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儒家“比德及其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启示摘要: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代写论文其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严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德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学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比德;学校德育;道德人格(三)“比德融通人与自然道德教育不仅有人对人的教育,还有物对人的教育。现代学校德育专注于人与人的对话,专注于对理性文本的解读以及道德教育课堂的讲授,从而阻隔了能对人的心灵体验产生触动的更多、更开阔的渠道。取法自然的诗意教育反概念化、术语化的理性灌输而行,引导人倾听宇宙万物的
2、“无言之言,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物的融通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自然万物被赋予人格化的意义,而其独具说服力的教育话语启迪了人去自觉地进展道德人格的塑造。在儒家看来,自强不息作为人生哲理不是来自于书本或课堂,而是来自于“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的“天的启示。“比德将自然万物“编进了“教材,比较对象普及于物,甚至无机物的石灰也可“比德,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即是一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只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因其对光明磊落、正直高尚的道德人格的形象比照而成为人生修养的名篇。观物“比德不仅丰富了德育的内容,也为现代学校德育课堂的延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现代工业社会,
3、人逐渐被自己所创造的物质世界所包围,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离,“天人合一成为遥远的过去和人们追寻的梦想。在学校教育“干巴巴的科学概念、“冷冰冰的逻辑语言的浸淫下,学生变得越来越理性十足而毫无生气;学校生活也因缺乏诗意,而成为远离自然的“孤岛。教育的作用应该在于引导学生走向世界,与自然相融,在与自然和社会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向世界真实开放,超越利欲追求,让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我与“它的对立,而是“我与“你的相容共在。儒家“比德的“人竹合一、“人松合一、“人石合一正是通过诗意隐喻在人的心灵与自然万物之间架起了通道,“比德所要培养的是具有“民胞物与的“诗心、“诗情的人,是具有与物合一的博大情怀的“
4、完好的人。德育需要有诗意的境界,“假如我们能经常给儿童和青少年一种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精神熏陶,那么,这“对于改变整个时代人们普遍的精神境界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0。(四)“比德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情感是互相影响、彼此沟通的,这种情感上的互相分享现象称之为移情或通情。事实上,“移情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一定的自然物象因为具有某种和审美主体品质相类似的特征而引起人的喜欢,其本质是在精神上引起审美主体的感应和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就可以理解为是人与物之间的“移情现象。美感经历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
5、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还要不知不觉模拟物的形象。“比德所引起的情感共鸣正合于心理学范畴的“移情现象,“比德是由审美“移情而激发的道德“移情。那么,欣赏自然美时的移情现象如何发生?朱光潜先生曾有过这样的形象化的描绘:“比方我在欣赏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怎样的状态呢?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无所有。在这个时候,我的实用的意志和科学的考虑都完全失其作用,我没有心思去分别我是我而古松是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心中便隐约觉到清风亮节所常伴着的情感。因为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
6、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拟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11。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在物我同构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审美情感对道德认知的对象会产生“赋值作用,使认识主体有一定直觉的倾向性,同时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利于训练进步“移情才能,在承受道德观念、施行道德判断和行动时能迅速“反求本心,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通感。正如张世英所指出的,“审美意识的天人合一根本超出了主客关系的外在性,这种天地万物与我为一体的境界虽然是超道德
7、意义的,但又自然地是符合道德的。一个真正到达这种境界的人,其为别人谋幸福的行为不仅仅是出于道德上的应该,而主要是受他所处的这种崇高境界的自然的、直接的驱使12。可以说,“比德所赋予的审美情感体验对道德认知的内化与道德行为的施行提供了动力中介,而这种动力又是来源于道德主体的自主体悟,非外界灌输,更非外力强迫。这是能对道德主体产生心灵触动的地方,也正是可以将道德的“知与“行衔接起来的关键之处。在中国文化中,“学的另一种含义是“仿效。?说文解字?说:“学,效也。学包含着模拟和效法的意思。“比德即是强调对自然物的“仿效,而“仿效那么是在“行中表达。儒家德育尤为重行,孔子认为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
8、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为了防止说空话,说大话,可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学生的道德人格应该更多地在“听其言而观其行方面着力。因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才是道德修养真正成熟的人。儒家“比德使中国传统德育走上了艺术化的人生修养之路,今天我们重提“比德,重提德育的诗性专题,不是要否认德育的理性言说,是为了给当今的德育思维寻求一个新的视角。当学生的道德学习、自我修养充满了诗意与乐趣,这就意味着,我们为今天的学校德育走向别一番天地开启了一扇窗户,打通了一道门扉。参考文献:1张开城.君子人格与“比德J.学术月刊,1995(12).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35檀传宝.德育美学观.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8998.411朱光潜.谈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3639.6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7.7朱光潜.无言之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204.8张世英.艺术哲学的新方向J.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晶圆检测用物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钻头修磨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疗器械用注塑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主讲人郑长花
- 第06讲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解析版)
- 2025原料采购合同的模板
- 2025个人保证担保借款合同
- 门面房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工地配餐合同协议书范本
- it运维外包服务合同
- 税收流失论文-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 长荣股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报告
- 2022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内部举报管理规定
- 平面几何强化训练题集:初中分册数学练习题
- 项目奖金分配奖励制度和方案完整版
- 支气管镜试题
- 送达地址确认书(诉讼类范本)
- 阴道镜幻灯课件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 上海音乐学院 乐理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