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_第1页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_第2页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_第3页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_第4页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辗转 5464 公里,在入海之处冲积出一片土地 一一黄河三角洲I,造就了东营 这座城市。行进在东营市区通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路上, 车窗外一马平川,湿地随处可见。越近保护区,湿地面积越大。 约莫一小时后远远便看到了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之一的远望楼。楼的旁边, 黄河入海口 ”几个大字尤为醒目。从此处乘船再 向大海方向行进十余公里,河海 黄蓝交汇”的壮丽奇观绵延数十 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片土地的神奇。已在这里工作了 32年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吕卷章告诉记者,上世纪 90年代初,黄河含沙

2、量较大时,年均来 沙量达到16亿吨。这些泥沙中30%4入到深海,40%亭留在浅海, 剩下的则形成新的国土。每年新增土地达到 3万亩,平均每天新增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此成为这里的标签之一。与之相伴的还有石油之城、盐碱之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独特名片。 东营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这些名片”划定的 边界里,找寻出路,拓展空间。回顾其成立以来的历程,向着秀美宜居的方向,绿色伴着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一起生长,盐碱之城终于披上绿装。而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心区的东 营,保护与发展的探索仍在路上。呵护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东营市拥有413公里海岸线,1200

3、平方公里滩涂,湿地资 源丰富,境内浅海、陆地、湖泊湿地资源4580平方公里,湿地率达41.58%黄河从这里流入渤海,使得这里拥有河海交汇、 新 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造就了河黄海蓝”的独特景观。在保护区内的相关区域,车行处,不时惊起一滩鸥鹭。据了解,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占东营市面积的六分 之一以上,相当于2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我国暖温带保存 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依托这一片湿地的特殊资源, 保护区建立了鸟类科普园。 吕 卷章指着科普园内的鸟一一向记者介绍。每一种鸟的特色、习性等,他都如数家珍。一些鸟还是他一手救治。在不远处的鸟类博 物馆里,视频实时关注着东方白

4、鹳等珍稀鸟类的动向。展厅内则陈列了包含珍稀鸟类标本在内的1400余件标本物。吕卷章1987年到东营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 那 时看到这里鸟很多,就觉得应该建立一个鸟类保护区, 于是准备 取名为东营丹顶鹤保护区。”吕卷章说,后有专家认为,光保护一 种鸟不对,于是改名为东营黄河三角洲旧然保护区。1990年10月,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1991 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国务院批复为山东黄河三角洲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 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展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只有黄河水

5、丰沙足,才能一步步逼 退海浪对土地的侵蚀;而当黄河水沙量不足或断流时,大海则寸寸紧逼,蚕食着新生、脆弱的土地。面对高盐碱的新生地,智慧的黄河口人民引入黄河水压碱充裕的淡水使得盐碱水不再向上渗透,土壤盐碱度走低,湿地生态渐趋平衡。自2010年开始,当地连续实施了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年均调水3000万立方,黄河故道断流 34年后重新实现全线恢 复过水,有效改善了刁口河流路两侧的生态环境。这些努力换来了显著的成效。 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开始眷恋黄 河口湿地。保护区鸟类种类已由 2000年的283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9种增加到1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由41种增加到51种。

6、全球有东方白鹳4000余只, 这里累计繁殖超过1300只;这里的黑嘴鸥达4000多只,仅次于 辽宁盘锦。东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 鸥之乡”。保护区内,东方白鹳在电线杆上高高挺立。 喜好高处, 且高压线又能提供保护,东方白鹳把巢筑在了 一桩桩电线杆子上。当地还专门搭建了高 10米、顶端焊有 井”字形铁架的人工招引杆,供东方白鹳 安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东方白鹳这一 濒危种群提供了理想的生活家园。据介绍,全世界有8条鸟类迁徙路线,其中两条经过东营。 每到迁徙季,600余万只鸟会在东营捕食、栖息、翱翔,因此这 里也被誉为鸟类的 国际机场在山东省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眼中,

7、环境好不好,鸟类比人类更有说服力。我们常说好的环境必须要有鸟语花香 花香野实现,但只有生态环境过硬,才能听得见鸟语”对于保护区的设立,东营多位干部坦言,保护区成立时正值 胜利油田的丰产期,划定保护区域,关停相关生产设施后,也给 当地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影响。当时感觉是真的很疼。”当地一位领导干部说。目前,胜利油田还有部分开采平台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保护 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禁止一切生产活动,实验区在取得环保手续后可以生产,但不允许新建任何生产设施。我们已经确定,剩下的158处生产设施,两年内全部清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

8、记、局长刘清滨对记者说。记者从中石化官网上查询到 2018年6月的一篇文章显示, 胜利油田退出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生产设施,将减少年产原油近30万吨,按约70美元/桶折算,年产值达10亿元。这是东营落实生态优先战略毅然作出的抉择。盐碱之城的绿色执念东营因油立市。这里集中了我国第二大油田 一一胜利油田85% 的产量和80%勺石油地质储量,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为适应 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东营市于1983年10月挂牌成立。对于这座有着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 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城市来说,荒原的记忆并不遥远。调研中,带给东营深深触动的一个小

9、小片段为当地干部多次提及。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一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节 目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我省没有树的城市是哪里? ”一位现场观众抢答:东营! ”完全正确!加十分。”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相比于几十年前 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兔子不拉屎,雁 过不留声”的盐碱滩,东营当时的生态环境建设已有了很大改观, 但这无意间的问答,把东营的环境现状推到了全省面前,给油城人带来巨大震撼。绿色成为这座盐碱之城深切的渴望。 在贫瘠荒凉的盐碱滩涂 上种树并不容易。曾担任东营市林业局副局长的乔来秋告诉记者, 因为缺树,所以盼树。东营种活一棵树很难:挖深坑,铺碱管, 铺沙石稻草隔碱,贴隔离膜防盐碱渗透,再用

10、运来的土壤填坑埋 树,所下的力气要比一般城市多上好几倍,但东营的林业建设一直在前进。有时人们来这里常疑惑地都上霜了?其实这不是霜,因为 这片土地盐碱度非常高,所以地上看起来白花花的。”东营市河口 区林业部门人士曾对到这里采访的记者说。当地多位干部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东营的电线杆子比树还多。回忆起东营市 委市政府大楼刚建设时的四周环境, 东营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 公室规划与政策处处长邵杰光说:碱得呱呱的,寸草不生。”油洲+绿洲”成为当地发展的不懈追求。如今,东营市中心城 绿化覆盖率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景观大道串联 生态公园、街头游园连接居住小区,呈现出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

11、 地中”的鲜明特色。宽阔的大街上,道路林带色彩层叠,宛若流动 画廊。清风湖和明月湖公园里,树木吐绿,花团锦簇。清风、明 月为人们的生活添了一份恬静与诗意。东营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讨论与实践中不断刷新的。今年75岁的杨玉珍,早年任东营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在的身份则是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说,从原来致力于经济发展的研究, 到现在转变为保护与发展的研究, 自己就是东营发展理念转变的例证。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根据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 21世纪议程,以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计划和对策方案。此背景下,东营市积极争取

1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的 支持项目。1994年,UNDP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作为 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援助实施。实践中,东营市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过不同意见。UNDP可持续发展项目落地东营后,国际专家对东营发展大型石油化工基 地的方向提出过异议。杨玉珍笑言,那时大家对可持续发展有曲 解,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设定的圈套,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在外地一化工城市见到的场景, 真正促动了东营决策层观念 的改变。当时那里乌烟瘴气、味道刺鼻,一看到那个情况,心中 就觉得,不发展石油化工,安知非福啊。”杨玉珍感慨,黄河三 角洲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周边大片海域是浅海,

13、一污染 就污染透了,生物多样性就会受到影响。这些促使上上下下更新 了观念,应当搞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发展还需深入破题泛黄的芦苇丛中,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试验田”,或正在测试不同降水量下芦苇的生长态势, 或开辟出水土相间的田地, 土里 种枸杞等经济作物,水中养鱼。这是记者在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 海湿地生态试验站见到的场景。试验站站长韩广轩告诉记者,试验站既致力于黄河三角洲滨 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也着力探索向盐碱地要经济效益的路径。该试验站基于微地形营造的盐碱地生态农牧场模式,通过挖沟蓄水保水、抬田抑淹降盐、坡地稀盐泌盐、平地保水降盐等方 式,形成莲藕水产区、沟渠水产区、牧草畜禽区和农田种植区, 构建起功

14、能多样的湿地农业,实现种植业、牧草业、养殖业和水 产业一二三产的循环发展。这一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探索,高度契合了东营现实发展 的需要。2009年,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而这一规划的研究和起草则始于1999年。杨玉珍向记者展示了东营市经济研究中心、东营市政府和山东省政府于1999年分别签发的文件,主题都聚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出高效生态的理念,在2009年规划批复时也是比较超 前的,而1999年就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说明我们的发展理念是 合理的,切合发展实际的。”邵杰光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规划的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

15、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 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 莱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东营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薛荣建对记者表示, 规划的实施对东营市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到2018年,东 营地区生产总值4152.47亿元,年均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 年的 3.6: 73.9: 22.5 调整为 3.5: 62.2: 34.3,第三产业占 比提高了 1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 19.3万元,是2009年 的1.89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44.59亿元,是2009年的3.02 倍。规划实施十年来,黄河三角

16、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不断加大生态 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作为资源型地区和 生态脆弱地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仍旧是地方政府需要深入解答的考题。从东营发展实际看,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三次产业结构 虽有明显变化,但第三产业占比仍旧较低, 比山东省平均水平低 15.2个百分点。二产中,对石油工业依赖程度仍较高, 战略性新 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占比较小。横亘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难题是: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任务繁 重,虽有较为充裕的土地,但环境制约因素不断凸显,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调研中,地方干部表示,保护区面积占东营市面积的六分之 一,这一区域发展受

17、到限制, 同时市里还需拿出资金进行管理和 建设,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结合点。还有干部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制定以来,有理念、有 成果,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当前的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较大,希 望在现有基础上,单独划出一片区域来作为综合实验区,更好探索保护与发展的生态高效路径。当前,东营市已确立了 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黄河 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 ”的定位。 聚焦这一目标,当地正着力发展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 属、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优 势产业,加快布局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构建具有本 地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 “ 5+2+2产业体系。在受访人士看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