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_第1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_第2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_第3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_第4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有关;始于公元前400年。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促使用唯物的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精神分析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力比多”

2、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4简评: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人类自身本能的需求;将人类

3、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解释: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

4、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包括:常识性;标准化;非标准化;心理学的区分。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关键不包括有无明显躯体反应。一、常识性的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统计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角度,精神医学角度,认知心理学角度。三、标准化的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1医学标准: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5、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的局限性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3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内省经验。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4. 社会适应标准: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包括: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判断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3 * GB3患者对

6、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基本消失以后;主要以社会功能的康复为主;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感觉减退(不包括“外感性过敏”)。(二)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和幻觉)包括: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根据感受器官的不同,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不适感。根据不同真实性,幻觉可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三)感知综合障碍感知客观事

7、物的个别属性时产生变形;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 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13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型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奔逸”: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量增加;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滔滔不绝。思维迟缓和思维贫乏的区别:迟缓者语速慢,贫乏者语速不慢;迟缓者苦恼,贫乏者漠然处之。(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包括10种妄想):“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不包括音联义联

8、。包括妄想、强迫观念和超价观念。“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病理性象征思维。妄想的主要特点有:对荒唐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讲道理、进行教育以及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结论;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按照起源,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特点: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包括三症状: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继发性妄想:以错觉、幻觉、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妄想。2强迫观念

9、: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3超价观念: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注意障碍: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减弱: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注意衰退包括:主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二)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改变,一般没有记忆增强的疾病是强迫症。2记忆减退:主要特点是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3遗忘。4错构: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别人提醒和对证,也不能纠正。5虚构: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三)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类型。

10、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自知力障碍临床意义主要包括:判断患者有无精神障碍;判断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具有如下特点: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能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动要求治疗。情感障碍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高涨:“三高”症状心境(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运动性兴奋。(二)情感低落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有自杀企图和行为;喜欢独处。(三)焦虑(四)恐怖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迟钝;(二)情感淡漠;(三)情感倒错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感障碍:(一)情感脆弱;(二)易激惹;(三)强制性哭笑;(四)欣快意志行

11、为障碍一、意志增强二、意志缺乏三、意志减退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区分为:协调性;不协调性。五、精神运动性抑制(十种)(一)木僵(二)违拗(三)蜡样屈曲(四)缄默(五)被动性服从;(六)刻板动作;(七)模仿动作;(八)意向倒错;(九)作态(十)强迫动作:患者感到痛苦但又无法摆脱;强迫洗手、强迫检查;是一种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常见精神分裂症类型:青春型:联想障碍

12、,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紧张型:以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为主;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为特征。二、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常有系统化的倾向。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在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在23个月内痊愈。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一、躁狂发作:3主症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二、抑郁发作:3主症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三、双相障碍: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躁狂与抑郁交错

13、发作躁郁症)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功能性障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自知力充分(完整);社会功能相对良好。其他特征还有: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一、恐怖症(主要为3种类型: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二、焦虑症(2种类型: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三、强迫性障碍:又称强迫症,可分为强迫思维(强迫观念)和强

14、迫行为(强迫动作)两类。强迫性行为包括: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四、躯体形式障碍包括4个亚型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五、神经衰弱:易烦恼,易激惹;多梦易醒;入睡困难。应激相关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三、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临床

15、常见8种人格障碍。冲突性人格障碍亦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有阵发性情感爆发;有明显冲动性行为。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的。二、性心理障碍(性变态,临床包括3种类型)三、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1、进食障碍;2、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梦魇。3、性功能障碍。癔 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多以人格倾向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产生,病程反复迁移。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其

16、中包括癔症性情感爆发。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的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教材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因素。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认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从三个维度)去衡量:操作;体验;发展。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操作标准。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发展标准。以

17、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体验标准。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由郭念锋提出(一)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这种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被称为心理活动强度。(二)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活动耐受力强是指在遇到精神刺激时有较持久的经受力。衡量心理健康水平,从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来判断,被称为心理活动耐受力。(三)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的形式和效率存在自身的变化规律,叫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心理活动周期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作为指标。(四)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18、五)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往往易被周围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薄弱。(六)康复能力: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被称为心理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控制程度进行调节的能力被称为心理自控力。心理自控能力好的人,往往: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行为自如,言语通畅。(八)自信心: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自信。(九)社会交往:个体与亲友、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叫社会交往能力。(十)环境适应能力:个体始终不脱离生存的环境,并随其做顺应性改变的能力,叫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的条件改变时,个体试图采用

19、忍耐环境的这种适应方式是消极适应。心理正常与异常概念的区分“心理正常”意味着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这对范畴,是用来讨论心理上“有病”与“没病”的问题的。个体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咨询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都关心,但关心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为了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主要对象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的人;心理正常的人。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的论述中,不包括病因。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包括:涉及不重要的生活事件;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一般具有神经症性障碍。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

20、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它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它是围绕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它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状态;是那些偏离健康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是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的心理活动。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试图依照现代医学模式探索健康问题的学科。健康心理学是被美国

21、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工作领域大致有3个方面: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一、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般情况下,躯体疾病患者在住院时不大可能产生的心理变化是感到自己更独立自由。一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正常状态;情绪低落。二、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诊疗过程中,许多医生只注意从生物学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从心理学意义上看,不妥的说法是查房时通常应先在病房检查病人,之后就地讨论患者的

22、病情。医患关系应包括: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医生如果出言不慎,可使一些有如下倾向的患者产生医源性心身疾病:易受暗示;歇斯底里;神经官能症。躯体疾病患者伴有谵妄症状时,是意识模糊的先兆,应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意识障碍会出现在疾病严重时。神经官能症类的症状会出现在疾病迁延发展时。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造成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与神经症之间界限不清的原因有: 心理咨询活动从一开始就把精神病学中的“神经症”或“神经衰弱”的某些含混症状吸纳为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 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没有认真进行过界定; 咨询心理学自身,由

23、于理论观念分歧较大,所以咨询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一、用途:借鉴许又新对神经症分类的模式,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包括: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对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咨询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进行职业培训。分类目的还包括:咨询方案的制定;疗效的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二、效度: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效度标尺时,不正确的指标是统计学效度。(一)症状学效度(二)预测效度1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包括心理不健康导致心理抗压能力和耐受性下降;在三个月内

24、,部分人有可能自行缓解;不良情绪和行为会泛化到其他类似对象。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是指在心理不健康状态出现后,来自如下方面的支持:亲朋好友;援助机构;社会福利。(三)结构效度: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有: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条件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

25、局限于最初事件(不泛化)。“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只要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三、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

26、神经症”)“心理不健康”的分类标准不包括确诊的神经症。焦 虑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这是因为: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焦虑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焦虑推动着人格的发展。S.Freud强调本能和焦虑,他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即焦虑性神经症。即焦虑神经症,他将焦虑分为几个类型:道德性焦虑;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A.Lewis(1967)基于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如下特点:焦虑情绪指向未来;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焦虑情绪是一种不快的和

27、痛苦的体验;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A.Lewis(1967)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不具有焦虑情绪是一种欣快的体验的特点。把焦虑情绪稍加归并和简化后,焦虑症状主要包括: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介于急性焦虑反应与慢性焦虑神经症之间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形式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创伤是异乎寻常的,也就是对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事情发生后星期至数月才起病,这种潜伏期是特征性的;称为精神创伤后迟发的焦虑障碍。主要症状是:沮丧;罪恶感;易激惹;注意力涣散。应激:是引起焦虑的各种外在刺激;是机体的一种状态;是外在环境与个人之间的相

28、互作用。焦虑神经症的诊断要点是只要具有焦虑的情绪体验、只要具有焦虑的身体表现。激越状态:伴有不快或痛苦情绪的显著精神运动性兴奋;对发作经过不能清楚地回忆起来;比惊恐发作持久的时间长;与惊恐障碍不同的一种精神状态。焦虑和抑郁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理状态,在诊断系统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主要包括:抑郁症是较高等级,焦虑症是较低等级;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时无需排除焦虑症;即使焦虑更明显,只要它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抑郁症。根据教材中的描述,符合烦恼的内容的说法是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状的不满。 根据教材中的描述,烦恼与焦虑的不同在于:烦恼主要是对过去的事的后悔和对现

29、状的不满;焦虑几乎完全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恐惧;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烦恼主要表现为对现状的不满。压力与健康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假如发生了某个生活事件,在抱怨事件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体验到压力。1生物性压力源:除了歪曲的认知结构外,其他各项均为生物性压力源。2精神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是指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压力源的测评(一)社会再适应量表,优点是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修订时增加了认知因素。(二)日常生活中小困

30、扰的测量,提出日常生活压力小困扰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状况。(三)知觉压力的测评,可以测评个体认为超出能力的事件;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或慢性压力;可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压力的内省体验:漠不关心的心态不会产生压力体验。1双趋冲突: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称为双趋冲突。2趋避冲突3双避冲突:当面临两种不利情景如“腹背受敌”时,称为双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当同时面临两种既有利又有弊的选择时,我们将体验到的冲突称为双重趋避冲突。 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是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承受一般性压力并适应后,人们通常会:积累许多适应压力的经验

31、;提高和改善自身适应能力。2叠加性压力:往往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同时性叠加压力;往往用“祸不单行”来形容继时性叠加压力;继时性压力是指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用“飞来横祸”来形容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灾难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3,破坏性压力又叫极端压力灾难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期;康复。“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征的惊吓期;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恢复期;心理重新平衡为康复期。二、压力的适应坎农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第一阶段是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搏斗阶段;第

32、三阶段是衰竭阶段。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搏斗阶段。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器官敏感论。(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未来发生的压力事件可能不引起个体强烈响应。2三个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认知,免疫,社会)(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在能正确认识和评估压力的认知情况下,可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不包括对个性特征的认识程度。面对压力,个体通常会进

33、行如下的认知活动: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评估压力的性质;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认知系统对压力的控制作用是: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控制和调节压力;个体认为自己能否自主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面对压力,个体能否控制行为自由是关于行为的自我控制的问题。对局面的控制类型大概有三类: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外控型人格认为命运主宰人的生活。(2)社会支持系统:不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能使压力的强度相对增加。(3)生物调节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3临床相阶段个体响应压力后,经过中介系统的处理,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及时型症状。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由各个子

34、系统的功能决定的;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的相对强度决定的。基础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心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总结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认知;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气质和性格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

35、(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类)三个阶段。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类才有逻辑思维。人的心理实质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明;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活动。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心理

36、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一)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二)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三)格式塔心理学 魏特海默(四)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五)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从信息的输

37、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把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研究心理学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

38、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脑、脊髓,包括脑和脊髓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其能量功能的神经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大脑组成的。大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的。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是最古老的部

39、位。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三)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4部分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丘脑。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四)小脑: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40、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中央前回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并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抑制。反射是

41、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例如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而“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不是无条件反射)。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词

42、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一种神经过程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的现象叫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正诱导和负诱导;同时性诱导和相继性诱导。动力定型: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除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以及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外,还有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性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属性:它是对直接作用于

43、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韦伯定律:说的是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I。费希纳定律可以表示为lg,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

44、比,感觉联觉。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暗适应需要3040分钟能够完成。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属于感觉后像的现象如: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象,这叫负后象。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5、叫感觉对比。属于感觉对比现象的例子如: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叫做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道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等。例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彩色对比。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属于联觉现象的例子有: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视觉

46、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位于中央窝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的人通常是靠明度来辨认颜色的。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Hz20000Hz范围内的空气振动。人耳对1000Hz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例如,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的有: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乐音;噪声。听觉器官: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47、。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的感受器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三、味觉和嗅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因为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能溶于液体的;有味道的。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味蕾分布在:舌面;上颚等处。鼻腔上膜的嗅细胞是嗅觉的感受器。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性是:它的分子能散布于空气当中;具有挥发性;有气味。刺激必须具有挥发性,是因为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上膜。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生理

48、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叫生理零度。运动觉又叫动觉。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关节。内脏觉:又叫机体觉。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等感觉。痛觉: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内脏痛的定位不准;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个体在痛觉感受性上的差异和如下因素有关系:一个人对疼痛的认识和态度;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意志力。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

49、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1对象的重叠2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3明暗、阴影4运动视差5眼睛的调节作用:眼睛的调节作用是:距离知觉的单眼线索;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对象的重叠;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眼睛的调节作用。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双眼视差。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双眼视

50、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的行为;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有:电影;动画;霓虹灯的动感变化。错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的性质包括:是对客现事物的歪曲知觉;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错觉所产

51、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分类:线段长短、线段方向、面积大小、不同感觉道相互作用。记忆是指: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5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表象的特征和作用4种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概括性。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记忆分作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记忆系统的划分标准: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信息储存时间长短。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一)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秒钟以内。瞬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形式:刺激物的形象;感觉

53、后象。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二)短时记忆记忆广度: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机械重复;精细复述。(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合称为干扰)。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

54、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就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的方向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

55、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窄;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窄。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掌握。人工概念:1、是人为制造出来供试验的材料;2、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3、因为是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差距。(一)问题解决的定义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

56、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问题解决。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对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正迁移。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的例子: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3定势的作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定势的表现:把13放在英文字母

57、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心理学家认为,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就是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中只做少量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策略包括:循环子目标策略;逆向搜索策略;计划简化策略。语言和言语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言语的特点包括: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语的形式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58、叫内部言语。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包括: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性言语中枢。(一)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二)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三)视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困难。想象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记忆过程,想象是思维过程。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梦和幻觉)。(二)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

59、的想象。有意想象包括:理想;空想(幻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的特点是: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其内容指向于未来。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意识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无意识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和对刺激的无意识。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波。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波消失;

60、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睡眠的特征有:第一个阶段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第二个阶段很难被叫醒;第三、第四个阶段脑电波从出现波到大多数是波;在第四个睡眠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梦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梦是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注意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一)无意注意: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