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页共15页2022年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报告范本花梨镇中学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为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安全方针,切实把预防工作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岗位安全责任,确保学校财产和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一、岗位安全责任校长为我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学校安全员为直接负责人,负责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具体事宜,每一位教师工严格落实岗位职责中的安全责任,要求确保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后勤工作的安全,保证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安全。二、安全大检查定期开学前,放假后每月一次或不定期对全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每月应对我校安全隐患进行自我排查,发
2、现隐患或立即整改或立即上报。1.查改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隐患。一查学校是否新出现危房。二查是否存在继续使用危及师生安全的校舍房屋上课或活动。三查学校安全工作是否正常运转。四查学校围墙及重点基础设施有无安全隐患和警示标志。2.查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一查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是否坚持。二查校园周边环境的食品安全情况。3.查改学校消防安全隐患。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二查灭火器材是否好用。三查学校危险化学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是否按文件规定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四查学校是否加强用火管制校内是否存在学生使用明火的现象。五查学校用电线路有无安全隐患。4.查改学生路途安全隐患。一查各班级对学生开展交通法规和道
3、路安全知识的教育情况。1二查学校教师是否护送低年级学生出校门。三查禁止师生搭乘“三无”车无驾驶执照、无牌照、无客运执照、病车、超载车和禁止学生搭、骑摩托车上学回家规定的执行情况。四查对学生路途安全是否采取了向家长及学生的预告通报制度。三、整改措施落实1.每学年开学前放寒暑假、节假日前必须开展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必须开展学生安全教育。2.每两周必须进行一次安全自查工作。在自查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以文字形式报告到相关部门以便得到及时处理。3.对在上级部门检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不能整改到位的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反映。4.每周对学生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情况进行一次检
4、查5.加强门卫人员的管理,每周对出入登记和校园巡查登记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责令及时整改。6.消防隐患排查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管理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教育局的消防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加以实行。7.每次排查时排查人员不得少于三人且必须由有安全知识和排查能力的人担任。8.在排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下结论的问题应请有关部门或专家进行鉴定以防事故发生。2022年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报告范本(二)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研究内容。答: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
5、。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_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_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_部分。二、自然观的分类及特征答:1、古希腊的自然观。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去说明世界,把自然界的现象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整体,注意从事物内部去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一切科学文化活动都要以_教教条_为准则,都要为神学服务。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说明一切,当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
6、时,就只能求助于造物主的智慧,使得并未摆脱神学的束缚。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一切研究成果以科学实验为依据。三、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的关系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人工自然物。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
7、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四、科学观察与实验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作用及局限性答:一、科学观察(1)基本概念。在科学研究中,认知主体运用感觉和知觉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考察和描述,并由此形成对整个客体的体验和认知。(2)分类。一般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借助科学仪器,又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3)特点:1.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活动;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4)作用:1.是科学认识的基础;2.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标准;3.当人们尚不能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时,观察就比实验成为更加主要的方法。(5
8、)局限性:1.在感觉范围、观察精度、观察速度等方面有局限性;2.不主动干扰和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对象的许多属性和特征不会显示出来。二、科学实验(1)基本概念。通过人为地重复控制自然事物和现象以探索其属性和规律或检验某一假说和理论的方法。(2)分类:按目的和作用分为1.探索实验;2.检验实验;3.混合实验(3)特点:理论性;控制性;重复性(4)作用。是科学认识的基础,还是科学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5)局限性。实验不但被实验仪器控制着,而且从根本上还被理论控制着,它不但控制着实验的进行,还控制着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五、科学观察、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一)科学观察中的认识论问题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
9、有计划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1)观察与理论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观察中最重要的认识论问题之一,观察和理论不可截然分离,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a.指导观察的理论(观察目的渗透理论):观察不可能是完全无偏见的,而是渗透着理论的指导。b.表述观察的理论(观察语言渗透理论):独立于任何理论之外的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c.解释观察的理论(观察解释渗透理论):人们对观察结果的表述往往不是陈述最初的、直接的感觉印象,而是载入了对这种感觉印象的解释,这使观察不可避免的渗透着理论。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在几乎一无所知的理论层次上,任何观察陈述都包含理论内容。(2)
10、观察与实在观察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并不意味着观察总是可靠的a.由于生理原因,感觉和知觉只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是精确的,具有时空局限性。b.由于心理原因,在观察中无法避免错觉。c.由于观察渗透着理论,而理论总是可错的,因而观察也是可错的。(二)科学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科学实验基本概念:科学实验是通过人为地重复控制自然事物和现象以探索其属性和规律或检验某一假说和理论的方法,分为探索实验、检验实验和混合实验,其特点包括:理论性、控制性和重复性。科学实验的主客体结构:主观方面认识论主体实验者研究的主体。客观方面认识客体实验手段(研究的手段)和实验对象(研究的客体)。科学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实验中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是
11、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实验是实践的一种,而实践是一切理论认识的来源,实验与理论相比更具基础性和决定性,但具体到现实实际,则需要对其进行深化和拓展。一是实验与理论实际上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并没有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关系。二是实验的优越性在于其控制性而非实践性。三是实验不但被实验仪器控制着,也被理论控制着。四是理论不但控制着实验的进行,还控制着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实验和理论两者实际上是平等而互补的关系。六、科学认识的层次和规律。答:科学认识活动存在着两个层面:一个是与经验或感官直接联系的可在观察水平上的认识活动,另一个是用抽象的或形式化语言表述的其对象与过程一般不可直接观察的认识活动。相应的,可做出经验
12、规律与理论规律的区分,并用可观察性与不可观察性来反映它们的基本特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时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反复,这是认识前进运动的螺旋形式。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以抽象和概括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从形式上看,它远离了客观对象,似乎是不可靠的。但从本质上看,只
13、要是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就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更深层次上、更深刻、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科学认识中的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之间的对立和区别并没有固定的和绝对的意义,只有相对意义。在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认识过程中,经验认识和理论认识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科学认识的感性阶段中,一般来说,以经验认识方法为主,但是,也往往使用理论的认识方法。在科学认识的理性阶段中,一般来说,以理论认识方法为主,但是,在建立一个理论时,也需要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检验、修正理论。七、科学问题的概念地位、作用、提出、评价与选择概念。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
14、问题。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的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作用。(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3)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洽性)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5)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提出:(1)要尝试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提出同一问题(2)要尽可能把问题明确化评价。一方面许多问题被科学家忽视了另一方面许多科学家在研究相同的问题,之所以出
15、现这样的情况,就在于不同科学问题在科学家心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确定对一个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前,科学家会对之进行某种评价。对问题的选择可大致遵循以下基本概念:课本p103(1)主动性原则(2)新颖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八、科学假说的概念、性质、作用、选择及转化概念。科学假说作为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做出的假定性解释。性质。科学假说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第一,假说具有科学性。第二,假说具有假定性。作用。首先,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其次,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
16、理论的桥梁。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假说的这些作用,使它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历史上的科学理论最初都是以假说的形式提出来的。选择。第一,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科学世界观。第二,科学假说不应当与科学中普遍的、久经考验的规律和理论相矛盾。第三,科学假说不应当同已知的经过检验的事实相矛盾。第四,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转化:由于科学假说带有猜测性的成分,它最终能否被接受,即转化为科学共同体所广泛认同的科学理论,必须取决于实践。科学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一般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假说转化为理论,应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二,假说转化为
17、理论,还必须有预见性条件。综上所述,假说一旦经受实践检验,具备解释性和预见性,就可以转化为科学理论。九、逻辑思维方法的分类、作用、相互关系。答。1、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2、作用。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它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3、相互关系。形式逻辑思维把思维的内容和形式结构相对地分割开,仅从形式结构上研究概念、判断、推理以及联系的规律,基本规律有同一律、不矛盾和排中率;辩证逻辑思维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上去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基本规律是对立同一律。十、非逻辑思维方法的分类、特点及作用答:
18、1、分类: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2、特点:形象思维是可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具体形状或形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直觉思维:a,非逻辑性;b,过程的突变性;c,认识过程的突变性;d,认识成果的突破性。3、作用:形象思维:a,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b,能突破现实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c,在技术领域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直觉思维:a,导向功能;b,选择功能;c,创新功能。十一、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答:科学发展模式的构建是以对科学知识整体结构、科学活动结构和科学理论结构的定量分析或逻辑分析为基本前提的。一般来说,科学发展的
19、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科学发展的指数逻辑曲线增长模式、科学进步的空间转移模式、带头学科更替模式和科学理论演进的内在模式。1、指数逻辑曲线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恩格斯的科学发展加速度模式、普赖斯的指数增长和逻辑增长模式。他们都是对科学知识积累在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描述。2、空间转移模式。科学的发展具有地域上的不平衡性,表现为科学中心的长周期转移和短周期转移。3、带头学科更替模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各学科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总有一门或一组作为先导走在学科的前面,我们可以称之为学科地位的不平衡性。在一定时期内担当整个科学发展主导的学科,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就是带头学科。4、科
20、学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模式。(1)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2)_的证伪主义模式;(3)库恩的科学革_结构模式;(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十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答:1、科技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科技创新就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增强科教兴国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我国的国情,科技创新的目标是在科学研究与开发,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德贡献率显著提高。2、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
21、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技术创新,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_.技术创新的特征分为创造性,风险性,资产性,高效性,社会性。技术创新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模式。技术创新的内容,产品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科技推力模式,市场需求拉力模式,科技推力模式市场需求拉力综合模式,行政计划推进模式。技术创新的战略,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技术模仿战略。3、工程创新。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和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主战场。工程
22、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的过程。工程中不但包括技术要素而且包括非技术要素,必须从“全要素”和“全过程”的观点认识和把握工程活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活动以“可重复性”为基本特征,其社会评价规范是只承认“首创性”,而工程活动却以“唯一性”和“当时当地性”为基本特征,这就使创新必然成为工程活动的内在要求。十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答:技术和科学的区别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2、技术和科学的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_;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3、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
23、度不同。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4、对技术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生产出更新和更好的产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十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p204)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自然科学发展中呈现的第一个主要趋势为:一方面物质科学继续揭示自然界更深、更广、更久远的层次和各种极限状态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另一方面系统科学与生命科学正逐步阐明与人类关系更密切的各类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律。当代科学发展中的第二个主要趋势:当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的综合,综合表现为多层次、多难度的学科交叉于渗透,更表现为横断学科和综合性的学科群不断涌现。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基础自然科学新成果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成为现代技术体系中的带头技术;各门类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在某些技术领域围绕一个大问题或大目标的解决与实现形成庞大的综合性技术群;综合应用多种门类技术的复杂大系统的研制开发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自我评价集锦15篇
- 校园活动策划书(集锦15篇)
- 端午节演讲稿3分钟(合集4篇)
- 销售上半年工作总结15篇
- 旅游案例-彝人古镇
- 长度单位手抄报6篇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同步习题及答案解析(全册)
- 儿童乐园合同(2篇)
-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二职业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斗型布草车项目合作计划书
-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课件
-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6课16.1赤壁赋16.2登泰山记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上册
- 微波技术与天线刘学观课后习题答案
- 水稻害虫精选课件
- 危险化学品购买管理台账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化学》
- 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管理方案
-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个人如何开办婚介公司,婚介公司经营和管理
- 天津市历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比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