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_第1页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_第2页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_第3页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_第4页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雷电防备的原则、防雷分类、防雷装置、工程查收、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保护与管理。本标准合用于单株及成群的古树名木的雷电防备。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全部的改正单)合用于本文件。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714.2雷电防备第2部:风险管理(IDTIEC62305:2006)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GB50057、GB50343中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合

2、用于本文件。3.1古树Ancienttree树龄在100a以上的树木。3.2名木Precioustree国内外罕有的以及拥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3.3古树后续资源Ancienttreesfollow-upresources树龄在80a以上100a以下的树木。3.4雷击Lightningstroke雷云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生命体等的放电。3.5雷电灾祸Lightningdisaster由雷电造成的人畜伤亡、火灾、爆炸或电气电子系统等严重损毁,造成重要经济损失和重要社会影响。3.6雷暴日Thunderstormday在一天内只需测站听到雷声则为一个雷暴日。3.7雷电感觉Light

3、ninginduction雷击放电时,在周边物体上产生静电感觉和电磁感觉,可使金属零件之间产生火花。3.8直击雷Directlightningflash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线路、大地、人畜、防雷装置或其余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3.9静电感觉Electrostaticinduction因为雷云的作用,使周边导体上感觉出与雷云性质相反的电荷,雷云主放电时,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快速中和,在这些导体上的感觉电荷获得开释,如不就近泄入地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3.10电磁感觉Electromagneticinduction因为雷电流快速变化在其四周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周边导体上感觉出很高的电

4、动势。3.11雷电波侵入Lightningsurgeonincomingservices因为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破坏设备。3.12等电位连结Equipotentialbonding(EB)将分开的装置、导电物使用等电位连结导体连结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3.13雷击电磁脉冲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作为扰乱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3.14跨步电压Stepvoltage当土壤中存在较大接地电流时,人的两足分别站在拥有不一样电位的两处时,在人的两足之间所产生的

5、电位差或电压。3.15接触电压Contactvoltage当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接触到拥有不一样电位的两处时,在人体内就会有电流经过,这时加在人体两个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3.16旁侧闪击Nearbylightningstrike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盛的雷电流在泄放过程中将空气击穿,与周边物体之间发生闪络放电的现象,称之为旁侧闪击。3.17雷击次生灾祸Lightningsecondarydisaster除直击雷外,由雷击灾祸所引发的其余灾祸称之为雷击次生灾祸。(包含跨步电压、接触电压、旁侧闪络、地电位还击、雷击电磁脉冲等)3.18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

6、em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余连结导线构成的防雷设备的总和。3.19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3.20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连结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21接地体Earthelectrode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体称为接地体,接地体往常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构成。3.22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3.23接地电阻Earthingresistance人工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

7、对地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经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防雷分类4.1地域雷暴日等级区分4.1.1云南省雷暴日等级依据多年均匀雷暴日数区分,云南省各地年均匀雷暴日数拜见附录A。4.1.2地域雷暴日等级宜区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强雷区,并切合以下规定:a)少雷区:年均匀雷暴日在20d及以下地域;b)多雷区:年均匀雷暴日大于20d,不超出40d的地域;c)高雷区:年均匀雷暴日大于40d,不超出60d的地域;d)强雷区:年均匀雷暴日超出60d以上的地域。4.2古树名木的防雷分类4.2.1古树名木应依据古树名木的珍稀程度、地域雷暴日等级区分,按防

8、雷要求分为以下三类:a)凡树龄在300a以上,特别宝贵罕有、拥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且处于强雷区的古树名木为一类防雷古树名木;b)凡树龄在100a以上,不足300a的为二类防雷古树名木,树龄虽不足300a,但处于重要景色旅行景区且处于高雷区的古树名木为二类防雷古树名木;c)其余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且处于多雷区(树龄在80a以上)为三类防雷古树名木。4.2.2处于强雷暴区的二类防雷古树名木应按一类防雷古树名木的技术要求进行防雷保护。古树名木的防雷要求5.1古树名木防雷保护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科学合理、兼备兼备的原则。5.2古树名木的雷电防备应按GB/T21714.2规

9、定的方法第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论证。5.3古树名木的防雷设计应依据环境条件、地理地点、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色等要素,综合考虑,采纳相应的防雷举措。5.4防雷装置的形状应与古树名木、自然景观相协调,色彩应与四周环境相般配。5.5古树名木的防雷应与四周景区建筑物、游人活动地区的保护相联合,综合考虑。5.6乡村地域的高大树木的防雷,亦可参照本标准履行。5.7古树名木生擅长人员密集型场所的强雷区或雷击高发区,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雷电防备装置。5.8古树名木采纳直击雷防备时,应充分考虑树木生长增高的要素,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应留有保护余量。5.9不行在古树名木上悬挂通讯线缆、低压架空线等金属

10、物品。5.10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试虑树体、木质构造的差别,同时还应试虑树体的根系范围,减少雷电流泄放过程中对古树名木造成的损害。5.11古树名木的防雷装置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雷电放电过程中对四周人员、设备造成的危害,危害形式见附录B。5.12古树名木周边有大批金属构件、金属设备、架空电源线、通讯线时,尚应试虑雷击后产生的其余危害。5.13当确立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的防雷类型后,若各古树名木的保护级别不一样,则应以此中最高一级的古树名木为准。5.14古树名木低于四周高大建(构)筑物,按GB50057中滚球法计算已处于保护范围以内的,可不在古树名木上独自安装防雷装置。5.15生擅长以下地区的古树名木,应按

11、本标准的防雷要求采纳必需的防雷举措:a)生擅长城市、乡村、旅行景点、景区、寺庙及其余人员密集场所等地区的古树名木;b)凑近河、湖、池塘边的古树名木;c)生长地四周相对较湿润地方的古树名木;d)雷电活动屡次地域的古树名木;e)以前遭到雷击的地区的古树名木;)位于荒野中的突出地点、树体特别高大的古树名木。防雷装置6.1接闪器6.1.1接闪器的选择6.1.1.1接闪器的选择应知足防雷技术要求,不影响古树名木景观,可选择以下接闪器:a)独立设置的避雷针、避雷塔;b)设置于古树名木周边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塔;c)设置于树体骨干上的避雷针;d)独立设置的避雷线,应采纳镀锌钢绞线作避雷线,其截面积不该小于

12、50mm2。6.1.1.2避雷针、塔的设计,其选材和几何尺寸,应试虑其机械强度、防腐等要素。6.1.1.3设置于树体上的接闪器,介绍使用杆式避雷针,其有关参数应切合表1的要求。1杆式避雷针有关参数雷电通流容量,kA150200接闪器,mm207001204501、153503针高,mm2700+2000X(X=0、1、2、3、为加长杆节数)2700+2000X(X=0、1、2、3、为加长杆节数)净重,kg5+4.4X(X=0、1、2、3、为加长杆节数)7+4.4X(X=0、1、2、3、为加长杆节数)抗风强度,m/s256.1.2接闪器的安装6.1.2.1接闪器可固定于树体的骨干部位或粗壮枝干上

13、,在树干上设置避雷针应试虑树体的生长变化,采纳柔性资料底衬的抱箍固定,柔性资料的宽度应大于抱箍宽度,且抱箍长度应留有必定余量。6.1.2.2抱箍应选择绝缘资料。6.1.2.3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GB50057规定的滚球法确立,接闪器保护范围应覆盖树冠大多数地区,树冠较发散的,应设置多支接闪器。6.2引下线6.2.1引下线的选择6.2.1.1引下线应采纳圆钢、圆铜或多芯金属绞线,优先采纳绝缘多芯铜绞线。6.2.1.2单根引下线的截面积不该小于100mm2。6.2.1.3使用两根以上引下线时,每根引下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2。6.2.1.4避雷塔构造柱、避雷线支柱可作为引下线,若采纳法兰盘连策应

14、以许多于五根螺栓连结。6.2.2引下线的安装6.2.2.1引下线应沿树体的树冠稀少一侧敷设,敷设应平直,并经最短路径接地,不行弯成直角或锐角。6.2.2.2引下线与避雷针的连策应采纳机械连结或电气焊接,其连结点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03,并做好连接点的防腐办理。6.2.2.3引下线沿树干敷设时应套绝缘管,并用抱箍与树干固定,固定抱箍的间距不该大于3m,抱箍内采用柔性资料做底衬,柔性资料的宽度应大于抱箍宽度,且抱箍长度应留有必定的余量。6.2.2.4引下线护管颜色与树干颜色同样或周边。6.2.2.5引下线在接闪器端及接地体端的连结点外均应预留必定的余量。6.2.2.6应在引下线距地面1.8m处设置

15、断接卡或不一样金属连结时设变换器,地面至2.5m高度应采纳绝缘塑料套管作保护。6.2.2.7应在引下线距地面3m高度内设置防雷警告表记,并在距古树名木3m外设置非金属关闭围栏。6.3接地装置6.3.1接地装置的设置6.3.1.1接地极应设置在古树名木的树冠稀少的一侧,并在树冠的垂直投影3m以外。6.3.1.2接地体由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构成,接地体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6.3.1.3垂直接地体宜采纳角钢、圆钢或钢管,此中:角钢应不小于40mm4mm,圆钢直径应不小于20mm,钢管直径应不小于50mm,壁厚应不小于3.5mm。6.3.1.4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宜小于2.5m,垂直接地极间距应

16、大于5m。6.3.1.5水平接地体宜采纳圆钢或扁钢,此中:圆钢直径应不小于12mm;扁钢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2,其厚度应不小于4mm。6.3.1.6采纳深井技术设置接地体,不宜由单根垂直接地体构成,垂直接地体宜采纳热镀锌钢管,钢管直径不该小于80mm,壁厚不该小于4mm,长度由设计计算确立。6.3.1.7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切合以下要求:a)一类古树名木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b)二类古树名木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20;c)其余古树名木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30。6.3.2接地装置的安装6.3.2.1接地体的连策应采纳搭接焊,搭接长度一定切合以下规定:a)扁钢与扁钢

17、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二倍,且起码三个棱边施焊;b)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倍,且双面施焊;c)圆钢与扁钢连结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六倍,且双面施焊;d)接地体的焊接一定坚固无虚焊,并在焊接处进行防腐办理。6.3.2.2接地体与人行道或活动场所距离应不小于3m,当没法知足要求时,应采纳深埋不低于1m或穿绝缘管敷设。6.3.2.3当古树名木周边有多种金属修建物时,应试虑在接地体作均压等电位连结,若共用接地,接地电阻值应以最小值为准。6.3.2.4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域,若采纳降阻资料,降阻资料应是环保、无毒、无害,防备破坏古树生长或污染地下水源。设计审察与完工查收7.1设计审察7.1.1古树

18、名木防雷工程应按附录C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察。7.1.2古树名木防雷工程应付接地体等隐蔽部位进行追踪检查及分步查收,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查收记录。7.1.3隐蔽工程检查应包含:接地系统的安装地点、选材、几何尺寸、连结状况、焊接工艺及施工现场的图片资料。7.1.4古树名木防雷设计未经审察赞同的,不行施工。7.1.5古树名木防雷工程完工未经查收合格的,不该交托使用。7.2施工检测7.2.1防雷施工检测项目内容和表格形式拜见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7.2.2古树名木接闪器应检测以下项目:a)接闪器的构造和安装地点;b)接闪器的材质、安装连结、固定方式、防腐举措;c)接闪器的几何尺寸。7.2.3引下线检测项目:a)引下线的材质、连结、固定方式;b)引下线的电气性能。7.2.4接地装置检测项目:a)接地装置的构造和安装地点;b)接地体的埋设深度、间距、选材及安装方法;c)接地装置的材质、连结方法、防腐办理;d)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e)随工检测及隐蔽工程记录。7.3完工查收7.3.1防雷工程结束后,应由防雷主管部门组织建设、设计、施工及工程监理单位进行总查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