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讲 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_第1页
05-第五讲 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_第2页
05-第五讲 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_第3页
05-第五讲 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_第4页
05-第五讲 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注:前两讲,分别讨论了市场的两个相对主体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理论,他们行为的共同参照标记都是价格。那么,价格又是怎样确定的呢?取决于市场。前面第二讲曾经讲过,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双方的博弈结果所决定的。在市场上,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而厂商则是追求最大利润。如何才能得到最大利润?这就与市场的性质有关。 1 市场及其类型 2 完全竞争市场 3 完全垄断市场 4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 5 博弈论简介1. 市场: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双方商定价格、进行交易的场所。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象征的、甚至是虚拟的。现在作理论讨论,就一般性地假设为“理想市场”(买卖双方都很理性、掌握充分信息,每一种商品只

2、有一个市场,且商品在同一市场上只有一种价格)。2. 市场类型:按竞争程度来划分市场结构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个别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厂商进入的难易程度现实中比较接近的行业完全竞争很多无差别无完全自由农业、农贸市场垄断竞争较多有些差别有一些比较自由百货、零售业寡头垄断几个差别相当明显相当明显比较困难大家电、汽车制造完全垄断独个完全无可替代很大,但要受政府调控几乎不能公用事业3.厂商与行业:厂商(firm):是独立经营单位(制造或营销),包括独资、合资或股份公司;行业(industry):提供(制造或营销)同类产品的厂商集合。1. 厂商收益:总收益(TR,total revenue):;(其中:

3、为销售数量而非供给数量,为产品价格。)平均收益(AR,average revenue):;边际收益(MR,marginal revenue):;(注:当价格外生且稳定时,有,但价格变动时则不然。)收益函数: 把视为的函数,则是的一元函数,这可把问题简化。例:设(又是一个3次函数!),则,边际收益MR先增后减,呈现为二次函数,因此总收益函数TR一般也呈现为3次函数。2. 厂商利润:注意三个利润概念:会计利润:会计成本(显性成本)“账面上赚了多少钱”。经济利润: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超额利润”“实际上赚了多少钱”。正常利润:会计利润经济利润经济成本会计成本隐性成本“应该赚多少钱”

4、例:一个利润构成的例子:从长期来看,经济利润可以为零,但正常利润必须维持,这是厂商能留在市场的必要条件。3.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 TRTC,应满足:一阶条件:,即边际利润为0,这称为;二阶条件:利润函数上凸(有极大值),故有,亦即,实际上这也就是边际利润递减。从数学上说,也就是达到一个上凸函数的顶点(最大值点)。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如何指导具体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的性质有关。1.特点:“理想市场” (1)有大量买主和卖主,每一个厂商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影响价格,因此可设价格P为常数,视为外生变量;(2)产品同质(无差别),可任意替代;(3)要素可自由流动,厂商可自由进出市场;(4)信息

5、充分透明。2.数学讨论:由于单个厂商只能面对既定的价格P,故有此时二阶条件变为,于是厂商只能根据自己内部的边际成本变化情况决定自己的产量(例如把产量控制在边际成本刚要开始上升处,或者是在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交点处)。1单个厂商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是水平线(因为价格既定);这也就是他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线:。 P TRTRP = AR = MRTR0 P0TR0=P0Q0 0 Q 0 QQ0 Q0(总收益线TR的斜率为P。)2. 由于厂商可以自由进出,整个行业面临的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而供给曲线则向右上倾斜,行业的供求均衡点E决定了均衡价格P0(和均衡的成交量Q0),单个厂商就只能面对这个P0

6、,考虑自己在Q0中占多少份额。PPSE P0P0D 0 Q0Q 0 Q1瞬时均衡:“瞬时”,即“当前交易期”(也称“市场时期”),时间短到每个厂商和整个行业都无法调整P自己的产销量,故市场的供给量S是确定的,供给曲线S为一条垂直线,而需求线是向右下倾斜的,二者的交点E就是均衡点,决定PEE了均衡价格PE和售罄量QE。D 0 Q QE厂商的短期均衡:“短期”,是假定厂商的VC可变,而FC不变。就单个厂商i而言:他面对的均衡价格是PE,如果他愿意提供产量QiE,则他的收益为TRiPEQiE,因而他的边际收益为MRiPE,于是在QiE处应满足边际原则MRiMCiPE。那么他如何选择这个QiE呢?(参

7、见右、下图形1、2、3。)TC(TR) TC TR图形1分析:TC下凹,TR线性(向右上倾斜)交于点CA、C。在A、C之间,TRTC,B厂商有利润可赚,故Q1 、Q2之E间为厂商的“可选择区域”。A在A、C之间,TC的切线在点E处平行于TR,于是有 Q1QE Q2 QdTC/dQ= dTR/dQ,也就是MR = MC,此时 = TRTC达到最大。此点所对应产量QE,即为“厂商均衡点”;MC(MR)、PMC此时的切线斜率即是MR = MC = PE。 图形2、3分析:就该AC厂商而言,A、C两点也是满足PEABCAR(MR)AC = AR = PE的点,而B点则是满足AR = MR = MC的点

8、, Q注意到Q1 QE Q2故在点A、C处,经济利润为零,而在点处(即“厂商均衡点”),利润Q达到最大。Q1 QE Q2 3.价格变动时厂商均衡的变动:在一个短时期,由于各厂商产量的调整难以与市场价格的变动同步,则P与各厂商的AC往往不相等,各厂商一般只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调整,于是各厂商会各有盈亏。示意图如下:在价格P1:由于P1AC,厂商可获超额利润Q1(P1AC)OQ1AB,故他会按P1= MR = MC的边际原则确定供给量Q1(即A点,这也是MCAC的最大值点)。P(=MR)MCP1A超 额 利 润 ACB AVCP2C最 大 亏 损P3D盈亏利损区区 AFC0 Q3 Q2 Q1 Q

9、价格降到P2(MC与AC交于AC的最低点C):由于MR=P2=AC= MC,故0,厂商收支相抵。称此点为“利润零点”(短期收支相抵点、扯平点),厂商将按照Q2生产或供货。(这也是行业的长期均衡点,故也把这点记作。)价格进一步降到P3(MC与AVC交于AVC的最低点D),由于P3 = MR =MC = AVC 1格,但也必须受市场机制的约束。事|E|=1实上,它只能通过控制市场的供给量|E|1的范围内,以便使价格维持在的水平而获得超额利润(即“垄断利润”)。即便市场疲软使价格下跌而导致亏损,垄断企业也会影响价格使之不低于本企业的AVC。P P MC MC P1 AC AC超额利润G亏损额AVC

10、G DP2E HEMR MRDQ1 Q1(a:市场需求较旺盛) (b:市场需求较疲软)图形说明:垄断厂商的行为厂商根据MCMR的原则确定供给量Q1。(a)若需求旺盛,由需求线D所确定的价格为P1,而供给量为Q1时厂商的平均成本AC的水平在G垄断因素(取决于产品差别的程度),因此,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有倾斜但不陡峭;厂商仅有有限的定价自主权。厂商行为:决策的基本原则仍是(仅能短期)或 = P(长期趋势);厂商竞争主要不在价格,而是“非价格竞争”,即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广告推销等;重要手段之一是“产品变异”,即突出产品差别、强调品牌效应。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竞争因素 垄断因素。(1)进入行业困难,故

11、同类厂商很少;(2)产品有明显差别,但一定程度上可替代,竞争非常剧烈;(3)厂商之间有竞争也有依存,互相影响;(4)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决策难以预测。2. 寡头的分类:按产品差别分:有差别差别寡头; 无差别纯粹寡头;按决策情况分:有勾结勾结行为寡头;无勾结独立行为寡头古诺模型:(Augustin Cournot,法国)(同质产品的产量竞争)伯特兰特模型:(J.Bertrand,法国)(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斯威齐模型:是个不完整的模型,略去。卡特尔:某行业中独立厂商之间通过价格、产量、市场划分等事项达成明确协议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属勾结行为寡头),可视为一个完全垄断厂商,但不稳固,其内部各厂商只

12、能通过非价格手段竞争。(主要功能:为同质产品规定统一规格;为总产量规定配额,典型实例:OPEC(欧佩克))价格领导:“暗中默契的卡特尔”(没有明显的组织形式,因为在许多国家,公开勾结被认为是非法的);(“支配型”与“晴雨表型”)成本加成定价法:寡头垄断厂商常常不按照MR=MC(“边际原则”)来定价,而按照行业的平均成本加上一个“赚头”来定价:,这种定价法可以协商约定,从而能缓和寡头之间的竞争,巩固寡头厂商的地位,使价格比较稳定,也有可能接近长期均衡价格。寡头们又合作又竞争,就是一种“经济博弈”。当代的经济学家们(乃至政治家们)已越来越重视用博弈论来研究相互依存的经济主体(政治主体)的决策行为。

13、1.博弈论(又称对策论,Game Theory),二十世纪初就有数学家进行过探讨,如冯诺依曼等,但直到纳什(John Nash,美国)于1951年提出“纳什均衡分析”以后,才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纳什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 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1)参与人(局中人,player):参与博弈并承担后果的利益主体;(2)策略(strategy)集合:所有局中人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的总和;(3)收益或支付(payoff)(报酬):在每一种策略组合下局中人所能得到的结果,是参与人所采取策略的函数。3. 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分析的区别:传统经济理论:理性人(消费者、厂商)进行经济决

14、策时,外部参数(价格、收入、成本预算等)均已知并设为常数,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求极值(最大效用、最大产量、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等)。博弈论:局中人也是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注意到自己的决策会对别的经济主体产生作用,而别人的决策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决策。1.纳什均衡:参与博弈的每个人在给定他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所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所谓“均衡”,就是所有局中人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所形成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2.“优势策略均衡”(上策均衡):纳什均衡的一种,不管他人采取什么策略,博弈者都采取自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上策均衡都是纳什均衡,但反之不然。3. 一个最简单的卡特尔博弈模型:上面的

15、例子都是一次性博弈,但实际经济过程中博弈不会是一次就结束的。比如上述的卡特尔模型,如果一方毁约、欺骗了人家,就会遭到人家的报复和周围环境的惩罚,使他不但得不到毁约的好处、甚至反而受损。为了长期利益,局中人可能会选择诚信和合作,这样双方都可能得利1500而不是1800。于是(1500,1500)就是这个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特殊例子。重复博弈中,有限次重复与无限次重复的结果会不同。如果一方知道了博弈的次数(例如价格和产量协议的年份),就有可能在最后一年采取欺骗策略,“反正对方再没机会惩罚自己了”。下面是一个市场进入的序列动态博弈模型:上面的讨论都假定局中人是理性人,都很聪明地追

16、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但实际决策中,一些局中人可能会犯不理性的错误,比如信息不全、决策过于冲动或过于保守。为避免这样的错误,有的局中人会采用极大极小化策略,即首先找出各策略中自己能获得的最小收益(“收益底线”),再从中找出收益最大的策略来作为自己的决策,这就是极大极小化策略(maxminstrategy)。p.169:10、13、15;p.192:3(3)、5p.169:10(有修改)设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请画出相应的图形。13(厂商均衡)某垄断者的需求与成本函数分别为:、 ,其中为垄断者的广告费用支出。求解当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广告费用的值。15(市场分割)假设某垄断者的产品在一个分割的市场出售,产品的成本函数和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 ,试问:(1)若两个市场能进行差别定价,求解利润极大时两个市场的售价、销售量和利润,并比较两个市场的价格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2)计算没有市场分割时垄断者的最大利润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并与(1)比较。p.192(p.186):3(3)(古诺模型)假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