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陶行知-第20课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陶行知-第20课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陶行知-第20课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创造宣言陶行知-第20课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 创造宣言主 备 人课时划分 课时教学课时总备课数第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文中排比句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法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教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对比感悟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教 学 过 程个 性 彰 显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了解常识(教师课件出示本

2、文的生字词,注音处留白,重点词语的意思处留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解决。教师最后点拨,明确。)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樵夫(qio) 豢养(hun) 陡然(du)烟囱(cng) 崇拜(chng) 伤痕(hn)中伤(zhng) 懦夫(nu)遁词(dn)鲁钝(dn) 自暴自弃(q)屋檐(yn)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孜孜不倦:汲取:不言而喻;三、赏析语句,重点探究1.品味亮点词语。理解“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一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明确:通过玄奘、哥伦布

3、、莫扎尔特身处困境但仍取得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一词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出下文“开出一条生路”,必须有智慧、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2.感悟精彩句子。“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三、师生总结(小组内交流学习本文的收获,然后教师点拨。)同学们,许多生活环境不如我们,健康状况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

4、创造出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四。作业布置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第一部分(第1一4段):由创造主和美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者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第二部分(第511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第一层(第57段):批驳了“平凡”“单调”不能创造的观点。第二层(第811段):批驳了“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观点。第三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之人”的观点。第

5、一层(第57段):批驳了“平凡”“单调”不能创造的观点。第二层(第811段):批驳了“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观点。第三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造力的可悲下场。第四部分(第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二、研读文本,逐层探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围绕如下问题展开讨论,深度研究文本。)1.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点拨】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

6、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2.第二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点拨】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3.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点拨】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

7、错误观点后的分析。三、赏析语句,重点探究1.品味亮点词语。理解“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一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明确:通过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身处困境但仍取得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一词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出下文“开出一条生路”,必须有智慧、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2.感悟精彩句子。“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三、师生总结(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