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转换方式解题举例_第1页
诗文转换方式解题举例_第2页
诗文转换方式解题举例_第3页
诗文转换方式解题举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文转换方式解题 2009 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12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 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 分)1展示:确定+还原诗文空江明月来:空江江面开阔、空旷孤寂、江水翻腾、四周幽静明月来月挂当空、唯有明月陪伴凄凉无奈、心中寂寞、无所依靠、难以排遣夜深江月弄清辉:夜深夜色浓、气氛静谧清辉月色皎洁、透亮、江映余晖修辞:拟人,“弄”字使月更加多情,画面鲜明灵动营造出静谧深夜江月深夜图水上人歌月下归:

2、月光清亮的夜晚为渔人归家做引,渲染氛围渔人伴歌而归渔舟唱晚图渔人因归家而用歌声抒发喜悦,坐着只身赏月人在异乡不免勾起思乡之情: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表现坐着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2 分)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2 分)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2 分)2 体会情感型确定:“晚泊”在外漂泊、羁旅途中思乡之情通过什么描写的(分析意象):“卧闻城钟、系舟树下”只身一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空江赏月”:月寄托思念;“水上人”身在异乡、归乡路遥,他人歌声唤起思乡情“轻舟飞逝”渔人回家的轻快更使作者倍感自己凄凉孤单抒

3、情水上人)生情特点:以的各种意象表达情感以景寓情、触景(歌声、江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2 分)是对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句句关情。(3 分)诗文转换:卧闻钟声,夜半无眠。系舟树下,漂泊在外。何时可归,无可奈何。空江明月,孤独寂寞。云水苍茫,前途未卜。月弄清辉,静谧独赏。渔人歌声,引我乡情。长歌悠悠,愁绪难尽。轻舟飞逝,凄凉思归。二 2009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

4、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明。(6 分)1 分析意境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柔桑”“嫩芽”柔嫩桑枝、吐露新芽;“蚕种生些”充满生机、生命喜悦、充满希望;“细草鸣犊”嫩草青青、有牛低鸣、惬意舒畅、田园美景;“斜日”“寒林”“暮鸦”斜阳将落、树林微冷、鸦雀归巢、栖息林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嫩芽”“春”“细草”初春美景 生机勃

5、勃 春意盎然: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 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3 分)2 分析技巧型诗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何以见得:“城中桃李”“溪头荠菜花”对比感情:“城中桃李”“愁”对城中名利的厌恶、;“却看”“溪头”荠菜花开、傲然迎春、茂盛绽放对乡村田园景色的喜爱欣赏;以荠菜花自况,自我感情的抒达: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2 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 分

6、)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诗文转换:柔桑破芽,东邻蚕生。细草布冈,黄牛低鸣。夕阳斜照,乌鸦归林。群山连绵,山路蜿蜒。酒旗飘扬,山中人家。城中桃李,愁风畏雨。溪头荠菜,迎春绽放。三 2010 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

7、。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么?请简述理由。(6分)1 分析句意型描绘怎样的景象:“燕子经年”时过境迁、 若一梦;“昨暮非”昔日不再、面目而非阐明语表意,发掘年光景意义:“燕子”世事变迁、人事代谢、燕子南飞、一“梦”若一梦、今昔对比、世事无常;“梧桐”雨打梧桐、已非昨暮、念旧落寞表达的感情和旨趣:怀旧,怅然若失。: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年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

8、 到”,也可给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出两句意思的,给 2 分;答出什么感情的,给 3 分。)2 确定观点:同意这种说法解释分析“若即若离”:“稳送祝融”侧面写出潇潇秋雨的凉意;“梧桐昨暮非”雨打梧桐、树叶凋落、雨水无情;“一凉恩到骨”秋雨冰凉、冷彻心扉: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如答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势、雨景的,给 2 分;答出是通过人、物的感受来写雨的,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诗文转换:风雨暴疾,连绵不绝。雨送祝融,秋凉已至。燕子经年, 若一梦。梧桐风雨,零乱无比。凉意沁骨,冷彻

9、心扉。家徒四壁,事与愿违。繁华,庸碌众多。秋风吹来,客衣渐冷。四 2013 新课标 2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 分)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 分)1 分析技巧型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渲染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惆怅”“去还来”感情渲染;“雪压”环境艰难、冒寒绽放、坚贞品格;“沉吟日落”徘徊难去、心绪万千感情渲染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雪压无寻处”凌寒绽放、

10、不畏严寒、坚贞傲然、品格;“月明依旧开”借月明烘托梅花品性之: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法。(2 分)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3 分)2 体会情感型点出作者的情感:“沉吟日落”“独自回”落寞惆怅、若有所失通过什么表达情感:“沉吟日落”树下徘徊、惆怅失落、难以排遣、借梅消愁、独自沉吟、直至日落;“独自回”无人陪伴、孤寂落寞表达情感特点:借景(梅花)抒情: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 3 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 3 分。意

11、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其它诗文转换:惆怅落寞,江头赏梅。拄杖漫步,徘徊难回。前日雪压,无处寻觅。昨夜月明,绽放依旧。折枝遥寄,怜人如玉。应恨相思,凄凉哀伤。久久沉吟,日落鸦起。遥望柴门,独自归去。五 2010 新课标卷 1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兰考)人,历仕、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 分)诗人把:“彩旗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

12、寒”、“地暗”之后,这样写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 分)1 分析意境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写了风雨交加,天寒地冻,荒凉苦寒的环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雨雪”风雨交加;“看狐迹”“鼓声低”积雪之厚;“天寒”“地暗”天寒地冻、苦寒荒凉分析“别路”:“从军度陇西”跟随到达陇西;“天寒”“地暗”环境描写、心理感受(低沉);“慢慢”无边无际;“苍苍”“迷”路途遥远、前途迷茫;“愁云”愁苦、思念家乡:这首诗描写了边地大雪纷飞、荒凉苦寒的艰苦环境。(3分)“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2分)2 体会情感型点出作者情感:“愁云”内心愁苦、悲凉;“别路”思念家乡通过什么表达

13、情感:“天寒”“地暗”环境描写飞雪荒凉,衬托心理感受(愁苦悲凉);“彩旗坏”“鼓声低”正衬心理压抑、沉闷表达感情特点:运用衬托: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压抑、沉闷的心理感受。(4分)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2分)诗文转换:雨雪压境,阻隔边塞。从军戍守,度过陇西。绕阵寻狐,雪深难觅。依傍边山,惟见马蹄。天寒旗坏,冰冷入骨。地暗鼓低,心情沉重。一望无际,愁云漫天。迷失别路,难忘家乡。六 20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

14、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1体会情感型点出作者情感:怀古伤今通过什么表达情感:“荒郊远望,泾水萦绕”荒凉破败、触景(荒郊)生情; “消魂”极其哀愁;“春草牧尽,耕破碑存”凄清萧索、荒芜没落、颓败不堪、物是人非;“苍山积雪,残阳烟树”渲染凄凉的氛围;“路尽黄沙,客路遥遥”今非昔比,回首直抒胸臆,伤

15、古怀今(表达特点):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2分)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回首”之情油然而生。(3分)2分析技巧型诗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哀景抒哀情。何以见得运用这种手法:“荒郊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触哀景,写哀景,借哀景)凄凉败落、眼前荒芜、繁华已逝抒发对国势日衰的悲凉哀叹,伤古怀今之情(抒哀情):触景生情(2分)寓情于景(2分)写哀景抒哀情(2分)诗文转换:眺望荒野,更增哀伤。泾水曲折,环绕远村。放牧牛马,春草殆尽。田地荒芜,古碑徒存。云雪混融,苍山向晚。烟

16、伴残阳,树染暮色。行客,黄沙漫漫。思及秦国,回首。七 2012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并回答问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用?(5分)作2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1体会情感型点出作者情感:“思远人”“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念行客”深切的思念之情通过什么表达情感:“红叶”“黄花”林叶转红、菊花开遍染绘深秋色调,渲染气氛;“秋意晚”晚秋时候、感秋怀远;“晚”交代深

17、秋时节、清冷萧索、不忍别离、心情悲凉;暗示分别之久作用:“秋意晚”秋意浓,别离越久愈深增添了思念之情修辞:起兴:借用“红叶黄花”物象引起感情: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2分)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3分)2分析句意型“泪弹不尽当窗滴”泪弹不尽、临窗滴落;“就砚旋研墨”有砚盛泪、研墨作书;“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泪合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泪愈多红笺褪色: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3分)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

18、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3分)诗文转换:枫叶红遍,菊花开尽。秋意正浓,更伤离别。千里遥想,思念行客。云过雁回,杳无音信。不得书信,悲戚愁苦。泪流不止,临床滴落。以泪研墨,和泪作书。写至离别,情到深处。泪雨潸然,染透红笺。八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1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简析。(5分)牵连,累遭贬谪。来的?请结合全诗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1 分析情感型(答题区间为整首诗)点

19、出作者情感:惊喜、亲切通过什么表达的情感:“年来”数年(时间之长)困苦;“鞍马”征战劳累;“困尘埃”奔走风尘、无法脱身、尘世喧嚣;“赖”寄情于山、亲切之感; “豁我怀”开阔胸怀、喜爱之情;“北风吹雨去”风雨散去、纤尘不染;“瘦”苍翠澄澈、脱俗的精神气质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2分析句意型(答题区间

20、为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法: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显现;用“清瘦”形容山峰拟人的修辞手法;“出”山峰(动)与云层(静)相结合动静结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旨趣:清瘦独立、高尚、坚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独立、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衬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诗文转换:奔走风尘,愁苦烦闷。幸有青山,豁我情怀。风

21、吹雨尽,豁然开朗。峻峰挺拔,耸现云中。九 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2上阙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1分析句意型确定:“花灯、雕鞍”精巧繁丽的道“纵博、驰射”丰富充实

22、的无奈条件;“酒徒、封侯”当生活;“独去、渔父”壮志未酬之对比牢“谁记当年”时光易逝、今非昔比惆怅无奈;骚: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3分)2 (1)用意作用(尾联)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上下结合(2)分析(还原诗文)转化转换:独自驾着低蓬小舟在湖上闲游,满湖的烟雨空蒙与我相融,仿佛我就是它的主人。镜湖本就属于我这样的闲人,为什么还要恩赐呢?与上文无奈、牢骚对比,抒发对者的不满和满腔悲愤借古含蓄共同点:自在,不需赏赐反问加强语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分)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的恩赐!(3分)诗文转换:华灯之下,纵赢博弈。雕花鞍上,奔驰骑射。无人记得,当年豪举。酣饮酒徒,受赏封侯。独我渔翁,壮志难酬。轻舟低篷,自在闲散。何需君赐?愤慨不平。十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