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_第1页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_第2页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_第3页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_第4页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2011、5、19论据使用 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用好论据,须注意两个方面: 一会 述例, 二 会析例。一、会述例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 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突出“文题”,表述任何材料都不要忘了扣题表述和表述结束后的收题、点题。因为人物的经历和人物性格都是多元的,表述事例时要始终指向中心话题、或文题、或段落分论点。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2、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2005年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价值与位置) 文中点了一句“站在诗人的位置上”,段落结尾又反问了一句“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指向非常明确,扣题很紧。2.述例其次贵在语意集中 一个材料,包容的信息是多元的,述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去庞杂,留其所需,即“择其一点”。有三个办法: 第一是剪裁舍弃法。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

3、,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如“机遇”这一话题作文,我们以科幻作家凡尔纳为例进行剪裁舍弃:原材料: 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剪裁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他十八岁在巴黎学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

4、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抓住了那次机遇。 经过剪裁舍弃,材料保留了原材料的时间轮廓,但在概括的同时,更加突出了“机遇”这一主题词,使材料表述信息明确,语意集中。挖掘增补法 第二是挖掘增补法。“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和论点相适应。原材料 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

5、反映的是一只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人们质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挖掘增补后可变为 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卡特用这张照片记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德与人性。(以上述例简洁)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赶走了秃鹰,然而众人的尖锐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

6、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握紧拳头跨过去!提示 这位考生的聪明之处是从原材料中挖掘出自己需要的三层论据含义:一是卡特的陨落是因为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二是惋惜之余,我们还应唤起心灵的坚强与无畏,不要让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三是要成就勇敢,必须握紧拳头跨过这道坎!第三是概括排比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

7、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注意 注意:述例表述要强调事例的有序排列,或是时空顺序,或是逻辑顺序,视其所需而定。句式结构可以是连用条件句,或是连用因果句,或是连用反问句,或是连用转折句,等等。二、会析例 议论文写作不能“以例代议,例而不议”,即使是事例语段,也不能仅只“摆事实”,还得要结合论点或分论点,进行分析或概括

8、说理。一般而言,常用的析例方法有:例后解说、假设分析、因果分析、归纳分析等。 第一是例后解说法。表述一个比较长的例子,如果觉得这个例子跟要论证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时你就要把它解说一下,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与观点有什么关系。示例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

9、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003年高考陕西一考生满分议论文感情不是保险绳) 第二是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举出事例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这样做,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服力。 例:纣王由于宠爱妲己,事事皆听信于她,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走向灭亡!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谏,商还会亡国吗?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认识到事物

10、的本质,必须摘掉“有色镜”,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2003年高考陕西一考生满分议论文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第三是因果分析法。 就是叙述完事例论据之后,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

11、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努力与成功片段) 第四是归纳分析法。 列举多个属性相关的典型论据之后,紧扣要证明的论点,对事例的意义作深入挖掘,归纳总结出共同点,然后加以归纳升华,回扣凸现其论点。 例:“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论据一)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论据二) 无论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是唐明皇善始不能善终,历史都

12、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归纳分析)(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提示 在前面三个事例紧扣文题叙述后,最后一段结合中心话题进行共同点归纳,既再次明确了事例的指向和指向,又深入揭示了事例的共性特点:人情的亲疏足以令人昏聩。练一练 某着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13、。”“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讨论思考 细小的事,决定成败。古代征战连绵,士兵死伤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四万大兵逼退的事例。这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城内只有聊聊(寥寥)几千兵力,但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

14、生性多疑,于是大开城门,并亲自带上书童上城楼抚琴,使得司马懿因而在城外不敢进入,并草草收兵,恐有埋伏。诸葛亮因早早摸清对方性格,才布下局(病句),从而不难看出,细小的事却决定了成败啊!细节决定成败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据没有紧扣论点,叙例时也没有针对论点。同时对概念的理解也有偏差;细小细节 论据修改1示例 细节决定成败,空城计中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司马懿的四万大兵逼退,诸葛亮之所以成功,除了超常的智慧和胆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注重了细节:藏起旗帜,大开城门,每扇门派二十个军士洒水扫地。而他自己就穿上鹤氅,戴上纶巾,带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弹琴。甚至还没忘

15、记点起檀香。如果诸葛亮不是抓住了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如果他不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布置得天衣无缝,又怎能骗过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又怎能留下战争史上的奇迹?试想,假如有一个扫地的士兵露出了慌乱的神色,假如他自己的纶巾系得不端正任何一个环节露出了蛛丝马迹都将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我们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胆大不得不佩服他的心细,实在是细节决定了成败啊! 论据修改2 经验是影响事业成功的条件,而职业道德操守才是其核心支柱。多少白手起家,默默无闻的人,从低处做起,却凭着一颗对职业崇敬的火热的心取得了成功;多少人在面对诱惑时因心记操守拒绝诱惑。因为职操,江姐宁死不屈;因为职操,董存瑞舍命而死;因为职操,任长霞一生为

16、民;因为职操,包拯不危权势正因为他们的职业道德操守,才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让他们为自己的职业升为最崇高的、神圣的地位。经验虽可贵,“职操”价更高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面两个论据没有紧扣论点。 示例 因为职业操守,包拯不畏权势,坚决为民请命;因为职操,任长霞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因为职业操守,叶欣躺倒在抗非典的最前线;因为职业操守,李春燕赤脚行走在大山大岭间经验虽可贵,“职操”价更高 论据修改3 细节决定成败。正如材料中所介绍到那位应届女大学生一样,首先,她本无资格参加笔试,她却坚持要参加并考取了第一,在经理面试之时,他诚实说出自己并无工作

17、经验,并给了经理两元钱让他无论是否录取都给她回电话,不管是否有意还是无意,正是这一细节,体现出女大学生性格的认真以及工作严谨的态度,让经理改变了初衷,虽然他需要一个资深会计,但是比起经验,严谨的态度和较真的性格更为可贵,有这样的态度与作风,还害怕日后不能完成好工作吗?女孩抓住了这一细节,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让自己得以成功应聘。细节决定成败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例叙述不够简洁。 示例 一位面试会计的女孩虽然取得笔试第一名,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具有一双慧眼的经理从女孩预付不属于公司正常开支的两块钱电话费这个细节中,看到了女孩内在的作为会计的天赋。经理还是通过细节,

18、看到了本质,认识到要看透细节,才能揭示本质。看透细节,揭示本质 提示 细节是很不忠诚的,它善于揭露人的灵魂,控制自己,超越自己的根本就是从细节着手。生物学中,孟德尔的遗传学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孟德尔并不是发现者,而是一个再发现者。他的成功是因为对前科学家的细节不懈研究,再细小的部分也研究透彻。正是对细节不忽略不轻视的态度,成就了一代“遗传学之父”。他注重细节,于是他超越了自己。 讨论思考此段病文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叙例时没有针对论点,显得中心不够突出,说服力不强。(另:语言也不够准确) 小结:论据的使用-针对论点 示例 细节蕴含着规律,要想发现规律、超越自己的根本就是从

19、细节着手。生物学中,孟德尔的遗传学对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通过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凭着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历经 8个寒暑,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正是对植株的高矮、种子的形状这种细节不忽略不轻视的态度,成就了一代“遗传学之父”。他注重细节,于是他超越了自己。 作文训练 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如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下面试用曹刿论战这篇课文中

20、的故事为论据,来证明以下三个论点,想想看,该怎么分析。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住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3、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提示: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