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与网络安全_第1页
工程管理与网络安全_第2页
工程管理与网络安全_第3页
工程管理与网络安全_第4页
工程管理与网络安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探索、发展和应用摘 要:在我们当前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管 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工作靠人工来完成是很困难的,或者说用人工来做效率并不高, 按理说有这样的需求,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应该发展得很充分了,但就国内企业对 信息技术的运用来说,还是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关键词:工程管理计算机软件信息文章将分三个部分讲述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相互联系和发展。一、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阶段:1、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前景建筑业应用计算机是从人力无法做出复杂、庞大的工程结构计算分析开始的,自上世纪 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

2、,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也 有一个相应的发展过程:上世纪70年代,单项程序的应用,如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程序,施工图预 算程序等;上世纪80年代,逐步扩展到区域规划、建筑CAD设计、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 资台帐管理、工程计划网络制定等,及经营管理方面程序系统的应用,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等;上世纪90年代,九十年代又扩展到工程量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深基坑支护、建 筑物垂直度测量、施工现场的CAD等。这时出现了程序系统的集成,它是随着工程管理的集 成而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我们把解决工程上某个具体问题的应用叫计算机的单项

3、应用。自从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技术出现。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利用计算机做信息服务,更关注整个施工过程中 所发生的瞬即消失的信息综合利用,我们把这种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统称为信息化施工技 术。我国建筑业已经把信息化施工确定为2010年的发展目标。2、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年左右, 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应认识到,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 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还相当落后,其落后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以及信息管理的 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很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停留

4、在上世纪70年代的程度,即仅仅是单项程序的应用, 完全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信息化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信息化的优势则在于信息的集成 和共享。现在很多企业在硬件上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大家也都在用电脑办公,很多还组建了 局域网络,使用软件替代了很多原来手工操作的工作,但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就比如说 作个报表之类的,似乎用电脑做只是为了美观,有的人是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再一个个录入 电脑,感觉上用电脑反而效率更低了,殊不知作表格的Excel软件本身具有极强大的计算功 能、数据库功能,而且还能进行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这还只是对单项程序 运用的不到位,至于各部门之间的集成共享那就更谈不上

5、了。3、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那么是不是说作为一个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很好了,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信 息技术呢?事实并非如此,管理出效益,传统管理方式的突出问题是:业务流程混乱;沟通 不畅、信息迟滞。据国际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 中三分之二与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的问题有关;建设工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 信息交流存在的问题有关;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交流的问题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 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 %5 %。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二、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发展1、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

6、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 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 为免混淆它们的概念,我们必须对两者有正确的认识。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而言,不 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 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 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 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 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

7、度、质量、成本进行跟 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 的水平。2、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较早 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 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 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 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如大

8、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 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 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 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 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是,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 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a)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 而在施工过程中的

9、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 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b)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c)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 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d)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 息互动;e)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3、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国外建筑业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

10、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 例。3)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 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 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 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b)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 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 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 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

11、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 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4、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1,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部长俞正声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 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应加强 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而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 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 信息技术集成

12、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 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 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 信息系统。2,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 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 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 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 正如美国BRICSN

13、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 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纸造成的占3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 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 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 %。 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3,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 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 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

14、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 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在施工阶段,利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 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 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 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 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继续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三、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5、1、数据库是发展最为迅速的电子计算机软件之一,是数据信息管理的新技术,广 泛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情报、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等领域。1随着我国经 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已然成为各地的地标,然而,在工程建设中牵涉大量的数据、 图纸、合同等,这些资料的保管、储存、共享,对今后修建类似建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 依据,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而且可以节约造价。众所周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人工智能(AI)、计算机辅助管理(CAM )等技 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业的效率;设计软件如PKPM、SAP2000等为高层建筑的设计 提供了可能,节约了人力;工程项目软件如PROJECT、梦龙等更是从科学的角度

16、管理整 个项目的过程,力争经济合理。2、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目前,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管理,但大多还是局限 于一些局部过程。随着工程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和实现,信息技术在工程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中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重视和普及。因此,对建设工程实现信 息化管理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所有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传递、利用等各 个信息处理环节均实现数字化、系统化,项目经理部配置必要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并应用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软件进行信息处理。3实现信息处理各环节的数字 化和系统化是信息管理的基础。2)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均应实现信息化

17、。由于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数据,前面也做 过分析,所以,在当今社会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管理,建立各个参与方 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真正实现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全方位管理。3)编制信息管理手册,规范信息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提高 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有序科学管理,编制信息管理手册很有必要。信息管理手册 应包括信息管理的任务,信息管理的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信息的分类, 信息的编码体系,信息输入输出模型,各项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图,信息处理 的流程图,信息处理的工作平台及使用规定,各种报表和报告的格式及报告周期, 项目进展的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和工程总报告

18、的内容及编制,工程档案 管理制度,信息管理的保密制度等。44)设立信息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大型工程,设立信息管理部门是节约造价、减少工期 的有效途径,他们从事项目信息动态跟踪和分析,从宏观上和总体上对项目的实施 进行控制。5)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培养一批不仅懂技术,而且懂现代信 息技术的复合人才。这就需要优化组织机构,推行知识优化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 复合型人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工程管理在未来很具有竞争力,而随着信息化的越来越快的发展,其应用必然会越 来越多,我们应该紧随步伐,将二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以此来得到更大的收获和工 程管理的进步。并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我国必须紧跟国际的步伐, 以国际化的标准规范行业,这样才能在国际工程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发展我国的工程管理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我国工程管理中有着艰巨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和计算 机辅助工作手段的普及;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最新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