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安与正始文学魏晋南北朝时代背景与文学自觉建安文学:三曹七子正始文学:竹林七贤慷慨悲凉学习要点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建吴隋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 (196).(约400年). (589)一、魏晋南北朝时代特色(一)乱世、分裂动荡的政治局面社会处于极端恐怖的状态中,士人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心中充满了苦闷,内视生命政权更迭频繁,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士族门阀制度造成士族与寒门矛盾尖锐(九品中正制)动乱中的人伦劫难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后汉书“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二、乱世之音文学自觉慷慨悲凉:慨

2、当以慷,忧思难忘忧患意识苦闷的生命感悟鲜明的自我意识、个性追求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自觉)马克思:“艺术发展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三、文学自觉的表现(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2)与经学分离,史书为文学家立传,如后汉书立文苑列传、萧子显南齐书立文学传(3)文学总集的编纂,如挚虞文章流别集、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4)文学理论的勃兴,如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等,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5)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探索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脉络1.建安文学(196-

3、220)2.正始文学(247年正始八年以后,玄学与玄言诗)3.太康文学(280-289)4.山水田园文学:陶渊明、谢灵运。5.宫体诗(萧子显、萧纲、箫绎)6.永明体(沈约、谢朓、王融)7.骈文和俳赋8.文学理论著作(钟嵘、刘勰)9.南北朝文学的融合(庾信、宋之问)乱世文学的三大主题生死:战乱,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游仙:现实残酷,失望,投向神仙世界。隐逸:庄子屈原淮南小山归田赋曹植郭璞、陶渊明魏晋风流魏晋风流:魏晋人所追求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即“魏晋风流”,这是一种破除名教之执与障,还自我以本来面目的美学追求,其构成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冯友兰论风流)。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颖悟、旷

4、达、真率。魏晋风流所崇尚的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 四、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社会离乱和民生疾苦,同时抒发了作家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情绪,因而意境宏达、笔调明朗、抒情浓烈,形成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风格,被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登高必赋”“每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胡应麟诗薮:“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操诗歌分类:(1)抒发理想,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如对酒、短歌行、步出夏门行(2)反映动乱和民生疾苦,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

5、门行(3)游仙诗,如气出唱、精列、秋胡行曹操诗歌讲读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总结:曹操诗绝少华美辞藻,结构并不很精致,喜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浪淘沙(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丕诗歌“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丕的文学贡献:(一)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二)曹丕乐府诗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比较鉴赏四愁诗张衡我所思兮在太山。欲

6、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七言诗的发展线索1.西汉,有句无篇,零散2.东汉,张衡四愁诗,句句押韵,不够完善3.魏晋,曹丕燕歌行二首,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4.刘宋,鲍照拟行路难,开创七言歌行体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前期作品有两类:一类感时伤乱,如送应氏;另一类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如白马篇。后期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不平,题材大致有四类:抒发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代表作是赠白

7、马王彪传统的闺怨题材;直抒胸臆,述怀言志游仙诗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作品讲读白马篇野田黄雀行美女篇赠白马王彪小结: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理想的情怀、乐观昂扬的情调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白马篇)沙上见

8、日出,沙上见日没,悔向万里来,功名是何物!(岑参日没贺延碛作)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高适送兵到蓟北诗: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建安风骨詹福瑞“:边塞诗之所以大兴于盛唐,除却其他因素,就社会心理而言,恐怕就出于盛唐士人所受时代感染而形成的英雄意识。具体说,也就是他们蔑视平庸崇拜英雄渴望建立英雄勋业的奋发有为心态。” 轻生死,重功业,个体价值的高扬。建安风骨讲读美女篇,与汉乐府陌上桑比较二者有什么内涵上的相同?女矜其美士矜其才(自我价值的高扬

9、)曹植美女篇比陌上桑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少了对话,少了对夫婿的描述多了对美女气质的描写,多了“中夜起长叹”的忧心忡忡和坎壈不平,浓厚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七哀诗讲读与王粲七哀诗其一比较建安诗人的“哀”是为何而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生民乱离、生命尊严、旷世孤独,浓烈的悲剧色彩建安诗人如何写哀?铺陈叙述(情节、细节),直抒胸臆,比兴手法建安风骨讲读刘祯赠从弟其二(课本30页),与左思咏史诗其二比较(47页)曹丕评刘祯诗“壮而不密”,何解?不密,指章法上缺乏层次,语言上缺乏文采左思的咏史诗其二是否“密”?两首诗“松”有什么内涵?坚定、顽强、孤独、才干自我价值的高扬,浓厚的悲剧色彩正始文学 陈留阮籍、谯

10、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二、阮籍与嵇康“师心遣论”与“使气命诗”是其所同 “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文心雕龙明诗)是其所异。诗歌方面,阮籍五言写得好,嵇康则长于四言。(一)阮籍1.阮籍的矛盾、孤独、含蓄2.阮籍的人生形态(1)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2)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3)籍又能为青白

11、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挟酒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4)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之若仇。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钟嵘诗品评阮籍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正始之音李善上文选注表:“虚玄流正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危机与幻灭感苦闷、孤独、慷慨不平请在阮籍诗中找出与这些内涵相对应的意象阮旨遥深,深在何处?其三:佳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