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关爱的是生命, 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舍弃了一 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按照现行评价标准,我国现有的3亿多 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是“差生”。5000 万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它相当于1个法国、 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即使现行 评价标准存在缺点,这个数字有值得商榷之 处,但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 要课题。对于问题学生,心理学家早在上个世纪 80年代就已开始关注。索里等人认为,这类 “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 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了 20%。在日本 有所谓的“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
2、 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法 国小学的留级生高达20%。化蛹为蝶的轨迹,问题学生的艰难成长 不论是媒体披露的现象还是心理学家 们研究的结果,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问题 学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 遍现象。问题学生的这种普遍性从两个方面 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不论是发 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东方还是西 方,只要有学生存在,就有问题学生存在, 而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 会、一所学校教育民主的一种检验。因为教 育民主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平等,每一个学 生都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每 一个学生都能受到相同的教
3、育。另一方面, 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 生。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只是一种良好的愿 望,但却不是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一定 存在着问题学生。好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 异。问题学生同样是我们的学生,一个教师 的教育生涯有时会因为问题学生而精彩。这 是海南师范大学关文信教授在其新作问题 学生教育指南中对问题学生教育价值的诠 释。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 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 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 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同样熠熠发光,只不过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出 现了偏离轨迹的现象,他们需要外力的帮助。 问题学生是偏离了常态的学生,
4、(并非所有 偏离常态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让问题学生 回复到常态生活,对他们本身来说,是一件 痛苦的事情,这是一个对原有自我的否定过 程。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也是一个化 蛹为蝶的过程。痛苦与成长相随,毁灭与新 生相伴。每一个问题学生最终的转化都是一 个生命创新的过程,生命因此而精彩。问题学生之所以偏离常态,是因为他们 自身或所处的环境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 的生命成长过程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复杂性。 但是个性之中有共性,一个个问题学生的成 长过程,昭示了问题学生成长的规律。做好 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探寻问题学生 教育的内在规律,要从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轨 迹中找出生命运行的共同参数。要研究问题
5、学生的实质、问题学生的成因、问题学生的 类型,要掌握问题学生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 本原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问题学生 教育指南一书,在总结了许许多多问题学 生教育故事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形成了对上述问题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以 理论和教育故事两种形态呈现给读者,深入 浅出、通俗形象,为我们做好问题学生教育 工作提供了行动的依据。谁是问题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把问题学生教育放在班主任工作的范 畴进行专题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这种 研究视角有利于明确班主任在问题学生成 长中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尽管问题学生教育 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这个系统中对问题学 生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应该是班主任。班
6、 主任是问题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每 个班主任的面前都会站着一个或几个问题 学生,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班主任的 问题学生教育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正所 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问题学生教育的本 质是相同的,这就是班主任与问题学生之间 的生命对话。每一个问题学生的真正转变都 是从他的心灵震动开始的,不触及心灵的教 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也不可能使问题学生发 生根本的改变。这种生命的对话中有理性呼 唤,有情感熏陶,有艺术启迪。人们常说,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问题学 生转化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班主任教育 智慧的集中体现。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 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都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 结晶
7、,每一个故事都能折射出班主任工作艺 术的五彩斑斓。不论是“什么情况下杯中的 水最容易盛满”的对话(教育故事:偏科的 科代表),还是班级开展的“诚信储蓄卡” 活动(教育故事:诚信储蓄卡),或者是“鸭 蛋的故事”(教育故事:“鸭蛋”的故事), 所讲述的无一不是生命之间的对话。“冷” 与“热”相宜,宽与严相济,疏远与亲近有 度,观察与谈心结合,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 举动,却无一不是艺术,无一不蕴藏匠心。这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形象解读,书中对 现象的深刻把握,对成因的精辟分析,对策 略的明晰讲述,对应注意的问题的提示,使 我们对班主任工作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视角。从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中感受春风化雨的力量
8、以叙事研究的思路整合理论与实践是 问题学生教育指南的一大特色。每个问 题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 的故事,故事如歌,吟唱着问题学生与教师 共同走过的岁月。这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就像一串串珍珠,折射出教师教育智慧的光 芒。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班主任转化问题学 生的实践过程与研究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 结晶。正是这种叙事研究使得那些平凡的实 践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源泉。本书为我们 提供了教育叙事的成功样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叙事成为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故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我们可能感到陌生。 但对于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个 人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故
9、事里的主人公 是我们最早的生命对话者,在与他们的对话 中,我们渐渐地懂得了自然,懂得了社会, 懂得了真、善、美。我们不仅是故事的倾听 者,我们也都是故事的创造者。我们在演绎 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我们的故事 也同样会被别人倾听。20世纪80年代以后,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故事不仅有传承的功能, 故事也可以成为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 法运用于教育之中,便形成了教育叙事。它 是一种以叙事为基本研究手段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非常适合于中小学教师。因为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教 育故事了,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都是由一个 一个的故事串起来的。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故 事的创造者、解说者。问
10、题学生教育指南 的“实践篇”就是“问题学生教育中班主任 工作艺术叙事研究”。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充满了生命的灵性,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 绽放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之花。对生命的关 注是这些教育故事的鲜明特征。收进书中的 故事,都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典型 样例。读者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所收获的不 仅是一份感动,一份启迪,也有对教育叙事 研究的渴望与冲动。教育问题学生需要大学和中学教师的 合作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需要深厚的理论知 识和实践经验。该书的作者既有多年来关注 问题学生教育的大学研究者,又有来自中小 学的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 验的校长与教师,书中一个个充满灵性、富 有生活气息、感
11、人至深的故事大都是他们亲 身的教育经历。正是这种二位一体的编写队 伍,才使本书既有理论的深邃,又有实践的 鲜活,真正做到了深入与浅出有机结合。进入新世纪以后,教师教育发展的主题 就是教师专业化。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 师专业化的平台显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在各自的岗位上。但实践证明,从总体上来 说,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状况并不能令人满 意。其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 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不能把先进的教 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大学的介入,大学尤其是高师院校应该 成为中小学的伙伴,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中 小学教师在这种专业引领下,就会从原有的 经验层面跃升到理性层面
12、,在专业化上实现 一种质的飞跃。从另一方面说,高师院校必 须走近基础教育,了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 教育,服务基础教育。高师院校的教师只有 走出“象牙塔”,走出“围墙”,深入基础教 育,与中小学教师结为伙伴关系,才能找到 理论涵养地和生长点,才能不断地产生新思 想,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才能最大限 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 关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这是本书给我 们的一个深刻启迪。(葛安英)阅读链接: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小学 班主任版)、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中学班 主任版),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年3月出版;差生心理与教育, 钟启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阅读现场】唤
13、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自信孙云晓,是一位有着多年青少年教育与 研究工作经验的学者,十几年前,他所采写 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 引起了教育界的大讨论,十几年后,他再次 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推出了他的另一力作唤 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该书以上海闸北八中为典型,向我 们呈现了“成功教育”这种新型的现代教育 模式。全书包括了 “发展篇”、“选择篇”、“和 谐篇”三部分,共15章。作者不仅搭建了 完整的框架结构,也在细致、深入的调查采 访的基础上,通过描述和解剖一个个真实生 动的学生个案,概括出了 “成功教育”的真 谛,并提出了一系列精彩非凡的教育观点。孙云晓鲜明地概括出闸北八
14、中的教育 理念:成功教育是一种唤醒的艺术,唤醒孩 子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成功教育就是要 帮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对于那 些被定性为“差生”的孩子而言,体验这种 成功的快乐无疑变得奢侈了,因为他们总处 于被歧视的位置。孙云晓认为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 有一段被冤屈的历史。唤醒孩子心中沉睡 的巨人不仅仅是在为差生正名,其实也是 在试图探讨如何帮助差生找到自信心,走出 被歧视的困境,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因 为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反复成功的孩 子越来越好。这也正是“成功教育”所提倡 的核心教育思想。每个人都有尊严,孩子也不例外,被圈 定为“差生”的孩子更不例外,他们应该有 被尊重和平
15、等对待的权利。给孩子贴“差生” 的标签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做法。闸北八中最 大的魄力就在于敢于接收人们认定的“差 生”,“得天下差生以教育之”。这就如 同孙云晓所说的,你的胸怀有多么博大,你 的世界就有多么宽广。刘京海和他的同事们 有如此境界,再加上不懈努力,才成就了闸 北八中的今天。多年以后,那些当年在闸北八中的“坏 小孩”最终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 在追忆自己在闸北八中的成长经历的时候, 依旧感慨万千。没有当年刘京海、楼蓉嬉等 老师的殷切教导,也就没有他们成功而快乐 的今天。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通病就是灌输式 的教育,学校和家庭很少给予孩子自由选择 的空间,父母也几乎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真正
16、的渴求,不问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需求 和能力,就主观地为孩子安排好未来的人生 道路,给他们带来各种负担,以致酿成了无 数悲剧。当回首14岁少女秋儿自杀事件时,作 者深感痛心,也试图拷问以分数第一为标准 的应试教育的弊病。实际上,学习成绩不应 该是评价学生、衡量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 教育是为了人的解放,教育的目标是使人获 得真正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出现身 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 他们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为 人处世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能力。在这一点上, 我们的教育是很有欠缺的。透过秋儿的表姐 马越的故事,我们看到,孩子的心灵是很脆 弱的,一句刺痛他们心灵的话可能会影
17、响孩 子的命运。家庭、社会难道不应该给这些“差 生”多一点关怀,多一点温暖吗?人们所熟知的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 应”现象,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应该给 困难孩子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训诫,多一点鼓励,少一点鄙薄,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相 信孩子们是可以进步,可以成功的。是的,就如海伦凯勒所说的:“假如 一个人有了高飞的冲动,他又怎会甘于在地 上爬行呢?”(陈木兰)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孙云晓 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治愈学生内心的“青春痘”小雯老师第一次走进初一(2)班教室 时,靠墙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便引起了她的 注意:那是一个留着学生不宜发型的女孩, 齐颈的短发三七分开,三分抿到左耳后,七 分耷拉
18、下来挡住半拉脸,只剩下一只黑黢黢 的大眼睛面对着外面的世界嗯,看这头 型,十有八九是个不良少年老师信步走 到她的面前,“你这头发不碍事吗? ”可没 等老师动手,女孩立刻惊恐地把头扭开,右 手顺势护住头发,略带警戒地说:“我习惯 了。”小雯老师很尴尬,默默地站在一边, 撇了一眼女孩桌上的作业本:小雅,老师悄 悄地记住了这个名字。“自卑、抑郁、多疑、害怕与人交往 对待小雅这样的学生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小雯老师在教学日记本上重重地写道。她首 先找到了小雅的妈妈,这才了解到,六年级 暑假的时候,小雅的额头开始出现粉刺,跑 遍了市区的所有医院,试了各种办法,可惜 都是无济于事,大大的粉刺还是慢慢爬上了
19、 那原本美丽的脸 突然之间变丑了,这 副样子怎么见人!爱美的小雅留起了额前的 刘海,不再与人多说话,性格也全变了。“的确,现在的很多孩子对步入青春期 之后的外形变化并不具备足够的心理调节 能力。如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变化,学会欣 赏自己,进而建立自信呢? ”小雯老师合上 日记,开始思索、筹划。师生交往中的非言语交流。这类孩子的 心理防线一般是非常坚固的,如果老师开始 过于主动接近,比如利用谈话等方式强行闯 入,往往会适得其反。于是,小雯老师选择 了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寻找一切时机向小雅 传递信息。上课的时候,小雅通常低着头, 偶尔被提问,也总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 垂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匆匆说完
20、就坐下 了。每到这时,小雯老师总是将身体稍稍前 倾,饶有兴趣地听着小雅说的每一句话,捕 捉每一次可能的目光接触,然后肯定地努努 嘴,同时赞赏地合拢双手,一副满意和欣喜 的样子。慢慢地,小雅开始情不自禁地想要 抬头看老师,是啊,谁会不喜欢这种细微亲 切的交流呢?悄无声息的方式既满足了“隐 蔽”的需要,同时让小雅心里有了一丝的得 意:呵呵,老师喜欢我呢,这是我和老师之 间的小秘密。文体活动中的委以重任。类似小雅这样 的孩子,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在于 如何融入集体生活。到了期末,同学们开始 准备文艺汇报演出,“这次谁演主角啊?” 大家好奇地问。“咱们这次抽签决定吧。”小 雯老师神秘地回答。就这
21、样,将信将疑的小 雅被推到了主角的位置。小雯老师深知,剧 本表演对于青少年社会性的培养和自我的 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年的时候,儿童 就开始借助各种游戏,以扮演“他人”的方 式来获得对角色的理解,进而强化或者修正 对自己的理解,形成自我。毋庸置疑,剧中 美丽、活泼、开朗、受人欢迎的女主角深深 地吸引了小雅,那正是她向往的样子啊!小 雅认真地排演,课下和老师、同学一遍一遍 地讨论戏中的哪怕最微小的一个细节。小雅 和同学们开始互相了解,可爱的小雅在大家 眼中不再神秘,小雅也开始喜欢和同学一起 “海阔天空”,那缕长长的刘海终于在演出 的前一天光荣地退出历史舞台。汇报演出非常精彩,神采飞扬的小雅让
22、所有人眼前一亮。当晚,小雅兴奋地在日记 本上写道:“我觉得,我就是戏中的她!”而 这一天,小雯老师的日记本上也画着一个大 大的笑脸:“小雅真的变了!帮助学生接受 自己的改变,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这 是多么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啊! ”(黄华当)在“预设”与“生成”间展示教学智慧说到“圈养”,你一定会联想到狭小的 空间,令人压抑的氛围;而“游牧”展现的却是一个辽远得让人心旷神怡的世界。从“圈养”到“游牧”,何止是物理空间的扩 展,更可贵的是自由得以延伸、天性得以释 放。手头这本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探讨的正是 如何把课堂教学由“圈养式”转变“游牧式”, 可喜的
23、是,书中并不局限于理论探讨,还为 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有些学校的教育就是一种“圈养模式”, 学生被圈定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教师像饲 养员一样为他们“喂食”,至于何时喂,喂 什么,喂多少,都是预设好的,同时预设的 还有一一学生会老老实实地咀嚼获得的食 物。但是实践证明,“圈养模式”固然省时 省力,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以“圈养式”教学为特征的传统 课程一直没能摆脱一个悖论:教育必须以尊 重学生天性和个性心理为前提,而“圈养式” 教学却把学生预设为可以无区别对待的“同 质化”个体。究其根本,还是行为主义在“作 祟”,即强调知识的客观性,轻视学习者的 主观能动性。在行为主义的语
24、境下,教学就 是移植知识的过程,教师讲解、示范,学生 不断模仿、操练直至熟练掌握,最终对知识 达成和教师一致的理解。随着社会对多元和个性的诉求,行为主 义教学思想因其理想主义色彩和机械主义 成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现行课程体系与 教学转而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成效就是 解放了学习者,让他们不再囿于狭小的空间, 做知识的容器,而能够悠然自得地“游牧” 于知识的广阔原野中,舒展天性,享受自由。 然而物极必反,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时,没有意识到完全的自由实 质等于无原则的放纵,不经意陷入了“激进 的建构主义”的泥淖,导致课堂教学往往能 “放”而不能“收”,一
25、堂课尽管看上去热 热闹闹,欢欢喜喜,但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学 到知识,反而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有鉴于此,该书在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的课堂实践时,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效 率和效果,即如何在“游牧式”教学的动态 过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前瞻性的准备(预 设),如何根据教学过程的情境变化做出灵 活的顺应(生成)。该书策划者胡庆芳博士 认为,“精彩的预设”需要教师通透理解教 材,充分了解学生以及反思以往设计;“精 彩的生成”立足于学生敢动,知识联动,问 题驱动,实质互动以及方向拨动。当然,胡博士所提的“两个精彩”并不 是对课堂教学的无端限制,而是在准确把握 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为保证教学 质量而对“游牧式”教学所采取的积极干预 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平等、活跃的 课堂氛围没有被破坏,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 思维状态和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 思维方向能够始终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得 到辩证的统一。”就教学的使命而言,这种 统一是完美的。值得注意的是,该书还以一半的篇幅为 读者献上了丰富的案例。其用意也许并不是 让大家仅仅“照葫芦画瓢”,而是从中体会 教学艺术和智慧的重要性及其生成之道一一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都需要足够 的教学智慧和技巧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合同
- 私人订制户外探险活动服务协议
- 智能家居系统与节能照明合作协议
- 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合作协议
- 精密电子元器件采购合同
- 离婚标准协议书车辆分配
- 装修公司合同保密协议
- 信用社借款展期合同协议书
- 教育培训合作项目实施协议
- 建筑施工临时承包合同
- 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深圳法院招聘书记员招聘14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GB/T 45107-2024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技术要求
- 2025年春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企业员工退休管理规章制度(3篇)
- 小学生情绪调适课件
- 2025年华润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蛇年中小学春节寒假安全教育课件模板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