长。 2004年,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5651.6万标准箱,约占世界

17、集装箱总量的10%。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6年,中央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后,长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扭转原有大量集装箱中转香港、日本、韩国等港口的局面,远洋集装箱直达率逐步提高。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海中心港水深不足,码头容量不足,特别是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不足;北翼太仓港建设刚刚开工,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宁波南翼 港口虽然初具规模,但功能不强。这些问题表明,与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我国在国际航运中的应有地位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参与

18、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政策的实施,我国集装箱运输将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针对这一形势和周边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发展趋势,未来国家将重点建设一批沿海集装箱干线港口,在华东、华南沿海形成自己的航运中心。尽快形成合理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宁波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和航运条件。港口EDI系统已投入使用。 “一关两检”等软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宁波港拥有可停泊第四代及以上集装箱船舶的专用泊位7个,现已形成27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增长势头良好。截至2005年12月,宁波港已开通各类航线147条,其中国际航线112条。目前,全球20强班轮

19、公司已登陆宁波港,9200TEU集装箱船也停靠宁波港。参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发展规律,枢纽港的重要标志是吞吐量在300万标箱以上。这表明宁波港正处于建设集装箱枢纽港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抓住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XX港区的深水优势,建设XXX集装箱码头项目,为实现枢纽港目标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使宁波-XX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南翼有利于尽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促进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的形成,提高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通过联盟、并购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经济,发展了全球网络。码头建设和信息化发展

20、物流业。组建联盟(联合)是班轮公司谋求进一步发展、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一发展也对港口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运公司的扩张为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和运营提供了可能。目前,远洋干线运营的主要船舶大部分为3,000-6,000 TEU。 6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正在大量投入使用,92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也开始投入使用,发展速度相当快. .承载能力超过11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已在欧洲造船厂开工建造,近期将投入使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近期没有吃水超过14.5m的集装箱船在运营或在建,但班轮公司有可能在个别航线上投资吃水更大的船舶,以降低单位

21、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具备与其地位相适应的超大型船舶的处理能力。为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该地区必须提供能够满足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满载的码头。为适应集装箱船舶规模化发展的要求,XXX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建设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是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美誉度、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最佳选择。尽快在我国建立合理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四、XXX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建设是适应长三角地区城市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宁波-XX港是长三角和浙江省的重要港口。具有地处长江口南缘的地理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建设条件。宁波-XX港与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和广阔的长江沿线腹地紧密相连。这些地

22、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内在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该地区拥有全国38%的钢铁企业和40%的石化企业。腹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对港口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港口质量、现代化水平和运输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将出现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趋势,交流将更加密切。随着城市群的形成,长三角已成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的首选,并将结合各地区的特点,形成跨省、跨城市的特色产业带,这会使原有的行政壁垒受限。各地区产业结构相近、分工不清晰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生产、经营、投资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下,为使宁波

23、市和XX市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枢纽,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必要有国际港口作为保障。集装箱运输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体现,是国际港口的重要标志。对地方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直接带动作用。集装箱运输也是形成宁波和XX综合物流体系的基础。尽快建设XXX集装箱码头项目,将带动宁波、XX两地经济发展,增强两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综上所述,无论是符合国家宏观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还是提高宁波-XX港国际竞争力,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深水岸线资源,适应容器。考虑到大型船舶的发展趋势等角度,XXX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作为标志性的启动项目,其建设也是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提出的整

24、合两地港口资源、加快推进宁波-XX港口一体化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省政府。(2) 建设的可能性XX岛所在的北仑海域具有良好的防风浪浪条件。大浦口湾口面向西南,有天然的深水海岸线。 -20m等深线笔直靠近岸边,湾口宽约2.0km;打浦口湾东侧土地平坦。 ,宽阔,三边青山环抱,环境幽雅,土地深度约1.6km,多为盐田和农田。根据XX市规划,2008年将建成XX岛与宁波镇海的跨海大桥,将XX岛与镇海通过陆路连接起来。同时,港区后方有大量砂石可供开采。北仑港区经过多期建设,施工单位施工经验丰富,施工设备齐全,施工技术有保障。因此,建设XXX集装箱码头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三)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一、建设规模根据宁波-XX海域2010-2015年集装箱运输量预测,结合港口岸线资源和装卸过程计算结果,XXX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规模为5个大型集装箱泊位7万吨至10万吨(可为15万吨级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量250万标箱。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 * GB3 泊位数量:5个,其中7万吨级泊位3个,10万吨级泊位2个(水工结构为15万吨级船舶设计)。 = 2 * GB3 设计年通过能力:254.5万标准箱。 = 3 * GB3 码头岸线总长:1774m。 = 4 * GB3 码头前部设计底标高:-17-20m。 = 5 * GB3 项目用地:250万平方米(其中项目红线243万平方米,移

26、民安置7万平方米) = 6 * GB3 项目总投资:推荐项目总投资概算569891万元。 = 7 * GB3 经济评价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1.61%经济净现值ENPV(i=10%)=61808万元所有项目投资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1.93%财务净现值FNPV(i=8%)=172695万元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11.08a贷款还款期(含建设期):13.60a。三、项目申报单位情况为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整合两地港口资源,加快推进宁波-XX港口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宁兴(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XX市XX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3月20日,永州集装

27、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出资65%、25%、10%,开发、建设经营XXX集装箱码头项目。永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位于XX市。是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计划总投资近57亿元。建设运营7万吨至10万吨大型集装箱泊位5个,运营年限50年。现将公司三方股东介绍如下:(一)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港集团成立于2004年4月8日,其前身为宁波港务局。是目前中国500家大型服务业企业之一,是国有独资企业。宁波港集团注册资本40.654亿元。截止2004年底,宁波港集团总资产116亿元,所有者权益54.7亿元,少数股东权益7.9亿元。宁波港是集内河港、河口港、海港为一体的多

28、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深水港。生产性泊位19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最大的是25万吨原油码头、20万吨矿石码头(也可容纳30万吨船舶)、第六代国际集装箱泊位和5万吨液体化工泊位; 6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航。宁波港主营业务包括:港口管理、引航、拖船、码头租赁、装卸、船舶代理、航运电信服务、仓储、港口铁路建设、港口机械、集装箱包装、港口工程建设与监理、船舶垃圾清理。 2005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超过2.7亿吨,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可超过520万标准箱,居中国大陆第四位。(2)香港宁兴(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宁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是宁波市政府在香港注册的全资有

29、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7835万港元。截止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5.6亿港元,所有者权益2.1亿港元。公司的宗旨是:“立足海外,服务宁波,办好窗口,共同发展”。公司在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宁波设有全资子公司,并在宁波设有办事处。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实业投资、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劳务合作、工程承包、项目融资和房地产开发等;为海外产业技术界在国内投资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服务。 20年来,公司通过自身资产结构的不断优化,已成为香港银行业最有信誉的中资企业之一。(3) XXXX港口发展有限公司XXXX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2日,注册资金5000万元。截止20

30、04年底,XXXX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资产4974.8万元,所有者权益4974万元。公司主营业务为港口、码头和土地投资开发,性质为国有投资。第二章拟建项目一、端口状态及问题(1) 端口简介宁波-XX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南缘,距香港、高雄、釜山、神户等亚洲主要港口1000海里以内,距美国和美国约5000海里大洋洲。港口地处我国南北航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适中,区位优势明显,港口建设条件得天独厚。过境运输任务。(2) 港口状况一、港口吞吐量现状1973年以前,宁波港是一个小型内陆港口,设施简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宁波港走过了一条由内陆港向深水港发展的道路,港口吞吐量实现

31、快速增长。 2004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22586万吨,仅次于上海港,居内地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前五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400.55万标准箱。宁波港自1991年以来的货物吞吐量如下表所示。1991-2004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一览表表 2-1-1 单位:万吨、万标箱年1991199319951997199920002003年2004年总吞吐量33905321685382209660115471854322586其中外贸123421392812330838515193819010233其中煤炭8591094137315271543182722712554油902147112701955年2519

32、348654015842矿石11232109329636274063433048105497容器3.567.8816.025.760.190.2277400.55宁波港从1984年开始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1988年集装箱超过10000个,达到12025TEU。 199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从1990年的2.2万标准箱增加到1995年的16万标准箱,“八五”期间年均增长48%,“九五”期间年均增长41.3% - 年计划”期间。年均增长率为45.2%,2004年达到400.55万标准箱,2005年超过520万标准箱。集装箱是宁波港增长最快的货种,已成为仅次于矿石、原油和煤炭的第四大货种,占总吞吐量的

33、比重从1995年的2.1%到2004年的11.0%。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宁波港占全省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的92.6%。宁波港是长三角两个拥有远洋航线的港口之一。江浙沪集装箱吞吐量占港口总量的比重从1995年的7.4%提高到2004年的20.66%,状况正在逐步改善。1990-2004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宁波港宁波港1990-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变化趋势图“八五”之前,XX口岸主要承担XX市所需物资的运输。 “八五”末、“九五”期间,与中化岙山石油转运基地、东海平湖油气田岱山原油中转站、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站等大宗散货码头落户XX,形成港口多元化发展 乘势而上,XX港逐步承

34、担起浙江沿海煤炭、原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的中转任务,长江。 XX港的吞吐量从“八五”期间的年均几百万吨飙升至2000年的3189万吨,“九五”期间年均增长29.3%时期。受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影响,沿江沿岸地区石化、冶金等企业需求不断扩大,带动XX港吞吐量进一步增加,2004年达到7359万吨, 2000-2004年年均增长23.25%。在大宗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带动下,XX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从1990年的6.39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379万吨,年均增长 52.6%;占总吞吐量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3.3%上升到2004年的32.3%,2004年的比重呈上升趋势。XX港的吞吐量以能源和

35、原材料为主,水水传递功能突出。煤炭、石油、金属矿石等货物吞吐量比重逐年提高,从1990年的28%上升到2004年的77%,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二、集装箱运输组织现状到港的集装箱船总数迅速增加。 2000年到宁波港的集装箱船舶达到2708艘,2004年达到5517艘,是2000年的2.04倍,年均增长19.5%,快于总量增长速度。到达宁波港的船舶数量。到宁波港的集装箱船汇总表表 2-1-2 单位:船舶集装箱空间 (TEU)20002001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04991755173923142796179050099948663547858298310001999173883025

36、66735200029991683184165687573000399963481141733924000-4999373614621237350005999二十一801241692816000及以上564136160206全部的27083008403052265517大型集装箱船抵港趋势明显。 2000年,4000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63艘,2004年达到860艘,远大于集装箱船到港总数的增长速度。每艘船的平均装卸集装箱数量从 2000 年的 333 个标准箱增加到 2004 年的 726 个标准箱。目前,宁波港集装箱主要来自省内宁、绍、周三市,省内杭州、台州、温州,部分来自江西、安徽等

37、省。为充分发挥义乌、金华、绍兴等已建成集装箱货运站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经宁波港进出省的集装箱比例。目前,宁波港已陆续开通南北沿海支线,将港口业务范围从浙江延伸至厦门、福州、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宁波港作为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航线结构不断优化。 2004年,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345.03万标准箱,占总吞吐量的86.1%。自1996年中远远洋航线开通以来,中远远洋在国际航线中的比重显着增加,2004年达到277.52万标准箱,与2000年持平。是总吞吐量的9.0倍,占总吞吐量的69.3%。总吞吐量。内支线和内贸航线稳步发展,分别占总吞吐量的4.0%和9.9%。远洋航线主要

38、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分别占国际航线集装箱量的36.4%和22.1%。近海航线吞吐量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分别占国际航线集装箱量的6.8%和6.2%。 2000 年至 2004 年各航线的航班数量和吞吐量如下表所示。2000 年至 2004 年按航线划分的航班数量和吞吐量表2-1-3单位:班/月,万标箱指数2004 年2003 年2002 年2000航班数量吞吐量航班数量吞吐量航班数量吞吐量航班数量吞吐量总吞吐量523400.55461277.22359185.8723690.221.国际航线346345.03297239.28201156.7514970.631.1 中远209277.52165

39、182.8585108.524130.73美国7176.265653.08二十一30.6155.65欧洲68125.675977.92451.131820.07其他7075.595051.874026.7985.011.2 近海13767.5113256.4311648.2310839.9香港94.0372.56134.87二十二8.64日本5121.544718.135015.673616.07韩国3823.623521.373122.092610.6其他3918.324314.37二十二5.6244.592.内支8416.047711.47829.4595.86沿海8415.847711.

40、47829.4595.86长江0.23、国内贸易9339.488726.477619.722813.73沿海9335.978723.557617.782812.48长江3.512.921.941.25截至2005年12月,宁波港已吸引国内外近60家船公司开通各类航线147条,其中国际航线112条,美洲、欧洲、中东、日本、韩国、香港等远洋航线72条,台湾,东南亚。与俄罗斯有40条近海航线; 22条国内沿海和国内支线航线; 13条国内贸易航线。集装箱航班为每月 672 架次。目前,全球20强班轮公司已登陆宁波港,9200TEU集装箱船也停靠宁波港。XX港集装箱运输处于发展初期。 2004年集装箱吞

41、吐量49540标准箱,其中国内航线49510标准箱,宁波港49210标准箱,上海港3000标准箱,国内支线(上海)0030标准箱。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陆岛之间土地集散通道的形成缺乏影响,发展相对缓慢。三、港口设施状况宁波港目前拥有集装箱泊位7个,主要分布在北仑港。根据北仑二期和三期项目7个集装箱泊位的现有设施计算,其通过能力为270万标准箱。目前,宁波港在建的北仑港四期工程和大榭集装箱码头工程年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50万标准箱和200万标准箱。宁波港规划建设的北仑五期可建设集装箱泊位4个,吞吐能力170万标准箱。全部建成投产后,全港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可达890万标箱。四、宁波港集装

42、箱集散现状宁波港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铁路、江海联运、水水调为一体的综合集疏运网络。目前,宁波港集装箱主要来自其直接腹地,主要通过公路集散;水路集散地主要集中在沿海,江海联运较少;铁路集装箱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三)主要问题一、海岸线管理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开发利用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北仑港区原总体规划未得到落实,影响港区合理布局,导致海岸线资源粗放开发,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影响港口综合竞争力和资源开发。效率提升。XX市各岛屿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对港口的依赖度很高,码头建设随处可见。这种模式对推动XX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和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港口布局分散、规模小,

43、将导致各作业区自成体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经营区域的集散、生产组织、整体服务、信息沟通等方面容易出现脱节现象。2、基础设施依然不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适应性不足集装箱运输和散杂货运输需求旺盛,港口相应专业码头建设仍然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公共码头运力不足,自有码头运力过剩,少数自有码头闲置;公共码头普通泊位陈旧,中小泊位容量过剩,不适合大型专业海洋船舶的需要;万吨级以上集装箱和杂货码头超载运行。虽然宁波港运力紧张,但XX仍有许多优秀的海岸线有待开发,但集装箱运输还处于起步阶段。三、老港区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功能调整亟待解决宁波港老港区位于宁波市三江口市区繁华地段。港口与城市交通存在严重干扰

44、。现有港区是城市规划中的绿地和商贸区,需要调整货运功能,改善城市环境。4、集散设施仍薄弱,影响港口辐射能力进入北仑港的甬北铁路支线运力只有270万吨,已经超载。杭甬高速和同三国道干线尚未与北仑港区相连; 336省道等级低,影响港口对金华、衢州等地区的辐射;北仑港区后方道路等级较低,港口集散与城市区间密切相关,区间交通干扰严重;大榭与穿山北港片区之间的道路等级较低。邕江通航里程短,航道水位低,标准不统一;汉永运河尚未恢复通航,内河集疏运体系尚未建立。XX与大陆之间没有陆路通道,物资、人员、信息交流不便,经济往来受限,造成产业发展滞后。同时,海岛城市的岛群特点决定了XX市各岛之间的道路互不相连,交

45、通不便,造成经济实力分散,严重制约了发展。的港口。五、港口功能拓展和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宁波港60%左右的散杂货为省市外中转服务,集装箱运输主要服务于省内。园区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够;围绕港口交通的港口物流园区刚刚起步;港口商业、仓储等功能的拓展还不够。XX口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当地经济对口岸支撑力度不够,口岸处理的货物多为直通型。以传统的装卸、仓储、转运为主,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缺乏加工增值服务;临港工业园和物流园建设滞后。2、吞吐量开发建设规模预测(1) 吞吐量发展预测一、经济腹地宁波-XX港目前主要服务于浙江省物资进出口和长三角及沿江钢铁石化企业的铁矿石、原油中转服务,

46、承担江西部分物资中转任务,安徽、湖南等铁路沿线省份。 .宁波-XX港以宁波市和XX市为依托,直接经济腹地为浙江省。随着杭州湾走廊、甬金高速、甬金铁路、XX岛连接工程的建成,间接腹地延伸至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重庆等沿江地区。二、腹地国民经济和交通现状 = 1 * GB3 腹地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腹地七省两市地处中国长江流域,连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近年来,随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带动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已经如火如荼。 “九五”和“十五”前三年,腹地七省两市GDP(可比价格)年均增长分别为10.5%和10.8% . “九五”和“十五

47、”前四年,腹地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20.4%和30.9%。为统计口径,下同),占全国总量的38.9%; 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322亿美元,占全国的53.1%。腹地跨度大。由于自然禀赋条件的差异,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腹地经济分布明显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日益明显,在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上海的带动下,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生产力布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在长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2.2%、人口仅占全国10.4%的条件下,GDP和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占全

48、国的25%和36%。占全国总量的%,占整个腹地的53.7%和92.7%。 ,三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12.8:54.4:32.8调整为2004年的6.5:54.3:39.1。“九五”头四年和“十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分别为19.1%和32.32%。 200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4160亿美元。目前,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其中,浙江省积极发挥“个体经济”和“区域块经济”优势,以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243亿元,1995年至2004年年均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

49、点以上。产业优势逐步形成。纺织和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印刷、文教体育用品、医药、化纤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浙江消费、投资、外贸进出口、工业生产、第三产业、财政收入增速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在全国经济增长中处于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浙江省的杭州、贾、湖、邵、宁波等地区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外向型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初步显现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区域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上游形成了钢铁、石化、能源、建材、机电等产业带。对外经贸合作也有所发展,但明显低于国家水平。 “九五”期间,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

50、长4.9%。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后,长江中上游相继开放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黄石、宜昌等沿江城市,全方位、多层次。 ,对外开放的重点格局初步形成。沿江地区生产力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产业结构逐步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利用外资强度逐步增加,工业生产与对外贸易的相互依存程度逐渐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扩大,整个经济逐渐呈现出由西向东的多功能、复合型特征。江、浙、沪等长三角中上游省市经济互补性强。综上所述,以上海为龙头、依托长三角地区、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型腹地经济圈已初具规模。 = 2 * GB3 腹地交通现状宁波-XX港腹地,交通方式齐全,交通十分便利。浙江省内有浙赣

51、、沪杭、晓永、金文、杭宣等铁路线;以杭州为中心,以沪杭甬高速公路、6条国道和多条省道为主线的公路网通达全市。全省各地;有京杭运河、常湖沉线、杭沉线等10条内河航道;沿海有宁波、XX、温州、台州、嘉兴等港口;有杭州、宁波、温州、黄岩、衢州、义乌等。 6 有民航机场;有镇海石化总厂等石化企业输送油品和液体化工产品的管道。三、腹地经济发展趋势与规划 = 1 * GB3 腹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分析进入21世纪初,国际经济格局将继续加速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科技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将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范围内调整壮大。跨国公司。与此同时,我国进入了实现第三步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

52、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长三角及沿江地区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根据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经济发展趋势是: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高的作用 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布局,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发展步伐,依托沿江大中城市,逐步形成横贯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经济带。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等劳动密集型生产

53、环节。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长三角及以上海为龙头的沿江地区逐渐呈现出这一趋势。区内冶金、化工、机电、电力等传统产业实力雄厚,机电产品、汽车等产业实力雄厚。规模。近年来,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纷纷抢滩上海及周边省市,以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在长三角地区异军突起。出现。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和外向型经济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未来5到10年,我国经济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长三角及沿江地区仍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经济发展速度将达到8%至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个领导、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根据沿江经济结构不

54、同,尽快,上海,形成以江浙为主体,以上海为中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长三角经济区,成为长江出海的龙头;皖皖河开发和江西昌九工业走廊建设,将丰富中下游经济实力;以湖北为主体、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以成渝为中心,以周边地区为依托,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便捷的水陆交通,加快工业化进程,成为长江流域能源、冶金、原材料基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将逐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即实施大中型战略。西部地区规模化发展,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 2 * GB3 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从全省实

55、际出发,在努力实现“两个第一”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浙江省提出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家浙江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三分之二的市县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2020年GDP年均增长7%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地理条件和特点,浙江省将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和沿海港口为基础,以主要运输通道为主轴,并相应形成环绕杭州湾、温泰沿海,浙赣、晋温铁路沿线“三区三

56、带”区域经济布局。 = 3 * GB3 腹地交通发展规划未来,浙江省将形成布局合理、交通运输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框架。铁路将形成“两纵五横”格局;全面建成以“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为主体框架,以国省道为主干线,以农村县乡公路为基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公路网;以宁波港、XX港为重点,以温州港、乍浦港、海门港为骨干,打造“五港十线三联三通道”的内河水运网络。完善航空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了以快速客运、货运物流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2010年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交通现代化,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4 、宁波-XX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57、= 1 * GB3 腹地外贸集装箱产量预测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及沿江地区加快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集装箱运输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九五”期间和“十一五”前三年,本地区外贸集装箱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9%和24.3%。标准箱,占91.7%。 2004年,该地区外贸集装箱量为1600万标准箱。1995年后,随着中央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实施,以上海港和宁波港为干线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组织格局逐步形成。腹地外贸集装箱根据自身综合运输条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大部分通过水路(长江、内河)运往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宁波干线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2003年,除长三角以

58、外港口进出口70万标准箱外,该地区外贸集装箱产生量的76.3%左右来自上海港,20.9%来自宁波港,1.2%来自宁波港。江苏沿江港,江苏港1.6%。 % 由其他沿海港口完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及沿线开发开放”战略的进一步深入,长三角及沿线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轴心。外贸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进出口结构也将不断优化,适合集装箱的货物比例也将增加。下面对影响预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外贸进出口额:2004年,腹地内外贸进出口额4487亿美元。未来一段时间,长三角及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长速度将放缓。适合集装箱货物比例:由于

59、腹地各省市产业结构各有侧重,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外贸商品构成也略有不同,但适合的集装箱货物以机电和轻工为主。根据海关数据分析,2004年,腹地外贸货物比重为83.9%。未来,腹地各省市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和第一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大量适合外贸的商品。预计腹地适合商品的比例约为81%。集装箱化率、重箱平均重量、重箱率:随着集装箱运输方式的进一步推广,外贸适合集装箱货物的集装箱化率将显着提高。 % 增加到 80% 到 85%。重箱平均承载能力与该地区包装货物的产品结构密切相关。目前,轻工、医药和机电产品在腹地包装货物中的比例占适用盒装货物的80%。未来,随着腹地产

60、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合适的容器仍以机电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重型集装箱的平均装载能力不会有太大变化。吨/TEU。随着腹地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逐步完善,集装箱运营管理基本趋于合理,预计规划期内腹地重型集装箱占比将在现状基础上略有增加,基本保持在 75% 左右。2004年腹地外贸集装箱产量1600万标箱,生产系数0.36标箱/万美元。未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在进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进出口商品价值的增加将导致适合商品的生成系数呈下降趋势。腹地外贸集装箱产量预测表表 2-2-1指数2004 年2010 年2015外贸进出口总额(十亿美元)4487100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