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要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及现代意义蒲城县委党校 刘 文主要内容 前 言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第三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 第四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第五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现象一:我忽然发现我们忽然有了太多的外来节日,愚人节,万圣节,情人节,又或者圣诞节等等。 现象二:我们年轻的一代,对自己的文化相当疏隔,崇洋者多,自信者少。当青年学生托福成绩达到令人惊异程度之时,却连中国的语言也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古文,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古文也看不懂,一些博士论文在语言运用上十分不熟练,标点符号不会点,错别字连篇。不少人谈到外国的事情时了解很多,但在谈到中国的历史

2、名人时知道的就很少,再了解中国的历史名人讲过什么、写过什么时知道的人就更少。 现象现象 1913年,英国人庄士敦说:“当我们欧洲人开始惊异地发现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中国的道德伦理、中国的艺术和文学都有崇高价值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却开始学着把他们文化中这些伟大的产物加以不耐烦的鄙视,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现象。” 现象三:国际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说中国人是百无禁忌的,中国人让世界害怕,西方人喜欢日本而排斥中国” 。 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改善,而更多的是诱惑的肆虐和自我的迷失,诱惑与迷失必然导致欲望膨胀和自我压迫,欲望膨胀和自我压迫必将严重冲击心灵的价值防线;加上贪腐弄权者当道

3、,违纲乱纪者暴富,循规蹈矩、默默贡献者被踢入社会底层,为“一家”之养,疲于奔命,为“一屋”之争,丧失尊严。 价值观念在欲望泛滥中急剧扭曲,社会正气在法制失语下荡然无存。这是一个狂热抢钱的年代,权者无道,市者无纲,富者无纪,小民无德,你不懂得抢或不善于抢,你就是懦弱者无能者失败者无可怨尤者。金钱的诱惑,陷整个社会于盛世下的物质炼狱而不能自拔,加剧了价值防线的崩溃和道德家园的沦亡。 “社会急速向前发展,象一辆飞驰而过的快车,车上每个人都喊着“赶超”的口号,却忽略了前方并没有路标。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但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显得不快乐。不是生活条件不好,是心态的失衡过于严重,是生活中诱惑太多,是我们想要的

4、太多。”摘自电影无人驾驶。 一个崇尚物质否定贡献的时代,必然是一个信仰缺失、价值扭曲、道德陨落的时代。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失落了太多的善良和智慧,看起来很美的欣欣向荣,其下有太多可怕的熔岩在涌动。中国人的“百无禁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障碍 西方有人说过,如果发生一场大火,只能带走中国的一本书,那就是道德经。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真正的国学精髓。但是,当今的中国社会,“道”与“德”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在自由和市场的幌子下,“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成了“无所不敢为”的“无法无天”,“发展经济”成了“百无禁忌、疯狂掠夺、权力寻租”的合法借口。 “

5、百无禁忌”的最终结果是物欲横流、精神虚脱、社会贪腐、学术堕落、世风日下、法制失语。中国的强势阶层正在过着一种以“豪夺”为手段以“食色”为目标的动物式生存方式。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在付出过度开发、环境恶化、价值扭曲、道德沦丧的代价。世界旅游胜地 只写给中国人看的提示 现象四:这些年来,中国的食品生产者以及食品安全监管者成了普及化学、生物知识的最好老师。他们让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辣椒酱中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中认识了福尔马林、从蜜枣中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从火腿中认识了瘦肉精、从猪肉中认识了牛肉膏、从农作物中认识了转基因。 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其安全性

6、在没有得到社会全面接受的前提下,国家相关部门置民意于不顾,置民族安危于不顾,强行商业化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并心怀叵测地宣称:“转基因食品是天下最好的安全食品”。可他们就是不让外国人吃,不让自己吃,更不让他们的孩子吃,偏偏只让普通的中国人吃。这就是道德良好?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家宝才多次高调呼吁“企业家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 这些年来,我国的道德水平不仅没有得到全面提升,相反,道德滑坡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也正因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9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召开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经济发展是一回事,道德建设又是另一回事。经济发展不一定意味着道德良好,而道德良好必定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哪何为文化断层期? 文化断层期是指自1919年开始的“五四运动”,一直到现在的上世纪末。 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领导之一的陈寅恪先生早就预言:“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华文化全盘否定的激情方式

8、,将对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埋下深层的隐患”。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1、是因为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列强的欺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战败后割地赔款,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的反思中国的情况,看到传统文化几千余年并未带来和谐,相反带来的是国家的自闭和腐朽,终致鸦片战争等屈辱。 2、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不是排斥性的至少也是偏颇性的 。3、文化大革命后,在政治上、思想上都进行了拨乱反正,但是在传统文化上却始终都没有矫正到位。一百多年来的反传统文化,已经在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上形成了某种习惯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9、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 鲁迅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的主题,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 语文改 革活动家、曾主张废除汉字。 )钱玄同 比穿着更出格的,则是他的言行。吴稚晖可用放荡、不修边幅形容,经常睡大车店,甚至在住所周围的空地上方便。年轻时留学日本,在留学生大会上,他上台大骂西太后慈禧,骂到一半时,不小心松了腰带,裤子掉了下来。他不慌不忙提上裤子,照骂不误。 扮小丑也是这位疯子

10、的特长之一。年近50岁时,为了募集爱国捐款,他穿戴黑西装、红围巾,头顶用红绳扎了个小辫,在台上又唱又跳,大出洋相,最后甚至噔噔磕响头。即便如此,他也可以做到面色自若,毫不在意。 而他骂的人,并不只是辩敌。只要看不顺眼,谁都难逃他的毒口。据说他曾经抡着拐杖追打戴笠,边追边骂,最后气呼吁地说:“可惜,撵不上这个狗杂种。”蒋介石扣押代表,他又让卫队长转告蒋介石,“骂他是婊子养的”。 这名国民党中常委,因不满蒋介石的作为,常和冯玉祥一起,大白天提着灯笼去开会。有一次,蒋一边离座来迎,一边笑问他为何白天点灯笼。他不紧不慢地学着蒋的宁波腔说:“娘希匹,这里太黑暗,太黑暗了。” 另一次,蒋介石携宋美龄前去拜

11、访他,他不喜欢宋的打扮,命令家人锁门关窗。蒋介石的侍卫在外面叫了半天门,他大怒之下推开窗户,指着蒋大喊:“吴稚晖不在家”。 吴稚晖(18651953)对当时整理国故的风气,他撰文批评,又犯了骂人的瘾,认为“国故的臭东西”,一定要“丢到茅厕里三十年”。 他曾对人说,自己“官是一定不必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虽然他被挂了许多虚职,但是从来都不到任。他一生只领着一份中央监察委员的薪水,却从不去办事,紧急公文送来,他就胡乱签署。 对科学、理性和社会进步的肯定和传播,以及对所谓“东方精神文明”及其落后现实的批判,成为他终身努力宣扬的思想。 请输入关键词请输入关键词 他还积极主张汉字改革。认为汉字难

12、认、难记、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主张废除方块汉字。“国语罗马字研究委员会”成立后,他为委员。在他参加的“数人会”的努力下,“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制订出来并于1928年由大学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成为“国音字母”第二式(第一式是“注音符号”)。1922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4次大会上,他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并成为“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1934年,又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并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共2300多字。1935年,大学院公布了其中的324个字。这是历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简化汉字。此外,他还倡导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公元

13、纪念法、汉字横行书写等。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

14、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经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哲为提升民族生存品质积累下来的文化沉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其本源则是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应用方案。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凝聚之学 ; 二是兼容之学 ; 三是“经世致用”之学. 一是凝聚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

15、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 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兼相爱”是针对“别相恶”而言,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交相利”是针对“交相贼”而言,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墨子的 “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之实质,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

16、法律规范。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 人事必须顺应天意,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顺应天理,方能国泰民安。 “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其重大理论借鉴意义就在于促使我们考虑如何在通向基本现代化的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协调,营人类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道家提出“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指得是“道”按照自然法则独立运行,而宇宙万物皆有超越人主观意志的运行规律。 二是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宗教的兼容。 由唐代至明代,外来文化在中国都有立足点,并

17、和中国文化产生融和。不仅能融和外来宗教使之并存不悖,也能把征服她的外民族同化。 在中国能容纳外来文化的时代,中国人对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是十分尊重的,这样有主有从,才能知所吸收。虚怀若谷,善于吸纳,具有广远的立体开放性。 中国文化失去包容性是由清朝开始的。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 三是“经世致用”之学 它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经世致用”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18、的学说。 “经世致用”: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致用”为:尽其所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不尚思辨。 它不象其他哲学思想那样,用极强的思辨性去解释诸如世界的本原问题,今生与来世的问题或是人世与鬼神的关系等问题,而是很实在,甚至可以说是很实用地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行事,教统治者如何治国 儒家思想从其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吸收了这种经世精神,并将其作为

19、自己重要的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经世致用的研究方法,不喜欢纯理论的研究,而西方则重视逻辑学,思辨性的研究,对于应用方面不太重视。 古代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文化”的定义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

20、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太极图 中国脸谱文化第三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精髓 第一,提倡对人的关怀 ;第二,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 ;第三,社会秩序建设上

21、的和谐意愿 ;第四,道德的教化;第五,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 ;第六,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 ;第七,个人理想追求上的“修齐治平” ;第八,社会理想上追求“小康大同” ;第九,中国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经验型思维;第十,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第一,提倡对人的关怀 “子不语乱力怪神” ;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未知事人,焉知事鬼” 就是活着的问题都还不知道怎么解决,何必空话时间去想死后的事情呢? 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泰誓 天地之性,人为贵。 孝经 仁者爱人 孔子第二,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 民贵君轻 。 孟子 天下为公

22、 。 礼记 敬德保民 。 周王朝 第三,社会秩序建设上的和谐意愿 “以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 “天人合一” 第四,道德的教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诚信”,“仁爱”,“互助”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孟子尽心上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 孔子说杀身成仁, 孟子说舍生取义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

23、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认为,正因有“慈”,所以才可能有长久的“勇”;正因有“俭”,才可能有长久的“广”;正因“不敢为天下先”,才可能“成器长”。 如能勤俭治国治家,可长盛不衰;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伟大成功者,有谁是在比拼中成功的呢?他们都是走自己的路。 第五,事业追求态度上的自强精神孔子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老子道德经清华大学校训即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所讲人应当向天和地一样,学会坚强与包容,在稳重中走

24、向成功 第六,解决矛盾方式上的中庸选择 “中庸”就是合宜的分寸、合宜的“度”,恰到好处,收放恰宜。 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宽广胸襟。 被称为“乱世狐狸”的阎锡山,奉行“中”的哲学、“二”的哲学,认为得“中”则成,失“中”则毁,自称“在三个鸡蛋上跳舞” ,走“拥蒋联共抗日”的三合一道路 ,成为民国时期山西的“不倒翁”。第七,个人理想追求上的“修齐治平”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修身, 修

25、身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第八,社会理想上追求“小康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选贤与(j)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讲信修睦(m)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亲用作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26、 矜(gu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方法。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男有分(f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货恶(w)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发生。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泛指大门。 闭关闭(大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

27、。同,有和,平的意思。 (15)(故)因此(所以) 第九,中国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经验型思 与西方相比,东方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一种更多地涉及精神层面的经验型学说,它不重视那些形式逻辑的辩论。儒家文化中也有重视形式逻辑的学说,但这不占主流这与经验型思维在西方文化中不占主流的情形相似。 第十,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格物致知。 出自礼记大学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第四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

28、表1.经部_儒学经典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2.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3.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4.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金刚经图第五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1、教育的方针、功能和地位 两千年前的大教育家孔丘就明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孔子曰:“治于道、聚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有教无类,教育平等” 。 2、教育方法 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传统教育思想中 “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 活到老,学到老。”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

29、化的基石 1 、 现代中国文化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三、中国经验型的综合思维更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东方人是以结果的价值评判过程的价值。 2、中国文化经典和至尊的作品都是经验之作。 3、天下学问,尤其是社会学科,绝对不能绕过经验。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1、对日、韩、东南亚的影响 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2、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