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生态意识管理论文_第1页
电影生态意识管理论文_第2页
电影生态意识管理论文_第3页
电影生态意识管理论文_第4页
电影生态意识管理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影生态意识管理论文 在中国电影界,冯小宁可以称得上是用电影来关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问题的先行者。早在1989年,冯小宁就开始尝试把对环境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融入到电影之中。冯小宁观察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动物,眼神中几乎都有恐惧的成分,而惟独人类没有,他进而发出这样的质问:都是地球上的生命,人类为什么要屠杀其他动物?他希望能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再萌生猎杀其他动物的念头,并转而关爱动物。这份对其他动物的关怀和责任,冯小宁完成了他的处女作,中国电影史上

2、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大气层消失,影片颇具创新性地站在动物的角度去审视人类,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这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可谓先例,余秋雨先生就曾经这样评价这部影片,功底不足,但思想高度极罕见,足见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不仅如此,这部影片还开启了冯小宁关于“生命与环境”三部曲的创作历程,2002年上映的史诗大片嘎达梅林就是其“生命与环境”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它是冯小宁自觉的生态意识在电影中的延续。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冯小宁身体力行,带领剧组不在草原上遗留下任何垃圾,还不时把别人留在草原上的垃圾捡拾起来,冯小宁曾发誓说:“如果谁把一袋垃圾扔在马路上,或把一个酒瓶子扔在街上

3、,我绝对不和他交往。”冯小宁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一斑。他还表示:“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我们一定要爱护,拍这部片子是想启发观众,我们很多美丽的草原变成了沙漠,而这种破坏其实从清朝就开始了。每一寸草地的长成需要很多年的累积。我想在大气层消失、嘎达梅林之后,拍一系列思考生命与环境的作品。”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宁曾连续五次和其他委员一起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保护野生动物的议案。2003年10月,他和冯巩、关牧村、陈佩斯、滕格尔等人一起,被国家环保总局聘为“环境大使”。可以说,冯小宁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并为此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为纷繁芜杂的中国电影界开辟了一条清澈的溪流。 嘎达梅林取材于蒙古族的英雄史诗,从酝酿到拍

4、摄历时五年时间。这部电影由冯小宁自任编剧。影片讲述的是70年前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70多年前,内蒙古水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上,牛羊成群,蒙汉各族人民在悠扬的歌声中和睦地生活着,年轻的骑卫队长嘎达梅林在那达慕上遇见了美丽的姑娘牡丹,由此展开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然而好景不长,军阀政府勾结王府出卖了蒙汉人民赖以生存的草原,草原逐渐退化为沙漠,嘎达深刻体会到草原对于牧民的意义,出卖了草原就等于断了牧民的活路,身为牧民的“梅林”嘎达力劝王爷收回出卖草原的命令,却被革去“梅林”的职位。万般无奈之下,嘎达带着“万民书”代表大家到奉天为民请命,反被诬“犯法”,并被判处

5、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为解救自己的丈夫独自去劫狱,却不幸被抓。在断头台上,江洋大盗“胡子”带领自己的弟兄把他们救了出来。嘎达梅林回到草原后,带领人民起义抗垦,并取得了节节胜利,给反动军阀政府和王府以沉重打击。于是,狡猾的札萨克达尔罕亲王伪装要与嘎达梅林讲和,将草地还给牧民,憨直的嘎达梅林相信了札萨克达尔罕亲王的阴谋,带领着起义军去面见王爷,结果,遭到了札萨克达尔罕亲王军队的围攻,几乎全军覆没,嘎达梅林也身负重伤,最后战死在辽河。 在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等一系列影片中,冯小宁形成了某种特定的电影风格:大背景中的小人物,残酷战争中的美好人性,“爱”与“死”的主题,以及对雪山、草原的美的审视,“

6、形式即内容”的浪漫主义追求。冯小宁在这部影片中继续沿用了这种风格,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画面:高远的蓝天,奔腾的骏马,辽阔的草原,狂野不羁的人性让人仿佛有在风吹草低、天碧云白之间驰骋的快感。冯小宁希望观众能在他的电影中忘掉“绯言和铜臭”,远离都市浮躁的喧嚣,而更多地接近“真朴和善美”,在大自然中感受人存在的意义,他说:“自由和解放是人类文化的永恒主题,人类为之所焕发出的勇敢精神永远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人在自然中才是最自由的,当人类太多的贪欲破坏了自然时,也就是人的自由的失去,嘎达梅林和各族人民为了保护草原流尽鲜血,是今天面对沙尘的我们应该沉思的。”可见,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启发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

7、进行反思,是冯小宁拍摄嘎达梅林的一个深层的目的,他要用电影的方式向生活在都市喧哗中的世人发出绿色的呐喊。 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沃斯特曾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冯小宁把他对生态问题的思考放在20世纪初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分析,在对嘎达梅林史诗的线性叙事中,把草原荒漠化的过程显现了出来,表达了他对生态问题的思考。他说:“我拍嘎达梅林,其实算不上是战争片,它最深层要说的是环境与生命的关系。”影片片头以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日本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

8、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应以土地贸易为手段当内外蒙古的土地都被日本买下时,那里即成为日本人的蒙古,世人将无可辩白摘自1927年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田中奏折。”这种字幕的叙事方式一方面为故事的发生奠定了特定的历史背景,给观众带来一种浓重的历史感;另一方面也暗含了科尔沁草原逐步走向荒漠化的一个历史因素:异国入侵,这成了影片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根本动因。伴随着对历史背景的展开,冯小宁把这种历史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直观地表现了出来,影片开始,冯小宁运用了一个全镜头展现20世纪初科尔沁草原的生活状态:悠悠的绿草,碧蓝的天空,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玩耍影片结束时,冯小宁依然使用了字幕的叙事方式交代故事的结局:“1

9、931年,嘎达梅林保护草原的起义失败了,同时,科尔沁草原也化为沙漠”之后,影片依然使用了一个全镜头,但却没有了片首满眼的绿色,碧蓝的天空,也没有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剩下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首尾呼应所带来的视觉上的鲜明对比,很容易给观众带来触目惊心的震动,让观众在这种变化中直接感受到生态破坏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冯小宁试图通过这种镜头画面的强烈对比让观众在电影营造的历史空间中获得情感的共鸣,从而唤起自觉的生态意识。 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母亲,是人类的生命线,而土地的命脉在生命,草原失去了草就会变成沙漠,牧民失去了草原就会流离失所。在对历史的追述中,冯小宁揭示了草原沙漠化的历史原因:侵吞草原的不

10、是牛羊,而是错误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影片暗含了沉重的历史文化因素,“放垦草场也不是咱第一个。大清年间,老王爷就将东夹荒、辽原荒区几万亩卖出去放垦了。”在金钱的利诱下,达尔罕王爷勾结奉系军阀答应出卖牧场,牧民流离失所,几年后,科尔沁草原化为了沙漠。对草原的开垦,对生态的破坏自大清年间就已经存在,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追踪其背后的政治因素,触目惊心的事实足以昭示一切,曾经牧草丰美的科尔沁草原正逐步退化为寸草不生的沙漠。在影片中,一位牧民悲痛地对嘎达梅林说:“上面的草皮一挖掉,就剩下沙子了来年一场大风吹跑了土就剩下沙子了”草原沙漠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盲目开垦草原,可能给当朝政府带来了短暂的利益,

11、从长远来看,却破坏了整个草原的生态系统。“草原不是荒地,一经翻垦,大风吹过,土被刮尽,只剩下沙子,不出十年,科尔沁千里草原将化为沙漠。”正如恩格斯曾经警告我们的:人类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草原上的人们深知”草原的草可以喂牛羊,也可以化成烈火”。(11)当人类欲望的烈火燃起,草原被无情地吞噬之后,人类也必将受到荒漠的惩罚。为了保护草原,保护草原上的人民,也为了子孙后代,嘎达梅林率领达尔罕的人民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我们)都生长在这片草地上,我们脚下的这片草地和草原是长生天给我们每一个人的,

12、母亲把这片草原留给了我们,而我们不能给后代留下沙漠,河水无道,就会漫出堤岸,百姓没了活路,就只有造反,谁伤害百姓就要他用命偿还”(12)影片呼吁人类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发土地,保护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不为短期效益而造成千古灾难。 生态危机不仅表现在自然生态领域,还表现在精神生态领域。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新时代的本质是由神话、由上帝和神灵从世上消失所决定,地球变成了一颗“迷失的星球”,而人则被“从大地连根拔起”,“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13)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人越来越体会到一种精神的失落和衰微。“现代人征服了空间、征服了大地、征服了疾病、征服了愚昧,但是所有这些伟

13、大的胜利,都只不过在精神的熔炉里化为一滴泪水!”(14)在物欲化的社会环境中,功名利禄逐渐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淡薄、冷酷,精神物欲化、心灵物质化,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麻木,找不到心灵的依托。这是现代社会中科技文明对人类造成的“精神污染”(15)。生活在都市文明中的冯小宁深深体会到现代文明带给现代人类的精神束缚,他希望能用电影的方式让惆怅、彷徨的现代人重新体验那段逝去的美好情感,以求得精神的休憩。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往往会出现对战争中的美好人性,特别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我电影中所表现的爱情都是特别真诚、特别纯洁的,然而到最后基本上是悲剧。我是歌颂她,歌颂人与人

14、之间的这种真诚。实际上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我们这个时代,这种真诚纯洁的爱情尤其是不容易的、很不容易的,在我们的前辈人中倒还是真有促使我创作爱情故事的动力,就是因为这样一种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东西,是不容易得到的、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她在文艺作品中自古就没有枯竭过。人类这种审美理想,实际上是一种假象,甚至一种虚幻,在艺术作品中去追求这样一种不存在的、美好的虚幻,我们是不能随便鄙视的。”(16)长河落日下情意绵绵的对视,奔驰的身影,欢乐的笑声冯小宁以浪漫的笔调表达了他对美好人性的向往。镜头是导演介入影片的方式,也是导演个人“说话”的方式,影片强烈的抒情性被独特的运镜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频繁的推

15、、拉和静拍形成的人物脸部特写不仅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心理,而且呈现出导演的情感倾向。嘎达梅林和牡丹在晨光和暮霭中追逐的场景在慢镜头营造的诗情画意中表现出爱情的浪漫和美好。镜头飞速掠过草皮的画面,表现了创作者对“主观视点”的纯熟运用和对电影语言的特殊感悟力。冯小宁在影片中还使用了三次旋镜,以镜头的急转形成的嘎达梅林一家幸福生活的场面与后来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在表达强烈气氛的同时也暗示着牧民们美好生活的“虚幻性”。冯小宁在嘎达梅林中表现了他对美好情感的理解和向往。 在中国电影界,冯小宁显示出他对电影哲学的努力追求。他说:“我想在我的电影中以最独特的角度,来表现现在电影处于弱势的领域,像战争、环保

16、这样的主题。电影就是表现意识形态的,我想在一定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表现浪漫和自己的感受,一部电影,导演拼到最后拼的是美学和哲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与自然逐渐疏离对立的历史,是人与他人日益疏远、人与自身逐步分裂的历史,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欲望的恶性膨胀,道德与良知的沦丧,也如同阳光下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嘎达梅林在为英雄嘎达梅林谱写的赞美之歌中,表达了导演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人类自由的向往。 注释: 李彦:冯小宁英雄史诗大片嘎达梅林以真实精神写人,新浪网。 彭俐:导演冯小宁访谈:嘎达梅林不了情,新浪网。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海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黄芳:嘎达梅林美得炫目,大洋网。 嘎达梅林片头字幕。 嘎达梅林片尾字幕。 嘎达梅林中韩舍旺的台词。 嘎达梅林中一牧民的台词。 嘎达梅林中嘎达梅林的台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曹葆华、于光远、谢宁译,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05页。 (11)嘎达梅林中喇嘛塔下的蒙古老人的台词。 (12)嘎达梅林中嘎达梅林的台词。 (13)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